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10060

主题

玉珠峰

拥抱人生的第一座雪山——6178m玉珠峰行记

查看:2200 | 回复:1
发表于 2020-5-19 16:33 显示全部帖子

视频 / 珠峰纪录片

剪辑 / 大川


图文作者 / 朱倍峰2019玉珠峰志愿者


我的老师常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亲自登一座雪山,很难理解真正的户外,很难明白雪线之上的宁静。



1


雪山之梦


在充满户外运动氛围的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体育学院度过了第五个年头,“珠峰”、“7+2”等字眼时常映入眼帘。前辈们一次次冰雪中的壮举,令人景仰;雪线之上的神秘,也总是令我向往,而又敬畏着。或是时机不合,抑或是自我不足,过去的五年,总是与种种登山机会失之交臂,一缕遗憾萦绕心头。直至今年6月,凯途高山青海基地志愿者招募,给予了我拥抱人生第一座雪山的机会——海拔6178m玉珠峰。






2


踏上西行的路


志愿者服务期调在了6月,学期尚未结束,但是导师却非常支持我们的雪山尝试。提前一个月履行请假手续后,打点打点装备,踏上西行之路。

本科期间借着实习活动等机会,到过了中国半数的省份,却未曾踏足湖北以西。首次西行,心中是将见雪山的激动夹杂着独行的忐忑,期望着能够在志愿服务中尽可能留下良好的表现,并最终顺利登顶。




到格尔木的火车票着实难买,为了不耽误学校最后几节课,选择了飞往西宁换乘。向班上同学借了一个打算用来冲顶的小包,曾陪伴他攀登哈巴雪山,希望能借其好运。




一夜美梦,青藏列车将我送上了格尔木。在那里,我见到了凯途高山向导王队,以及同期的另一位志愿者李奥。为了更早适应高原,王队第二天便安排魏师傅开车接我们前往海拔4150m的西大滩基地。青藏公路之上,海拔缓慢爬升,“传说中的”巍巍昆仑逐渐跃出了地平线,伴随着车里的藏歌,更是别有一番意境。继续前行的路上,逐渐可以看到周边的山顶积雪,越向前,皑皑白雪就越是刺眼。此时此刻,我的心情也越发激动,想要用相机抓住它们,但又期盼着前方更美的景色。




凯途高山登山基地,玉珠峰大本营前的中转站,立于青藏公路边,正门可远眺玉珠北坡,无数登山者或青藏线的路人纷纷与门前玉珠峰石碑及远处的雪山合影。虽比起平原尚觉艰苦,但在如此高海拔的山脚之下,凯途西大滩基地已然能称作五星级休憩地——舒适的床铺、温暖的火炉、沸腾的热水以及充足供应的食品饮料。早在出发之前,就对凯途高山优秀的后勤服务有所耳闻,这是其在商业登山界良好口碑的原因之一。未来的一个月,作为在此为来往登山者服务的志愿者,撑起这份口碑也是我们应有的职责。



到达基地,首先遇到的是上一期志愿者辉哥(庄辉),尽职尽责的他在这里一共待了50多个日夜,并在服务结束之后率先前往了我明年的目标——海拔7546m慕士塔格。在他离去前,除了志愿服务工作的交接与引导之外,我们还有过很多交流,丰富的人生经验和认真的工作态度让我对他充满敬佩。不几日收到来自慕峰的消息,辉哥登顶成功,祝贺!




3


呼吸在空气稀薄地带


单从海拔上来看,4200米氧含量在12%左右,加之西北地区植被的匮乏,约为平原地区(武汉市平均海拔仅23.3m)的一半。登山圈亦经常提到,在各种气候因素的综合下,玉珠峰地区的高反强度几乎为同级别雪山之最。



首次踏足高海拔地区的我对高反尚无概念,上山的第一天还没有明显的感觉,血氧和心率也一直处在一个比较良好的水平,只是觉得空气干燥在不断喝水,上楼梯若太剧烈则会些许喘气。直至夜幕降临,本就稀薄的氧含量进一步下降,头部开始微微发胀。西大滩的第一晚,因头痛和尿意一共起夜了五次,意识处在一种半梦半醒的混沌状态,饮水和唇膏也无法止住口鼻的干涩。第二天,持续低烧,切实体会到了空气稀薄带来的煎熬。



高反来得快去的也快,第二晚的睡眠踏实了不少,第三天终究是复活了。在简单打扫基地卫生后,辉哥带领我们出门溜达,行至青藏铁路,看火车在雪山的背景下缓缓驶过,仿佛一首《天路》在耳畔响起。




