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55932

主题

辽宁

十年十万里之五:关东边疆铁驴行

查看:151376 | 回复:283
发表于 2020-10-16 16:04 显示全部帖子
骑行追路,悠长深远
发表于 2020-10-16 16:51 显示全部帖子
好文分享,顶贴支持
发表于 2020-10-16 17:18 显示全部帖子

精彩好帖必须顶一下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20-10-16 17:19 显示全部帖子
老山羊01 发表于 2020-10-16 15:15   王立军1978年从阿尔山来调兵山当兵,后来与当地的一个警察结了婚。退伍后通过女方关系也当了警察。  而他的第 ...

当时宣传他是活着的一级英模,网民都相信,实际是初中水平的大老粗,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各个大学聘请其作为客座教授,实在是吃相难看至极,
发表于 2020-10-17 07:27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老山羊01 于 2021-8-6 09:54 编辑

关东边疆铁驴行 第3天


8月17日 从四家子到金宝屯镇 骑行62公里 总行程235公里


D3.jpg

下载积分: 驴币 -1


   昨天来到四家子,好不容易找到地方安排住下。虽然困乏,却还是坚持把游记先整理完。弄好一切,已经接近晚8点,匆匆洗了脸上床休息。
   半夜零点醒了一次。看了看微信,看到众多朋友们的跟帖回复,大为感动。不敢看的太多,怕兴奋的影响休息,于是又睡了。
   再次醒来已经早晨3:30。今天准备4点出发,也睡得差不多了,起床。
   看了一下天气预报,今天天气是雷阵雨。西南风3~4级,温度21度到28度。看分时天气预报。9点以后开始下雨,要下一天。看来今天很可能会冒雨骑行。
   不过天气预报一向不准,不知道今天情况会怎么样。如果属实,第一今天可能会有点儿小顺风。第二今天一天会阴天,不会太热。这是好消息。至于下雨挨浇,那就随他去吧。

   4:00,准备出发上路。可是收拾好东西刚要出门,却发现门开不开了。昨天老板从门上把钥匙拔走,可能顺手拧了一下,结果从外边锁住了,我在里面怎么也打不开。也没有老板的联系电话。四处看了一下,发现窗户很宽,而且可以开启。于是带着大包小包从窗户爬了出去。
   回到走廊推自行车,发现自行车的后带却一点儿气儿都没有了。看来是扎带了,只好先补带,然后再出发。
   补好后带,推出自行车出门上路。这时候已经是4:50了。
   骑车上了203国道,可刚走了没几十米,后带又一点儿气儿都没有了。这可真气我。
   没办法,只好停下来,把所有的东西卸下来,卸下后轮,拆下后带,再打气儿寻找漏点。打了几下发现内胎一点儿不鼓。看来漏洞很大。仔细寻找发现内侧有一个大洞,不知道是不是安装时没注意挤压出来的。赶快拿出补胎贴,把这个大洞补好。这下应该没问题了,骑车上路。这时候已经5:10了。
   一大早就老出情况,心情不好。本来出门前想把旅馆拍个照,结果也忘了。
   骑车上路沿着203国道直奔北三家子。这条路刚刚修过,还没来得及划线儿。


DSCN0084.JPG

下载积分: 驴币 -1


   看着这新修的路,我心里并没有感到快乐,因为修了路,说明原来的路已经破到非修不可。辽宁这边的路修了,过了北三家子,这就进入内蒙,那边的路未必会修,那就一定是破路。今天下雨天儿骑破路,估计有罪遭了。
   尽管出行会遇到各种情况,有众多不顺。但既然骑行出门,就只能一路前行。开弓没有回头箭。歌里不是唱吗?“**员专拣重担挑在肩,越是艰险越向前。”
   6:10,骑行了13公里,来到了北三家子。这里是康平劳改农场。也是这一片一个较为繁华的地方。本来我原想到这里吃早饭。因为这里有几家饭店经营早餐。可现在可能是因为疫情的缘故,没有外来人员,没有生意,所以饭店都没开门。没办法,只好继续前行。
   走之前我在马路上的小市场,一个老乡那里买了三斤西红柿。一元钱一斤。这是已经熟透的西红柿,应当很好吃,但是也放不住。不由分说我先吃了一个,果然是又甜又面,非常好吃。

DSCN0087.JPG

下载积分: 驴币 -1


   出了北三家子,天上开始掉雨点儿。看来今天上午必须冒雨骑行了。
   这一段路虽然已经修好,但是桥梁还在施工,所以每次过桥的时候都必须走下面的便道。下雨天便道非常泥泞,很不好走。在过一个便道时,自行车一颠,把我的装果汁的大保温杯和一个装水的康师傅饮料瓶都颠了出去。幸亏对面过来的老乡提醒,我赶快回去捡了回来。

DSCN0085.JPG

下载积分: 驴币 -1


   8:00,骑行了26公里。来到了辽宁和内蒙的交界处。这里有一座桥。暂时并没有施工,可对面却已经把路完全封断,不让人通行。真是莫名其妙,你就是施工也应当修一个便道不能中断交通,不知道为什么施工还没开始,先把路封了。没办法,我只好从下面的河滩,费了很大劲把自行车推了过去。好在下面河里没有水。

DSCN0088.JPG

下载积分: 驴币 -1


   出了辽宁省就进入到通辽市境内。这里是著名的科尔沁大草原。地理学上严格的定义应该叫科尔沁沙地。因为这里过去黄沙遍地。每年春天大风一刮漫天黄沙,我们在康平每天上学,都要戴上风镜,顶着大风,风吹沙粒打在脸上,生疼。
   现在经过几十年的绿化固沙。已经逐见成效。沙害基本已经消失。

DSCN0086.JPG

下载积分: 驴币 -1


   科尔沁草原是内蒙东部著名的草原。西拉木伦河流过科尔沁草原。这条有着迷人名字的河流,是科尔沁草原蒙古族的母亲河。它过通辽以后被称之为西辽河。西拉木伦河正是席慕容在她的歌曲《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中所描绘的那条母亲的河。席慕容的蒙古族名字,穆伦.席连勃,发音与西拉木伦极其相似,含义是大江河,一看便知长辈起名时候的用心。西拉木伦就是故乡的那条大江河,是乡愁的象征。
   西拉木伦河在常年干旱的科尔沁草原奔腾不息的流淌了上万年。对于逐水草而居的北方游牧民族来说,有水才有草,所以西拉木伦河就是内蒙东部的一条生命河,在它的两岸曾经居住过许多游牧部落,中国北方民族在这条河的流域上上演了很多幕历史大剧,东胡,匈奴,乌桓,鲜卑,柔然,室韦,突厥,回纥,契丹,女真,蒙古等游牧民族像骏马一般飞驰过科尔沁及呼伦贝尔的历史烟尘,他们都是这条河一脉延续的子民。

