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55488

主题

北京综合

看长城 ║云中漫步五座楼,猿猱欲度亦犯愁——密云五座楼长城

查看:10341 | 回复:36
发表于 2020-9-10 16:54 显示全部帖子
在此附近,另有一条路径,基本向南走,可以下到北白岩村。

海拔渐渐升高,林子更加稠密,雾气也愈加浓重,空气极其闷热,汗水湿透了头巾帽子,从帽檐前不断滴落下来,滴落在眼镜上,影响了视线,不时需要拿下来拧拧水。这些水,也许不全是汗水,应该夹杂着吸收的潮湿空气的水气。而一旦帽子与头巾湿了以后,吸水性更强,就像干毛巾浸在水盆一角时,只是湿了一小片,而湿毛巾却很快吸水饱和。

 

十数步之外,已经不辨物体形状,人置身雾中,置身云中,如漫步瑶台仙宫。

相机的镜头也进了一些水,拍摄的图像总有异物在照片上。

随着接近第一座敌楼,山势越来越陡,浸透雨水与雾水的泥坡有些湿滑,我与活力的荒野老师均曾滑倒。

 

陡峭的路段忽然告一段落,走上一段缓坡,路径连续出现岔路,先是一处三岔路口,右侧(北)直通第4座楼即578号敌台,需要从578号敌台达到第5座敌台(579号)后,原路折返经578号敌台往第3座楼方向走,这是早期很多驴友的走法,活力的荒野当初也是这么走过来的;左手(南侧)先登第5座楼579号敌台,然后按顺序依次往第4座楼方向行走。

过三岔路口,道路曲折转弯,紧接一个十字路口,向前(南)行一条线路,应是通往云龙涧景区的穿越线路;往左侧亦通47号烽火台方向;往右向上登高一点,到达本次行程的最高点,海拔979米的第5座楼。

 

发表于 2020-9-10 16:54 显示全部帖子
第五座楼:有墙体连接的敌楼

密林与浓雾掩映下,前方呈现一段墙体。

(距离起点5.06km 当前海拔979m)

 

这段墙是第5座楼与第4座楼之间的墙。这段墙由实体墙与山险墙相间,登墙处为中间一段。

 

发表于 2020-9-10 16:54 显示全部帖子
向西南过一组巨石构成的山险墙。

 

与第5座楼相接的,是第1段实体墙,墙体较短,在毛石基础上部分宇墙以城砖修筑。

 

前方即是第5座楼,密云579号敌台。

(距离起点5.08km 当前海拔979m)


发表于 2020-9-10 16:54 显示全部帖子
灌木丛下,我爱我的小红马留意到一个上兵道。

(距离起点5.08km 当前海拔979m)

 

与敌楼东北侧墙体相连处,没有券门,券窗离地面有一定距离,驴友用城砖垒成一堆,可以通过此处进入楼内。由于券窗尺寸窄小,进入还是有比较费力。

 

楼体内外保存状况较好。

 

发表于 2020-9-10 16:54 显示全部帖子
西南侧有唯一的券门,此门为悬门,有驴友自制简易木梯,也可以由此进入。两侧门栓石保存完好,右侧门栓洞较深,根据独善其身老师解释,开门时,门栓向右侧抽送,门向左侧打开。

 

楼内一个窄小的砖洞内,竟然也有鸟巢,不过已经废弃。

 

券门附近,有相对的两孔上楼蹬道,蹬道低短,适合身材矮小者出入。

根据独善其身老师推测,一是古人比现在的人身高较矮,二是双蹬道或者说明此处防守重要,有敌情时,需要快速登城。这一点,从这座楼两侧有基本完整连续的墙体,或可得到印证(5座楼中,除第2座楼与第3座楼之间有断续的石墙外,其他均以山险代替)。

 

发表于 2020-9-10 16:54 显示全部帖子
蹬道上有一片瓦片残片。小心捡起来,放入另一个砖洞,以免驴友踩踏破坏。

 

