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55977

主题

辽宁

十年十万里之五:关东边疆铁驴行

[复制链接] 查看:152464 | 回复:283
发表于 2020-10-23 11:37 71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老山羊01 于 2020-10-23 12:24 编辑

   幸亏网上有比较详尽的介绍。这应当是呼玛博物馆的解说词。不嫌烦坠,全部引来。也相当于参观了一次博物馆。虽然内容较多,相信朋友们如果对这里的历史感兴趣,会愿意看一看:


   呼玛博物馆位于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呼玛县,占地面积2420平方米,建筑面积4400平方米,总投资5000余万元。该馆共分历史陈列、发展史、专题文化、自然地理、城市规划、临展六个厅。是一座以呼玛地域自然、历史、文化为主题的自然人文历史与科学艺术类博物馆,是呼玛地区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见证物,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发展史料来展示呼玛自然地理、人类活动、区域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是人们了解呼玛的重要窗口,有藏品2000余件(套)包括历史文物、艺术品、自然标本、民族文物等,是集史料研究、文物收藏、文化传承、科学传播、观光休闲、综合文化服务融为一体,具有较高艺术水平和文化品位的现代综合性博物馆。


十年十万里之五:关东边疆铁驴行

展馆分区


   第一部分 大河文明恢弘史诗


   “两江一河”催生了呼玛的早期文明,人类的祖先曾经在大兴安岭绿色的怀抱中度过漫长的岁月。自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设呼玛尔木城以来,呼玛历经沧桑,终于在1946年迎来了呼玛人民政权的建立。他们在抗击沙俄、打击日寇、反帝反封建、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抗争中,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这里展示了先秦等各个朝代对这个区域的统辖及管理


   第一单元 文明之光闪耀兴安


   进入场馆,大家首先所看到的场景,名叫“远古的遗存”,展示的是呼玛河流域的远古人类生活、游猎,居住的情景:早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大兴安岭地区就有古人类活动。


   在大兴安岭已踏查的16.7万平方公里范围内,共发现31处岩画点、1850余幅彩绘岩画。绘制在峭壁山石上的岩画,就是一部远古史诗,透过它,我们可以感受到万年前先人的生活气息。
   呼中北山洞位于大兴安岭呼中区碧水镇北山的悬崖峭壁上,考古工作者在洞内探出旧石器时期至东汉鲜卑时期共八个文化层,出土石器、玉器、陶片、玛瑙珠、水晶料等诸多文物及彩绘岩画。
   历代在这里的统辖的其中最为典型的是拓跋鲜卑,从第一次南迁到建立北魏王朝历时430多年,经历四个阶段:走出兴安,南迁大泽。二次南迁,建立代国。平城兴国,统一北方。定都洛阳,雄踞中原。随后实施了与汉通婚、弃胡服、说汉话、改汉姓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全面推行中原文化,对北方的经济振兴、政治安定、文化进步做出了贡献,进一步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为隋唐盛世铺平了道路。


   十八站遗址:1977年,在十八站境内出土石制品l070件,经贾兰坡教授鉴定,属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一万两千年。
   ……人们只知道这是古人类活动遗址,却很少有人知晓这遗址的由来。1974年几位年青的考古工作者,从呼玛县乘汽车经过十八站返北京的途中停车休息,恰巧汽车停在一个修公路的取土坑旁,这几位考古工作者竟然在乱石堆里发现了古石器,于是就住了下来,挖掘出数十件古人类使用过的文物。他们把发掘的“实物”拿到北京,请著名的考古学家贾兰坡先生鉴定。贾先生确定后,于1975年春派考古队到十八站发掘,以贾先生为首的考古队发掘出数百件珍贵的古人类石器时代的文物。


   三卡乡老卡遗址:老卡村(今沿江村)所处的黑龙江右岸发掘出大批旧石器晚期的石器。20世纪90年代,老卡村民发掘出金代文物9件,有双耳三足铜锅、六耳大铜锅、六耳大铁锅、大铁锁和捣米用的石杵等,表明在公元10世纪时金朝对黑龙江上游地区实行过管辖。


   奴儿干都指挥使司,是明代设置于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嫩江流域的地方军政机构,主要官员初为流官后为世袭,辖区内分置卫所,最多时400余,任命各族首领掌各卫所,给予印信、统其所属、以时朝贡。并在元代驿站基础上,恢复驿传,密切了奴儿干同明廷的政治联系、经济往来,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索伦:索伦部是明末清初对分布于黑龙江流域、外兴安岭一带的鄂温克、达斡尔、鄂伦春族的总称,是黑龙江中上游的土著部族集团。索伦是对鄂温克人的称呼,意为“生活在山林的人”,因鄂温克人英勇善战,所以被称为索伦部。清朝时将他们编入布特哈旗。清代中后期,在军功集团的影响下,积极参与清朝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活动。


   卡伦是指以执行各种巡查、稽查或监督、传递、征收等各种任务为目的的派兵驻守的据点。清朝边境卡伦像是今天的军事哨所、边防哨所,但还具有类似当今政府派驻各地之办事机构、海关或工商监督管理部门、税务监督征收部门或公安派出所、邮政通讯部门等机构的职能,甚至在一定权限内具有行政和外交上的裁决权。是清代管理或防御设置中具有特殊功能的一种设施。


   第二单元 抗击沙俄守卫家园


   17世纪,沙皇俄国对黑龙江流域进行武装入侵,无数善良的黑龙江流域居民倒在沙俄匪徒的刀枪之下。在黑龙江沿岸多次发生激烈战斗,其中较大的战役有呼玛尔战斗和两次雅克萨自卫反击战。


   《呼玛尔战斗纪念碑》场景:1987年9月,陈雷题。


   1655年,黑龙江上游的呼玛尔河口发生了激烈的呼玛尔战斗,清军有力打击了盘踞在呼玛尔斯克城堡的以斯捷潘诺夫为首的沙俄匪帮,但因粮饷不济、准备不充分,使得这次战斗未能取得全胜,但给沙俄侵略者以沉重打击,歼灭敌军百余名。


十年十万里之五:关东边疆铁驴行

   萨布素(1629年—1701年),富察氏,满洲镶黄旗,清康熙年间抗俄名将。因战功卓著,迁至黑龙江将军。多次对沙俄侵略军作战,参加了雅克萨之战和《尼布楚条约》的签订。
   清康熙二十四年到二十七年(1685—1688年),清朝军队为收复雅克萨(今俄罗斯阿尔巴津)对入侵的沙俄军队进行了两次围歼战。
   为了与中原达到信息互通、物资到位的目的,康熙下令调用民工,自嫩江墨尔根到额木尔河口站(今二十五站村),共设二十五站,同时建设了大量与之相配措施,完全适合当时东北边防斗争的需要。