   当年席慕容来到大陆访问,特意去克什克腾旗,在西拉木伦河的源头痛哭,作为蒙古王族公主的外孙女,他的祖先曾在河畔生活征战的历史记忆一定多次梦回令她深夜惊醒。多少个世纪的悲欢离合金戈铁马,全部源自西拉木伦河源头处不动声色的静谧的泉涌。正是这样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席慕容写出了那首著名的《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的歌词。

   说起这首歌的诞生,还有一段儿诗人席慕容和歌唱家德德玛之间令人感动的故事:

   那是1998年10月末的一天晚上,正在北京家里养病的歌唱家德德玛让丈夫打开内蒙古卫视节目,观看当期的“草原往事”。自从年初患中风病以来,这档电视节目就成了她联系内蒙古家乡的唯一心灵通道……此时此刻,银屏上碧绿的大草原上,走来的是一位来自宝岛台湾的蒙古族中年女人,她叫席慕容。
   德德玛并不知道席慕容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但是她看得出,这位目光深邃的蒙古族女儿穿透泪水的仍是一脸慈祥……
   眼前银屏上的情景,是1989年席慕容第一次踏上草原寻根的场景。面对古老的土地,她虔诚下跪,捧起一抔热土揣在胸前;扑伏在如毯的草原上,她像孩子一样折断了一片草叶并捧在手心,她用心地嗅着,像一下子进入了久远的梦境……“6岁那年,远在德国思念家乡的父亲,就是这样在异国的土地上折断一根草,他很陶醉地说:对了,就是这个味道!你闻一闻吧,这就是我们家乡蒙古高原上草原的味道……”此时,闪动的泪花再也控制不住地流下了……
   “曾是军人的父亲带着母亲在50年代初就到了台湾。那年从德国回到台湾后,他和母亲依然是做梦都想回到草原啊!可他们到死都没有如愿!日日夜夜,他们那句到死都不变更的话常常回响在我耳边:孩子,我们去不了了,将来你一定要回我们的草原,因为我们的根在那里……40多年了,爸爸、妈妈,我终于来到草原了!”说到这里,席慕容已泪流满面!

   此时此刻,坐在电视前的德德玛也被这话、这情景感动得热血沸腾!她完全忘记了自己还是个没有痊愈的病人,当银屏里的席慕容嗅着草香,当这位诗人一边哽咽着一边表达心底那如泣如诉的话语,这个歌唱家的心中竟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每一个离开草原的儿女,都会如此眷恋故土、梦里也在寻找她的根!不知不觉,德德玛再也难以控制地流下激动的泪水……大病后置身京城,看不到草原那父母一样亲切的身影,自己不也是一个漂泊草原外的游子吗……

   银屏内外,都是思乡的泪水!仅仅是25分钟的节目,德德玛却感觉仿佛与纪录片中的主人公一样,经历了40多年渴盼寻根的漫长历史穿越。她久久地沉浸在这慑人灵魂的场景之中,很久很久,泪水仍是无法阻止……
   “席慕容,真是一个最地道的最热爱草原的蒙古族女儿,真想能认识一下她啊!”德德玛几次自言自语地这样说。
   也许是天意,第二天上午,蒙古族作曲家乌兰托嘎来家里串门。刚刚落座,德德玛就迫不及待地向她提到了昨晚的电视节目,她还说:“席慕容太让我佩服了,我真想认识她一下!”
   没想到的是,乌兰托嘎竟说:“我认识她,她现在就在北京!我来联系!”

   次日上午十点,乌兰托嘎将席慕容领进了德德玛的家门,两位都渴望相见的艺术家终于见面了。
   交谈中,德德玛提到:“昨晚的节目中你几次说父亲说的草原怎样怎样,母亲说河是什么什么……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这应该是一首歌的名字呀!”
   席慕容感到有些惊讶,“是吗?我都没有感觉到。”而接下来德德玛好像突然来了灵感,她说:“这样吧,你就把它写成一首歌词吧,乌兰托嘎是非常出色的作曲家,让他写曲子,我来唱。”
   听了这个建议,席慕容也很激动。一口答应下来。几天后,歌词写完了,她改了一遍又一遍,然后传真给德德玛。德德玛收到歌词,激动得心里怦怦直跳。她感觉到,这是她所见到过的最好的歌词!

   父亲曾经形容草原的清香
   让他在天涯海角也从不能相忘
   母亲总爱描摹那大河浩荡
   奔流在蒙古高原我遥远的家乡
   如今终于见到这辽阔大地
   站在芬芳的草原上我泪落如雨
   河水在传唱着祖先的祝福
   保佑漂泊的孩子,找到回家的路
   啊!父亲的草原
   啊!母亲的河
   虽然己经不能用不能用母语来诉说
   请接纳我的悲伤我的欢乐
   我也是高原的孩子啊
   心里有一首歌
   歌中有我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
   啊!父亲的草原
   啊!母亲的河
   虽然己经不能用不能用母语来诉说
   请接纳我的悲伤我的欢乐
   我也是高原的孩子啊
   心里有一首歌
   歌中有我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
   我也是高原的孩子啊
   心里有一首歌
   歌中有我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
   母亲的河
……

   一种激动,让德德玛感到了席慕容对祖先保佑她找到了故土的根的感激;一种理解,让德德玛听到了席慕容对父亲般宽容的草原和母亲一样温柔的河流的讴歌赞美!
   当天,德德玛就把乌兰托嘎叫到了家里:“托嘎,一定要写好这个曲子!”
   面对着这首歌词,乌兰托嘎也是热血沸腾,他把自己封闭在工作室里,对着歌词一边放声歌唱,一边用简谱在洁白的稿纸上捕捉到一个个婉转跳跃的音符……
   不久,他终于写出了让自己满意的旋律。

   2000年初,德德玛在内蒙古春节晚会上演唱了这首荡人心魂的《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几乎是一夜之间,这首歌像掀起一阵强大的旋风,刮过了辽阔的内蒙古高原,从银屏到收音机,从歌厅到校园,从都市广场到牧民的毡篷……迅速风靡整个草原。
   很快,歌声唱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甚至在台湾老军人集中的眷村,也有好多人唱起这首寻根的歌。此后,不少歌星先后在舞台上演绎了这首歌曲。其中有腾格尔、布仁巴雅尔、齐峰、阿穆隆、查娜……他们都用各自的理解和风格成功地演绎了这首最让人动情的歌。


