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55516

主题

北京综合

看山看水 ║追寻双界山长城修建的年代

[复制链接] 查看:6236 | 回复:20
发表于 2020-9-21 13:50 1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一)双界山长城中段实勘记录 

安四路与杏树台梁(即延庆怀柔分水岭)的交叉点垭口东南侧,断崖上一堆乱石,上面就是延庆023号城。


这座城面积中等,因为面临西侧四海-黄花城的要道上的垭口,位置极其重要。此处海拔已近千米,并没有可以直接利用的水源,好在距北侧的海字口村并不远。推测此处当为一座城堡。

这是城堡东墙,较为整齐的墙体石块或为景区重新摆放。


 

城堡西墙。

 

城堡北墙。北侧有门,通往主边墙。城堡在主边墙内侧。

 

1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20-9-21 13:50 2 只看该作者
城堡内侧东北角,有台阶登至墙顶,虽然现在所看到的台阶可能经人工修复,但可能初始的位置就是这儿。

 

墙外东北角,一棵树围了一小圈墙,是什么?已经处于边墙之内,却又位于城堡之外,仅仅是护这棵树?

 

沿023号城北侧堡门出去,东北而行,墙体即在城堡外侧,一路走低。墙体坍塌成石垄,石垄的特征,与之前走过的海字口西段的南山路边垣、双界山长城完全相同。

 

南侧的西大楼,直线距离已经非常近。昌镇长城铁矿峪段,过西大楼后,继续向北纵深处延伸了很远,与南山路其实已经很近。西大楼处并不是昌镇长城离南山路最近的点。

 

城堡东侧约200米,墙体上竟然完好地躺着一具水嘴。墙体位于北侧山坡,南高北低,受地势的影响,水嘴向外侧排水。


发表于 2020-9-21 13:50 3 只看该作者
这算是一项重大发现,这明显是明长城的特征。这除了墙体特征、坍塌的墩台特征以外,再次提供了证明这是明长城的有力证据。 

后来,途中萧老师又发现一处似是水嘴的残件。因不够完整,且不作为证据。

 

沿墙体前行,有些地段,墙体内侧的直立面保存得相当完好。

 

此处石材量大,墙体略高出两侧,大家均认为疑似一座石台。

 

发表于 2020-9-21 13:50 4 只看该作者
虽然证据似乎不足,但后来根据地图分析,此处正位于一处垭口附近,垭口虽然不明显,却是地势缓和,无险可峙;垭口南侧,通往怀柔三岔-口楼的古道,向东可攻南冶口,向西可攻二道关、黄花城;亦可翻越山岭直接下到四海-杏树台的宽漫大道上。因此,此处设防,或有道理。

 

疑台东侧数十米,是延庆432敌台。此处位于一个垭口附近,由于林木茂密,看不透周围地势,后来从地图分析,果然如此。虽然与疑似敌台1相距很近,却都是地势平漫,易于被突破之处,值得着重防守。

 

在墙侧街的时候,可以看到,有些地段的墙体立面保存相对较好。墙体残高在2-4米,墙下有宽5米的平台,平台下侧,是深达十米以上的壕堑。

 

《宣府镇志》第十卷载:二十五年(嘉靖)兵部侍郎翁万达请酌急缓修筑塞垣从之"外堑深阔......内堑深阔......"。海字口村的村民说,通过村子的南山路边垣外侧有三道壕堑,应当是有依据的。

 

发表于 2020-9-21 13:50 5 只看该作者
432敌台东侧约300余米,又有一座疑似敌台,为疑台2。这座疑台一方面与432敌台共同控制之间的垭口,另一方面,又位于另一个沟谷的上方。疑台所处位置,垭口并不明显,但下方的沟谷,却较为明显,与疑台1、432敌台的沟谷相通。


431号敌台。431号敌台在疑台2东侧约300米。

(距离起点1.88km 当前海拔940m)

 

这座敌台,实际应是一座堡砦,四周有圈墙,中心是墩台,位于主边墙内侧,其功能不可能是敌台,长城遗产网的分类并不合适。

 