   第一次雅克萨战役,随军一同上路的还有二十多头健牛拖拉的两门当时最具威力的“红衣大炮”。其中一门就是著名的“神威无敌大将军”是1975年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发现的,至今还保存在黑龙江省博物馆,已有三百年的历史。


十年十万里之五:关东边疆铁驴行

   《尼布楚条约》(复制的拉丁文正本);幻影成像、利用光学折射原理展示;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9月7日),签订中俄第一份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保证了中俄在东北地区相对的和平与稳定持续了近170多年。


十年十万里之五:关东边疆铁驴行

达斡尔族人生活的场景(场景说明)


   17世纪中叶,沙俄入侵黑龙江流域,达斡尔族被迫南迁,为抵抗沙俄和开发东北边疆作出了贡献。屋内视频播放《傲蕾一兰》达斡尔族抗击沙俄的选段。


   第三单元 抗日救国气壮山河


十年十万里之五:关东边疆铁驴行

   东北抗联第三路军、第三支队在中共北满省委的指示下,西征北上,开辟大兴安岭游击区。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与日伪军进行了大小30多次的战斗,被日伪当局称为“最顽固、最活跃的匪团”。


十年十万里之五:关东边疆铁驴行
王明贵、王钧、陈雷率领抗联三支队在林间扎营的场景。


   库楚壮歌
   抗联三支队在呼玛一带完成捣毁日伪黄金、木材生产线任务后,在人员、武器比较充足下,决定重返大兴安岭继续抗击日寇。双方展开了整整一天的激烈战斗,三支队130多人的队伍只剩下25人且伤势严重。经过四五天的行军和战斗,又有14名战士壮烈牺牲。这就是悲壮的库楚河战役。陈雷同志为纪念光荣牺牲的抗联烈士写下祭联:“鏖战兴安一片天,库楚河水泪潸潸,百多忠骨遗荒野,常忆英雄去不还”。


十年十万里之五:关东边疆铁驴行


   盖山结盟
   1941年7月26日,王明贵率领三支队进入嫩江流域毕拉河地区打击日寇,并向抗日的鄂伦春猎民宣传中国**的抗日救国主张和民族政策,同他们共商抗日救国大计。为了这份深厚的民族情谊,王明贵与盖山等11人插草为香、对天盟誓,结拜为生死兄弟。


   第四单元 剿匪建政改地换天


   为建立巩固东北根据地,东北民主联军在呼玛地区,历时3年浴血奋战,建立了人民政权。呼玛建政初期,为了捍卫新生的人民政权,呼玛军民和各路土匪进行了殊死搏斗。期间,呼玛保卫战,鸥浦争夺战,安干卡遭遇战等,就发生在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


   荫正祺(1919——1946)山西省沁源人。1946年夏,到黑河地区剿匪。8月,任中共呼玛县委书记,9月,任鸥浦县委书记。1946年11月7日,在呼玛县三合站与当地土匪武装作战中光荣牺牲,时年27岁,葬于呼玛县烈士陵园。


   为纪念荫正祺烈士,政府将其牺牲地安干卡村命名为正祺村;将呼玛县呼玛镇主干道命名正祺路。


   开发大兴安岭(场景说明)
   大兴安岭是我国的重要林区,有五亿多立方米的蓄积量,是我国**建设和国防建设不可缺少的物资。为保护好这片原始森林,黑龙江省林业厅对大兴安岭林区进行了第三次开发建设。决定建立专业性森林保护机构,第一次沿着古驿道修通了简易公路,第一次架设了从十二站至漠河的电话线路。党中央、国务院于1964年2月10日批准并转发了《开发大兴安岭林区的报告》。在批文中指出“开发大兴安岭林区,是发展我国国民经济的一项重要任务。”并提出要求“一定要站住脚,一定要取得全胜。”。为保护森林资源、2014年,大兴安岭地区全面停止了商业性采伐,保护森林资源,实施生态建设。


   第二部分 寒地黑土特色农业


   此处摆放了各种农业生产工具,其中以犁为主:汉代,产生了犁壁,唐代后期出现了曲辕犁。


   第一单元

   孙绳武(1873~1942),原名延昌,字燕堂,浙江绍兴人。1913年任呼玛厅设治局员,1914年任呼玛县代理县知事,1915年被正式任命为呼玛县知事,1918年调走。在呼玛任职6年,他推行实业兴边,招揽人才,招商引资,放荒占垦,办矿兴农,迁建县治,创办邮电,发展教育,整饬金融等政略举措,是呼玛近代工农业文明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李云书(1867—1935),名厚佑,浙江镇海人。先后创办了多家公司和投资金融业。辛亥革命时参与上海光复,任上海总兵站总监。


   呼玛三大公司:1915年,经黑龙江将军、巡按使朱庆澜引荐,受呼玛县知事孙绳武招商之邀,上海资本家李云书等3人集资60万大洋,在古站(今呼玛镇)兴建了以开垦股份制经营的现代化农场,取名三大垦牧股份有限公司(“三大”指三家大股东,简称“三大公司”)。呼玛县无偿拨地6.6万亩耕地,公司1915年从美国万国公司海参崴分公司购置了麦考密克大型拖拉机,为中国最早使用国外先进大型农机具的企业之一。


   呼玛建县之初,县知事公署设在金山镇,是当时呼玛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但金山镇地处山麓江畔,平旷狭小,被日渐发展的公用和居民建设占尽,再无可开垦利用之地,于是孙绳武开始运筹开发边疆大计,提出并制订一套“殖边垦牧”计划,打算将县城迁至古站。正在孙绳武实施迁治大业之计,黑龙江洪水泛滥,金山镇遭受特大洪灾,多数房屋倒塌。
   灾后,孙绳武请拔修署经费一万八千元,一面制定兴建新县城的规划,并随之呈报黑河道尹。黑河道尹于1914年(民国三年)10月令准。1916年县公署楼落成剪彩,民房住宅按规划修建,一时间新建的呼玛县城在黑龙江上下游闻名千里。(即原县武装部,被确立为省级文保单位,县委县政府欲将其打造为史料馆,现正运作中)
   现代农业生产成就我们看到的这些泥塑模型是呼玛特产,“呼悦”牌呼玛老醋的制作过程。


   第二单元 守土爱乡巩固边防


   呼玛是大兴安岭地区目前唯一的二类革命老区。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在祖国北部边陲流传着呼玛民兵连、三合民兵连、抗大民兵连的传奇故事。


   吴八老岛事件:
   1967年夏,苏方在克林诺夫卡地区集结兵力,登上中国的吴八老岛。据统计苏方在中国的吴八老岛上先后共出动935人次的全副武装边防军,向正在吴八老岛上进行耕种的中国群众和中国岸上,不断进行疯狂的射击。1969年五月,正在吴八老岛上巡逻的中国边防战士任久林同志当场牺牲,安葬于十八站烈士陵园,在吴八老岛上有纪念碑。