1c5b4df6babdd54628e4884c218ce82a.jpg

下载积分: 驴币 -1


   说完了《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这首歌。继续我的骑游生活。

   进入内蒙以后,又骑了一会儿,已经八点多钟。我停下来休息一下,吃个早饭。昨天在大明镇买了三张馅儿饼。昨天晚上因为又热又累没有食欲,所以只吃了一张。今天正好把剩下的两张馅饼拿来做早饭。又吃的两个西红柿和一个从家里带来的咸鸡蛋。这就行了,有荤有素,有面食,有蔬菜。营养全面。
   吃完饭继续上路。天上一直是淫雨霏霏。雨并不大。没必要躲也没地方躲,只好冒雨前行。
   内蒙境内的国道果然是非常之破。原来的路面已经破坏的不成样子,很多地方都是坑坑洼洼,积满了雨水。

   十一点多钟,快到金宝屯的时候,整条道路都被雨水淹没,而雨水下面的道路却是凸凹不平。路过的大小车辆,像巨浪中的小船一样,在道路上跌跌荡荡,左右摇摆。我骑着自行车溜着边儿。因为我觉得道路边上因为汽车压不着,可能有硬地。可没想到这里也是坑坑洼洼。我骑车冲过去,突然颠了一下,然后就听“噗嗤”一声,我心里知道,坏了,肯定车带被硌破了,自行车里的气跑了出来。我连忙来到路边,找一块平整的地方,准备补带。这时候天已经基本不下雨了。可是因为一路从泥水地里走过来。自行车里里外外到处都是水和泥,没一处干净地方。
   我卸下轮胎,轮胎里面也都是泥和水。我用了很多手纸,费了好大劲才基本擦干净。找到被硌破的地方,开始补胎。涂了一点胶水,用一个大补胎贴粘了上去。装好车带,开始打气儿。可很快就发现车胎根本打不起来。我重新拆开来一看,因为车胎里外都是水,无法粘牢。而且这条车带已经硌破了两次,看来是报废了。
   算了,四周没一处干爽地方,补胎也粘不住。就是补好了这条胎也用不了多久。好在前面不远就到了金宝屯镇。这是一个非常繁华的乡镇,肯定有卖自行车胎的地方,干脆买一套里外新车胎换上得了。于是我推着瘪了后轮儿的自行车往前走。走了大约一里多地,路边出现了一些旅馆。我在最近的一家旅馆安排住下。把自行车放到旅馆里,然后徒步去1公里外的镇里买车胎。
   来到镇里,路边就有好多五金店。走进一家,果然内胎外胎都有。只是都是山东的产品,不是什么名牌儿。下雨泡天我也不想再找了,先换上再说。花了40元钱买了一套车胎,又让老板送了一管儿补胎胶。然后回旅馆。
   路过一家大超市,买了两袋速冻水饺和一瓶啤酒做午饭。饺子都是450克装的。一个是猪肉芹菜馅儿的。另一个是猪肉三鲜馅儿的。


DSCN0091.JPG

下载积分: 驴币 -1


   回到旅馆先把车胎换好。然后用出发前老柳大哥送给我的小电磁炉烧开水煮水饺。

DSCN0090.JPG

下载积分: 驴币 -1


   这个小电磁炉不错。小巧玲珑非常实用。我分两次把两袋饺子都煮了。然后一边喝啤酒,一边吃饺子。饺子下酒,越喝越有。这饺子味道真不错,尤其那猪肉三鲜馅儿的,吃起来满口清香。芹菜馅儿的芹菜味儿也很足。不一会儿两袋饺子,一瓶啤酒全部消灭干净。又一顿午餐顺利结束。说是午餐,这时候已经是下午3点。洗涮完锅碗瓢盆儿,赶紧开始写游记。

   今天出行屡遭波折。看来今年确实不易出门儿。流年不利,祸不单行。不过这也是题中应有之意。既然出来了就准备接受和克服这些困难。
   这里离双辽市只有22公里。本来原计划今天是去双辽。可因为一路波折,只好搁浅。

   今天的内容已经很多,就到这里吧。


1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20-10-17 08:03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老山羊01 于 2020-10-17 08:09 编辑

关东边疆铁驴行 第4天

   8月18日 从金宝屯镇到保康镇 骑行103公里 总行程338公里


D4.jpg

下载积分: 驴币 -1


   昨天6点写完游记发到网上,然后7:00就上床休息了,刚睡了一个小时,老婆打电话过来。问我怎么回事儿,一天没有消息,游记也没发,我这才知道发出的游记大家根本看不到。赶忙起来用美篇重新编辑了一下,发了上去。折腾一大气,又看了看大家的微信反应,然后快9点开始休息。
   早晨醒来已经3:30。赶快起床,洗漱完毕,用小电磁炉烧了一些开水,灌入保温壶。再把所有的东西整理装好。
   看看天气预报。今天的天气是小雨转多云,西北风3~4级。气温17度到27度。不过看实况预报,好像10点以后倒是大晴天儿。不管了,上路再说。


   4:30,离开旅馆,出发上路。今天情况不错,早晨有点儿小顺风。而且是阴天,早晨天气凉爽,正好赶路。
   这一段道路还是一如既往的破。坑坑洼洼,到处是水坑和泥潭。从这里走过,好像在趟地雷阵,一步一趋,小心谨慎,唯恐一不小心摔到泥坑里。好在走了1公里多,错过了金宝屯镇路口的这一段道路,路况就变得好起来,不再有水坑和破路。
   路况变好,心情也开始舒畅起来,加之微微的小顺风,感觉今天的骑行生活一开始就很不错。
   快乐的骑行没保持多久。来到了王奔镇,路口又是一大段坑坑洼洼的泥水路。这段儿泥水路又是1公里左右。就这样,每路过一个镇子就有一段泥水路。好在泥水路的路段不是很多,好路的路段还是大部分。这使得今天的骑行总体来说还是令人愉悦。
   骑行了十几公里,快到双辽市的时候,又一次路过辽河大桥。这里是西辽河。是昨天游记中提到的西拉木伦河一路过来,过了通辽改叫西辽河。是辽河的两大源头之一。这座辽河大桥非常长,足足有2公里。桥下只有窄窄的河流。大部分是河滩农田,沃野千亩,碧绿一片。


