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11196

主题

忻州

父子朝台记

[复制链接] 查看:36819 | 回复:47
发表于 2020-6-19 12:09 21 只看该作者
  



中台顶



发表于 2020-6-19 12:09 22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0-6-19 12:09 23 只看该作者
  




上北台
发表于 2020-6-19 12:09 24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0-6-19 12:09 25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0-6-19 12:09 26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0-6-19 12:09 27 只看该作者
  




D4记朝台之游
我独坐在须弥山巅,将万里浮云一眼看开。——仓央嘉措
朝台之行落下帷幕,但心中犹如石子投湖泛起阵阵涟漪,久久无法平静。充满佛意的一路,累到怀疑人生的一路,或许,是这一生的宝贵财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没读够万卷,但敢肯定的是走过的路一定比读的书多,一路的景色宜人,一路的感慨万千,是一步一步的心路历程,更是一步一步的人生高度,或许现在尚还青涩的我未必完全能理解父亲带我朝台的深意,但年轻的我从鬓角早已斑白,好逞强的父亲身上看到了人生的方向,少不经事的我想起以前看到的一句话“以前总以为世界欠修理,到后来发现欠修理的其实是自己”是如此的毫无瑕疵,父亲大人体能的衰退与日益年富力强的我刚好成正比,无论未来如何,我相信这个虽然没给我万贯家财但给了我温暖的家,虽然没让我成为高干子弟但也不落于人后的男人永远是我人生路上的明灯,他教会了我生存与生活,佛说,我佛以慈悲为怀,但你连孝顺都不会,凭什么跟我学佛法。我说,孝顺是朝台给我的第一重收获。
那一天,闭目在经殿香雾中,蓦然听见,你诵经中的真言;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生,只为途中与你相见。我没有仓央嘉措的情愫,也没有转世灵童的文笔,我有的只是做为一个普通学生虔诚拜访五方文殊菩萨的心,物欲横流的时代,人才之间的竞争堪比大自然的弱肉强食优胜劣汰,号称保学业的文殊菩萨自然成为一众学生家长求得心里慰藉的好去处,但我觉得,用拜佛的功夫去完善自己,让自己多一项技能可能会更有用。因为菩萨也保不了一个吃喝嫖赌抽啊坑蒙拐骗偷啊的挂牌学生上清华北大,但多一项技能会多一天退路,总之,一步一步走下来,身旁络绎不绝的老年祈福妈妈团,给我这样的感觉,在这声明一下,不是不信佛,是信佛的方式不一样,放在几百年前,这叫马丁路德的信仰得救,只要自己做好自己,你就是佛,不是单纯的违心主义,只是信仰亦是动力。佛说,赶快滚去学习啊,再怎么拜我也救不了你数学30分。我说,这是朝台给我的第二重收获。
风云变幻,气象万千。无论是海拔三千的叶斗峰还是大雾朦朦的挂月峰,都给我一种看山不是山的感觉,是累的出现幻觉,还是眼睛出了问题,都不是,我所谓看山不是山,是指实际距离与直线距离的关系,登挂月峰时,站在山脚下,哇,法雷寺好近唉,不过如此嘛,地图显示才五百米,谁曾想,这五百米的速度可以用世纪来做时间单位????????,爬了很久后,哇,怎么还有这么高,也许,可望不可即是什么感受在那一刻领悟的淋漓尽致,由此又引起我的联想,这不就是人生么(原谅一个屁大点的小屁孩在这高谈人生,人生很长,啥也不懂,请多指教),人生的每一个目标不都是看山不是山么,就比如减肥看着减肥操和各种减肥药疗效,哇,减肥好简单,事实是一段时间后看着自己的小腹三层选择了放弃,其实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小腹三层非一日之馋”,我觉得如果把吃完这顿就减肥换成等瘦了再吃你就离瘦下来不远了,同样,把大目标分化成一个个跳起来就能实现的小目标,你就离实现大目标,也就是看清那真正的山不远了。我说,这是朝台给我的第三重收获。
大圆镜智,妙观察智,平等性智,成所作智,法界体性智。五方文殊,东方聪明,南方智慧,西方狮子吼,中间儒童,北方无垢,共同见证此次朝台行。愿不虚此行,你我共勉。愿作此文博人一笑,今后余生请多指教。
                                                          北执
                                                       7.12


