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55932

主题

广西

骑车旅行日记(1996年,连载)

查看:79981 | 回复:161
发表于 2020-6-29 15:15 显示全部帖子
坐等更新!楼主辛苦了
发表于 2020-6-30 04:02 显示全部帖子
骑车旅行记(47)

  月黑风高夜

1996年3月18日               酉阳——丁市

早上起来穿衣服,丽丽看看我说:
“你的背心穿反了,师父。”
“没关系,明天就正过来了。”
丽丽笑了半天。
说起反正,我们发现这儿的人说“四”和“十”正好颠倒,把“四”说成“十”,把“十”说成“四”。你问:到酉阳有多少公里?他回答:“十四。”那就是说“四十”。我和丽丽一开始没经验,总搞错。

早上出酉阳县城不久,见路边小山下有一巨大岩缝,旁边立一显眼的石碑,上书:大酉洞。下边刻有小字说明:据多方考证,这个大酉洞和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描写的那个“才可通人”的岩缝极其相似。
我和丽丽钻进去看了一下,果不其然。穿过大岩缝后也是“豁然开朗”,眼前出现一片群山环抱中的谷地。绿油油的稻田,一条清澈的小溪,还有几间小屋。不过就是里面的面积太小了,不到一个足球场大,藏不了多少避乱的难民。其它的倒都还和《桃花源记》里的相似。
公路仍未修好,又是坡路,艰苦备尝。边爬边盼着转过弯后开始下坡,或路面状况好转,又总是失望。将近中午时,终于爬上山顶。
站在山顶看景,白色的公路在脚下绕来绕去,时隐时现;山坡上的农田,绿一块(小麦)黄一块(油菜花);墨绿色的松树几十棵上百棵,东一簇西一簇;屋顶上冒出淡蓝色炊烟的农舍,这儿几间那儿几间。不由有一种感觉,觉得自己真了不起,能爬这么糟糕的山路,能来到这么偏远的地方,能看到这么美丽的山区景色!
然后享受一路下坡,中午到达铜鼓。这是个深山里的小镇子,正逢上赶小场(赶集),挺热闹。我们早饿了,赶紧找个饭馆吃面。老板说赶集人多,让等一会儿。于是丽丽在这儿等,我自己先出去逛集。集上卖什么都有,甚至有野兔,那么肥大的一只,才卖8元。若在北京,光那张完好的兔皮就得几十。最使我惊讶的是熟鸡蛋真便宜,3角钱一个。我一气买了6个,又买了2斤白薯(4角一斤)。出乎我意料的是,那个卖鸡蛋的大嫂竟不认识钱。我先掏出一元钱递给她,然后正另外再掏钱要补给她,她反而问我:“我该找你多少钱呀?”
我边吃鸡蛋白薯边慢悠悠往回走,忽见丽丽风风火火地跑来,边吼我“你怎么逛这么半天?!”边一把拽住我的胳膊扭头就走。
“怎么了?”我不解其意,胳膊也被她拽得生疼。
“快走!我领你去吃‘麻辣烫’!这集上有,晚了就卖没了!”丽丽边嚷边继续拽我走。
原来丽丽也出来逛集,发现了麻辣烫。早就知道丽丽在兰州读商学院时就特别喜欢吃麻辣烫,我一直以为是一种火锅。走到跟前一看,才知道原来是用竹签子串起来的一串串蔬菜、豆腐皮之类的小玩意。先放进汤里煮一会儿,再拿出来放在调料里蘸一蘸吃。我一尝,确实好吃。且便宜,一毛钱一串。丽丽一气吃了10串,我吃了8串。
吃完麻辣烫,又返回面馆吃面。一边吃面,一边吃买来的鸡蛋、白薯。店老板看了直笑,和旁边的人议论:“这是来旅游的,你看吃的东西:鸡蛋、红苕,泡面里吃。年前有两个日本人骑车从这儿过,也是一男一女。”

吃完饭,我和丽丽看了一下地图,决定今晚赶到丁市(区政府所在地)宿营。
铜鼓到丁市这段公路已完工,本应该好走了,没想到又全是上下坡。以前爬山,我们还记下来这是爬的第几座山,现在每天爬山,已记不清共爬了多少座山了。看看公路不远就到顶,使劲推。到顶一看,前面又是一座山,还得继续推。
山里真静,平均半小时过一辆车,行人几乎没有。因为担心今晚赶不到丁市,也不敢停下来看景了。尽管这样,在距丁市还有10公里时,天已黑下来了。很疲倦,和丽丽一商量,还是找个村庄露营吧。
谁知,第一个村子就碰了钉子。村民们的头摇得像拨浪鼓,根本不等我们把话说完。没办法,只有赶夜路去丁市了!
天完全黑下来,只能勉强看清白色的路面。公路很窄,一边是垂直的崖壁,一边是深渊。山里起风了,可我一点也不觉得冷,只是一个劲儿担心安全问题。路上仍有少数过往汽车。汽车经过我们身边时,司机们都很惊讶,这么晚了居然还有人在骑车赶夜路。但没有一人和我们说话。
人的精神一紧张,就容易疑神疑鬼。山区公路上常有从山崖上滚下来的大石头,有的就横在路中间;崩落下来的小石块就更多了。平时白天它们没有什么,可现在是夜晚,我看见这些黑乎乎的大石头,各个都像是什么野兽。至于那些拳头大小的石块就更危险了,稍远一点就看不见;等骑到跟前看到了,自行车已经撞上去了,差一点就摔倒。这可太危险了,路边就是万丈深渊啊。我和丽丽只好停下车,从行包里取出头灯和小手电筒。我让丽丽戴上头灯,我自己则把小手电筒含在嘴里叼着(双手要扶车把)。但无论是头灯还是小手电,光都太弱,只能勉强看到车前一两米。我骑在前面又一次撞上碎石差点摔倒,丽丽不干了,坚决让我在后面骑,她在前面骑。
“我比你眼尖!”丽丽说。
终于,估计距丁市还有几公里时,变成一路下坡了,且坡度较缓。我拼命睁大眼盯着前面丽丽模糊的背影慢慢跟着她往下溜,并不断高声和她应答着。“慢点!小心石头!”终于,拐过几个弯后,前方黑色夜幕中出现了点点灯光——丁市快到了!
晚10点,安全到达丁市!非常高兴,在饭馆吃饭时,我们特意点了一个肉菜。这是我们第一次夜里赶山路,我和丽丽命名为:月黑风高夜。并决定以后绝不再冒这个险了。