DSCN0092.JPG

下载积分: 驴币 -1


   5:10,骑行了11公里。来到了203国道和303国道的交叉路口。203国道奔向松原,我从这里转向303国道,直奔双辽。


DSCN0095.JPG

下载积分: 驴币 -1


   5:52,骑行了20公里,我终于来到了久已向往的双辽市。我从四家子一路骑过来的203国道的这一段儿原来叫沈双线。是从沈阳到双辽的国道干线。这条国道从康平县城经过。我小时候家就住在康平。家门口就有一个里程碑。从康平县城到我姥姥家的四家子公社更有18个里程碑。每次在县城里或者骑车去姥姥家的时候,看到里程碑上的标识,我就一直很想知道,为什么叫沈双线,后来有人告诉我,因为这条线路是从沈阳到双辽的国道。于是我一直很想知道:那个远方的双辽是个什么所在,有什么奇异的情景?这个疑问一直深深扎根在我的心底。也许长途远行旅游,去了解外面的世界的种子在那时就在我幼小的心灵里萌发了。
   双辽市原来叫郑家屯儿。在今天一个很不起眼的地方,其实她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过去是一个重要的经济,军事,政治重镇。
   ​郑家屯位于吉林省西部、双辽市境域西南部,地处吉林、辽宁、内蒙古三省(区)交界点,东、西辽河汇流处,她自古以来就以“辽河航道要冲”、“兵家必争之地”和“东北重镇”而闻名全国。
   民国初年,郑家屯已发展为政治、军事和商贸重镇,达官显贵聚集于此,高修门庭宅院,大建公馆寺庙。1922年(民国十一年),奉系军阀吴俊升由洮辽镇守使升为黑龙江省督军兼省长后,在郑家屯大兴土木,建起行辕,俗称大帅府(今天的双辽市博物馆,很遗憾,因为未从市区经过,没能去看一下这个重要的建筑)。当年全城有4大公馆,最大的就是吴俊升的公馆。


A2.jpg

下载积分: 驴币 -1


A1.jpg

下载积分: 驴币 -1


   吴俊升是张作霖拜把兄弟,也是张学良和于凤至的大媒人。这里还有一段故事:
   1908年张作霖驻军郑家屯,总部设在丰聚长商号。张与商号老板于文斗成为磕头兄弟。于文斗之女于凤至才貌双全,张遂求为儿女亲家。
   1915年春节后,张作霖让吴俊升做媒,张罗张学良的婚事。张学良奉父命,赴郑家屯相亲。开始,张学良很不以为然。他觉得奉天城名女有的是,何必去偏僻小屯相亲。来到郑家屯儿,他住在吴大帅的馆中,就是不与于凤志相见。待了几天,根本未去于家,就返回了奉天。
   于凤至受冷落后,几次提出毁婚,不攀权贵。后来,于家父女到奉天办货,亦未去张府拜访。
   吴俊升听说于凤至来了奉天,正欲购置字画,就与张作霖抓住时机,软硬兼施,逼迫张学良扮装成古书画店掌柜,去与于家父女见面。
   没想到一见到于凤至,张学良一下就被于凤至的美貌、高雅、大方的气质所折服,竟觉得相见恨晚。之后几次要求与于凤至再见都被拒绝了,张学良禁不住感情的冲击,便写下了一首《临江仙》:


古镇相亲结奇缘,秋波一转消魂。
千花百卉不是春,厌倦粉黛群,无意觅佳人。
芳幽兰挺独一枝,见面方知是真。
平生难得一知音,愿从今日始,与姊结秦晋。

   于凤至接到这首词后,虽从字里行间体会到张学良对她的仰慕与爱恋,但还是心有疑惑。于是她也以《临江仙》词牌填写了一首词回赠给张学良:


古城亲赴为联姻,难怪满腹惊魂。
千枝百朵处处春,卑亢怎成群,目中无丽人。
山盟海誓心轻许,谁知此言伪真?
门第悬殊难知音。劝君休孟浪,三思订秦晋。

   几经周折,一条红线,终将张学良、于凤至紧紧连在一起。第2年,张学良奉父命,欣然来到郑家屯与当时19岁的于凤至完婚。

ZY.jpg

下载积分: 驴币 -1


   但张学良是个花花公子。结婚不久后就开始移情别恋。对此于凤至极为大度。张学良对于凤至不叫夫人叫大姐,于也不以为意。张学良与赵四小姐大搞婚外恋,于竟待赵情如姐妹。
   西安事变后,于为张操心积劳疾不得已赴美治病,在美期间她。努力通过各种关系,希望让蒋介石解除对张学良的关押,放他出来。她还拼命炒股炒房,只为张出狱能有财产。
   1990年于凤至去世,把财产全部留给了50年未见面的张学良,并在墓旁留一空墓给张。张学良后到于墓前拜祭时叹道:
   生平无憾事,唯负心上人。
   在这个世界上,女子痴心,男子花心。此类情景比比皆是,造物主造物何至于偏心若此?

   我从四家子一路骑过来,本来以为会路过双辽市区。没想到却是从市区东侧绕城而过。本来想到双辽吃个早饭,结果也没了着落。
   没办法,6:10,在路边的一个阴凉处,我停下来,拿出昨天在超市买的豆馅发面饼,还有在三家子买的西红柿,以及咸鸡蛋和桃子,结果吃了两个发面饼和一个咸鸡蛋。又吃了两个西红柿。就吃饱了。

DSCN0096.JPG

下载积分: 驴币 -1


DSCN0097.JPG

下载积分: 驴币 -1


   吃完饭继续上路,看对面停了一辆小汽车,拉着一个小房车。看车牌儿是黑A打头,应当是哈尔滨的朋友,带着小房车出来旅游。也是一种令人羡慕的出游方式。

DSCN0098.JPG

下载积分: 驴币 -1


   骑车前行,在双辽市郊的路口,还真有经营早餐的,有馒头,花卷和稀粥,不过我已经吃完了早饭。

1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2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20-10-17 08:19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老山羊01 于 2020-10-17 08:52 编辑

  出了双辽市后,又从303国道转向231国道。这是一路向北,直奔白城市的国道。这条路是东北一条非常重要的南北大通道,交通十分繁忙。各种类型的重型卡车和其他车辆接连不断,而且速度飞快。有时候重卡车成群结队串着串儿驶过。骑行在这条道路上,我不得不打起十二分精神,十分小心的躲闪避让。