穷游记 天公玉造北台顶 地处屋脊华北观



朝圣的谜悟



俗世纷扰,朝台境地



罗睺寺的浴佛节



显通寺的千僧浴佛节



秋朝逢雨



佛教版线路,苦行僧顺朝



传说在很早以前,五台山并非现在模样。那时它叫五峰山,气候非常恶劣,不是风雪交加,就是酷暑难当。当地百姓苦不堪言,遂向在此传教的文殊菩萨求援。文殊菩萨慈悲心肠,运用神通向东海龙王要来了“清凉石”,并将其安放在中台南边瓦厂村东北的一条山谷后,使五峰山成为气候宜人的“清凉佛国”,这条山谷也被命名为“清凉谷”,在此又建了一个寺院,取名“清凉寺”。“五峰山”也就更名为“清凉山”了。 “清凉石”原来是青龙歇息石,青龙得知文殊菩萨将其移到了五峰山,遂大发雷霆之怒,追至五峰山,用龙尾把五个峰扫成了平台,用利爪把山顶岩石刨得个乱七八糟。据导游小姐讲,这些石块至今还遍布满山,人称“龙翻石”。而原来的五峰山也就更名为五台山了。 “清凉石”与“龙翻石”随着人们的传说在五台山流传了千百年。如今,清凉寺虽以破败,但那块清凉石仍在。石长五米,宽二米半,厚两米,围十五米,石面青色,有云纹。在许多史籍中,有很多关于五台山的记载。《清凉山志》中说:五台山原名“清凉山”,后因其五座山峰耸立,称为“五台”,故易名“五台山”。《大方广佛华严经疏》中说:“清凉山者,即代州雁门五台山也。岁积坚冰,夏仍飞雪,曾无炎夏,故名‘清凉’”。《水经注》中说;“五台山,其山五台巍然,故曰‘五台’”。《五台山新志》中明确指出:“五台”之名,北齐始见于史。北齐以前则称“清凉山”。上述佛教传说及古典文献,从各种不同的角度,说明了五台山名称的由来。 五台山高大雄伟,人称“华北屋脊”,除有五个台顶外,还有东南西北四门。东门即长城岭以东十公里处的龙泉关,在同蒲、石太两条铁路未建成之前,多数游人从此上山;南门分作三层,依次为虎牢关、阁小岭、厮阳岭。五台山,作为文殊菩萨的道场以及佛教名山,与文殊菩萨有着十分特殊的因缘。传说“五台”既是五方如来之座。五台山有五顶,象征文殊菩萨顶有五髻,显示出这位上首菩萨的智慧圆满。 文殊是梵文“文殊师利”(Manjusri)的音译之略,它是智慧的象征。据佛典所说,他与佛祖释迦牟尼为同时代人,约在公元前六世纪出生于舍卫国,系多罗聚落婆罗门种姓。他一诞生,就有三十二象,八十种好。这也和佛祖释迦牟尼相同,显示出他的不同凡响


五台的五方文殊,文殊菩萨的五个法身分别叫黄文殊、四臂文殊、白文殊、黑文殊、红黄文殊。是山西五台山黛螺顶的正殿。五台山有五个山峰,峰顶平坦,叫做五台。每个峰上供奉一位文殊菩萨,东台望海寺供聪明文殊、南台普济寺供智慧文殊、西台法雷寺供狮子文殊、北台灵应寺供无垢文殊、中台演教寺供孺童文殊。黛螺顶是五个台内的一座小山峰,顶上的寺庙里把五位文殊像塑在一起,一同供奉,因此正殿叫做五方文殊殿。
(转自百度)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20-6-19 13:19 28 只看该作者
很经典的游记,赞
发表于 2020-6-19 13:20 29 只看该作者
感谢精彩分享
发表于 2020-6-19 15:50 30 只看该作者
  感谢精彩分享
发自8264小程序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