晚上住粮食局招待所。承包这个招待所的老板不错,服务员都下班走了,他亲自给我们端来热水,让洗脸洗脚。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20-7-3 23:47 显示全部帖子
骑车旅行记(48)

告 别 大 山

1996年3月19日           丁市——龚滩码头

早上一醒,就听到县城街上的大喇叭里转播中央电台的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好久没听新闻了,感到很亲切。
昨晚决定今天赶到龚滩,明天从龚滩坐船顺乌江进长江去看三峡。到龚滩共40公里,招待所老板说全是上坡。我对丽丽说:“不可能。有上坡就得有下坡。龚滩是个码头,靠在江边,海拔肯定比这儿低。”
今天是最后一次爬大山。丽丽胃不舒服,吃不多饭,但身上还有劲。我的状态一般。一上坡就频繁休息。一下坡,调紧闸就冲坡。下大坡确实不敢大意。有一次,我早早冲下坡,放好自行车,取出相机,就要告别大山了,我想给丽丽拍一张冲坡的照片做留念。丽丽一转过弯看见我在下面举着相机,马上明白是怎么回事,她就不断扭头冲我笑着让我拍照。急得我大喊:“别看我,看路!!”事后真后怕。
“还是别照相了,安全第一!”我坚决地把相机放进了行李包。
今天爬的大山,有点像川藏路上的大山,又高又陡。汽车辗出的两条车辙白白的。绝少行人,更无骑自行车的,只有一次遇见三个农民赶着一大群羊上山。羊不怕人,我们骑到跟前也不让路。推车通过羊群后,我忽然觉得该拍一张照片。等手忙脚乱地从行李包取出相机,羊群已走远了。
“快看!火山!”丽丽忽然指着左前方大喊。
“火山?”我又惊又疑,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果然,从一个不远的山尖尖上,冒出了一股股青烟。还真有点像火山呢。
“咦,这是怎么回事?”我自言自语。
“肯定是山那边有户人家,烧的炊烟正好和山尖重合了。”丽丽很有把握地说,“连这都想不出来,真笨。”
果然,再走一会儿,换个角度看那山,那股青烟就跑到山腰上去了。
一路风光,一路上下坡。好在下坡总比上坡长。一次我们爬了一个两公里的上坡,下坡竟然有六七公里。下午5点钟,我们又登上一个山顶。山下,一条蓝绿色的江水泛着白花从山脚流过。我注视了一会儿,忽然醒悟:
“再也没有上坡了。”我很有把握地说,“这肯定就是乌江,我们已经到了。龚滩码头肯定就在山下面的江边。”
“是吗?太好了。”丽丽高兴万分。我们俩爬坡都爬怕了。既然时间还早,我们就坐下休息一会儿,好好看看这有江有山的“江山”美景。
山绿绿的,非常高,山顶上云雾缭绕。公路挂在半山腰的悬崖上,忽隐忽现。山谷底下就是那蓝绿色泛着白花的乌江,在谷底弯来弯去。四周静静的,只有山脚下的险滩传来哗哗的水声……

自从2月25日从广西北部进入山区,到今天3月19日,二十多天来,我们一直在湘、黔、川三省交界处的大山里转。虽然爬山很累,但就要离开了,又有些恋恋不舍。
除了美丽的风光,偏远山区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苦和穷。先说苦吧。山区最苦的是交通。因为都是山坡,一切全靠人背。路上遇到的行人,不论男女老幼,人人身上都背一个大筐。背粮、背菜、背水、背肥、背孩子、背衣服……背得最多的还是柴。背柴不用筐,而是用一种特殊的木架。砍下的柴捆好,再放到木架上背。一次背的数量非常多,柴捆远远高出头部,弯腰弓背,像背个小山在走。我们骑车是上坡累,下坡轻松。而人家背柴是上下坡都累。休息也不容易,必须找到一个正好能搁放柴架的石头或土坎,找不到就只有继续走。尤其是看到老头老太太背着沉重的柴捆在路上走,让人实在不忍心。山里人太累了!
再说穷吧。山区平地很少,田全是在非常斜的山坡上开垦出来的,没法浇水,产量就很少。深山里经济作物虽有,但苦于运不出来。我们骑车路上,总看到路边堆成小山一样的桔子、柚子之类的水果,旁边棚子里坐着急切盼望过路司机停下买些水果带走的山民。山区缺钱,人们的衣服上几乎都有补丁。尤其是孩子,衣服鞋子都很破旧。一次,我们看见公路上几个小孩去上学,身上都背着花花绿绿的小书包。丽丽眼尖,老远就看出书包上印的字,什么“XX液”了“XX酒”了。我当时还想,这些商人真会想办法,在小孩书包上印广告。走近一看才弄清,原来这些书包都是用各种捡来的废纸壳缝制成的“纸书包”,那些“XX液”“XX酒”其实是旧纸壳上原来本身印的字。