堡砦东南侧,是一条幽深的沟谷,沟谷就在西大楼西侧,应是三岔、铁矿峪方向。这座堡砦,重点正是防守这座沟谷。西大楼以北的昌镇边墙,似乎是触手可及。

堡砦北侧设门,有通道与主边墙相连,这一点与023号城相同。

 

墩台近前,还有一圈小墙,这座堡砦,竟然呈现城套城的格局。这座墩台,明显是烽火台,外侧大圈的空间,可以供士兵遮风挡雨,内侧小墙,可对烽火台作两重防护。

 

发表于 2020-9-21 13:50 6 只看该作者
堡砦(长城遗产网的431敌台)东北角不远,即是430号敌台。这座敌台位于主边墙之上,功能确定为敌台无误。


430敌台下方,墙体外侧,依附于主墙体,由一段矮墙围成一处狭长的空间,面积不算小,似是铺房。且称为疑似铺房1。

 

这处疑似铺房,墙体保持着直立状态,比主墙体保存状况要好。石材颜色也较新,会是现代人利用墙石垒砌的吗?如果是,又作何用途?在这远离村庄的山脊上,又怎么会砌这样的窝铺?

后来又遇到两处墩台附近,位于墙体外侧的疑似铺房,形制类似,还是把它们归为一类。


倒塌的石垄,与南山路的并无差别。

 

发表于 2020-9-21 13:50 7 只看该作者
前方是429号敌台,位于一个较浅的垭口上方。

 

429敌台的顶部,有一个下沉的凹陷空间,不知是窝铺呢,还是烽火台的灰坑?沿途这种凹陷的石坑有很多,有的分布于墙体顶部,有的分布于墩台之上,并且时常成对分布。会是灶坑吗?

 

过429号敌台,有一处外立面保存较好的墙体。

 

东侧不远,又是一条南北纵向的沟谷,并且在垭口处,有清晰的南北穿越的路径,应当是不久前还有人走过。这条沟谷,与430敌台处所见的沟谷会合在一处,形成一条大沟。南侧可以看得见村庄,那应该是三岔村。此处每一处墩台,都设置在垭口和沟谷附近,为镇守关口而设。这些关口,有名字吗?——大的关口或许有,小的只是垭口,或许从来就没有过名字。

在大榛峪附近向北仰望这道延庆怀柔分水梁(双界山)的时候,感觉高耸入云,险峻异常,难以逾越;在此处俯视,一览无余,尽收眼底。如果由此处纵兵而下,有一泄千里之势,因此关口极其紧要,是防守的重地。

 

发表于 2020-9-21 13:50 8 只看该作者
《隆庆志》记载了南山的一系列山口,应该都是重要关口,有些目前仍然可以找到位置,有些已经不知位于何处。

 

墙体外侧,又现一座铺房,冬季时还好分辨,夏季被草木覆盖,一直走到面前,墙体妨碍了行走,才识别出来。这是这段边墙记录的第2座铺房。上次冬季行走这段边墙,主要在外侧墙下通过,与主要在墙体上面行走,很可能会各自遗漏部分遗存。

 

这处铺房难以分辨,用一张的照片对比一下。


铺房上方,即是428号敌台。


发表于 2020-9-21 13:50 9 只看该作者
428号敌台下方,也是一条沟谷。沟谷深处,也汇入通往三分岔的大沟。双界山的这一段墙体,一直是连续的,其实所防御的,基本上都是南北纵向贯通、在三岔村会合后东西横向联结南冶口-黄花城的大沟。

 

前行约400米,又有一座铺房,本次记录的铺房3。

 

过铺房3,墙体间以巨石连结。

 

过巨石山险,有427号敌台。

 

一段保存较好的墙体,立面明显。

 

发表于 2020-9-21 13:50 10 只看该作者
墙体上的坑,不知何用。

 

接又是一段山险。


 

利用向外凸出的巨石垒砌的墙体,是否可以利用为一座战台?

 

又是一座疑似敌台,看不清附近地势,但看得出外侧山势平缓;后来从地图上分析,正文也有一处沟谷,汇入通往三岔的大沟。且记为疑似敌台3。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