尽管高反已去,短短几天内身体仍未完全适应高原的空气,接打电话时言语急促亦会上气不接下气。庆幸自己早早地来到西大滩,充足的适应时间于我最后的登顶有着非常大的帮助。



4


志愿服务,看人来人往


基地的志愿服务工作不算复杂,简单交接并熟悉工作流程之后,便迎来了6月的首批登山者——包括深圳登协、蓝天救援队2019第5期散客以及紧随其后的雪菊登山队,西大滩一下热闹起来。



不得不提及的是,在这里有着遇见登山界大咖的机会。去年志愿者曾提及在玉珠基地遇见夏伯渝、王铁男老师等著名登山家。这次随队指导深圳登协高山班的古古老师,也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攀登者,在登山、攀岩攀冰等领域都非常有建树。在与他的交流中,还有幸得到了自己论文相关的重要书籍推荐,收获满满。


古古履历(部分)


       

以收尾工作为由,跟随雪菊团队进行了在高海拔的第一次拉练。踏上山顶积雪的感觉令人十分兴奋,个人状态也越来越棒。



路上的动物尸骸,感慨大自然的物竞天择。



玉珠峰北坡进行的第二次拉练,此时高反真正离我而去,甚至可以在河滩上短距离奔跑。气候渐暖,积雪融作涓涓细流淌过河滩,几乎与返程的我们相伴而行。



在拉练路上与雪菊团队交流时,发现他们竟然大部分都来自广东中山——我父母现工作的城市。突然有种介绍父母加入他们的户外团体的冲动,后会有期~



       



各个团队离去时,基地也会有闲下来的日子,打扫房间、整理物资、清洗床单被套等工作完成后,害怕掉肌肉的我也会想要进行一些锻炼,只可惜环境还是太苛刻,不敢随意造次,仅仅进行了一两次徒手力量训练。疯狂吃还是止不住掉体重的日子,对我这个健身爱好者来说还是太痛心了。




5


向山而行


时间过得飞快,在经历一次拉肚子下撤格尔木休整之后,马上就迎来了6月的最后一期散客团队,这也就意味着我们自己的登山周期也就此到来。



为了考验自己,这次的拉练刻意往背包里塞了几块石头,总重约23kg。结束后肩膀略酸,但精神状态不错,籍此对几天后的冲顶有了更多的信心。




因为有着整个登山周期的相处,这期队伍给我留下了最为深刻的印象——有来自瑞典的国际友人,有来自海峡对岸的台湾同胞,也有像我导师一样的教授夫妻,还有来自五湖四海的成功人士……仅从拉练就能看出大家都非常有激情和热情,在之后的交流和活动中,与这些前辈们的相处也都非常舒适愉悦,可能这就是户外爱好者的共性吧~



前几日的天气总是不佳,令人不免些许担忧。在大雪纷飞中,经过两个小时车程,大伙儿抵达了位于玉珠峰南坡的大本营。一般来说,包括西大滩在内的玉珠地区天气是在上午较好,而下午变天,抵达这一天的下午也同样是是风雪交加,甚至因此取消了原定的拉练活动,下午的大本营笼罩在雪花和浓雾之中。



可喜天公作美,竟在傍晚时分浓雾散去见天明,远处的山脉与青蓝色的天空清晰地分离开来,玉珠峰的真容也终于映在了我们眼前。此时此刻心情豁然开朗,队友们也都叹道高反仿佛在这清新的一瞬远去。



       



毫不夸张地说,大本营的饭菜比西大滩要香多了,高山厨师马师傅的手艺果然名不虚传。虽然有些队员还是会因高反胃口较差,但对于在西大滩吃面食吃到腻的我来说,简直是一个月来的最佳美味。吃好喝好的我们,哪怕是海拔提升了近一千米,精气神也丝毫不减。休憩时,时常会有一只藏狐造访,应该也是寻味而至,来往的摄影爱好者相机里总会留下它的影子。



在大本营的期间穿插了一次短距离拉练和冰雪技术训练,得益于在学校曾习得的知识技能,都能够较为轻松地应付。充足准备之后,团队终于出发,前往海拔5600m的C1营地,并计划于次日凌晨冲顶。



若要形容一路上的天气,则可谓是瞬息万变——时而晴空万里,时而狂风暴雪,大风到来有时甚至想要找一块石头躲起来。向导扣肉在查阅天气后也告诉我们冲顶日山顶风速将达到60m/s,而前往C1的路上还远未达到这一水平,雪山的艰难终于在此时开始显现