晚上6点多一点,到达乌江边龚滩镇。我对地名总记不太准。比如龚滩,问路时,我一会儿说成龚溪,一会儿说成龚江。丽丽一边纠正我,一边笑话我:“还好,你虽然记不准,但都带个三点水,差得还不算太远。”
龚滩镇口路边有五座墓碑,纪念解放龚滩时牺牲的5位解放军战士(1949年10月25日)。
进入龚滩小镇,第一印象是幽静、古朴:一条弯弯的、仅够通车的街道穿过全镇,两旁是高高的店铺小楼(至少两层)。有旧的木板楼,也有新盖的水泥楼。
只可惜,全镇今天晚上停电,招待所也不例外,看不成电视。(今晚是奥运预选赛中国-沙特之战)。有两个小店铺可自己发电,也有电视,但镇上的电视插转台没电,仍看不成。
我让丽丽看车,自己从一漫长的石阶小路七扭八拐下到江边码头。一问,没有直通三峡的船,但明早7点有船去长江边的涪陵,从那儿可以转船去三峡。夜里可以住在码头,双人间4元一个人。我急急赶回和丽丽商量后,决定到码头上去住。一来省钱,二来可以避免第二天早上误船。
自行车不能走那条石阶小路,只好推车绕了一个大弯到码头,然后买好明天的船票。为了省钱,我们买的五等散席,每人24元。又和售票员商量自行车可否免费上船?售票员对我们骑车旅行的经历很感兴趣,可一提运费问题就支支吾吾了。最后她说优惠一半,两辆自行车24元。我们同意了,但有点怀疑是否真的优惠了。
安顿好住处,天早黑了,肚子也饿,又顺着那条曲折的石阶小路上去到街里吃饭。天黑路生,走错了,拐进了一处死胡同。一个中年妇女出来问明情况,便给我们指路。可她说的土话我们不太懂。于是她回去拿了一个手电筒出来,送了我们一段,直到上了正路。
在一个小饭馆点了两个青菜(白菜和莴苣),每个2.5元,米饭3毛一两,价格还算便宜。吃饭时,丽丽对屋里挂的雪亮的汽灯发生兴趣,说是头一次看到。汽灯使用的是燃料,发出雪白的光,比一般的电灯要亮许多。考虑到将来野外也许用得到,我向老板详细打听有关汽灯的知识(价格、燃料、烧多长时间等)。旁边坐着一个老太太笑着咧嘴向旁边人说:“嘻嘻,他们问汽灯。“
吃完饭,老板娘微笑着说她这里也可住宿。我们婉言谢绝后出来逛街。
街上因停电家家都点起了汽灯。一群群的年轻人叨着烟卷闲逛,那样子让人想起“烂仔“。一家可自己发电的小歌舞厅,门口坐着好几个涂脂抹粉的小姐。
因为怕明天船上的饭可能贵,我们决定买点干粮带上。一个小店里几个姑娘坐在一起聊天。我们刚进去,一个姑娘马上就认出我们是骑车来的。原来我们从这唯一一条路进小镇时,她就注意到了我们这两个外地人。我们买了10块芝麻饼。那个姑娘说:”这是自家做的,卫生。“
回码头前,特意买了一根蜡烛,以免在那条陡峭曲折、叉路颇多的石阶路上迷失方向。
回到码头,马上进屋休息。我今天很累,脸也不洗,牙也不刷,日记也不写了,倒头就睡。就要去看三峡了,丽丽很兴奋,写了半天日记。

2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20-7-5 19:40 显示全部帖子
加油,更新,快@1
发表于 2020-7-6 09:34 显示全部帖子
戎小捷 发表于 2020-7-3 23:47 骑车旅行记(48) 告 别 大 山1996年3月19日           丁市——龚滩码头 ...

加油更新!
发表于 2020-7-7 03:25 显示全部帖子
骑车旅行记(49)

码头上的敲诈者

1996年3月20日               龚滩——涪陵                阴转晴

6:30起床,7:00准时开船。
我们买的是最便宜的五等散席,船舱里摆满了木制的条凳,没有编号,随便坐。丽丽是第一次坐江船,一切都感到新鲜。安顿好自行车和行李,我就领着丽丽上上下下满船转。更令人高兴的是,船上饭不贵,3元一份,连菜带饭,而且很好吃。我们两人吃了3份,9元钱。
吃饱饭,我们又跑到船头、船尾看景。船头有一点微风,船尾则一点风也没有。江水蓝绿色,很清。江面不宽,几十米到一百米。两岸全是石灰岩山,灰灰的,一块一块。有的岩层斜斜地插入江水,有的直直地耸立江边,还有的杂乱地堆地一起。江中沙洲很少,来往船只也少。不时可以看到一两只野鸭,不叫,费力地鼓着翅膀从船头飞绕过去。还有一种鸟,嘴长长的,驻立在江边岩石上,孤伶伶地一动不动。船从它身边驶过,它也不错一下眼珠。再就是高空中偶尔出现的老鹰了,慢慢地盘旋着。有一次丽丽大声叫我看“鸟岛“,但实际上只是个小沙洲,上面有三四只鸟而已。
我对丽丽说:“这条乌江比长江美多了,一点污染也没有。”
“当然了。这是上游,所有倒进江中的东西一下就冲跑了,想污染也污染不了。下游就不行了,全是上游冲下来的脏东西。“
江面上总有一圈一圈的水。丽丽有意让我形容一下,我想了一会儿,说:“就像一口烧热了、快要开的油锅,上面一圈一圈的打着漩儿。“
丽丽一撇嘴,说:“很形象,可惜没有美感。油锅,太可怕了。“
江景美,人也不累,我和丽丽几乎一整天都泡在甲板上看景。只有中午回仓吃完饭,坐着打了一会儿盹儿。
“游览过长江的人多,游览过乌江的人少。“我们暗自庆幸自己有机会一睹乌江的风采。
唯一让丽丽不满的是:船后厕所里的粪便直接排到江里。看到有粪便从船尾顺水流出,让她感到不舒服。
快到涪陵时,船上有一个四川青年告诉我们去三峡要在九码头转船。并告诫我们自己的行李自己拿,别让别人帮忙。我们听了没太在意。

