搜索

14828

主题

国士无双|只有弄懂了终南山,才能理解钟南山

[复制链接] 查看:8322 | 回复:21
发表于 2020-2-5 15:52 1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2020新年伊始,

中华大地再次被病魔笼罩。

早已是耄耋之年的钟南山院士,

再一次披挂上阵,

义无反顾的奔向抗击疫情的最前线。



1月18日,武汉火车站,

500万人开始逃离这座即将“沦陷”的城市。

四通八达的铁路线上,

病毒以350KM/h的速度向全国蔓延。



而在京广铁路线上,

一位84岁的老人望着窗外明灭的城市,

心情凝重。


17年前,

一个名叫“非典”的敌人倒在了柳叶刀下。

铁路尽头的广州城,

儿时家庭的记忆和敌人死前张狂的样子,

反复敲打着他。


不要是它?

不会是它?

如果是它……



此时,他想起父亲临终前的嘱托:

“只要能为人类创造点东西,

那就没有白活。”

既然选择了逆流而上,

就要义无反顾。




1949年,同样慌乱的夜晚。

时任中央医院院长的钟世藩

接到国民党卫生署退守台湾的命令。


那一夜,

广州城外的炮声,

13万美元的现金,

撤离的密令与机票,

以及四万万缺医少药同胞们的眼神,

反复敲打着他。


广州1949.杰克·伯恩斯

此时,

他听到七十二声沉重的叹息,

来自埋葬在黄花岗的英魂。


1911年4月,

中山和黄兴在广州逆流而上,

130余名敢死队员直扑两广总督署,

拉开了辛亥革命的序幕。


喻培伦、林觉民等知识分子,

将热血泼洒在焦土之上,

浇灌着重生的希望。


林觉民《与妻书》为国捐躯,大义所在,夫妻之情,字字穿心。


钟世藩不忍直视妻子廖月琴,

以及儿子钟南山恐惧的眼神,

他把目光转向一边。


孙中山先生的画像映入眼帘,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以及“天下为公”的匾额反复敲打着他。



在国父的注视下,

他把机票丢掉,行李放回,

等待着历史的车轮驶来。

无论是生是死,

他都将和华夏大地同呼吸共命运。


这样焦灼的等待,

一直持续到1950年广州解放。

钟世藩把13万美金连同房屋、药品、

医疗器材悉数移交给继任院长陈汝棠。

案台上长达410页的移交清单,

体现了一个传统知识分子的大义担当。


1946年钟世藩回国后担任中央医院院长


如果你不懂得“士人”这个词,

在中华文化里的精神价值,

也不会懂得“士人蹈义而死”的文化传承,

更不会懂得钟南山名字里

“南山”究竟蕴含着什么?


雄峙在长安城南的终南山,

没有珠峰那般巍峨的身躯,

但在那片白云深处,

却庇佑着中华民族的文脉。



千百年间,

无数知识分子从这里出世入世,

在儒与道之间抉择转换,

为天下苍生贡献着自己的

学识、情怀,乃至生命。

可以说,这座山是中国知识分子

精神世界的最高峰。


终南山的修行者


同样是在南山,

陶渊明度过人生的最后时光。

这位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

在中国最动荡的时代中独孤死去。


他没有前辈诸葛先生那样的机遇,

卧龙出世,兼济天下,

只有穷则独善其身的自我安慰,

守拙南山,归园田居。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疫情当下,

再读这首《拟挽歌辞三首》,

终于明白了陶渊明和钟南山。


中国真正的知识分子,

往往在极端的悲凉肃穆里,

生出了一种笃定。


最坏的人生不过如此,

最美的人生也不过如此。

最后化作了山川河流,

依然守望着这片故土,

这是苍凉之中的大爱。


清华国学院,自左至右:赵元任、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吴宓




终南山,中国士人的精神世界



东周末年,

一位不惑之年的先哲,

洛阳接待了一位鲁国的年轻人。

几天后,年轻人辞别,

先哲送其到官舍之外,

面对涛涛的黄河水,

开启了道与儒的巅峰对话。


孔子问道图

道法自然和上善若水的观点,

让年轻人回去后三日无言,

感叹此人思想境界,

如同遨游于天地之间的神龙,

见首不见尾,

并认定他为自己的老师。


这位先哲就是时任东周守藏史的老子,

而那位鲁国的年轻人是不得志的孔子。


公元前485年,

这位小小的史官遵行溯源,辞去公职,

悄然骑上青牛,远走退隐。

在函谷关,

他把旷世奇书《道德经》

传给修道者尹喜后便消失在终南山。



公元前486年,

六十八岁的孔子在弟子冉求的帮助下,

结束了十四年的流浪生活,重回鲁国,

虽有心从政,但仍被敬而不用。


五年后,

孔子在痛失爱徒的悲伤中逝去。

至此,影响中国文化走向的两位士人,

在秦军激昂慷慨的战歌中涅槃,

他们的思想伴随着华夏民族的起伏,流淌至今。



中国古代士人以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为人生理想和抱负。

然而,现实往往事与愿违。


频繁的战乱和长久的专制,

给他们精神上造成巨大的压迫。

他们不得不通过隐居山野村郭,

寄情琴棋书画来逃避外部世界的压力。


竹林七贤

儒家只是将隐逸作为

“天下无道”之时的权宜之计;