   接下来我们所看到的是:在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在祖国北部边陲的呼玛民兵的照片、实物等 ,他们“一手拿枪”、“一手拿锄”,以血肉之躯抗击对手,捍卫着国家领土完整,民族的尊严和人民安康。


   这是两个女知青在黑龙江边拍摄的一张照片:本是很简单的个人行为,却险些成为涉外事件。在中苏双方的一次会谈中,苏联边防代表就向苏联领土拍照这一事实提出抗议,并要求中方今后不要发生类似现象。


   中苏两国人民的友谊是血肉相连的友谊,是任何人、任何办法也不能离间的情谊。


   血肉的友谊——苏联人民抢救呼玛烧伤儿童的故事:1958年3月的一个傍晚,呼玛县正棋村的农妇张利英到江边去挑水,家里只留下了一个三岁的儿子孟宪国。小宪国正玩得高兴,突然跌倒在火炉上,面部、手臂和胸部都被烧伤了。在十分危急的情况下,只好过到江北岸,请求苏联医生帮助医治。孩子伤势很严重,唯一的办法就是给孩子移植皮肤。为此,阿穆尔州的州立医院开了全院大会,讨论给小宪国植皮的问题,护理小宪国的护士菲拉托娃和多洛日基娜说:“我们有为孩子移植自己皮肤的优先权。”经过医生的精心治疗,植皮手术非常成功,孟宪国很快恢复了健康。现孟宪国老人居住在十八站,这些资料都是他本人提供的。
   依托两国人民传统友谊,中俄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呼玛口岸于1993年5月开通,呼玛县与施马诺夫斯克市建立了友好县市关系,呼玛还建立了对俄经济贸易合作园区,双方在多领域开展了交流合作。


   第三单元 社会发展城乡巨变


   这些是建县以来历代代表大会照片。周铁农在呼玛视察教育的一张照片:周铁农:原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革中央***即原黑龙江省副省长,为呼玛博物馆提名。

   第三部分 古驿之路金色传奇


   李金镛(1835年—1890年),字秋亭,号翼御,江苏无锡人。1887年,由李鸿章推荐,调往黑龙江筹建漠河金矿,任金矿总办,1890年积劳成疾,故于漠河任上。清政府为表彰他反抗沙俄盗采和鼎力办矿的杰出功绩,追认他为内阁学士,并批准在其家乡无锡和漠河为他立祠,以示纪念。因有功于国家和民族,后人称之为“金圣”。


   走在古驿之路上:雅克萨战争时期,自墨尔根至额木尔河口,沿途设驿站25处,踏在您脚下的是由铸铜和砂金岩,按照贯通呼玛的各个驿站的微缩比例打造的黄金之路,现在请随我一同去感受呼玛金文化的独特韵味。


   采金大场景及采金工具的介绍:
   呼玛是全国著名的产金大县,沙金品位高、储量大,已探明的黄金储量约占黑龙江省的一半,有“黄金之乡”的美誉。
   岩金矿石的介绍:现在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从呼玛县宝盈金矿地下120米深勘探、开采的一块一吨多重的岩金矿石,含金量达12G左右。
   走进金山镇场景的介绍(内含光影成像和漠河金矿的微缩小场景、二道盘查场景):呼玛金山镇因兴隆沟金矿的开采,矿工、商民剧增,房屋鳞次栉(zhi)比,码头上船只往来穿梭,街道上商号、饭馆、当铺、宝局、妓院应有尽有,一时极度繁华,当时人们称之为“东方小巴黎”、“大大金山镇、小小哈尔滨”。


   第一单元 野蛮掠夺黄金之殇


   官府在二道盘查设卡搜刮场景(说明)
   清光绪初年漠河一带发现金矿至今150多年,伪满洲国成立后,日寇为了更多掠夺我国黄金,于1934年5月成立采金株式会社、金矿作业所等组织,实行黄金垄断。


   第二单元 工艺改进黄金之旸


   呼玛县黄金公司是呼玛县的地方国有采金企业,创全省县级地方国营黄金生产企业的最好水平。在全国黄金工作会议上,县黄金管理局局长、黄金公司经理卢振清受到国务院总理李鹏的接见。
   上世纪90年代,因资源枯竭和生态保护,沙金全面禁采,呼玛悠久凝重的采金历史积淀成独特的呼玛采金文化。


   第四部分 绿水青山物华天宝


   黑龙江、嫩江、呼玛河如血脉贯穿呼玛全境。亿万年来,大兴安岭经历了沧海桑田的变迁,地壳运动、火山爆发、江河易道......,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地质财富和壮丽的自然景观。


   《自然造化,伟力惊天》。此处使用LED技术演示火山喷发的奇观,让我们亲历呼玛地质地貌的形成。
   大兴安岭地区气候由温暖变为干燥和严寒。一些动物因无法适应新环境而逐渐灭绝,山岭上又重新出现了庞大的动物群,其中有猛犸象,披毛犀、东北野牛等大型食草动物。


十年十万里之五:关东边疆铁驴行

十年十万里之五:关东边疆铁驴行

   东北野牛、王氏水牛化石,东北地区的种类和数量最多,它们多属于寒温带动物。东北野牛化石在松嫩平原最为常见
   披毛犀肩高约2米左右,体重平均1.8吨,与现存的印度犀牛体型相当;有两只扁平的角,可以推开雪来吃草;用来在寒冷的环境保持温暖。
   猛犸象,又名长毛象,一般身高5米、体重10吨,以草和灌木叶子为食。此处陈列的是猛犸象骨架,周边是第四纪冰川雪域极地的环境。
   (展柜内)1997年9月14日,大兴安岭呼玛县韩家园镇居民王庆云在十六站附近的采金点5米深冻土层中发现七块猛犸象遗骨,骨质均未石化。


十年十万里之五:关东边疆铁驴行

   呼玛旅游:
   大自然创造出丰富的地质奇观,在呼玛境内,最典型的就有迎门砬子、画山、八十里大湾和呼玛河自然保护区、绰纳河自然保护区、嫩江源头湿地等,为人们旅游、休闲、度假提供了极佳的去处。呼玛旅游资源丰富独特,它所能展现给你的自然、古朴、粗犷和神奇的景观,只有亲临其境才能体验其中魅力。


   大自然赋予了呼玛灵山秀水,也为动植物打造了千年不朽的自然生命场。呼玛是生物资源的宝库,珍禽异兽出没于林海雪原,“三花五罗十八子”等鱼类闻名遐尔,特色山野菜、野生浆果蜚声海外,驰名北药漫山遍野。