下午到达涪陵。我们因行李多,落到最后下船。下船时,几个手提扁担绳索,像农村脚夫模样的青年缠着要帮我们挑行李和自行车。我抬眼一看,码头的阶梯那么高,又很陡,我们的行李又确实重,几个青年又死缠着不放,心想,如果价格合适让他们帮帮忙也行。让他们挣点钱,我也高兴。
“挑到上面要多少钱?”我问。
“你们自己说。”两个一高一矮的青年看着我,样子挺真诚的。我开始考虑该给他们多少钱,而丽丽早不耐烦了:
“我们怎么说?我们又不是本地人,怎么知道该给多少钱?你们快说,要不然就走开,我们自己来搬。”
一个高一点的青年支支吾吾地说:“两角钱。”
“两角?”我感到不可能,就耐心地又问:“你们说普通话,‘两角’是多少钱?”
“两角就是二十元。”高个青年看了一眼矮个青年,说。
“20元?我们自己抬了,你们走吧!”丽丽一扭头,就要去搬行李。
“那你们说多少钱?”矮个问。
“10元。”我考虑了一下,“每人5元,把行李送到9码头。”
两个青年二话不说,马上同意,并开始用麻绳捆自行车和两个大包。丽丽不放心,又叮了一句:“是每人5元,一共10元。”
出了码头就开始爬石阶梯。这时我才发现,阶梯并不像在船上看时那么陡,我们自己完全可以搬上去。多花10元钱不说,关键是在众目注视下,我和丽丽两人空着手,让两个青年给我们挑东西,感觉很不自在。好像我们是游手好闲的大款了。
丽丽小声埋怨了我几句。可事情已经定了,只好如此。
阶梯上了一半时,两个青年拐向一旁的一条小叉路,说从那儿去九码头近。我和丽丽也正愿走小路,不愿让那么多人看着我们。
小叉路走了一半,到了一个僻静的小平台上,两个青年放下了挑子,说要休息一下。我心里有点过意不去,就想自己挑一会儿,钱还照付给他们。
我还没开口,那个高个青年忽然用四川话说:“价钱再说一下吧。”
“不是已经说好了吗?每人5元,两人10元。”
“10元按四川话的意思就是100元。”高个青年盯着我,不紧不慢地说。
100元?! 糟了,我们遇上坏人了!原来拐上小路,是要在偏僻之处进行敲诈。我猛然想起在船上时那个四川青年对我说的话:“不要让别人帮你拿行李。”
“你们什么意思?想干什么?”我尽力压下怒气,盯着他们问。
“每人50元,一共100元。”高个青年早有打算,马上说。
“我们不让你们挑了。”丽丽动手去解他们捆行包的麻绳。
“那也不行。我们已经挑了这么远,每人给30元。”高个青年说完又扭扭头加上一句:“不行咱们就找人说说去。”
我顺着他扭头的方向看过去,前面不远的小道口有许多手提扁担、绳索的青年在游荡。有两个人就够我对付的,再来一伙烂仔怎么办。可给他们60元又太亏了,实在不甘心。现在是白天,量他们也不敢把我们怎么样。
我正在考虑该怎么办,丽丽忽然转身向码头跑去,边跑边回头冲他俩喊:“我去叫警察来说理。告诉你们,他是记者。你们别胡来!“
他们看见丽丽跑去喊警察,又听说我是记者(虽然我衣服脏兮兮的不太像),开始心虚了。
“你们讲普通话我们听不懂。10元就10元吧,我们还帮你们挑。“矮个青年又开始捆行李。
“不行,我不让你们挑了。我不相信你们!”我坚决拦住他们,“你们挑了一半,5块钱,给,走人!”我掏出5块钱来给他们。
“10元。”他俩说   。
丽丽找了两个居委会模样的人来了,一个老大妈和一个老头,胳膊上戴着红袖箍,后面不远还跟着一个警察。她真行!我一下高兴起来,那两个青年立刻就蔫了。
“你们不要欺负人!”老大妈开口就说。
“挑这点路,每人给2元钱就行。”老大爷跟着说。
两个青年已经发慌了,开始支支吾吾地辩解。
警察到了,要他们出示身份证,他们没有。
“你们这些人,看见外地人就想乱搞!”警察训了他们一顿,然后转过身和我说:“每人给2块钱,让他们走吧。”
我掏出4块钱,他们接过去,懊丧地拎起扁担走了。
我和丽丽谢过热心帮忙的人,赶紧收拾好东西,自己推车去9码头(其实很近)。半路上又看见了那个矮个青年,他正和一伙挑夫在聊天,我隐约听见他悻悻地说着什么“记者”。
找到9码头后,我让丽丽看着行李和自行车,自己去找售票处买船票。因为不好找,我去的时间长了点。丽丽着急了,以为那几个烂仔又追上我找事呢。她把自行车锁好,请码头一个卖水果的妇女帮忙看一会儿,就打听着跑到售票处来找我。
晚上在9码头等夜班船时,竟意外碰见了白天在乌江船上和我们聊天的那个四川青年。他显然亲眼看见我们让别人搬行李了。
“你们最后给了他们多少钱?”他问。
“4元。”我们说。
“4 元?”他显出很意外的样子,伸出4个指头来证实。
我们把整个经过说了一遍,那青年不断唏口虚。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20-7-10 06:43 显示全部帖子
骑车旅行记(50)