DSCN0099.JPG

下载积分: 驴币 -1


DSCN0100.JPG

下载积分: 驴币 -1


DSCN0106.JPG

下载积分: 驴币 -1


DSCN0108.JPG

下载积分: 驴币 -1


  这条路也有一点好处,就是两边都是几十年上百年的大柳树,遮天蔽日,挡住了炽热的阳光。使我避免挨晒。


  8:10,骑行的42公里,路过了卧虎乡。村口有一大石,形如卧虎。上面大书卧虎二字。卧虎石的基座上篆刻着一篇《卧虎石赋》,不知从哪里请来的乡野学究撰写。文虽浅白,语尚工整。内容虽乏新意,结构尚还对仗。可勉强一看。我拍了两张照片,转身离去。


DSCN0111.JPG

下载积分: 驴币 -1


DSCN0112.JPG

下载积分: 驴币 -1


DSCN0113.JPG

下载积分: 驴币 -1


  9:25,骑行了59公里。到达玻璃山镇。这里因为镇郊有一座死火山,火山喷发结晶形如玻璃,故而得名。


DSCN0115.JPG

下载积分: 驴币 -1


  我在路边休息了一会儿,放松放松,今天老天爷尚还照顾,一直是假阴天,虽然偶尔太阳出来,也是很热,烤人烤的厉害,但出太阳的时候并不太长,多数时候因为有云层阻挡,加上路旁有大树遮荫儿,所以今天基本没太晒着。


  一出玻璃山镇,路边停了一辆吉林牌号的车,这是吉林考古所的两位同志。他们来这里考察一座古墓。
  看我骑车过来,年轻的一位把我拦住,送我一瓶长白山矿泉水。他跟我说,他也很喜欢旅游,非常羡慕我这样长途骑行的旅游方式,并向我打听了骑行的许多事情。钦羡之情溢于言表。交谈了一会儿,我给他俩拍了一张照片,然后向他们告别,骑车先走。


DSCN0114.JPG

下载积分: 驴币 -1


DSCN0117.JPG

下载积分: 驴币 -1


DSCN0116.JPG

下载积分: 驴币 -1


  11:30,骑行了80公里,来到了茂林镇。这是一个非常繁华的集镇。整个市镇显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我在路边的小摊儿那里买了三斤李子,李子很便宜,一元钱一斤,吃一个,还挺好吃。卖李子的老乡希望把大约6斤左右的李子全部包圆。可我实在要不了那么多,没法儿带也吃不了,放时间长了我怕放坏了。所以只买了一半。
  离开茂林镇,继续北上。又经过两个半小时的骑行,终于到达了今天的目的地——科尔沁左翼中旗所在地保康镇。我在小市场买了一只童子烧鸡和一罐啤酒做午饭。又买了一包方便面,准备溜缝。
  回到旅馆,先烧了一些开水把方便面泡上。然后一边喝啤酒,一边吃烧鸡。吃完后方便面也泡好了。把一包方便面消灭干净,一顿午餐顺利结束。

DSCN0122.JPG

下载积分: 驴币 -1


  今天来到了科左中旗保康镇。这里是清代著名的孝庄皇太后的出生地。这里有一个大广场就叫孝庄文广场。本来广场上有一个孝庄的塑像。但广场正在改造,塑像暂时不知道移到了哪里。不过火车站门口还有一座塑像,我到那里拍了张照片。
DSCN0119.JPG

下载积分: 驴币 -1


DSCN0120.JPG

下载积分: 驴币 -1


  提起这位孝庄老太太在满清建国中的丰功伟绩,一部电视剧《康熙大帝》已经写得淋漓尽致,我就不在这里细说从头了。
  不过关于孝庄的丧葬地倒值得说道说道。
  孝庄作为清太宗皇太极的妃子,虽然亡于太宗之后,但也按例应当与皇太极同葬于沈阳昭陵地宫之内,而结果她却葬在了千里之外的昭西陵,不仅所处位置尴尬,而且还停灵长达37年。
  人们不禁要问:皇太极的昭陵远在沈阳,昭西陵为什么要建在遵化清东陵?
  据说孝庄在临终遗诏中对孙子康熙说:“我身后之事,特以嘱汝。太宗文皇帝梓宫奉安已久,卑不动尊,此时未便合葬。若另起茔域,未免劳民动众,究非合葬之义。我心恋汝父子,不忍远去,务于孝陵近地安厝,则我心无憾矣。”
  老太太的这份遗嘱给康熙出了个难题儿。不把老太太送回沈阳陪葬太宗皇太极,实在有违祖制和人伦。可他又不能违扭老太太的遗嘱。
  康熙只好在清东陵暂时为孝庄选定了一处临时的安厝梓宫之处,这就是今天的昭西陵所在地。
  康熙在世时,始终没能解决孝庄的建陵问题,直到雍正二年(1724),雍正才决定就地为她建陵。为了解决孝庄未能陪伴先皇的难题儿,诸王大臣等多方寻找根据,最后终于独出心裁的确定将孝庄陵墓拟名为昭西陵。其意思是说,孝庄陵墓虽然远在遵化,还是与皇太极在沈阳的昭陵相对,是在陪伴着先皇,所以叫昭西陵。只是这一陪,距离有点远。不过大臣们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孝庄的坟无论在哪里,就算是远在新疆,也都是在陪着先皇,毕竟是都在国土之内吗。可见无论领导有什么难题儿,只要有奴才存在,当奴才的总能想出办法给得以解决,过去如此,现在如此,将来也会如此。


  说完了张学良的婚事和孝庄皇太后的安葬故事,今天的游记内容已经不少,就到这里吧。

1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20-10-17 08:45 显示全部帖子
关东边疆铁驴行 第5天


8月19日 从保康镇到通榆县 骑行88公里 总行程426公里


D5.jpg

下载积分: 驴币 -1


   昨天到了保康镇,吃完饭,写完游记已经六点多钟。7点上床休息。
   早晨醒来,一看手机,时间是3:10。起床,洗漱。
   看了看天气预报:今天天气:阴,气温12度到22度。北风3~4级。看分时天气预报从早晨到下午5点,一直是阴天多云天气。这是好现象,可以不挨晒。但是三四级的大北风,一路顶风骑行,会比较艰难。看来今天又是一个辛苦奔波的日子。
   因为时间还早,暂时不能出发,先吃早饭。