   第五部分 大岭猎神穿越时空


   鄂伦春族世代以打猎为生,素以“一人一匹马,一人一杆枪,能骑善射”著称于世,被称之为“兴安猎神”
   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鄂伦春自治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和黑龙江省黑河市逊克县、瑷珲区以及大兴安岭地区呼玛县、塔河县和伊春地区的嘉荫县等。经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国鄂伦春族人口8196人。
   这里的LED屏幕里播放的是鄂伦春族生产生活的场景。
   鄂伦春语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中的通古斯语支。
   萨满祭司木偶,猎枪,摇篮,剪纸多为云纹图案,民间艺术团照片(成立于2006年,是迄今为止黑龙江省唯一的鄂伦春族民间艺术团。成立以来,多次参加国内大型文艺演出活动,深受国内外专家学者和艺术界人士的好评,为传承鄂伦春文化做出了突出贡献。黑龙江省鄂伦春研究会顾问、大兴安岭鄂伦春研究会副会长关金芳,参与组建了白银纳乡鄂伦春民间艺术团)
   兽皮服饰,保暖性好,耐用,用鹿皮劲缝制而成。萨满服用袍皮制成。


十年十万里之五:关东边疆铁驴行

   关扣妮:鄂伦春族著名的民间艺人、民间歌手、全国鄂伦春族唯一的萨满,国家级萨满文化代表性传承人,黑龙江省级鄂伦春族萨满舞、吕日格仁舞、萨满祭祀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对鄂伦春族文化遗产的继承和传播做出了巨大贡献。
   关金芳:黑龙江省鄂伦春研究会顾问、大兴安岭鄂伦春研究会副会长。搜集创作大量的鄂伦春歌舞,是鄂伦春族剪纸、传统服饰、萨满服饰、赞达仁、萨满舞、吕日格仁舞等黑龙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
   鄂伦春饮酒、跳舞场景(场景说明)
   鄂伦春人自古以来就有祭火神的习俗,每到年节或吉日,家家都要在自家门前拢起一堆篝火,焚香跪拜祷告,以求平安,饭前也要向火塘洒酒抛肉,以示供奉。“古伦木沓”节是鄂伦春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意为祭祀火神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夜间,拢上篝火请萨满跳神,祭神祭祖;白天,举行赛马、射箭、射击、摔跤、歌舞等文体活动。


   萨满雕塑说明
   鄂伦春族信奉具有万物有灵的萨满教。萨满的宗教形式表现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火神崇拜、祖先崇拜。“萨满”被称作“巫医”也是人和神之间的使者,原始而又神秘,反映了鄂伦春人朴素悠远的宗教观念。


   桦树皮船船体小而且非常轻,而且行驶起来没有声音比较容易靠近猎物,方便携带,一般在小的河道可以把船扣在肩上拿着走。


十年十万里之五:关东边疆铁驴行

   撮罗子也称斜仁柱,是鄂伦春人的原始住屋,外面一般由狍皮、桦树皮覆盖,内有三面睡铺,与门口正对的是家里的男人住的地方,上面悬挂着神像、神偶等,家里的女人是绝对碰不得的,旁边的是妻子和子女住的地方,中间用架子悬挂铁锅用以做饭和取暖。
   猎场鄂伦春狩景(场景说明)
   鄂伦春人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狩猎文化。狩猎人的马匹体形较小,但行动敏捷,耐力好。四季散放,冰天雪地的冬季,马能扒雪找草吃,刨冰找水喝。猎狗是鄂伦春族人狩猎生产中的重要帮手。就是在生产工具先进的今天,它仍然是猎民的忠实守卫者。
   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是按照真实比例制作的下山定居时政府为鄂伦春人建造的房屋模型。鄂伦春族是我国北方的古老民族,元代称“林中百姓”,明代称“北山野人”,清代称“索伦部”。上世纪五十年代,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呼玛鄂伦春族下山定居,结束了游猎生活,实现了从原始社会到**社会的历史性跨越。

十年十万里之五:关东边疆铁驴行

  2009年至2015年,为解决鄂伦春人住房老化、条件差的情况,在呼玛县白银纳乡分两期建成楼房7栋、平房20栋,137户鄂伦春人全部搬入精装修住宅,同时落成的还有一万平米的鄂伦春族文化广场,极大地丰富了日常生活。
   通过此次参观,希望大家能对鄂伦春族有进一步的了解,期待越来越多的有志之士加入保护、传承鄂伦春民族文化的行列,为保护鄂伦春民族文化奠定坚实基础。


   第六部分 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从1969到1971年,近六千名知识青年怀揣革命理想,带着火热激情,告别亲人,从上海,齐齐哈尔、北安、内蒙古等地,千里迢迢来到了呼玛。会同两千多名当地知青,开始了长达十年的为呼玛人民的艰苦创业。

十年十万里之五:关东边疆铁驴行


   “毛 泽 东号”是解放战争期间承担运送部队和战争物资的机车,是唯一一个用毛 泽 东的名字命名的机车,能乘坐“毛 泽 东号”那是非常光荣的。为鼓励东北知青,当时特别调遣了“毛 泽 东号”送知青。


   图片故事:这张照片在当时上海各大报纸上进行了转载刊发,是上海解放日报记者、著名摄影家毕品富拍摄的,他的儿子毕英华就是随着这趟列车来到呼玛金山公社察哈彦大队。大家注意到列车车厢旁上海汾阳中学的牌子了吗?1968年12月,为响应***的最高指示,上海市委会决定,本市所有尚未分配的中学毕业生采取“一片红”政策:除极少数身体残疾和家庭有特殊困难外,共计50.7万人,全部动员上山下乡。期间,上海市革委会推出了几个集体插队知青点的试验样板,在全市每个县区都提前选了几个学校的69届初中毕业生作为试点,采用一个学校、一个班、一个方向(黑龙江省边境地区)、一个地点的“四个一”集体插队落户方法,徐汇区汾阳中学1969届初中毕业生都被分配到呼玛县金山公社插队。


   第七部分 青春无悔 岁月如歌



   本单元主要采用以图片,灯箱的形式展示,设置“知青屋”场景,知青使用的工具,生活用品。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他们陆续返城,开始了人生新的起点。他们始终情系呼玛热土,感恩呼玛人民,思念曾同甘共苦、关爱他们伴随他们成长的父老乡亲。知青返城30年,在地委、县委领导的积极努力下,成立了知青联谊会,上海市浦东育华集团学校校长高妙根任会长。许多知青在联谊会的促动下,有了更多的渠道投身呼玛建设:张大东为大兴安岭百姓看心脏病并为上海求医的呼玛人提供帮助。


   毛三妹的故事:贺兆坤在文汇报上发表的《荷锄三十载》,记录了三卡知青毛三妹扎根呼玛边疆的故事,引起了崔永元的注意,《实话实说》栏目组以此录制了一期节目,但由于知青的话题太沉重而未能播放。对于知青们的付出和贡献,呼玛人民不会忘记,呼玛的历史将永远铭记。在这里,我们用雕塑艺术形式将呼玛人民与知青的友谊深情定格。用一面墙把知青的形象和知青的名字记录在呼玛博物馆。