在 长 江 上

1996年3月21日               新华号游轮                     阴

昨晚10:30,我们终于登上经三峡去宜昌的“新华号”旅游船。
上船后又出麻烦。我们在码头买的是四等舱,可上船后发现四等舱已满,服务员要我们两人补70元钱去住三等舱。交涉了半天,最后我们补了钱去三等舱,而船上则免收我们的自行车行李费。
一打开三等舱门,就发现有电视,心里一喜。上厕所时又发现旁边有男女浴室,而且还是热水淋浴,更是大喜。我和丽丽赶紧回舱取出干净内衣,把仅有的一块香皂分成两半,她拿一条脸巾,我拿一条脚巾,匆匆赶去洗澡。真舒服啊!出发以来我们第一次洗热水淋浴!
洗完澡已半夜12点,回舱后很快进入梦乡。

今早一觉睡到天大亮。醒来后没有马上起床,仔细观察了一下这间豪华的三等舱。
三等舱一共有8个床位,四个上铺,四个下铺。舱内有洗漱池、热水瓶、空调,特别是有彩电。
我一直关心奥运会足球能否出线。在9码头等船时,我就曾问一个店铺的小老板中国—沙特足球赛结果。小老板虽不知道,但很热心,掏出BP机来为我查询(体育信息)。
现在舱里就有电视,心想晚上可以看中国和韩国的比赛了。可惜同舱的乘客告诉我,因为船顺江不断拐来拐去,天线不能很好地接收,完全没法看。
除了我和丽丽外,同舱的还有洛阳某设计院的4个人。都是男的,一个老头子,三个年轻人。
第一个小伙子拉肚子,我们给了他一些药。船上的盒饭5元一份,他怕不卫生,不敢吃,只在舱里自己泡方便面。
第二个小伙正准备职称考试,捧着一本《经济法》使劲看。我小声对丽丽说:“他和你一个专业。”
第三个小伙子很勤快,暖壶一空他马上去开水房打,回来后又向大家详细说明水开不开,可不可以喝。他带了一本港台文学选刊,给我和丽丽看。
至于那个老头儿,看来对名胜古迹的来龙去脉很感兴趣,始终在捧着一本厚厚的《长江旅游指南》。
他们对骑车旅行都觉得很稀奇,问了好多问题:吃、住、经费等。
船上放闭路电视,有美国惊险片《生死时速》及一些香港的武打片。我们舱里这台电视有毛病,没有声音,只有画面。无奈,只好用隔壁的电视来“配音”(别人看什么我们也得看什么),很是有趣。

江边一有好的景色,船上的广播员就广播,让大家赶紧到四层观景台去看。第一次听到广播时,我马上拉着丽丽跑到四层。谁知两位穿制服的漂亮女服务员微笑着在卖门票,10元一人。我们只好作罢,自己跑到一层船边的狭窄甲板上去看。
1994年冬,我曾作为《山野》杂志的记者参加一个考古队,来过三峡一次。丽丽则是第一次来,一切都感新鲜。可惜长江的水很混浊,比乌江差多了,更不用说和漓江相比。但是长江比乌江宽得多,气势磅礴。两岸陡峭的山峰,石壁上凿出来的窄窄的危险的小径,半山腰上不时出现一户孤伶伶的人家……在江边浓雾的笼罩下给人一种奇异的感觉。

我发觉,大江大河上的水运与普通的陆路交通有很大的不同。陆路交通汽车都是靠一边(右边)行驶,比如一条东西向的公路,向东行驶的汽车一定始终靠路南行驶,向西行驶的汽车一定始终靠路北行驶。而旅客若想去东方,就到路南去等车;若想去西方,就到路北去等车。但如果是一条自西向东流动的大江,生活在北岸的人若想乘船去东方,却不能去南岸等船(有大江阻隔),而只能在北岸等船。也就是说,生活在北岸的人,无论你想顺流而下去东方,还是逆流而上去西方,你都必须在北岸等船;而生活在南岸的人,无论你想顺流而下去东方,还是逆流而上去西方,你都必须在南岸等船。这就造成无论是一艘顺流而下去东方的船,还是一艘逆流而上去西方的船,都必须有时到南岸去接旅客,有时又到北岸去接旅客。当江河的两岸没有码头时,所有行驶的船都靠右边行驶,非常安全;但当江边有码头时,因为要去码头接旅客,有时船就要逆行到对岸去了。这显然会有危险,因此,凡是要逆行去对岸接旅客的船,都必须万分小心,且必须和正在顺行的船舶沟通信息,避免碰撞。我和丽丽在乌江上乘船时,就遇到过一次险情:我们的船要转弯逆行去对岸码头接旅客,而此时就有一艘货船顺行而上。两船用汽笛沟通未畅,结果互不相让,眼看着两船慢慢靠近,一场事故在所难免;我们的船开始拼命倒车(船舶无法像汽车那样迅速刹车),但也无济于事。就在千钧一发之际,那个货船驾驶员急中生智,不仅不倒车,反而加速前进,结果就在两船差一两尺就相撞的情况下,擦肩而过!(若那个货船驾驶员按常规也倒车,则两船必定相撞无疑。)
当时我就站在甲板上,亲眼目睹了整个险情,不禁倒吸一口凉气:若真的撞船,我游泳技术好,还有一定的生还机会;但丽丽当时在船舱里,且游泳技术差,生还的机会几乎为零。事后想起,实在后怕!