而道家则认为隐逸生活

就是士人的理想归宿。


秦岭腹地的终南山,

恰好处于两种思想的交汇处。

恰如其分的地理位置,

适合人居的自然环境,

为士人提供了出世入世的缓冲地带。


在此隐居,

离自然很近,

离皇城不远,

儒与道维持着微妙的平衡。



士人,这个中国特有的群体,

学识渊博,心系苍生,

他们是中国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承者。


他们有傲骨但无傲气,

能俯瞰天下,纵横捭阖,

亦能低头避蚁,悲天悯人。




钟南山,两代书生的家国情怀



1936年10月20日,

中华民国首府南京

从钟山向南望去,

中央医院产房外的钟世藩坐立不安。


当梧桐落叶被急促的脚步卷起时,

婴儿的啼哭牵出父母的喜悦和忧虑。


南京钟山秋景(现名紫金山)


望着层林尽染的钟山,

钟世藩想起一首同样诞生于乱世的诗: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这个孩子就叫钟南山吧。


此时,

中华民族像钟山上枯黄的落叶,

处在风雨飘摇中,

而一年后日寇的铁蹄

也将践踏眼前这座城池。


日军站在炸毁的南京城墙上合影


钟世藩不会单纯希望眼前的婴儿,

长大后满足于寄情山水的独善其身,

而是希望他能像杜甫那样忧国忧民:

“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


钟世藩自幼丧失双亲,寄居篱下,

他一边做苦工,一边刻苦地学习,

最终以优异成绩考入协和医科大学,

并于1930年赴美国纽约州立大学,

攻读医学博士。


钟世藩的毕业照

1946年,钟世藩被国民党政府,

任命为广州中央医院院长,

获聘岭南大学医学院儿科教授。


解放后,他创办了我国最早的

临床病毒实验室之一:

中山医学院儿科病毒实验室。

直到上世纪80年代,

在身体有病,行动不便的情况下,

仍将病毒实验搬到家中观察。


学成归来的钟世藩

父亲的举动深刻影响着钟南山,

不仅让他明白

“医者仁心,悬壶济世,侠之大义”的情怀,

更让他理解:

“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的大道。


护苍生、救黎民、

治疑难、祛杂症本就一脉相承,

医者与世道的关系正是如此。


青年钟南山与父亲、母亲、妹妹在一起


1955年,19岁的钟南山,

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医学院,

实现了从医理想的第一步。

五年后,钟南山留校任教。


然而正当风华正茂的钟南山,

打算干出一番事业的时候,

红卫兵将“反动学术权威”

的帽子扣在他的头上。



当钟南山被自己的学生

揪到学校的大礼堂批斗时,

母亲廖月琴因不堪羞辱,

含冤自杀。


善良的母亲,

在临死前仍在叮咛自己:

忘记仇恨,

他们只是一群需要医治的“病人”。



在万马齐喑的年代,

钟南山手中的柳叶刀

被铲煤的大铁锹取代。

他一铲一铲地将黝黑的煤炭

甩进滋滋作响的锅炉里。


此时,他终于体会到母亲的选择:

在绝望中保持希望,

真的比死还难。


看着炉膛内熊熊燃烧的煤炭,

他心中那份仅存的热情,

即将燃烧殆尽。


钟南山随身携带的父母合影


1971年,钟南山离京探亲,

钟世藩一大早赶去广州火车站接他。

看着眼前消瘦憔悴的儿子,

这位老父亲明白了一切。


于是钟世藩问:

“南山,你今年几岁了?”

“36岁。”

面对这个奇怪的问题,

钟南山心中五味杂陈,

没想到母亲死后,父亲老的这么快,

竟然已经开始健忘了。


青年时期的钟南山


“哎,都36了,真可怕”

父亲一声叹息,再无二话。

这一年,父亲虽已七十高龄,

年老体衰又有眼疾,

但每天仍旧佝偻在书桌前,

吃力地写着什么东西。


当钟南山看到案头厚厚的

《儿科疾病鉴别诊断》手稿时,

方才恍然大悟,

父亲问题背后的真正含义:

儿呀,你都36岁了,打算就这么混下去?

