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11191

主题

太原

冬日水乡 锦瑟江南

查看:8728 | 回复:41
发表于 2020-6-11 14:57 显示全部帖子
  





发表于 2020-6-11 14:57 显示全部帖子
  


古镇的商业化已是难免,然而入夜以后,熏黄的路灯,高低的石板,岸边的摇橹船,还有不多言语只顾拍片的我们,不被打扰,也不用多想,就这么深一脚浅一脚的走着,就是桃源了。


回到客栈,正准备洗漱,猛然想起周庄的全福长桥应该去拍下夜景的,连忙下楼去找老板问路。热心的老板一通指,说得我直接云里雾里,旁边的老板娘笑着调侃自己的老公,"你啥子也不懂的啦,人家是去拍桥,你指的是到桥上的路啦,站在桥上怎么拍?"老板也不好意思起来,"欧呦欧呦是我糊涂啦,这样的话很近的嘛,就在旁边的九曲桥就可以拍到对面的全福桥呢!我带你去带你去,十分钟就到!"

任凭我一直在表示我能找到,执拗的老板还是执意穿好衣服就走出门口,硬是亲自领着我到达了他们所说的最佳位置,末了怕我找不回去,还一直在提醒着我旁边的参照物和回去的路线,直到和他告别了三次已经看不到他回去的身影,还远远听到他的叮咛,"小心一点,不要把相机和脚架掉到水里去哦,桥很窄的啦......"





对面的全福长桥,旁边就是全福讲寺,一定每天都保佑着这些热心而又幸福的人们,"全福"二字,应该就是这个意思吧。

发表于 2020-6-11 14:57 显示全部帖子
  

一夜安睡,第二天一定是要起个大早进去古镇的,一定要趁检票员还没有上班的时候......
当然,省钱只是一方面的原因,即使正常的买票,要想感受真正的原汁原味的古镇,还是一定要起早,要趁游人还来不及打扰它的时候,才是最贴近它自己本色的周庄,才是褪去繁华最本真的周庄。


发表于 2020-6-11 14:57 显示全部帖子
  


周庄的核心位置就是双桥了, 1984年,著名旅美画家陈逸飞看到了双桥,觉得自己仿佛回到了记忆中的童年。于是,就以双桥为背景,创作了一幅题名为《故乡的回忆》的油画。这幅画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1985年,这幅画又经过陈逸飞的加工成为 当时联合国首日封的图案,周庄古镇因此声名鹊起。

上面就是双桥,好吧我只拍了其中一个,因为如果要都拍全的话,那个角度都是游人,终究我起的还是不够最早,又不想拍一个满是游人的双桥,所以,留一点缺憾好了。




发表于 2020-6-11 14:57 显示全部帖子
  


记得有一首歌叫《南湖秋月》,"朦胧月光,夜色未央,南湖水摇醒一片蓝梦乡。万籁都寂静,暖风轻轻唱,花香弥漫中,灯火几扇窗。南湖夜啊,波光吻月光。花已开放,夜正安详,桂树中摇出一朵蓝月亮。小草都睡去,浪花还荡漾。云彩轻飘动,相思已成行。南湖的夜啊,动情又牵肠......"


抬头,亭上挂着南湖秋月四个字,想必歌中唱的应该就是这里了,只是我们没有在这里赏到秋月,但朝阳也一样让人沉醉,阳光灿烂的让人睁不开眼睛。




发表于 2020-6-11 14:57 显示全部帖子
  


全福讲寺据说建于宋代,紧邻着南湖傍水而居。浓浓禅意的寺庙建在这温婉水乡真是不能再完美的搭配,水中佛国的牌匾也傲然悬于寺中,媳妇打趣道,从未见过风景如此优美的寺庙,这里的和尚享受的都是帝王般的待遇。






发表于 2020-6-11 14:57 显示全部帖子
  





发表于 2020-6-11 14:57 显示全部帖子
  

发表于 2020-6-11 14:57 显示全部帖子
  


路过沈厅,也就是沈万三当年的宅子,没有票的我们只能在外围转悠转悠,听听一拨拨导游轮番讲述沈万三的往事。
当年恰值朱元璋平定了天下在南京修建城墙。于是,沈万山拆巨资承担了南京城墙三分之一的费用。然而有意要加害沈万三的朱元璋在宴会上抓住他想替皇上犒赏三军的把柄后,龙颜大怒,欲杀之。最后因众臣求情终于被没收家产长枷铁镣充军云南再也没能生还。直至死后才棺冢回到周庄,安葬于水下。


或许,沈万三至死也不明白自己的命运为何是如此结局?而今,沈厅木楼依旧面水而立,然,木粱已经腐朽,朱漆已经剥落,斑斑锈浊伴随着他颓废的家族分崩离析,只有木板缝中生命力顽强的百年孤独的青苔,似在诉说着古镇沈家曾经的繁华和怨诉。


发表于 2020-6-11 14:57 显示全部帖子
  


刚刚立春的江南,若有若无的柳丝,若有若无的风,若有若无的柳色,若有若无的春。
风的气息仍是带着寒意,而那河边的柳,仍是光秃秃的,冷清清的,却又似有些不同。
或许是那微微凸起的芽苞,在守候着什么。等过些日子再看,似有青色在枝头,色浅微含露,却是应了那句遥看近却无。依依袅袅,冉冉氤氲,柳芽儿一天一个样儿,这就是早春的消息。
如能有时间多住几日,待那一片带烟带雨的嫩绿褪去,新条已垂,翠影婆娑,引春风无限,才最是温润可人吧。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