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陈孙威 于 2020-2-14 16:32 编辑 古色古香的別墅,其主人是當地赫赫有名的伊雲斯家族。聖母主教大教堂,左邊是芬蘭大使館。 輕輕鬆鬆來到了帕特庫利觀景臺,這裡是觀賞塔林城區最佳的地方。 遠方的波羅的海、教堂的高塔、還有鑲嵌在層巒疊起的紅瓦群屋中的狹窄小道,奪目耀眼,恍若童話世界。被譽為歐洲最迷人的古城,實至名歸! 觀景臺是遊客必到之處。 這隻肥白可愛的海鷗像似古城的親善大使,不畏嚴寒,長期立足在此,迎接各地遊客的來臨! Pikk jalg路,是上、下城區的分界處。仰頭看去,粉紅屋角掛著一隻靴,原來它是餐廳的招牌。所以Pikk jalg 路俗稱「長腿街」。 已是上午10點鐘,城區仍是一片寂靜。我們聆聽著導遊的解說,繼續在下城區穿梭。 「Veta 」歷史悠久的餐廳 中、古世紀的石墻 俄羅斯大使館(左)與古老咖啡店(右)對望 這家名為MAIASMOKK 是塔林最古老的咖啡店。 咖啡店以家族式經營,已有150多年歷史,主要是銷售巧克力、咖啡、自家制蛋糕,看櫥窗精心擺設已挑起了大家購買意欲。這張古董椅自餐廳開張至今伴隨著主人一百多年。 黑人頭是14世紀一些德國未婚商人組成的商業幫會。 塔林最小的東正教堂 愛沙尼亞於13世紀曾遭受丹麥的侵略統治達130年。塔林,丹麥語意為「丹麥的堡壘」,雖時隔幾百年,城墻仍保持完好,刻下丹麥在愛沙尼亞留下的印記。 這兩棟房子看上去有點怪怪的,之所以稱為「父子屋」,乃左邊的房子只有一半。 最後來到下城區的市政廳廣場,即昨晚剛抵塔林的聖誕市集。 位於市政廳廣場旁兩間相連的商店和餐廳,裡面所有的裝飾,包括商品、手工藝品全盤模仿600年前的格調,連餐廳侍應都以當時的服裝示人,無論是購物或進餐,都讓你有時光倒流的感覺。 高塔、教堂、蜿蜒的石春小徑、童話式的屋子,像是一幅幅迷人的畫卷。兩個多小時,走遍城區各個角落。素雅、潔淨、整齊,感覺非常美好。這小城,聯合國於1997年將之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
1989年剛獨立的愛沙尼亞一窮二白。和它關係密切的芬蘭,曾要將國內淘汰的住宅電話機贈送,被愛沙尼亞婉拒。國人自認精靈,不跟在別人後腿跑。2000年初,愛沙尼亞率先創立、使用網絡通訊、視像技術Skype (絕大部分的愛沙尼亞人持有它的股份)。一切跟民眾息息相關的日常事務,通過網絡完成。 Skype 受到外國的垂青,最後被高價收購。霎時間,這個人口只有一百三十萬的小國,一躍成為歐洲先進、富裕的國家。 該國教育出色,7歲學齡兒童在校已開始學習電腦程式。 愛沙尼亞人驕傲地將自己比喻成小鹿,精靈、敏捷、善於變通。 夏都帕努(派爾努) 道別塔林,繼續我們的愛沙尼亞之旅第二站:帕努。 帕努是愛沙尼亞西南部的一個小城鎮,濱臨波羅的海帕努灣。綿長的沙灘走廊,沙細如泥,加上宜人的海洋氣候,自1838年首間溫泉浴澡開業後,逐漸發展成悠閒渡假勝地。被譽為「夏都」,至今超過180年。 |
本帖最后由 陈孙威 于 2020-2-15 11:07 编辑 但我們來的不逢時節,零下4度的海灘,天色陰沉,見不到人影。呼嘯的海風捲起一陣陣海浪。光禿的樹林,黑灰色的海水,跟碧綠的亞德里亞海和地中海有天淵之別。難怪歐洲人喜歡南下地中海一帶渡假。儘管如此,當地人已滿足矣。 帕努不僅是渡假勝地,也是具有上千年歷史的古鎮,曾是北歐一個重要的海港。很多十七、十八世紀的古建築分布城內各個角落,星星點點。 市中心最醒目的建築,前身是間倉庫,現是一所豪華酒店。 帕努城區範圍不大,只需花上大半個鐘就可觀遍。 教堂建於1764年,當時愛沙尼亞已拼入俄國版圖。凱薩琳大帝下令建造,并以她的名字命名。整座教堂用白、米黃、綠三種顏色調配,屋頂豎立五個洋蔥頭,頂尖黃金十字架裝飾,份外搶鏡,這是愛沙尼亞最美的巴洛克式東正教堂。 這座建於十八世紀的巴洛克風格建築,以前是一位富商的私宅。 帕努市容。寧靜、舒服。 走向前方,是購物中心—騎士街。從街頭到街尾約400米長。 上午10點,店舖剛開門營業,街道人煙稀少,突然多了一群遠方的來客。 看到這家店的雪白翅膀,不妨站過去,裝做天使,😀😀 嚴寒的早晨,沒有燦爛的陽光,瀏覽不到夏季之都的美姿。 愛沙尼亞著名文學家Johnson 的雕像屹立在這條騎士街。 他倍受愛沙尼亞人的愛戴,國歌中部分詞句出自於他的手筆。同時他也是一名記者,是他創立了第一份愛沙尼亞語的報紙。 如今,愛沙尼亞已實現報紙無紙化,人們早已習慣網上閱讀新聞及訊息。 愛沙尼亞於十八世紀被沙俄吞拼,十月革命推翻了沙俄帝國,愛沙尼亞於1818年獲得獨立。二次大戰期間,再次被蘇聯吞拼,成為蘇聯的加盟共和國。蘇聯解體後,愛沙尼亞於1991年再次宣布獨立。而帕努是第一個宣誓獨立的城市。 這座紀念碑建於1989年,為作為爭取獨立的先驅帕努留下永恆的歷史見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