楼顶有铺房残迹。(照片中为独善其身老师)

 

从楼顶可见东北侧墙内侧,靠近敌楼处,有一水嘴。

 

发表于 2020-9-10 16:54 显示全部帖子
关于第5座楼附近的墙,除了与第4座楼之间有,根据《明蓟镇长城考古报告》,其与580敌台之间也有一段石墙和山险墙。因没有继续向580台方向探看,因此没有留意。

关于580台,《明蓟镇长城考古报告》没有考察,只记载579台(考古报告编号为白马关台171号)西南为孟良墩(指山头,此孟良墩与47号烽火台被当地人称孟良墩台之间是什么关系?),孟良墩山顶相传有传烽台,应即此台。

长城遗产网对第5座楼的说明中提到,“该敌台东南侧为密云48号烽火台”,按位置应指580敌台,根据驴友用无人机所拍到的照片,此台与47号烽火台形制相似,为实心台,并且位置偏离长城主线,而在黑山寺(大良峪)北的悬崖峭壁之上,面向内侧天险,此处无需设防,因此作为敌台对内防守是反常的,其功能确应是一座烽火台。

谷歌地图呈现的580敌台内侧地势。


 

但现今的48号烽火台在密云水库北岸,石塘路营城南侧偏东。

独善其身老师判断47与48号烽火台顺序编反了。因为密云长城的编号是自东向西顺序编号,47应在东,48应在西。

 

不过结合580号敌台的编号来看,或许不是简单的47、48两座台顺序反了,还有可能是48号烽火台本应编给580号敌台(580敌台的说明残留有这种思路),现48号烽火台原拟分类为敌台,因其为空心台,与一般空心敌台形制相同,但就其位置、功能上说,位于长城主线内侧,远离长城主线,是为传递信号而设置。

后来发现现48号烽火台应为烽火台后,把48的编号给了它,原应是48号台反倒随意分在了敌台类别,编号延续579号,编为了580号。

 

离开第5座楼,向4座楼方向行进。

在第5座楼与第4座楼之间的墙体,登墙处的第2段实体墙终止于崖壁之下。我们从崖壁下小心绕到墙体外侧。

 

发表于 2020-9-10 16:54 显示全部帖子
然后沿山险墙外侧走了一段。这些山险墙,明显经过人工铲削加工。

 

发表于 2020-9-10 16:54 显示全部帖子
山险墙尽,又接续一段毛石墙。这段墙体,是第5座楼与第4座楼之间的第3段实体墙。与山险墙相接的一段坡度较陡,墙体已经坍塌成石垄。

(距离起点5.77km 当前海拔959m)

 

下方地势较缓处,墙体保存较好。

第5座楼与第4座楼之间的墙体,共可分为3段实体墙与2段山险墙,基本延续至第4座楼旁边。

不过,在第4座楼东南侧约二十来米的垭口处,墙体垭口处,墙体戛然而止。险要地段筑墙,平缓处却留出空档,这段墙修得有何意义?
(距离起点5.80km 当前海拔955m)

 

发表于 2020-9-10 16:54 显示全部帖子
第4座楼:曾经有人住过的楼子

由于山高林密,这几座楼子都被植被包围,在远处,很难发现。墙体尽头,是一个垭口;垭口之上不远,即是第4座敌楼,密云578号敌台。

长城遗产网的说明中,提到578号敌台“东南侧为密云579号敌台遗址”,实际579号敌台在578的西南方向,方位错误。

(距离起点5.85km 当前海拔937m) 

 

这座楼保存状况也是非常完好。其东南侧设一悬门,有驴友自制木梯方便进入。面向内侧(东南方向)设一孔悬门,券窗狭小,是这5座楼的共性特征。

 

楼内设有唯一的一孔上楼蹬道,比第5座楼的高大要大不少,人基本可以直立上下。不过,由于蹬道较短,高度较高,因此楼梯非常窄,单级台阶宽度不到十厘米。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