   第八部分 科学发展走向未来



   呼玛局部县域图的地貌沙盘及呼玛城镇塑像投影。


   经过一代代呼玛人的不懈努力和奋斗,呼玛发生了也正发生着巨变。今天,呼玛县委、县政府以卓越的胆识和巨大的魄力,立足现实,放眼未来,描绘着呼玛的宏伟蓝图,带领全县人民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造“宜居、宜业、宜游,滨水型、生态型、花园式新呼玛”的征程上阔步前行,走向辉煌。


   通过看这些介绍,对呼玛县的历史也算有了一种粗略的了解。


   既然博物馆看不了,那就去江边儿吧。
发表于 2020-10-23 12:26 72 只看该作者
   在去江边的路上,路过了一座呼玛知青宾馆。修建得很是豪华气派。应该是哪位知青当了大老板投资建设的吧。


十年十万里之五:关东边疆铁驴行

   我终于来到了黑龙江边,首先进入呼玛口岸。可能因为是疫情期间,现在这里停止营业。
   口岸大楼还是很气派的。


十年十万里之五:关东边疆铁驴行

   拍了张照片,沿着江边道路前行。江里有旅游船。不过现在可能没有什么生意。


十年十万里之五:关东边疆铁驴行

   来到173号界碑。拍几张照片。


十年十万里之五:关东边疆铁驴行

十年十万里之五:关东边疆铁驴行

   继续前行。江边是一个小公园儿。有一些小装饰。


十年十万里之五:关东边疆铁驴行

   江对岸就是俄罗斯。那里本来曾经是我们的国土。
   看着对岸广袤的土地,我心里就涌起一阵悲愤。


   1858年的瑷珲条约,把河东河北60多万平方公里中国的土地割让给了俄国。1900年义和团事件爆发,老佛爷向十一国宣战。俄国人以防止义和团作乱为名,把对岸7000多中国同胞包围起来,抢了他们的财产,烧了他们的房子,然后把他们赶到江边。逼他们游回中国,黑龙江最窄的地方也有300多米,很多人不会游泳,想爬回岸上,就被俄国人用刺刀直接扎死。最后,7000多同胞绝大部分淹死在江中,当时黑龙江江面上漂满了**。只有几百人游了回来。


   现在大家就知道骂日本,骂美国,那几千名中国人的死亡,大家应该去骂谁?河东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被占领,大家应该去骂谁?一块兔子不拉屎的小小钓鱼岛,大家骂了几十年,可苏联占了中国1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逼死杀死几千名中国人的账怎么说?至今为什么从来没有人哼一声?如今,割让香港澳门的条约都已经废除了,东北和新疆被割让的160多万平方公里应该怎么说?难道就这样算了吗?胡主编倒是大度。说那是历史问题就算了吧,大家看,能算了吗?


   不说了。中俄历史,不知道从何时开始竞成了禁忌话题,人家可以占领我们的领土。最近还可以发微博炫耀当年占领东方的业绩。我们却不可以对此发一点议论。我真不知道今夕何夕,真不知道是否生活在自己的国家。


十年十万里之五:关东边疆铁驴行

立此存照,牢记国耻。


十年十万里之五:关东边疆铁驴行

十年十万里之五:关东边疆铁驴行

   就这拍完了这张照片以后,发生了一件十分奇异的事情。我的相机突然出毛病关不上了。把电池卸下来重新装好,仍然是无济于事。然后回头推车上路。发现我的自行车码表也突然全无显示了。真是莫名其妙。难道是此地有什么神灵作怪?竟让我的相机和码表都突然失灵。


   没办法,转身走人。


   因为还没吃午饭。来到大街上,先到镇子里最大的超市买了一大瓶农夫山泉浓缩果汁,一包三全牌速冻饺子和一些小咸菜儿。出门后又到一家熟食店买了一只鸡大腿儿。到一家小超市买了一听啤酒。带着这些战利品回旅店。


   回到旅店,先把饺子煮上。煮好后就着饺子和鸡大腿儿喝了啤酒。又完成了一顿午餐。


十年十万里之五:关东边疆铁驴行

   吃完饭开始研究我的相机和码表。发现相机和码表失灵的原因竟然都是突然没电了,这种情况从来没有出现过。电池也不可能突然没电。什么原因?我实在想不出合理的解释。只能说在黑龙江边发生了灵异事件。把我的相机和码表电池突然都弄没电了。


   把相机和码表换上新电池,一切正常。
   既然没有大毛病,那就放心了。


   这时候有点发困,先躺床上睡了一觉。


   半个小时后起床,开始整理今天的游记。
   今天的内容不少,希望大家能有兴趣看完。
   就这样吧。

2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2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20-10-23 12:46 73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老山羊01 于 2020-10-23 12:51 编辑

关东边疆铁驴行 第20天


9月3日 从呼玛县到三卡乡 骑行98公里 总行程1828公里


十年十万里之五:关东边疆铁驴行

   昨天在呼玛县城休整了大半天。说是休整,实际上大部分时间还都是在整理游记。不过休息算是休息的很好。

   这个旅店有一群在当地进行某项工程的施工人员在这里包吃包住,晚上7:00我要上床休息时,他们在外屋刚刚吃完晚饭,正兴致勃勃的大声唠嗑。虽然动静很大,但一点儿也没影响我的睡眠,我躺在床上很快入睡了。

   早晨醒来已经快3点。
   起床洗漱完毕后。烧开水冲了一袋速溶咖啡。一边喝咖啡,一边吃了一些蛋糕和饼干,就算结束了早餐。

十年十万里之五:关东边疆铁驴行

   把东西整理好,一看时间才3:30。

   看看天气预报。
   今天多云转大雨,西南风3~4级。气温8~20度。
   真就奇了怪了,前些日子我一路北上,天天刮北风,现在我转向西南了,又开始刮西南风。看来这风婆婆是真心和我过不去。
   不过下雨倒不令人特别担心。看分时天气预报,白天是没雨的,雨要夜里才下。所以也不用管了。

   从呼玛镇到黑河市大约230公里。这是一个尴尬的距离。因为中间要翻山越岭。两天走完,实在太辛苦,分三天走,中间哪些乡镇可以安排住宿是个问题。
   我今天准备骑行到三卡乡,路途大约90公里。那里住宿是没有问题的。明天住在哪个乡镇?到时候再研究。应当有住宿的地方。只是不知道距离是否合适。不管了,明天的事情明天再说,到三卡再去研究。

   4:00,我离开旅馆,出发上路。
   外边有点儿轻雾,不影响骑行。
   出了呼玛县城,沿着出城路走了大约4公里左右,来到了奔向黑河的331国道上。
   呼玛县城出城的路被封住了,我还以为前面又修路了,结果绕过去一看什么事都没有。这一路过来走,很多乡镇都有这种情况,进出乡镇的好多路口都被封住。后来我才想明白,因为是疫情期间,当地人要把住路口,对外来人员进行检疫,可是路口太多忙不过来,就把一些路口给封上了。

