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55516

主题

北京综合

看长城‖告别宁夏,行走青铜峡北岔口长城

[复制链接] 查看:8364 | 回复:27
发表于 2020-6-12 13:39 11 只看该作者

从墙下,透过墙体破损处,可以看见女墙中间的道路的空间。


 

墙体易于损坏处,一是分段夯筑的接茬处,二是墙根处。接茬处在三关口的永宁段长城、红果子旧北长城都有发现,尤以此处最为明显;墙根处向内侧凹陷损毁在红果子旧北长城比较明显。

 

墙下遍布陶瓷碎片。这一带连同进山所经过的低山丘陵荒野区域,同属于军事训练基地的范围。

 

前方一座敌台,为北岔口1号敌台。

 
发表于 2020-6-12 13:39 12 只看该作者

过一个泄洪沟口,能够再次上到城墙之上。

(距离起点3.68km 当前海拔1337m)

 

这段城墙的女墙,高有2米有余,保存状况非常完好。夯土墙的女墙没有北京附近砖石长城的垛口,只能专注于防守,并不能主动杀敌。

(距离起点3.81km 当前海拔1329m)



由于墙体塌断,从墙上下来还需小心一点。

 
发表于 2020-6-12 13:39 13 只看该作者

继续前行,墙体下方,是以方石垒砌预留的水口,方便洪水下泄。

(距离起点4.85km 当前海拔1338m)


水口至今通畅,大小可以容纳一个人通过。猜想平常应当会封闭,不然夜间可能无法防止敌方通过此处偷袭。

 

前方为红井子圈2号烽火台,坞城尚有部分残墙保存。 

(距离起点4.90km 当前海拔1335m)

 

相隔第一座水口不远,是第二座水口。

(距离起点4.92km 当前海拔1340m)

 
发表于 2020-6-12 13:39 14 只看该作者

前行不远,是第三处水口,且是双水口,俱是通畅可由人钻过。

(距离起点5.18km 当前海拔1338m)


红井子圈2号烽火台近景。 

(距离起点5.22km 当前海拔1340m)

 

透过墙体的缺口,贺兰山就在不远处横亘。缺口并不是很宽,断茬整齐,似是人工开挖的通道,而不是山洪冲断墙体形成。

(距离起点5.40km 当前海拔1335m)

发表于 2020-6-12 13:39 15 只看该作者

这处缺口较宽,检查缺口两侧,残留有方形条石,或者以前也是一处水口,只是山洪过于凶猛,仅仅停靠水口泄洪解决不了问题,导致墙体被洪水冲垮。

(距离起点5.78km 当前海拔1334m)


风突然强劲起来,背上汗湿的衣服被风吹得发凉发冷。此处应当是一个风口。

(距离起点6.72km 当前海拔1332m)


时间已经是中午十二点多,不少驴友已经在就地午餐补充能量。前方的敌台之下,倚靠着不少午餐的人,选择在背阴处午餐,一般来说在冬季不符合常规思路,还是为了避风的选择。我也站在敌台之下吃了面包充饥。

此处敌台为北岔口2号敌台。

(距离起点6.91km 当前海拔1351m)


稍事休息以后,绕过敌台继续前行。才发现此处是一个城墙的三岔口,从东北方向延伸过来的墙体,一支矮墙向北方向山口延伸,另一支向南延伸。 

(三岔,距离起点7.16km 当前海拔1364m)

发表于 2020-6-12 13:39 16 只看该作者

越过三岔,向北侧行进。果然是一处宽阔的山口,怪不得此处风这么大。而正因为是山口,长城在此处才向山口延伸形成支线。 

向山口延伸的夯土墙,保存状况稍差,残高从最底部看有两三米,但墙体坍墁成堆,成为一道土垄。南侧还有一条碎石带,继续往前延伸,高度渐增,逐渐呈现为双墙体。这道碎石墙,始自南侧的边墙延伸而来。

(双墙渐现,距离起点7.22km 当前海拔1359m)

 

前行不远,双墙显著。这双墙体,如何形成,各是什么年代修建,并未见有介绍。

(距离起点7.38km 当前海拔1372m)

 

