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蓟镇长城考古报告》记录,在神堂峪口南侧200米,栖河西岸,有一座烽火台(12号墩台)。 长城内侧的烽火台,应是向内地传递信号之用。这种路墩,多见于宣大山西三镇。另外,固原镇也有不少。倒是京师附近很少见。 查尚珩《火路墩考》,认为原因是北京附近的长城,多分布于地势较高的山巅,在远处就能看到,所以不需再修建火路墩。 还是放不下心中的好奇,决定前往查看。 从川谷公交车站后侧,寻到一条台阶路。上行,穿越草丛,路径不再清晰。往可能是路的右侧折转,拐上了一条通往果园的水泥路。 小山上覆盖厚厚的土壤,偶有一面护坡路,倒觉得奇怪,山体并没有那么陡峭,也没有落石风险,似乎可以不需要这么一段石墙。石块似乎年头较久,又是从何处搬来? |
水泥路尽头,小心绕进上锁的铁丝网内的果园。铁丝网旁边的路,有前人的足迹,看来,首位不速之客并非独我一人。先我而至者,也是为了探察这座疑似墩台吗? 园内依然有路。直至路尽,抬头近距离看到那座山头。 山坡下碎石遍布,植被稀落,与周围环境大为不同,因此远远看上去比较显眼。 踩着雨后湿滑的泥土和碎石爬上峰顶。山顶有三四平方的平坦地面,风化的砾石夹杂少量小石块,并无人工堆砌的痕迹,判断应是自然形成的山头。 西南侧,是一座稍高点的山头,有小路相通,其上林木密蔽,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 再往西南看,则是平原上最后一座高山,因为与山前海拔仅数十米的平原高差巨大,因而显得高耸入云,那是红螺山。 |
是否,这段山脊,是人工加工的工事?其目的,就是为了拱卫上面的疑似墩台。 如果,再在其上放置几门大炮,面向河谷,面向亓莲关、神堂峪两条沟谷窜入的敌寇,定能有效杀伤敌人! 于是下撤。 果园铁丝网右侧,有一大片石墙围起来的平地,面积之大,在山间非常难得,显然是经人工平整过。 这片场地,又是何时,由何人平整?面积之大,足够做一个士兵操练的演武场。 这一切,会真的可能吗?——一座烽火台,一段护台的山险墙,一座演武场。 如同历史上的硝烟烽火,一切已经飘散,湮没在泥尘之中,无从寻觅。 或许,这一切,只是我的无端癔想,如同远山的云雾,虚无缥缈,无根无据,随风吹过,倏忽不见。 2020-7-18,20日补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