船到丰都时停下,让游客们上岸参观有名的“鬼城”。
丰都一看就是一个旅游城,古色古香,干干净净。但物价太高。逛街时见一个卖保安制品的商店。有电击枪及瓦斯枪,不用任何证明即可买。但太贵,要280元一个。考虑到将来长期野外露宿的安全,咬咬牙准备砍砍价买一个电击枪。再一细看,枪都是充电式,没有电池式的,在野外用不方便,只好作罢。丽丽只在丰都街上买了一个小鬼头及一个小木鱼,共2元。她还想给家里寄个明信片做纪念,可惜太贵,要6元一套,不零卖,也作罢。至于那个“鬼城”,门票40元,我们更不敢问津了。

发表于 2020-7-13 01:00 显示全部帖子
骑车旅行记(51)

流 落 街 头

1996年3月22日    新华游轮——宜昌街头                     阴

游船上满满的,人真多。我们这条游轮叫“新华”,和一条叫“东方王子”的游轮作伴。
游轮和一般的客船大不一样。首先它没有五等散舱(散舱相当于火车的坐票,没有铺位),其次它只载人,不载货物和家畜。而一般的客船则不仅载客、载货,还载家畜。我们在龚滩乘船时,就看到一个商贩赶了一群羊上船。当然羊都是在专门的底仓里,和乘客并不接触。我过去曾作为《山野》的记者参加过一次考古队,在四川的故陵乘过最一般的小型客货船。当时也是乘客、货物和家畜同乘一船,不过那次不是羊群,而是二三十头大肥猪,憨憨的样子,十分有趣。
一般的客船和陆上的汽车一样,往往存在彼此抢客的问题。尤其是在小村镇的小码头,如果甲船七点经过,那乙船就六点经过;乙船六点经过, 甲船就五点经过……这样拼命超前竞争的结果,害得小村镇的人们不得不三更半夜起来赶船。我那次随队考古,就吃了不少这样的苦头。
游轮自然不存在这种低级的超前抢客现象。但它又走另一个极端,那就是经常晚点,原因在于它每到一个沿江的著名景点,都要停靠,以便让游客们上岸游玩。虽然给游客规定好了回船的时间,但难免会有少数人因种种原因而晚回来一会儿,你又不好丢下不管。这样一个景点一个景点地积累下来,慢慢游轮就越来越晚点了。

中午游船到巫山,游人们都去看小三峡,我和丽丽没去。一来太贵,每人80元,二来我们已走过漓江和乌江,相信景色比小三峡还好。
我们用这段时间上岸步行,逛一逛巫山县城。
巫山县挺大。街上各种小吃,我们只看中了一种烙饼,吃起来真香,也不贵。但巫山县和昨天去的丰都鬼城相比,卫生可差多了,街上显得又脏又乱。
穿过巫山县城,我们一直走到小三峡峡口的龙门桥,峡口停着好多游艇。小三峡支流在一个狭窄的谷底曲曲折折从山谷深处流出来,水非常蓝。两边是高高的绝壁。听说小三峡里有悬棺,丽丽很想看,可惜峡口没有。站在高高的石拱桥上观了一会景后,我又打算走走桥边一条废弃的栈道式小路。可是太险了,路只有一米宽,旁边就是百米悬崖,只好退回。一问,得知这是一条军阀打仗时修的临时路,早已废弃多年。
返回时,看见另两个步行游客也上了龙门桥。其中一个三十多岁的也想走一走那条栈道。试了试,也退回了。

