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55508

主题

北京综合

看长城 ║密云北石城长城遗存丰富,景区所称“北齐长城”或为拦马墙

查看:7538 | 回复:29
发表于 2020-9-11 11:53 显示全部帖子
俯视远处的白河峡谷,在冬春少水的季节,这条河道,这条峡谷,这条断裂带,成为游牧民族突入中原王朝的天然走廊。

 

河中枯死的树木,树梢露在水面,这段白河,深度应该不会太大,就像以往沿白河峡谷徒步,特别是冬季走在冰上,可以清晰看见到河底。

 

555敌台。这座台子孤悬于墙体主线之外,外侧临黑龙潭一带的深谷幽壑,因此,其功能应更偏向于瞭望。通往这座楼子的山路,墙体并不明显。

(距离起点0.97km 当前海拔377m)


发表于 2020-9-11 11:53 显示全部帖子
直到接近楼体,才有一段石墙。独善其身与我爱我的小红马两位老师均认为是可能是后建的。我的想法是,即使是后建,是无中生有地建呢,还是在原有的残墙基础上建呢?

(距离起点1.09km 当前海拔383m)

 

楼南侧悬门前,有台阶,有扶梯,两位老师认为这是后建的台阶。这一点没有异议,台阶与墙体相交处近年增建的痕迹明显。这些台阶的石条,或者来源于墙体的石材。

 

发表于 2020-9-11 11:53 显示全部帖子
对应考古报告调查时的照片,这一点得到了证实,门为悬门,门下有石块垫起的石堆,通向楼门。楼门之下,还是有低矮的残墙,通往主墙。

 

这是此段行程,地势最高的一个敌台。

站在楼顶,俯视密云水库,视野空旷,山水交织,水天相接,水势漶漫,好不壮观。

(距离起点1.18km 当前海拔418m)


发表于 2020-9-11 11:53 显示全部帖子
楼顶的铺房残墙仍在,四角有木柱孔洞。

 

556敌台相距很近。这是一座石台,考古报告分类为墩台,编号为D33。看来,考古报告的分类,主要考虑因素是:空心砖楼分类为敌台,以冠字为L(楼);实心石台有两类,一是战台,冠字Z(战),二是墩,冠字D(墩,基本定义为烽火台)。

(距离起点0.97km 当前海拔381m)

 

通往556敌台的石墙。 

(距离起点0.97km 当前海拔385m )

 

发表于 2020-9-11 11:53 显示全部帖子
556敌台近景。其东南侧已经坍塌。

(距离起点1.28km 当前海拔391m)

 

对比考古报告的老照片,调查时东南侧尚有较高墙体与台相连,并且台尚未坍塌。最近的三十多年,损毁程度加剧不少。


 

发表于 2020-9-11 11:53 显示全部帖子
(三)丰富的遗存

寻找“北齐长城”

离开556敌台,沿墙继续向东南方向前行。一路上植被茂密,难以下脚;蛛网密集,手中的手杖要不停地挥舞,如同孙悟空的金箍棒。站在墙顶,看不到下层我曾经看到过的“北齐长城”。

(距离起点1.28km 当前海拔380m)

 

于是,在一个墙体缺口处,我走下主边墙,往下探寻,还真找到了下层的墙。

回至主墙,继续前行。墙体转变处,可以看见外侧墙的侧立面,可以清晰识别墙顶外侧的垛口,也就第一次在墙上见到了下侧的那道墙。这道墙防的就是右手边的这条沟谷,北石城水关(《四镇三关志》所说的东石城)深处的这条沟。

这样的墙,葛老师与我爱我的小红马一致否定了北齐长城的可能。

(距离起点1.66km 当前海拔336m)


 

发表于 2020-9-11 11:53 显示全部帖子
去年秋天,我在下边景区公路上所拍到的下方的墙体,有4米左右的高度,墙体整齐坚固,图片如下:


原来是拦马墙

那,此处为何会形成双墙并立呢?

回来后查阅《明蓟镇考古报告》,才愰然大悟,早一点查查资料好了。原来这儿是一道拦马墙,长有210米。原来如此啊。

不过,这道拦马墙的用意是什么?守口?护墩?

 

发表于 2020-9-11 11:53 显示全部帖子
未记载铺房

前行不远,墙体上出现一处长方形墙体空间,应为一处铺房。这座印记,无论在长城遗产网还是考古报告,均未记载。

(距离起点1.81km 当前海拔335m)

 

发表于 2020-9-11 11:53 显示全部帖子
实心敌台:与铺房有关联关系

铺房前约十米,是一座敌台残基,557敌台。这是一座砖台,却没有上层结构。结合距此不远的铺房判断,这该是一座实心敌台,守卫的士兵是宿营在不远处的铺房中的。这是西北方向拍摄。
(距离起点1.82km 当前海拔339m)

 

这座实心台规模并不算小,东南方向情形如下:

 

发表于 2020-9-11 11:53 显示全部帖子
拦马墙的功能

从此台往下,墙体陡然下降,草木遮掩,难辨脚下道路,似是断崖。看了看路网,确实还要沿墙行走。

下方这个垭口,内侧(左手边,东北方向)直通密关路,即白河河谷附近道路宽漫的山谷。一旦骑寇突破此口,即可直取京城。那么,拦马墙是防这个口的吗?

按考古报告图示,拦马墙大致终止于555敌台东南侧不远,即垭口上方附近。

观察地势可知,这个垭口下方,是无路可通的峭壁,因此,虽然距内侧近,但并不是防守重点。那么,拦马墙还是守护555敌台,保护士兵安全的。

 

这段墙,三十余年前,在考古报告的调查中,墙体清晰,随地势呈阶梯状分布,拦马墙与主边墙并行,照片是这样的: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