   这时候已经4:35,东方露出了晨曦。雾霭中的晨曦另有一种朦胧美。而西天上,月亮被云雾遮盖着,朦朦胧胧,不见真容。
   周边一片寂静。只有偶尔有一两辆小车从我身边经过。
   5:00,太阳正在升起,云雾正逐渐散去。周边开始变得一片清明。或许在连续几天的阴雨之后,今天老天爷会给我一个真正的晴天,也未可知。
   东方的晨曦说不上有多漂亮。拍了一几张照片,回头一看。效果还不错。

十年十万里之五:关东边疆铁驴行

十年十万里之五:关东边疆铁驴行
十年十万里之五:关东边疆铁驴行

十年十万里之五:关东边疆铁驴行

十年十万里之五:关东边疆铁驴行

      今天的路,要爬两个大坡儿。出城不久就开始爬第一个大坡。不过还不错,坡度不是太陡,大部分地方可以骑行。


DSCN0443.JPG

发表于 2020-10-23 12:58 74 只看该作者
   5:22,骑行了13公里。路过了一个叫鹿鼎山的景区。
   路旁立着一块大石,上面红色的大字:“大清龙脉——鹿鼎山”豁然入目。


十年十万里之五:关东边疆铁驴行

十年十万里之五:关东边疆铁驴行

   这个鹿鼎山景区本来是根据金庸的小说《鹿鼎记》附会而成,金庸在其小说《鹿鼎记》中记载,清朝年间,康熙皇帝派亲兵都统韦小宝剿灭神龙教,擒拿假太后,在战乱中为躲避洪教主追杀,从海参崴向北骑鹿而行,在牡丹江巧遇三个通古斯人得知“呼玛尔窝集山”之所在。
   《鹿鼎记》第三十四章这样描写:“数日之间,韦小宝已问明了七八十个地名,拿去复在图上一看,原来那八个四色小圈,是在黑龙江之北,正当阿穆尔河和黑龙江合流之处,在呼玛尔窝集山正北,阿穆尔山西北。八个小圈之间写著两个黄色满洲字,译成汉字,乃是‘鹿鼎山’三字。”
   于是,呼玛县就根据这段儿描写,把县城南12公里处,呼玛河的南岸,本地老百姓称之为“烟筒砬子”的大山叫做了鹿鼎山。
   现在的鹿鼎山岭峰侧有一个“狐仙洞”。开发者编出故事,传说洞内的“狐仙”得道千年,但需在人世红尘中修行善果才能圆满得道成仙,于是“狐仙”投胎转世为韦小宝,为大清做了很多功德,最终得道“飞山成仙”。此传说传播于呼玛县城周边方圆百里,很多人对其信若神明,逢灾遇难,虔诚求助,竟有人如其所愿,此处遂长年香火不断。
   鹿鼎山上共有877级台阶的登山路,开发者称这是“狐仙”韦小宝成仙之路,所以被当地百姓称为“神路”。说谁能有顽强的毅力登上山顶,就会感动狐仙,他就心想事成。
   这一套不过是当地为了制造旅游资源,牵强附会编造的故事而已。这和辽宁北镇的医巫闾山中的青岩寺塑了一个歪脖老母,编造出一段故事,骗取老百姓的钱财是一个路子。
   就是那个青岩寺因为歪脖老母的故事,一年给当地创收几亿元。当地的旅游收入绝大部分来源于此。我不知道鹿鼎山的业绩如何,相信也会不错。


   我不是金庸迷,也没有看过《鹿鼎记》。对这样的景区没什么兴趣,也没什么感觉。就是有感觉也进不去了,因为疫情期间,整个景区封闭,不对外开放。


   今天天气预报西南风3~4级,不过老天还算照顾,没有那么大风。基本上也就是一级风,几乎没什么感觉。
   这时候天空基本上已经非常晴朗,湛蓝的天空飘着白白的絮状白云。又一种风格,又一种风景,有一种格调。入眼很是舒适。


十年十万里之五:关东边疆铁驴行

十年十万里之五:关东边疆铁驴行

   6:18,骑行了19公里,到了第一个大坡的顶部。
   经过一段平缓的坡顶路程之后,就开始下坡。因为前面这一段是处在两个坡之间的低洼处,所以这里又积聚了不少水分,眼前又是一片雾海。不过继续前行,随着高度的逐渐提升,雾也渐渐淡去。


   8:07,骑行了42公里。路过了一个叫湖通河的森林管护站。这个管护站的小房子建得非常漂亮,好像是童话中的小屋一样。


十年十万里之五:关东边疆铁驴行



   那年骑行漠河,我就发现,林区中的管护站的小房子都很有特色,很有格调。不过今天的这个管护站是我看到的所有管护站中最漂亮的一个。


   在这个管护站中工作的职工一家很有经济头脑。这里的地形不错,有山有水,有河流,有耕地。他们在这里放养了许多溜达鸡儿和溜达鹅。向过往的人员出售。同时还在管护站周边开出了一些地。种植了一些西红柿,草莓之类的供游人采摘。过路的人可以在这里购买一些纯天然无污染的肉鸡,肉鹅之类。职工发财,过路人满意,双赢。


   看了他们的这个创举,我忽然想到,其实他们的思路可以更开阔一些。现在林区禁止砍伐,林业工人收入很低。据说月工资只能开一两千块钱。如果利用有利条件,开拓思路,其实可以大大增加自己的收入。除了前面提到的养鸡养鹅,进行采摘之外。还可以做更多的事情。比如这里有河流,可以捕鱼。也可以挖一个小鱼塘,自己养些鱼。还可以多养一些鸡兔之类,既可以用来招待游客,也可以向城内的饭店出售。后山上,林子中,可以采些山珍野蘑之类,晾晒好后可以向路人及游客出售。菜园中可以多种些各种纯天然无污染的自然生长的蔬菜水果。让游客连吃带拿。也可以在这里建一个小小的营地。吸引一些旅游者和城里人到这里来游玩宿营,过野外生活。给他们提供纯天然无污染的原生态食品。
   如果形成了一定的规模,生产的各种肉类鱼类蔬菜水果,在此处无法完全消化,可以与城里的饭店联系,向他们出售。作为他们纯天然无污染食品原料的生产基地。还可以通过微信等渠道适当的宣传,让家长们在周末带着孩子们开车来这里,过一天野外生活。到河沟里抓抓小鱼,青蛙,看看小蝌蚪,喂喂鸡,喂喂小兔子,还可以上山找一找蘑菇,看一看用夹子或套子打鸟,捕鸟之类,以及到园子里摘摘草莓等等。孩子们也一定会玩得很开心。
   不一定规模很大,不一定刻意经营。反正现在管护站基本没什么事情。大量的业余时间,琢磨着干一点儿事儿,既能增加收入,又能充实生活内容,何乐而不为?其实只要是思想开放,有这样的良好的自然条件,致富的路子就在眼前。
   100多年前闯关东的那些人还不是在荒草甸子搭个窝棚就开始生活创业,一样活得很滋润。现在他们的条件比那些闯关东的人们不知道要好上多少倍。至少有基本的工资保障,有国家提供的房子,这里还有电。更有大片的有待开发的土地,河流山川等资源。简直就是一个世外桃源。
   这里离呼玛县城只有42公里。离鹿鼎山景区更是近在咫尺。想象那些到鹿鼎山游玩和烧香拜佛的人们,然后顺路过来在这里享受一顿纯天然野味,过一下回归自然的生活。应当对许多人有足够的吸引力。重要的是如何开发起来,宣传出去。
   或许他们已经开始这样做了。刚才拍照的时候,我看护管站门前停着几辆小轿车。不知道是不是城里的人来这里度假。真希望他们能就此致富。