回望三岔及双墙。

(距离起点7.53km 当前海拔1380m)

 

往山上延伸,石墙的墙体保存尚好。估计此处少经战争破坏,游牧民族的铁骑一般选择平坦处突破,此处较好地保留了原貌。

(距离起点7.56km 当前海拔1384m)

 
发表于 2020-6-12 13:39 17 只看该作者

山上的夯土墙体也保存得更好。根部被雨水侵蚀内凹。

(距离起点7.61km 当前海拔1409m)

 

隔一座山头,往山深处望去,另一个狭窄的山口处,还有一截保存较为完好的夯土墙。远远看上去,看不到与脚下的双墙相连的情形。

(距离起点7.63km 当前海拔1414m)


后来查了一下长城遗产网的地图,那段夯土墙,应当是下图所示的那一段。从图上看,长城向滋补品深处延伸以后,形成有一道土墙、一道石墙,再延伸出两道山险墙。山险墙之上,还有一座北岔口长城二边2号敌台--当然,肯定还有1号敌台。

 

夯土墙与石墙相距仅数米。

 
发表于 2020-6-12 13:39 18 只看该作者

长城遗产网上的双墙示意图。

 

过夯土墙的缺口向东,有一座巨大的烽火台,营子山烽火台。

(距离起点7.72km 当前海拔1431m)


烽火台的北侧,可见未曾全部坍塌的墙体立面,塌落的条石上,还有残留的灰浆。

  

营子山烽火台向南,有数座石堆,延伸至悬崖边而止,当是地图上未曾标注的早期石长城遗留。

(距离起点7.74km 当前海拔1430m)

 
发表于 2020-6-12 13:39 19 只看该作者

从烽火台西北侧,远望夯土城墙在山口处保存尚好,山口处墙体的修筑质量,应当是比上坡段更为严格。过了山口,夯土墙不再有,往山上去,皆是石墙。

(距离起点7.81km 当前海拔1430m)

 

烽火台往上,早期长城残存的石堆,也在继续上行。

(距离起点7.83km 当前海拔1432m)


这条烽火台向两端延伸的早期墙体的示意位置,大致如下图所示:

 

绕上夯土墙,往山口处探望,之前的双墙中的石墙,终止于山口的悬崖边。

   
发表于 2020-6-12 13:39 20 只看该作者

继续往上,有快腿的驴友身影在上面的石墙上晃动,但大部分都在烽火台处回返。想起随车领队交待的下午2:00返回,我还是决定就此下撤。

回至山下沟谷中,经过向南延伸的那段城墙,可见外侧幽深宽阔的壕,墙体保存得并不见得多好,但凭这道壕堑,其能力远超平地上高耸陡直的夯土墙。

(距离起点8.75km 当前海拔1343m)


沿与城墙并行的简易公路回返,路面的白碱土在脚下腾起阵阵尘烟。远望那条长城,如同莽莽巨龙,与贺兰山形成双龙腾跃的形势。

 

我在想,为何西长城南段,永宁以南的地段,不像北段,三关口以北的地段,仅在山口筑墙,一般每个山口均设置三道边墙,纵深处还设置有数量不等的烽火台;其余皆以山体铲削为山险墙,易守难攻,且大大降低了修筑的工程量。这是为何?这一道夯土墙,沿着贺兰山下的平原地带绵延数百公里,一旦游牧民族攻到墙下,选择一个突破口,就再难以防守。

后来查阅长城遗产网的地图,才发现在这条主线长城的外侧,还分布着一系列的烽火台,以及在山口处,还有多段山险墙和少量的石墙。


这是一道立体的多重的防御工事,比西长城北段更加用心。

在不同的地段,防御的官员不同,所以长城修筑的特点有所不同。北岔口向南的长城,残留有双线,一直延伸到山上,并且外侧有很深的壕堑;北岔口向北,则以修筑高大的墙体为主,内侧残留有早期长城,外侧的壕堑有深度,但壕堑的外沿较为平缓。

 

一阵疾走,回至大车上,时间刚过下午2:00,运动用时3小时22分,行程11公里。

感谢银川的朋友刘枫提供的消息,有机会北京再聚。

 

2019-12-7,次日补记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