傍晚,在舱内我边画图边给丽丽讲解葛洲坝船闸过船的原理。可惜讲了半天,她也没有完全搞明白。
过船闸时天已经黑了,丽丽只好叹气自己运气不好,没有“眼福”。
船晚点了六个小时,到宜昌已是夜里一点了。船一停人们挤着下船,我们有自行车,只好落到最后。轮到我们下船时,一个女船员嘀咕:“有自行车还不快点。”丽丽听到高声说:“人那么多,我们又不是蚂蚁,能爬过去?”走过几步,丽丽又回头说:“上船时态度那么好,下船时就不一样了。”几个船员不再说话。
下船后,我和丽丽在码头整好行李,已近两点,别的旅客早都走光了。四周又黑又冷,我们摸索着推车出码头。在码头浮桥口,遇到一个“流浪汉”。
他衣衫不整,头戴一顶破毛线帽,胳膊上挂着一个治安红袖箍,手里拿着一根不长不短的木棍。一开始他站在浮桥中间不让路,我们没理会,推车绕过他。过了浮桥,前面是又长又陡的石阶梯,我们卸下行李准备一样样扛上去。那个流浪汉忽然走过来,递给我们几张单据。我接过一看,是什么港口建设费的收据存根,脏兮兮的。
“交建设费,每人十块!”他说。
我一看就知是敲诈,反问他:“你是什么人?你有收费证明吗?”
“我是管治安的。”他装出理直气壮的样子。
管治安的怎么收起港口建设费了?我提出看他的证件。
“你要不想交,我们就去派出所一趟。”他吓唬说。
“行,去派出所。”我说。
“你们交吧,去派出所我要多罚钱……“
“不要说了,我们去派出所。“我打断他。
他忽然一屁股坐在台阶上:“你们不交钱就不能走!”
这是明显的耍无赖。附近有五六个本地人在一起聊天等船,但没一人向这边看一眼,更没有人过来帮助我们。
不理会绕过他走吧,行李太多,要来来回回好几趟。让丽丽一个人看行李对付他,我实在不放心。
丽丽看是深夜,也有些担心,不知周围有没有他的同伙。于是她故伎重演,又跑回码头去找警察。可惜这回码头上黑漆漆空荡荡,没有警察,只有一个值班的老头。老头非常冷淡,不帮忙,只说让我们把车推回码头等天亮再说。
于是我和丽丽推车回码头。那个“治安员“一看我们转身走,嚷着:“你们不要走!”站起身追过来。
我本来觉得他有些智障,所以一直让着他。这下忍无可忍了,我回身厉声说:“你不要找事!“
他不吱声了,也不再追过来。我和丽丽回码头后,本想在值班室坐一会儿,谁知老头不让进屋。无奈,只好站在码头上,感受着冰冷的空气和冰冷的异乡。
后来摸索了很久,才从码头的另一个偏僻的侧出口七拐八拐爬下爬上来到了码头旁的大街上。回头一看,那个流浪汉仍然守在高高的石阶梯下面,正吃着东西。
已是夜里三点多,旅店都关门了。街上风大,很冷。一方面找不到稍微僻静能搭帐篷的地方,另一方面我也担心在城市里不允许搭帐篷,警察看见了惹麻烦,就敲开了一家旅店的门。
值班的老头懒洋洋地说:“一人50元。”
“都快天亮了,还这么贵!”丽丽说。
老头不耐烦:“爱住不住,哪儿都是这个价,不能给你们便宜。”门“砰”地关上了。
心里真不好受。在大街上转了一会儿,又下起雨来。我们把车推到一个有大屋檐的店铺墙下避雨。很累,取出防潮垫和睡袋,我和丽丽并排合衣半坐地半倚墙,听着风雨声,朦朦胧胧从四点睡到六点天亮。
1人点评 收起
  • 水中物 我1995年大学毕业从武汉坐火车到宜昌,再从宜昌坐船到巫山去小三峡玩。宜昌本地人说钱把元说成角,好像是当地人的通俗说法,我们也差点上当被忽悠。晚上我们住在县政府招待所,10元一人,问招待所的服务员怎么去小三 ... 2020-7-13 11:00
发表于 2020-7-13 11:00 显示全部帖子
戎小捷 发表于 2020-7-13 01:00 骑车旅行记(51)流 落 街 头1996年3月22日    新华游轮——宜昌街头       ...

我1995年大学毕业从武汉坐火车到宜昌,再从宜昌坐船到巫山去小三峡玩。宜昌本地人说钱把元说成角,好像是当地人的通俗说法,我们也差点上当被忽悠。晚上我们住在县政府招待所,10元一人,问招待所的服务员怎么去小三峡玩,他们告知,其实从巫山到小三峡游玩起早一点到码头坐船,客满就走,每人10元,一样有导游,当时还从小三峡上游的小小三峡玩了漂流。整个小三峡水很清,两岸左边有栈道,右边还有一处古迹,说是一户大户人家为了小孩能安静的读书有出息,特地在一处山崖上修建了一处亭子和居所,让家仆和少爷在哪里读书,每隔一个礼拜就叫人去把吃、穿、用的送过去,当时我们还上去参观了,确实光景好,幽静,适合读书。到小三峡上游的小小三峡,由于河流收窄,水流急,还难得一见拉纤的船夫把我们拉到上游的景象。到了我们要漂流的河段,船上不去了,想漂流的就跟着导游走大概一个小时的山路上去,从上面坐着圆形的皮艇戴着头盔,穿着救生衣,两个人一组拿着船桨漂流下来。河床上大小不一的鹅卵石清晰可见、水很清凉,由于山势陡,水的流速快,飘流起来还是很惬意的!现在三峡大坝建起来,这些的景点应该全部被淹没了,徒留了一些记忆在岁月的长河里!
发表于 2020-7-16 05:23 显示全部帖子
骑车旅行记(52)

理查德和他的自行车

1996年3月23日         宜昌——当阳(玉阳旅社)             阴

早上在一个早点摊吃了饭,离开宜昌骑车去三国演义里著名的湖北当阳(长坂坡)。昨晚一夜未休息好,很累。好在已不是山区,路又是柏油,我们还是骑得很快。过去在山区骑车,公路的岔口往往没有指示方向的标记。现在好了,岔路口已开始有指示方向的路标了,美中不足的是它往往只指出方向,而不标明到达那里的公里数。
路边许多地方都在卖一种彩纸灯笼及彩纸花,各式各样,色彩鲜艳,很好看。建筑也有湖北特色了,一个个乡间红砖小楼,衬着绿色的田野,清清爽爽。油菜花长得很茂盛,小麦开始返青,并且——地里开始有种棉花的了!路边的树也全是光秃秃的,真是到北方了!我们忘了昨晚不愉快的事,心情好起来。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丽丽背起李白的《渡荆门送别》。
我也有意卖弄,给丽丽讲了一下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并告诉她李白写这首诗时是多少岁。
“你的记忆力怎么这么好?连他多大岁数写这首诗都知道。”丽丽很惊讶。
她哪儿知道,我在海南工业学校打工教语文时,刚刚给学生讲过这首诗。