   8:55,骑行了48公里。来到了第2个大坡的高点。从这里到三卡乡,剩下的近40公里基本就一路下坡了。


   10:06,骑行了67公里。到达老道村。这个屯子很大。有几家旅店。这里有一个交叉路口。国道331直奔黑河,而向西的208省道则是奔向嫩江县方向。


   11:37,骑行了88公里。终于到达了今天的目的地——三卡乡。


十年十万里之五:关东边疆铁驴行

   一进街里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三卡乡中心校学校建造的,那是相当的漂亮。


十年十万里之五:关东边疆铁驴行

十年十万里之五:关东边疆铁驴行

   三卡乡是一个很大很繁华的乡镇。有十几家旅店和大小宾馆。这里和呼玛县城一样紧靠着黑龙江边。镇中心就有边防军的一个哨所。当然他实际上是在江边。但因为三卡乡本身就靠着黑龙江,所以它的背面就对着三卡乡的街道。


十年十万里之五:关东边疆铁驴行

   我在街里转了一遍,然后在街中心找到一家旅店安排住下。


十年十万里之五:关东边疆铁驴行

   本来想去饭店吃个午餐。但看了几家饭店,也没有觉得太感兴趣的东西。于是在商店又买了一包思念牌儿韭菜鸡蛋馅儿速冻饺子,又买了一条茄汁鲅鱼和一瓶啤酒,以及三根儿一包的哈尔滨红肠。出了商店门口,有几个当地人在卖各种蔬菜。我在一个老太太那里买了些西红柿。老太太看我只挑红色的西红柿,指着那些卖相不太好的黄柿子告诉我,这些柿子别看长得不怎么地,特别甜,你可以尝一个。
   于是我又挑了几个黄西红柿。一共二斤半,5元钱。老太太又给我搭了两个。说自家种的不值钱,拿去吃吧。


   带着这些战利品回到旅店,烧开水,把饺子煮好,就着饺子和鲅鱼以及一根儿香肠,喝了啤酒,这顿午餐吃的挺饱。


十年十万里之五:关东边疆铁驴行

十年十万里之五:关东边疆铁驴行

   吃完饭有点儿发困,躺在床上眯了一会儿。


   然后起来,又骑上车,去江边看看。


   我来到江边大堤上。骑着自行车沿着江边大堤转了几公里。看着浩瀚的黑龙江水滚滚南下。看着对岸绿意葱葱的大片土地,复杂的心情不言而喻。


十年十万里之五:关东边疆铁驴行

十年十万里之五:关东边疆铁驴行

十年十万里之五:关东边疆铁驴行

十年十万里之五:关东边疆铁驴行

   前一段时间,对岸北方熊发了个有关海参崴的傲慢的微博在中国网民中引起了震动。老胡第一时间跳出来劝说网民们尊重事实。说那地方以前是我们的,现在不是了,意思就是让网民们放弃那块土地。老胡能忘记,但是我们不会忘记。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海参崴。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江东六十四屯。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海兰泡。


   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姚福升的《龙江吟》:


龙江万里戍楼空,斑点离离塞草红。


六十四屯今犹在,何人光复大江东。




   而且,如果按照老胡的理论来进行同理推论,那后果岂不是很可怕?这简直就是打着爱国的旗号分裂国家。敢问老胡,你是谁的子孙?你到底是在为谁张目?


   一提起这些不愉快的事情就让人心绪难平,国人之所以老是受人欺负,总是因为有些混蛋的不孝子孙对内凶横,对外谄媚。外人欺我,首先是国人不团结,起内讧,所以才自取其辱。


   算了,不说了。今天的骑行游记也就到这里吧,不写了。
    

2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20-10-23 22:52 75 只看该作者
老山羊01 发表于 2020-10-17 08:45 关东边疆铁驴行 第 ...

老山羊兄车升级了,车前筐升级了,就是这个塑料后背箱没升级,^_^。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20-10-23 22:53 76 只看该作者
老山羊01 发表于 2020-10-17 08:45 关东边疆铁驴行 第 ...

建议塑料箱上再弄个网罩住。
发表于 2020-10-23 23:06 77 只看该作者
老山羊01 发表于 2020-10-18 08:28   我这次从辽宁出发,在内蒙走了一段儿,然后在吉林省境内转了几个县。现在进入到黑龙江省。不过这也是暂时的,骑过两天后 ...

这段人生感悟真好!
发表于 2020-10-24 09:38 78 只看该作者
老山羊01 发表于 2020-10-18 09:23 [  出了平洋镇,这一带有成片成片的树林。树林下面是草地。在初升的太阳金色的阳光照耀下,光与影都非常漂亮,就像是风景 ...

我也是马服君后人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20-10-24 09:51 79 只看该作者

关外边疆铁驴行 第21天



9月4日 从三卡乡到白石砬子 骑行68公里 总行程1896公里




十年十万里之五:关东边疆铁驴行

   昨天晚上正常7点上床休息。夜里醒来一次,外面正在下着小雨。再次醒来,已经是早晨3点。雨还在下,风非常大。
   看看天气预报。今天是大雨,东南风4~5级,气温19度到16度。分时预报显示中午12点之前一直都要下雨。不过这个分时天气预报也常常不准。气象云图显示今天这一段儿确实有下雨的云层通过。我估计一上午会有一些雨,但不会太大。但是今天的风会很大,而且是偏顶风。这一点最讨厌。出行以来还没有遇到这么大的风,不知道待会儿风能不能小一点。


