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6788

主题

英国

乡村|庄园|不列颠|:恋恋英伦味,一路情怀开了花

[复制链接] 查看:29770 | 回复:102
发表于 2020-6-4 12:24 31 只看该作者

诺丁山 除了是影迷们的朝圣之地,这里每周六的波特贝罗集市也非常热闹,作为一个“市集控”,我专门提前设计好了在周六来 诺丁山 淘宝的行程,在一大早来 诺丁山 走街窜巷之后,一场不期而遇的大雨打乱了我的全盘计划,大雨倾盆而下,伴随着凛冽的妖风着实是让人招架不住的寒冷,被雨伞包围的波特贝罗路变得更加拥挤,我们也只好作罢了此次的寻宝之旅。在 英国 ,晴天是恩赐,雨天倒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了,所以我们把激动和遗憾都留在了 诺丁山 ,约定有机会一定还会再来。




发表于 2020-6-4 12:24 32 只看该作者
—科文特花园的“鲍勃”
当我来到 科文特花园 ,便想起了曾经看过的一部小众电影——关于《流浪猫鲍勃》的故事。

电影根据真实的故事改编,讲述的是瘾君子詹姆斯一直过着在 伦敦 街头卖艺的日子,好心的社工帮他申请了临时居所,希望能帮他彻底戒掉毒瘾。然而现实的残酷让詹姆斯一次次的失去了对生活的信心,直到有一天,一只名叫鲍勃的猫走进了詹姆斯的家,用猫生所能给予的温暖改变了詹姆斯颓废的生活,他开始带着这只可爱的小猫在 科文特花园 里卖唱,越来越多的人被鲍勃和詹姆斯的表演所吸引,连 英国 的媒体也报道了他们。
从开始一个人寂寞的弹唱到最后的一猫成名,詹姆斯把他和鲍勃的故事留在了 科文特花园 里。


1642年, 科文特花园 通过查理二世国王的允许,成为了 伦敦 街头艺人表演的地方。从 皮卡 迪利线的Covent garden站下车走进花园,中心广场各式各样的街头表演和行为艺术吸引了很多人驻足,此起彼伏的欢笑让 科文特花园 成了制造快乐的源泉,街头艺人的表演为 科文特花园 赚足了人气。大概是因为电影的后遗症,我总在想这一次次卖力的表演背后是对艺术的热爱,还是对生活的无奈呢?不管怎样,他们赢得的掌声比乞讨者手中的铜板要高贵的多。



发表于 2020-6-4 12:24 33 只看该作者
▼这位 英国 大叔像极了电影里年轻的詹姆斯,凌乱的头发,空洞的眼神,一个人抱着吉他独自弹唱。不是所有的街头艺人都像詹姆斯和鲍勃一样幸运,他显然不是 科文特花园 里最吸引眼球的表演,更多的人选择从他身边匆匆而过往热闹的人群中走去。


▼中央广场里,一位打扮成卓别林的街头艺人正在一层层垒起这些彩色的砖块。从夸张的表情到笨拙的演绎,都和曾经的喜剧大师有几分相似。不知道是不是戏剧效果,最终,砖块倒了,表演在他不知所措的神情中欢乐的落幕。




发表于 2020-6-4 12:24 34 只看该作者
想要放慢脚步细细体味 伦敦 生活, 科文特花园 绝对值得一来。早在金雀花王朝时期, 科文特花园 就是服务于威斯敏斯特教堂的御用果园,也一度成为了 英国 最大的蔬果市场。花园中心 意大利 风格的广场在满是 维多利亚 建筑的 伦敦 显得耳目一新,周围街巷里遍布着各式餐厅、酒吧与商店。摩登的人站在酒吧门外,和朋友们闲叙着自己的杯酒人生,怀旧的人早已涌进市场深处,寻找着颇具情怀的手工艺品。走进 科文特花园 ,也就走进了 伦敦 的花花世界。