   我就着保温杯里的热水,把昨天吃剩下的一块烧鸡吃了,又吃了一个饼。也不觉得太饿,就先这样了。
   收拾好东西又磨蹭了一会儿,3:40,出发上路。因为今天要顶大风骑行,路途艰辛,所以只能早点出发。
   外面天还没亮,我把自行车的前灯和后灯都安装好。照明和警示的效果都不错,出发!
   早晨有点儿雨腥腥的,但是不一定能下。


DSCN0123.JPG

下载积分: 驴币 -1


   我喜欢早起骑车上路。这是最舒服的骑行时刻。天气凉爽,空气清新,路上基本没人没车。早点出发赶路有两个好处。一个是可以减少白天在大太阳底下的骑行时间。避免太热挨晒。另一个是骑行中万一出现突发情况,比如找不着旅馆之类,可以有充分的时间来作出安排。
   有的朋友喜欢晚点儿出发晚点上路,结果到晚上找不着旅馆,只能摸黑儿骑车继续往前走,既危险,心里又焦躁。我是不愿意受那种煎熬。
   本来通常早晨基本上风力很弱,甚至没风,但是今天是个例外,一早晨风就很大。至少有三级。所以一上路就开始顶风骑行。
   这么多年出外骑行,我算是摸出了规律。风婆婆确实对我有成见,极其不友好。如果天气预报这一天应当是顺风,一般不会兑现,不是无风就是侧风。而如果天气预报显示是顶风,那就肯定没错,一说一个准儿。今天显然就是这样。对于这一点我已经习惯了。
   6:15,骑行了26公里,来到了真正的科尔沁草原的沙漠地带。大野洪荒,无遮无拦,瀚海沙丘,一望无际。一条路在空旷的原野上向前延伸。路两旁的树也没了踪影,倒是视野开阔,一片清明。


DSCN0125.JPG

下载积分: 驴币 -1


DSCN0128.JPG

下载积分: 驴币 -1


DSCN0131.JPG

下载积分: 驴币 -1


   因为无所遮拦,所以风显得更为强烈。天上也飘起了雨滴。虽然连蒙蒙细雨都算不上,但是已经比刚出门时雨点儿更多了一些。我顶着风艰难前行,骑起来非常费劲。
   没办法,无论情况怎么样,只能是一路向前。
   骑过了半个多小时以后,天已经大亮。很快过了那一大片草原荒漠沙地,前面又开始出现庄稼和树木。
   科左中旗这一带土地多为沙坨子地,通透性好,特别适合种植花生,西瓜和打瓜,打瓜是一种长得和西瓜相似的瓜类。是专门生产瓜籽儿的瓜种。我们平时买的像西瓜子一样的炒货瓜子就是打瓜的种子。据网上介绍,这一带的打瓜不但产量高,而且质量好,本身的瓜肉多为黄瓤,含糖低,清凉适口,是纯天然绿色饮料。其瓜籽以片大、板平、无麻面、籽粒饱满、黑白分明、光洁油亮而著称。科左中旗和通榆县打瓜年产量都在四五十万吨,打瓜籽产量也达到1.5万吨以上。
   我在路边不时看到有一些瓜秧已经蔫了,瓜还在地里没有采摘,估计那应该就是打瓜。
   又骑了一会儿,我发现路边有一辆拉西瓜的长厢大货车。司机和助手正从车厢里把剩下的一些西瓜从车上拿下来,扔到路旁边的沟里。
   司机看我骑车旅行,指着扔掉的西瓜问我,想不想要,想要就随便拿。拿倒是可以,但那西瓜都太大了,我根本带不了,我只好挑一个相对小点点的,也只切了一半放到自行车上。


DSCN0129.JPG

下载积分: 驴币 -1


   我问司机这么好的西瓜,怎么扔掉了?司机说,不扔怎么办,卖不掉又不值当往外运。
   我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让农民把辛辛苦种出来的果实轻易扔掉。确实,西瓜是经济价值不高的作物。本地产量太大,在周边很难销售。可向外地运输,一方面各地的西瓜都大丰收,运到外地也卖不出价。而另一方面长途运输的过路费和各种罚款等费用极高。如果运输有价值的货物,可能还能挣几个,如果运西瓜这类货物,则可能连本儿都捞不回来。前年我骑车远途回来,在沈阳的西瓜产地新民市的小梁山,就看到瓜农用大汽车拉着西瓜在路边售卖。20斤左右的大西瓜,竟然卖到10元钱三个,还很少人有人购买。可见西瓜销售是如何困难?其实不只西瓜,这几年长途骑行,在南方,我经常看到路边有人扔掉的成堆的菠萝,成箱的橘子,成麻袋的柚子等等。可见都是因为销售不了,而不得不忍痛扔掉。
   人说农业是立国之本。农民的生活水准是一个国家人民生活水准的底线。只有不断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这个国家才显得有希望有奔头。可现在农民本来收入不高,辛辛苦苦种出来的东西却无法销售出去,不得不忍痛扔掉。这不是简单的浪费问题,长此以往会从根本上动摇国本。不知道国家什么时候才能够真正想出办法解决好这一类问题。
3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20-10-17 08:57 显示全部帖子
   7:24,顶风骑行了37公里。来到了一个叫太平川的集镇。这是一个相当大的集镇。正处在交通要道上。向左拐去往白城子,向右拐车去往长春等地。因为地处交通繁华之地,所以镇子里有许许多多的宾馆饭店等等。一路过来,我看到内蒙稍微有点规模的乡镇都有许多旅馆饭店,看来这边的经济状况比辽宁吉林都要好一些。这也为我们这些骑车一族出门旅行提供了方便条件。


DSCN0133.JPG

下载积分: 驴币 -1


   在太平川的镇上,我看见路边有一家药店。就停车走了进去。卖药的小伙热情的打招呼,我问他有没有痢特灵,他说有,我说那太好了,这是一种比装青霉素针剂的药瓶大不了多少的小药瓶包装,我问老板多少钱一瓶?他说1元8角。我说给我来两瓶。痢特灵是治肠炎的特效药,我每年出门长途旅行都会因为在外地水土不服或者是吃东西不洁净,闹一次肚子。吃痢特灵最见效。可这类销量极大的特效药,因为价格便宜,很多药店都不再经营,到处都买不到。如果闹肠炎到药店找药,卖药的会向你推销那些所谓的新药特药,不但不好使,而且价格奇高。这次出来我想在一些偏远的地方可能会买到痢特灵,果然今天在这里买到了,正好留作储备,以备不时之需。这也是今天一个意外的收获。