   今天倒是没想去太远,就准备到白石砬子,不到70公里。实在不行就晚点出发,天亮以后看看情况再说。


   没啥事儿,先做早饭,今天早晨煮鲜菇面条汤,昨天在骑车的过程中在路边采了几个蘑菇,因为不认识也不敢乱吃,遇到几个采蘑菇的村民,请她们帮助辨识。她们告诉我,绝大多数的蘑菇都是可以吃的,只有少数两个扔掉了,说不好吃也没说有毒。所以今天早晨煮面条,我就放里了几块蘑菇。然后就像往常一样加了红烧肉,老干妈和一些调料,本来还想放个西红柿,觉得东西太多也不好,就没放。
   煮好以后吃了一下,觉得味道也就一般,没有什么特殊风味。吃完了早饭,收拾一下,时间还太早。刚刚4:00。


   磨蹭到4:40,外面基本不下了,等下去也没什么意义,出发。
   天上还下着牛毛细雨。反正一时也不会停,所以干脆顶着雨上路。


   一早晨风就非常大,足有四级,不过此时刮的是北风。我向东南走,正好顺风。
   今天的路是贴着黑龙江边,一路向南。
   5点整,骑行了5公里。路过老卡村。看起来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村子。好像比三卡还大。看起来这边的村子很密集。


   5:35,骑行了13.6公里。路边出现了一个旅游营地。很大的一个广场。可以停房车,也可以搭帐篷,这儿面临黑龙江。风景不错,看来条件也不错。


   5:50,骑行了15.5公里。这是331国道3478公里里程碑处,这里的地势较高,公路部门在这里修了一个观景台。在观景台上可以看黑龙江浩浩荡荡,一路南下。如果是晴天,这里的景色还是不错的。但是今天一直淫雨霏霏,弄的我连拍照的兴致都没有。
   在观景台上看风景,眼前也是一片烟雨迷茫,看不出什么景致。


十年十万里之五:关东边疆铁驴行

十年十万里之五:关东边疆铁驴行

   我在观景台上的凉亭里休息了一会儿。吃了一个大黄柿子。这个西红柿果然像昨天卖西红柿的老太太说的那样,虽然面相不太好,但是非常好吃,又甜又面。这个品种和我们平时吃过的西红柿不一样。


   这时候雨小了一点儿,风却基本停了。早晨一阵强烈的顺风,感觉很舒服,现在风没了也无所谓,别顶风就行。(结果没想到,竟然被我不幸言中,后来不但又起了东南风,而且越刮越大,我向东南骑行,一直是顶风,到最后竟然达到5级风,骑都骑不动。雨也时断时续。下一阵儿停一阵儿。一路上就没消停。)


   7:00,骑行了26公里。来到了呼玛县和黑河市交界处。这里要爬一个大坡。老天爷照顾,这时候雨竟然停了。
   雨后,林子里肥大的蘑菇钻出了地面。成群结队,金黄金黄,很是诱人,但是我已经对他们失去了兴趣。


十年十万里之五:关东边疆铁驴行

   7:37,骑行了29公里。这一段儿推车上坡用了40分钟,推了3公里。现在终于到了第一个大坡的坡顶。
   前边是一段平缓的路,然后就应该是下坡了。本来刚才雨都停了,现在又开始下雨。


   8:17,骑行了39公里。来到了331国道上的3456号里程碑。


   我骑行的这条331国道,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条边境国道线,起点在辽宁省丹东市,终点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巴河县。经过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新疆5省区。所以现在我沿着边境线骑行回辽宁,将一直在这条331国道上行进。这个里程碑表明,从丹东到这里是3456公里。而我从沈阳出发,骑到这里已经骑了1800多公里。所以沿着这条路骑到丹东,应当超过5000公里。3456这个里程碑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不过机缘巧合,这个数字正好是一个连续数,于是我就拍了一张照片,立此存照。


十年十万里之五:关东边疆铁驴行

   在山上绕了一大圈,爬了一个大高坡,又回到了黑龙江边。
   一到江边,就是一个村子——小新屯。这是一个俄罗斯族的村庄。村门口一群俄罗斯套娃在欢迎我。


十年十万里之五:关东边疆铁驴行

   这时候雨已经停了,但是风非常大。正顶风,估计风力会有四级以上,骑起来非常费力。
   小新屯有许多旅店,可以住宿。这里离三卡40公里,离呼玛县城124公里。骑行猛人从呼玛县一天就可以干到这里。
   快出小新屯的时候,他们在这里修了一个小广场,很漂亮。


十年十万里之五:关东边疆铁驴行

十年十万里之五:关东边疆铁驴行

   出了小新屯,没多远,路过石灰窑。这时候西边已经露出了一角晴空,可是前方仍然是乌云密布,黑云压城。


十年十万里之五:关东边疆铁驴行

十年十万里之五:关东边疆铁驴行

   9:28,骑行了47公里。到达大新屯。这也是一个很大的屯子,据说还有什么矿在这里。不过它没在路边儿。里面肯定有旅店。在村口我看着一位老人在休息。旁边放着一辆很好的山地车。看我骑车过来他招呼我坐下来休息。原来他是当地的老人,已经72岁。喜欢骑车溜冰等运动。只不过没有骑过远途。在一起聊了几句,简单交换了一下情况,我因为着急赶路,就和他告别了。


   11:15,顶着大风,爬过了第2个高坡之后。终于来到了白石砬子。


十年十万里之五:关东边疆铁驴行

   至此我已经骑行了68公里。这后一段儿风力实在太大。上坡时,推车都推不动。下坡时,不费力蹬都骑不动。风力足足有5级。没想到这里的风力居然如此之大。


   今天这一天,风雨交加。我则是风雨兼程。骑到这里已经完成了今天的计划。明天还有75公里到黑河。不要说这样的坏天气,就是好天气,今天也无法往前骑了。因为前方还有一个连续三个尖顶的大高坡。而且三四十公里以内,没有住宿的地方。所以只能在此休息。


   白石砬子有两家小旅店。竟然全部客满。因为当地有一个道班在盖一栋楼。有些施工技术人员在此住宿。后来老板在外屋按了一张沙发床,让我住下。这才解决了住宿问题。


十年十万里之五:关东边疆铁驴行

   本来今天想到饭店好好吃一顿中午饭。可村子里的两家饭店不知什么原因,竟然都没开张。没办法,只好到村里的供销社,又买了一袋速冻饺子。还有豆皮肉卷儿和乡巴佬卤鸡蛋。


十年十万里之五:关东边疆铁驴行

   回旅馆把饺子煮了。又吃的肉卷和卤鸡蛋就吃饱了。


十年十万里之五:关东边疆铁驴行

   吃完饭休息了一会儿。然后出去转了转。这里有一个边防连队在这里驻守。江边也有一个瞭望哨卡。


十年十万里之五:关东边疆铁驴行

   在街上转了一圈儿回来,我开始整理今天的游记。
1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0-10-24 09:52 80 只看该作者
老山羊01 发表于 2020-10-19 10:56    8:54,骑行了64公里,路边出现了一大片金色的草原。不知道这片草原上生长的是什么草?生机勃勃,在阳光映射下金 ...

东北的吃饭还是实惠啊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