科文特花园 由三个市集组成:Apple market、Jubliee Market和East Colonnade Market。其中人气最旺的就是地处花园中心的Apple market,两层高的拱形建筑下是一家家精致的商店和排列整齐的小摊位,出售着新奇的小物件,这里倒不失为购买 英国 手信的好地方。



发表于 2020-6-4 12:24 35 只看该作者


▼市场里很多出售的商品都是来自摊主自己的设计,这也是我最喜欢逛集市的原因,即使在这不足三 四平 米的摊位上,摊主也会很酷的把自己的小天地称之为“艺术画廊”。



▼这家摊位卖的立体卡片是蚊子最喜欢的,仔细看卡片上的装饰品,都是纯手工一点点黏贴上去的,每张卡片都好似还原了一个温馨美好的英伦之家。


发表于 2020-6-4 12:24 36 只看该作者

▼Jubilee Market在我们到来时已经准备打烊了,此时也不过下午5点,所以想要来这里逛逛集市,还得尽量赶早一些。



科文特花园 附近偶遇一辆骚气十足的Lamborghini,在 伦敦满城 的豪气会屡见不鲜。


发表于 2020-6-4 12:24 37 只看该作者
科文特花园 出来,我和蚊子竟然在街边看到和《流浪猫鲍勃》一模一样的场景:
一群生活在 伦敦 底层的流浪者正排着队等候救济所安排今晚的床位。电影里,詹姆斯因为没有早早排队而错失床位,只留下了落寞的背影;而就我眼前,队伍中的两个人紧紧依偎在一起,分享着手里仅有的一只香烟。戏剧性的反差离刚刚时髦的 科文特花园 也不过两条街的距离。出于尊重,我们并没有拍下来,但这个画面一直让我难以忘却。
今天,我看尽了 伦敦 的光鲜和黯淡,愿每一个流浪的灵魂今夜都好梦。



发表于 2020-6-4 13:02 38 只看该作者
—大英博物馆里一眼万年
2015年的蜜月之行我们曾到过 巴黎 的卢浮宫,巴 洛克 风格的殿堂之下,数以万计的艺术珍宝和藏于人群中微笑的蒙娜丽莎让我颇为震撼,当时便心想世界的四大博物馆都应该是如卢浮宫般金碧辉煌。

大英博物馆 完全颠覆了我的想象。作为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这里的正门前没有雄伟气派的广场,甚至都不在一条足够宽阔的大街上。博物馆外观是再熟悉不过的 希腊 式建筑风格,古典主义的设计收敛了其光芒,远不及巴 洛克 和哥特式建筑给人带来的视觉冲击。

不过, 大英博物馆 的藏品数量之多是在世界博物馆中屈指可数的,现在我们所能看到公开展出的藏品不及整个 大英博物馆 的百分之一,这些藏品大多是来自18至19世纪 英国 殖民扩张时期的掠夺,也有一部分来自收藏家的捐献。所以在 大英博物馆 你会发现除了像 罗塞塔 石碑这样的镇馆之宝,其余大多数藏品都是“裸展”展出,这样的自信源自于博物馆的藏品实在太多了,一位 英国 评论家曾说:” 大英博物馆 的藏品是 英国 历史上最狂暴、群族中心主义思想最盛行时期的纪念物。”即使在英帝国逐渐走向衰落的今天, 希腊尼日利亚 等国多次提出要求归还属于他们国家展品,然而 英国 人却依旧强硬地表示如果 大英博物馆 有能力很好的保存这些展品,就没有归还的理由。


出于对博物馆的兴趣,我在出发之前看了一本 英国 国家广播公司BBC和 大英博物馆 联合出版的《 大英博物馆 世界简史》,这本书的作者尼尔·麦格雷戈在2002至2015年一直任 大英博物馆 馆长,书中以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为时间轴,讲述了馆藏中的100件最具代表性的展品。如果没有时间翻阅这本书,也建议在游览前提前预约好中文讲解,做好功课再来刷博物馆就不会成走马观花的吃瓜群众了。