儿呀,你才36岁呀,正是学习的好光景!


1979年出版的《儿科疾病鉴别诊断》


钟世藩何尝不知道儿子多大?

只是希望他不要忘记年少时的初心:

医者仁心,悬壶济世。


1979年,春风吹过,万物复苏。

钟南山不负嘱托考取公派留学资格,

前往英国爱丁堡大学进修。

但英国法律不承认中国医生的资格,

导师不信任这个中国学生,

把2年的留学时间限制为8个月。


英国爱丁堡大学


面对歧视,他选择在沉默中抗争,

当6项重要成果,

7篇学术论文在英国医学界公布时,

外国同行对中国医生的看法被彻底改变了。

他用勤奋和才干为中国赢得了世界的掌声。


临近毕业,导师弗兰里教授,

希望他留在英国从事医学研究。

一边是完备的科研环境,

一边是一穷二白的中国。


是选择对真理的追求?

还是站在人民的身后?

钟南山决心已定。

他做出了与钱学森一样的承若:

“是祖国送我来的,祖国正需要我,

我的事业在中国!”



2003年,SARS肆虐,

在经历了两个多月的始发期后,

扩散到我国内地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钟南山向广东省卫生厅主动提出:

“把重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

那一年,钟南山已67岁。


抗击非典一线的钟南山


在抗击非典战役中,

曾经有三条“分岔路”:

病原体和衣原体,治疗方法,疫情判断之争。

如果他没有在这三个“岔路口”说真话,

也许抗击非典的局势就会急转直下。


十七年后的2020年,

又是钟南山顶着各方压力,公布实情。

这是传统知识分子的与生俱来的担当。



70年前那个炮火纷飞的夜晚,

钟世藩凌然的眼神烙印在他心灵深处,

面对大是大非,面对黎民百姓,

勇于担当是父亲的态度,

也是自己的追求。


厦门鼓浪屿到南京紫金山,

从广州珠江边到武汉长江畔,

一座座“南山”站在人民的背后,

用自己的身躯阻挡西风的残虐。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一首王昌龄的《出塞》,

献给奋战在疫情前线的将士,

你们用血肉之躯组成新的长城,

人民将永远铭记最可爱的人。


参考文献:

《孟子》战国·孟轲

《庄子》战国·庄周

《后汉书》南朝·范晔

《全唐诗》1706·曹寅

《宋诗选注》1958·钱钟书

《中国近代史》1962·范文澜

《汉典》1990·徐中舒

《空谷幽兰》2009·比尔·波特[美]

《中国士人》2017·何立明

《陈寅恪与傅斯年》2010·岳南

《中国文学中的孤独感》2019·斯波六郎[日]

《给一个高中男孩的回信》暂无可考·杨绛

《论中国士人“蹈义而死”文化传统之流变》

2015·马德青

《感动,钟南山原来有这样一位伟大的父亲》

2020·张贵平

《北大校友钟南山,有了他国人更心安!》

2020·北京大学


凯途高山共开设专栏3个:【贝窝】—是小贝原创专栏,在这里看人文、历史与登山
夏尔巴传奇】—刘美玉原创专栏,专注鲜少人关注的夏尔巴人物传记
【活动专栏】—更新全年雪山活动计划、报道、大事件、行业新闻等
更多专栏与登山新闻请关注公众号—>菜单栏!


5000米-8000米 ➤ | 【雪山活动】精选>






更多活动关注公众号—菜单栏

你点的每一个在看,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2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2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20-2-6 12:55 2 只看该作者
https://ishare.ifeng.com/c/s/7tp1n6tpN0F?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20-2-6 12:58 3 只看该作者
凯途高山 发表于 2020-2-5 15:52

2020新年伊始,

...

好贴,点赞!支持!!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20-2-7 18:32 4 只看该作者
好贴,点赞!支持!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20-2-9 10:09 5 只看该作者
国士无双,国家之幸。

发自8264手机版 m.8264.com
发表于 2020-2-9 10:58 6 只看该作者
我最佩服钟老!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20-2-11 15:47 7 只看该作者
yimufu 发表于 2020-2-6 12:55 https://ishare.ifeng.com/c/s/7tp1n6tpN0F?from=timeline&isap ...

加过呀
发表于 2020-2-11 15:48 8 只看该作者
ZJ白桦林 发表于 2020-2-6 12:58 好贴,点赞!支持!!

感谢捧场
发表于 2020-2-11 15:48 9 只看该作者
跨越进取 发表于 2020-2-7 18:32 好贴,点赞!支持!

一起加油,共克时艰
发表于 2020-2-11 15:48 10 只看该作者
古典控 发表于 2020-2-9 10:58 我最佩服钟老!

是的,就是咱们的一颗定心丸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