DSCN0134.JPG

下载积分: 驴币 -1


   8:00,快骑出太平川镇时,因为街道正冲着北方。正北风一路灌进来,风力显得更猛,估计有4级左右。因为是一路顶风,不使劲儿蹬根本骑不动。我不知知道出镇子以后情况会怎样,但是这一段儿风确实过于强烈。从旁边房子上的国旗形状可以看出当时的风有多么强烈。


DSCN0135.JPG

下载积分: 驴币 -1


   9:30,来到边昭镇。这里有一片小区叫昭福家园。门口的标志石是一块大石头和一段奇木树艺结合而成的艺术品。还雕塑了一只正在磕松籽儿的大松鼠在上面,活灵活现,憨态可掬,非常漂亮。


DSCN0137.JPG

下载积分: 驴币 -1


   离开边昭镇不久。大约10:30左右,路边出现了一家“辽宁快餐”的饭店,经营自助餐,15元一位,我看见院里停满了大车,很多司机都在这里吃午饭。人多的地方质量一定不错。虽然现在离中午还有一个半小时,但这里离通榆县城还有25公里。今天又是大顶风,我想等我骑到通榆县怎么也得是下午1点以后了。那时候还不知道到哪里去找饭辙。既然这里有自助餐,那就在这里吃好了。


DSCN0142.JPG

下载积分: 驴币 -1


   长途骑行的时候,我喜欢吃自助餐,品种多样,丰俭由人,物美价廉,经济实惠。看他们的路边广告牌上写着有五十种菜肴。我估计每次做不了这么多。不过只要可口有几样,也就足矣。
   我停下车,走进饭店,虽然还没到饭时,但店里的顾客已经不少。都是过往的司机。
   我交了款,拿了一个快餐盘儿,盛了几样菜和饭,有摊鸡蛋,烧鸡块儿,土豆炖猪肉,炒干豆腐等五六样。快餐盘太小,盛不了几样,我又拿一个二大碗,又盛了几样菜,然后端到靠窗的一个小桌旁吃了起来。


DSCN0139.JPG

下载积分: 驴币 -1


DSCN0138.JPG

下载积分: 驴币 -1


   几样菜都很合我口味儿。尤其摊鸡蛋和几样肉菜。正好给我长途骑行的重体力劳动补充能量。总体评价,菜做的还行。就是蒙族地区的菜,一个个齁咸齁咸,只好对付吃。第1次饭我没打太多,吃完了又添了一些,这才吃饱。


   吃完饭已经11点多,骑车上路。这时候风小了一些,虽然还是顶风,但风力已经在三级以下。
   吃完饭腿也有劲儿了,我骑着车顶着风。也不着急,溜溜哒哒,慢慢骑行。看到路边美丽的风景,时不时顺手拍一张。


DSCN0136.JPG

下载积分: 驴币 -1




   下午1:25,骑行了88公里,终于来到了通榆县城。

DSCN0144.JPG

下载积分: 驴币 -1




   在汽车站附近找一个旅馆安排住下。让老板烧了一壶开水。就着热水洗了把脸,把好几天没刮的胡子刮掉。这下子清爽了,然后回屋躺在床上开始整理今天的游记。
发表于 2020-10-17 09:11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老山羊01 于 2021-8-8 16:40 编辑

   今天没有特别的故事。来到了科尔沁草原。讲一段科尔沁最后的王爷僧格林沁的故事吧。


   小时候家住康平县城南边儿。透过窗户向南眺望。远方有一座绿意匆匆的高山。我问父亲那是什么山,他告诉我叫王陵山。当时也没弄明白什么叫王陵山。王陵是什么意思?
   长大以后才知道,那座山是位于康平南面的法库县四家子乡的巴尔虎山。因为满清最后的王爷僧格林沁埋葬在那里,所以又被叫做王陵山。


aeecd0d3419d26ed6b10fcfcf257f67a.jpg

下载积分: 驴币 -1


a88d471ba9437ad0feaf36d4f65c1a15.jpg

下载积分: 驴币 -1


   僧格林沁,姓博尔济吉特氏,是元太祖成吉思汗二弟哈布图哈萨尔的第26世孙,黄金家族血统,他出生于今天的内蒙古通辽市科左旗双胜镇,少时家境贫寒。15岁时,经在雍和宫当喇嘛的伯父暗荐,僧格林沁承嗣了其远房亲族——科尔沁左翼后旗第九世札萨克、索特纳木多布斋郡王,而索王之妻,便是道光的皇帝的亲姐姐。穷孩子一步登天,从此,僧格林沁的人生伴随着大清国的国运,开始了他倍极荣辱的生涯。这一年的12月,15岁的僧格林沁奉命御前行走,赏戴三眼花翎,24岁时,被授予御前大臣、正白旗领侍卫内大臣,25岁时授镶红旗蒙古都统,成为统领一旗之士的年轻将领。道光30年(1850年),40岁的僧格林沁奉命在京郊密云县剿匪,此战,僧格林沁谋篇布阵,亲冒锋镝,一举剿灭悍匪,显露出卓越的军事才华。


   咸丰3年(1853年)8月,对清庭构成巨大威胁的太平天国北伐军攻入京畿重地,9月,咸丰帝亲自将“纳库尼素光刀”授予僧格林沁,命其率军进剿。这柄刀非同寻常,乃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遗物,干重之意,不言自明。不负众望的僧格林沁,先是率军在天津南的王庆坨一战击溃林风祥部,迫使其退守连镇,次战用计水淹七军,生擒林风祥。咸丰5年2月,恩封僧格林沁为博多勒噶台亲王,4月18日,再恩诏世袭罔替。此时,僧格林沁45岁。同年6月,僧格林沁再败太平天国北伐军李开芳部,生擒李开芳。


   咸丰9年6月,在抗击英法联军的大沽口保卫战中,僧格林沁率水陆军兵,勇敢出战,击沉英军炮艇4艘,击伤6艘,重伤英军司令何伯。这是自1840年外强入侵以来,满清军队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为国家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咸丰10年9月21日,退守京畿八里桥的僧格林沁及所率1万名蒙古骑兵,与英法联军再次展开激战。清军手持长矛、大刀“悍不畏死”,一次次向拥有洋枪洋炮的英法联军发起攻击。


   历史在这里留下了悲壮的一笔:八里桥上,抱定必死决心的僧格林沁,骑着心爱的战马,不顾身边尖啸而过的弹雨,和部下的勇士拼死与敌对决着,他身边,高大威武的蒙古旗手,手擎黄地黑字帅字旗,和主人一样,小山般在桥上挺立着。一颗炮弹飞来,旗手倒下了,握紧大旗的手痉挛着,眼睛怒视着前方。就连僧格林沁的对手——法军指挥官吉拉尔,在《法兰西与中国》一书中,对清军的英勇也做了充满敬意的陈述:“没有害怕,也没有怨言,他们甘愿对大家的安全而洒下自己的鲜血,这种牺牲精神在所有的民族那里,都被看作为伟大的、尊贵的和杰出的!”