大英博物馆 包括 埃及 文物馆、 希腊 罗马 文物馆、西亚文物馆、 欧洲 中世纪文物馆和东方艺术文物馆,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去选择。走进博物馆中庭就已经很有看头了,这里是 欧洲 最大的有顶广场,广场顶部由1656块玻璃组成,连接顶部与地面的是 大英博物馆 阅览室,通透的设计简洁明亮,博物馆更是贴心的在一层设有餐厅,逛累了来这先填饱肚子然后咱们接着逛。



发表于 2020-6-4 13:02 39 只看该作者

大英博物馆 内饱受争议的帕特农神殿雕像展厅非常大,毕竟是侵略所得,争议也无可厚非。这间展厅的展品都是在19世纪初期由 英国 驻奥斯曼帝国的大使额尔金公爵运回 英国 的,其中很多雕像因为遭受了炮火袭击而变得残缺不全。



▼这就是 大英博物馆 镇馆之宝之一的帕特农神庙的 大理 石浮雕了。想象一下这些来自公元前440年 希腊 雕刻在19世纪的 伦敦 公开展览后,当时 西欧 人有多么震撼。帕特农神庙雕像其实是呈现了一个由神、英雄与凡人组成的生活与神话间的场景,其中有描写节日庆典的部分,也有我们熟悉的宇宙众神的故事,大多数的雕刻还是与战争有关,刻画了古 希腊 战争时期的英雄事迹。
从展厅中陈列的数量不难看出帕特农神庙的 大理 石浮雕有多么巨大,也难怪 希腊 人如此迫切的想让它们重回 雅典 的怀抱。




发表于 2020-6-4 13:03 40 只看该作者

▼位于 希腊 雅典 卫城的帕特农神庙是见证人类文明的艺术瑰宝,只可惜神庙的命运多舛,之前我提到过,这里在 土耳其 统治时期竟然充当起了弹药库,炸弹摧残后的帕特农神庙破败不堪,倒是给了 英国 人额尔金公爵抢夺的机会。下图这座帕特农神庙内的巨型雕刻建筑也被额尔金公爵整座运了回来,可见侵略者在掠夺面前的野心有多庞大。


▼这个美男子在 埃及 展馆中格外显眼,他就是公元前1279年至公元前1213年 埃及 的统治者拉美西斯二世。在他统治期间的 埃及 国力强盛,富甲一方,这位光看面相就极有福气的君王竟然在当时的年代活到了90岁。有意思的是,拉美西斯还是一个特别会包装自己的人,到处修建寺庙,当然每个寺庙都必须要有他的雕像,他甚至把以前不是自己的雕像也要偷偷换上自己的名字,所以这位君王到底长什么样子,还真没法参考,因为在这座雕像周围也有很多写着他名字的雕像,哈哈但都长得各不相同。


19世纪初,英法相继侵入 中东 ,都想搬走拉美西斯的雕像。最先行动的是拿破仑的部下,但是没有 成功 ,还在雕像的右胸上留下了一个小孔。后来一个 英国 人想出了办法将它带回 伦敦 。在鼠窃狗偷的行动力上, 法国 远不及 英国

最后,用雪莱的一首诗来瞻仰一下这位伟大的君王,毕竟你如此优秀。
“吾乃奥兹曼迪亚斯,万王之王。
功业盖世,强者折服!
此外空无一物,
废墟四周,黄沙莽莽,
寂静荒凉,伸向远方。”


大英博物馆 的又一镇馆之宝—— 罗塞塔 石碑,它的人气丝毫不亚于卢浮宫《蒙娜丽莎的微笑》。这块石碑的内容其实很枯燥,是一份关于税收的官方文件,但是却用了三种不同的文字记录了三遍,一种是古 希腊 语,一种是古 埃及 语中的通俗文字,还有一种是祭司使用的象形文字。1798年拿破仑入侵 埃及 ,当然想把这座石碑也运回来,结果再一次败在了能力上没能把它运回 巴黎 ,后来 纳尔逊 公爵打败了 法国 舰队,在签署的协议上要求 法国 交出一切文物,这块石碑就这样到了 英国 人的手里。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