中午在下一个大漫坡时,我忽然发现对面一个正使劲儿登着自行车爬坡的人好像是个“老外”(戴着自行车头盔,看不太清)。我马上喊丽丽停下来。
近了一看果然是个老外。我们喊了好几声“hello!”后,他停下车,看看我们,也说了一声“hello!”。
我和丽丽赶紧推车过去用英语和他攀谈。
他是个美国人,叫理查德(Richard Callender),今年46岁。(胡子很长,丽丽说看上去有60岁。)他孤身一人骑车游中国。先是从新疆入境往东骑,结果半路摔了一跤,很重,肩骨骨折,只好去香港治病。伤好后又从广州入境往北骑。他今天想去看看宜昌。交谈中得知他在美国只有一个老母亲,他出外旅行时,无论走到哪儿,都经常给他打电话。目前除了非洲没去外,他几乎周游了全世界。问他在中国旅行的感受,他说:“景色很美。但语言不通,实在困难。”想想我们是中国人,都经常听不懂方言,他是个外国人,困难更可想而知了。
出于“职业习惯”,我蹲下身仔细观察他的自行车和他所有的旅行装备。理查德知道了我们也是旅行爱好者,就把行李包从车上摘下来,打开,热心地向我们一样样介绍。
他的四个小旅行包是骑车旅行专用的,比邮递员送报纸的帆布包稍大些。每个旅行包背面顶部都有两个小铁钩,可以挂扣在自行车后衣架上,或前车轮两侧的专用架上。骑车时,四个包前车轮一边一个,后车轮一边一个。休息卸车时,四个包又可以两两挂扣在一起,成为两个大组合包,一手一个拎着走。由于是在异国旅行,除了一般的生活用品(帐篷、睡袋、衣物等),理查德带了大量的自行车备用件,如内胎、外胎、各种易损件和修车工具。光是打气筒就带了两个(一金属一塑料)。他的打气筒十分轻巧,除省去了连接胶管外,气嘴的角度也很好,不用手扶即可方便自如地打气。我把我们的俄式铝制打气筒拿给他看,并抱怨它爱出毛病。理查德笑笑说:“我第一次旅行时,也用的这种。”
当然最让人羡慕的还是他的自行车。首先,他的车可以变速。后车轮轴上排列有六个从小到大的变速齿轮,中轴则有大、中、小三个轮盘,这样整个车就可以变换18种速度(3X6=18)。遇到上坡,不用下来推,只要根据坡度的大小,调到不同的慢速档就可以了。而我和丽丽的自行车都是只有一种固定的速度(单速车),遇到上坡只能下来推着走。
另外,他的车闸是碟型闸,形状类似国内摩托车的车闸,只是小巧许多。这种车闸很灵敏,刹车时劲也大,而且不怕下雨淋湿,也不怕泥泞的路面。而我们的车闸既怕下雨,更怕泥泞的路面(闸容易被泥糊住),而且不灵敏,调起来也不方便(长途旅行车闸上的胶皮垫磨损快,有时需要重新调整)。
不仅如此,他的车把上还装有可以测量即时车速和所行公里数的微型电子表盒(火柴盒大小),这样,你的行车速度和你今天已经骑了多少公里、你旅行出发以来总共骑了多少公里都一目了然。理查德说,在一次下很长的大下坡时,他的车速达到了每小时70公里!
还有,他的自行车有完备的安全装置,前后都有可以发出一闪一闪红色亮光的发光盒(我和丽丽的车只有不能自己发光的小反光板)。在前车叉上还装有一个微型直流发电机,可以靠车轮的转动带动它发电;发出的电送到车前的大灯上,就可以照亮车前的路面,这样就不怕走夜路了!
当然,最让我羡慕的是他自行车前后车轮两侧附装的特殊行李架。由于行李包都装在自行车轮两侧的行李架上,由此就降低了整个自行车的重心,骑起来非常稳当(我和丽丽的行李,无论是放在前车筐里还是绑在后车架上,都在车轱辘的上方,由此造成整个自行车重心偏高,骑行时就不太稳,尤其在大风天)。而且他的前车轮和后车轮装的行李一样多,避免了车的前轻后重(我们的车由于前车筐小,装的东西很少,主要东西都绑在后车架上,造成整个自行车前面过轻、后面过重,操纵起来不太自如)。
最后,他的整个车都是高强度铝合金,非常轻!尽管他带了那么多备件,其整体重量(自行车+行李)却和我的一样。唉,何时我们也能有这么好的自行车呢?我找出笔和纸,把他自行车的行李架大致描画下来,将来好照猫画虎自己做一个。
和理查德互留了地址后,挥手道别,各自赶路。

经过一个路面呈波浪起伏的、两边全是松林的“十里长坂”坡,我们一下就赶到了当阳。当阳是三国故地,一进城就可以感觉到,到处都是“子龙饭店”,“张飞酒家”。这儿的建筑很别致,多为仿古,但和北京明清古建筑明显不一样,大概是三国时古建筑的特色吧。
除仿古建筑外,当阳城还有好多欧式建筑。拱形的门窗,镶嵌图案的彩色玻璃。丽丽问我这里是不是有过外国租界,我也不太清楚。不过,这些豪华的欧式别墅建筑质量都不高,几乎每个房子墙外都有很大的裂纹。
在当阳最繁华的商业区,远远就看见十字街心立着一个赵子龙骑马雕像。手持长矛,胸前裹着阿斗。
丽丽问:“他怎么看上去那么发愁呀?”
我说:“孤身一人,大军围困,又怀抱阿斗,怎么才能冲出去呢?所以发愁。”
晚上住玉阳旅社。三楼,两人分住,每人6元。房子并不旧,但墙上也全是大大小小的裂缝。晚上下雨,屋里竟然滴滴答答漏起来。
2人点评 收起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