大约五个小时,大伙儿成功抵达了C1营地。大风将一阵乌云吹过,玉珠峰再次现形。阳光映照之下,山峰闪耀出神圣的光芒。连续的降雪使得大部分帐篷被掩埋,向导们幸苦地铲雪忙活一个小时才为大家腾出了休息的位置。在简单用餐后,为了保证明天充足的精力,我们早早便在被大风吹得吱吱作响的帐篷内躺下休息,静候冲顶时间的来临。






6


迈向顶峰


凌晨气压多较稳定,此时出发能够享受较为安静的天气,也更能保证在午后可能的变天之前的安全返回。



一夜未眠,不知是缘于兴奋还是物资堆积使得帐篷过于拥挤,数着手表终于等到了凌晨2点的起床时间,收拾行囊,穿戴装备,喝下向导煮来的一碗暖暖的燕麦粥,大伙儿在3点出发时间前集合就绪,向着顶峰发起最后的冲击。




黎明前,除了点点的头灯光亮以及前方队友的背影和脚印,只剩下漆黑的夜。寒夜的低温也使得我握登山杖的手指时不时会感到麻木,脚趾也一直在努力活动以防止冻伤。加之周天漆黑里的寂静,甚至会突然质疑自己为什么要来登山。日间,自C1向上仰望,并没有感受到很大的难度和距离,然而实际攀登过程依旧是漫长的。




随着时间流逝,天空逐渐明亮,回头已不能清晰地看到C1营地,冲顶行程已然过半,体能尚且充分。继续向前,抬头可见玉珠峰顶延时摄影般的云层掠影,侧目可赏隐隐朝霞。6点50左右,向导十金告诉我们还剩最后200余米直线距离,此时的我颇觉兴奋,以为不需要多长时间即可登顶,并站在顶峰欣赏初升的太阳。




然而事实证明我还是太天真,最后这两百米,体能似是接近了极限,与来自暨南大学的马老师夫妇俩拉开了距离,连过路绳节点也要坐下来短暂休息。此时的我已然开始怀疑自己能否践行“40%体力上山,60%体力下撤”这句话,安全地登顶并返回。就这样,最后的200米,我用了超过一小时的时间去完成。



北京时间8点07分,经历了生理与心理的持续挣扎,我终于站在了海拔6178m的玉珠峰顶。风雪遮挡了周天的美景,但疲惫却无法掩盖心中的喜悦,还有什么能比成功登顶更让人有成就感呢?放下行囊,举起手旗,留下了在玉珠峰的影像。


同时带上来的,还有与父母的2019年新年全家福,以及刚刚在一起不久的女友的照片
,感谢他们的支持和鼓励。



体力接近极限、手指冻到麻木的我在山顶寻到背风处休息了许久,从第一梯队一直等到了最后一名队员。至此,7名队员全员成功登顶,除了体能流失的表现外,大家最后的状态都不错,也在此恭喜这批大家,非常的了不起。




可能是登顶时不小心弄掉帽子,头部在寒风中仅几十秒的暴露便着了凉,高海拔免疫T细胞活性下降是其依据之一,加上体能的透支,抵抗力是极其低下的。下撤途中腿软到走“s”形,雪套也因此被冰爪吃了好几道口子,向导所说的到C1不到一小时的下山路我竟走了接近2小时,回到基地测得体温38℃才明白自己确实是在发烧中返程。但不管如何,明年号称“一天一座玉珠峰”的慕士塔格之行,大周期的体能训练依旧是势在必行。




最后,安全的返回是比登顶更大的成功


后记

因为6月的最后几天没有安排团队,我被允许提前几天结束了志愿服务,在重新盘点完物资并做了最后的打扫之后,便匆匆返回了学校,恰好还赶上党会和最后一趟英语课,校园生活重新开启。

刚挺过醉氧的昏沉,便收到了导师和师兄师姐们成功登顶慕士塔格的消息,可喜可贺的同时,也能在山峰资料和大家的描述中感受到玉珠峰的艰苦仅仅是冰山一角。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还需要太多的准备,但是我有这份信心。“唯有艰苦卓绝的奋斗,方能站在光辉的顶点。”

最后,感谢凯途高山给我的这次拥抱人生第一座雪山的机会,感谢辉哥、李奥以及梦姐在工作中的支持与引导,也要感谢王队、扣肉、华仔、十金、伟伟等出色的高山向导在登山中给予的指点与帮助,还有魏师傅、马师傅等工作人员在各自岗位的辛勤付出……是这群凯途高山的口碑担当们,给了我这次难忘的旅途。

“凯途高山,致力于实现每一个雪山梦想”——我的雪山梦想,在此开启了新的征程。

发表于 2020-6-4 11:47 显示全部帖子
玉珠峰总是登山者们6000米的最佳选择呀!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