   然而,僧格林沁败了,大清的国都沦陷在英法联军手中,圆明园也被一把火焚毁,“巴图鲁”式的勇敢,终不及现代兵器的威力。


   1865年的5月,因战败被夺爵的僧格林沁再次奉诏出山,这一回的敌手是捻军。被同治帝谕为“忠勇性成”的僧格林沁,率蒙古旗兵在中原大地上“驰追匝月,日行百里,往返3千余里”,一如继往地为保卫大清的江山冲杀着,甚至10几天不离马鞍,最后累得双手连马缰也拿不住,要用布带拴住肩膀才能驾驭马匹。而这正犯了兵家大忌,久疲之师,终于落入蓄势而战的捻军伏击圈中。乱军之中,僧王与大队失散,又被一条飞来长矛刺中左肩,顺势跌下马来,坐骑受惊后逃得无影无踪。他扔掉了象征着尊贵身份的红顶官帽和官服,步行逃至吴家店的一处麦田中,在麦垅之间穿行,想要趁乱脱身。
   一名眼尖的捻军娃娃兵发现了神色慌张,极度狼狈的僧王,从那双上好的官靴中断定此人一定是位大官。娃娃兵大喝一声:“妖头莫走!”冲上去举刀就砍。饿渴至极,身中数创的僧格林沁此时已无任何还手之力,眼睁睁地看着少年的大刀砍向了自己的胸膛……曾经威风八面,屡立战功的僧王就这样死在一名无名小卒的手中,时年55岁。
   当时只有16岁,名叫张皮绠的娃娃兵这一刀不仅终结了晚清一位名将,而且在历史上流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张皮绠由此立下大功,获得重赏。后来回到老家娶妻生子,开了一间粮坊成为一名生意人。8年后,山东巡抚丁宝桢经过密访,抓获了已经是米行老板的张皮绠,并在其家中搜出一串僧格林沁所戴的朝珠。于是将其押赴京中,凌迟处死。


   僧格林沁一生辅佐了大清三朝皇帝,道光、咸丰、同治,堪为鹰獒之士。身为武将,其人忠勇刚烈,冲锋陷阵,敢为之先。咸丰帝听说他在战场上勇冒矢石的事迹后,特赐其“湍多罗巴图鲁”称号,意为急流一样不可阻当的英雄。其身在清庭40年,膺亲王之爵,食双倍俸禄,多次挽狂澜于危机之时,生前身后,倍极荣耀。就连他的儿子和孙子,也分别迎娶的是清室贵胄女子为妻室。作为从科尔沁草原上走出来的忠勇之士,他也实现了为大清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誓言。


   慈禧太后偿言:“僧格林沁在,我大清国在;僧格林沁亡,我大清国亡。”想来,慈禧所言非虚,僧格林沁统率的是大清国最后的精锐之师,吴家店之战后,满蒙铁骑不在,大清军队的统辖权,也渐归汉军中的曾国蕃、李鸿章等人所属。昔日的“南曾北僧”,成了南曾的独角戏。又过了47年,大清国也在风雨飘摇中终结了。


   当年僧王阵亡后,失“柱石”之痛的大清国慈禧太后和同治帝这一对“孤儿寡母”,对僧格林沁恩恤有加,著僧格林沁的儿子伯颜纳谟祜承袭王爵,孙子那尔苏赏为贝勒,世袭罔替。凡僧格林沁征战过的地方如河北、山东等5省之地,皆建忠王祠,以示悯恤,并在北京专修一座显忠祠,在僧格林沁小时候读书的地方,今辽宁省昌图县再建一座僧王庙,其战死的地方吴家店,也改名为落王庄。同治帝还诏谕:“著赏给陀罗尼经被,照阵亡以亲王饰终,准其入城治丧。其灵柩返旗时,著沿途地方官员妥为照料”,并派乾清门侍卫专程护送。最后在僧王的家乡,当时属于科左后旗的白虎山上为身亡修建了豪华的王陵。


   当时的僧格林沁王陵占地约70亩,位于公主陵村东一处面阳的山脊上,当地人称马鞍山,系巴虎山余脉。据史书记载,僧王陵园建筑极具工巧,气势恢弘,分为内墙、外墙,前殿、后殿,几进院落。墙里墙外,松柏参天。沿山脊而上约百米之处,立有三个宝顶,为僧格林沁及其妻妾穴居所在。其陵前碑楼,高三丈余许,四周各有券洞门,楼内青石铺地,上雕波浪纹,正中端坐一硕大赑屃,头至尾全长3.3米,高1.23米,最宽处1.35米,四足撑地,头颈高昂,张口瞪目,似有向前之势,其身上驮的便是同治帝所题的青石盘龙碑。


1af3cbe4e790977b4770c0be78618495.jpg

下载积分: 驴币 -1


8bc31cd290126c1c345091177bebe68c.jpg

下载积分: 驴币 -1


   这就是当年的王陵和同治皇帝御题的青石盘龙巨碑,其碑高一丈七尺,合5.66米,碑首刻圣旨二字,碑身上书大清同治四年乙丑十一月二十日建。碑文为同治帝手书,用满汉两种文字篆刻而就,全文310字,记述了僧格林沁的生平和战事。


   可惜这座豪华的僧王陵在建国之初被毁。如今,僧王陵所居之地,只遗留下那块圣旨碑,陵园成了一片玉米地,半山坡上,两只石狮子歪在一侧,狮子的前腿已被砸裂,仿佛在向世人诉说着世事的沧桑。


   据说当地为了旅游需要,如今又花重金重新修复了僧王陵墓,没有去看过,不知道修的怎么样。从网照片看,不减当年的繁华。


c3f781b663a5cd86994b5dfb99bd07f7.jpg

下载积分: 驴币 -1


f0af6094edf73394f7c63dc6d0dc3b9a.jpg

下载积分: 驴币 -1



   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希望以后能变得聪明些,少做这种毁了建,建了毁的蠢事。


   好了,今天的游记就是这些内容。就到这里吧。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