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20192

主题

北京

风云七百弄,山海览奇观

查看:28898 | 回复:31
发表于 2020-11-11 11:47 显示全部帖子

封面图片 七百弄山海奇观


温馨提示正文约7700字,仔细阅读需20分钟左右





风云七百弄,山海览奇观


撰文、摄影/张祺林


广西,是中国的喀斯特地貌大省,

其中蕴藏了数不胜数的秘境,

除了世界规模最大的天坑群、

纵横交错的洞穴潜水胜地地下河网,

以及可与意大利卡普里岛蓝洞媲美的的天窗景观外,

在其北部还分布着一种举世罕见的地貌——

峰丛洼地型岩溶”。


说到这个地质名词,

大多数人可能会一脸迷惑,

但早在徐霞客的游记中便有所记载:

“复见四石山攒合,而山脊中复见下坠之洼”

是对峰丛洼地型岩溶最早的文字描述。

其实,闻名世界的桂林山水,

便是“峰丛洼地”的一种。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桂林的“峰丛洼地”属于其晚年期,

只剩下了秀美与宁静。

若想目睹如火焰般迸发搏击、密集如簇的峰丛景观,

非大化瑶族自治县七百弄乡莫属。


七百弄,有着中国乃至世界最典型的、最壮观、

密度最大、数量最多、侵蚀最深的

“峰丛洼地型岩溶”。


(请横屏观看)


刊载于《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的七百弄峰丛洼地

摄影/黄震

PS:无法逾越的经典之作,摄于弄新山

1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20-11-11 11:48 显示全部帖子

“峰丛洼地型岩溶”顾名思义是喀斯特岩溶地貌的一种,

其与普通喀斯特最大的区别在于“峰丛洼地”,

四个字中缺一不可,各有乾坤:

“峰”指喀斯特岩溶石峰,

“丛”即写出了“峰”密集如丛的规模,

“洼地”又因水流不断侵蚀下渗而形成。

这种峰丛与洼地的结合,

便是峰丛洼地地貌。


七百弄的峰丛洼地

PS:蓝色屋顶的房子是个养鸡场


大化地区的峰丛洼地正处在“年轻气盛”之时,

岩峰林立,洼地幽深。

由于地处云贵高原东南缘斜坡地带的四级岩溶剥夷

平均海拔达到了800-1200米,

近千米的高差使岩溶在垂直方向上剧烈发育,

加上本区域内地表节理裂隙渗水性极大。

红水河强大的切割作用令其岩体不断坍塌、下沉。

同时地表水渗透与地下水形成势能差,

加速了洼地的变深,

从而更多的地表水汇聚到裂隙中,

溶蚀力的增大造成了更多的岩体坍塌。因此,

以七百弄一带为代表的峰丛洼地平均高差达到了377.3米,

相当于一座白云山的高度。

发表于 2020-11-11 11:48 显示全部帖子

截自Google Earth的卫星遥感影像,“峰丛洼地”一目了然


在1万年之前的全新世,

七百弄地区的地壳相对稳定下来,

水流的下渗逐渐减弱,

便形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峰丛洼地。


七百弄的峰丛洼地地貌与云南路南石林、

桂林峰林并称为“中国三大典型岩溶地貌”,

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与美学价值。

大致位于汕昆高速与G355国道之间

西以红水河为界,东以G210国道与兰海高速为界。


七百弄的峰丛洼地基座相连,

中间围合成洼地,

“弄”是瑶语中“深洼地”之意,

七百弄实际上有着大大小小1400多个“弄”。

在方圆50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

分布着由同一个古夷平面剥蚀而来的9000多座岩峰,

海拔均超过了800米

平均每平方公里18.5座的密度举世无双。

当阳光洒在七百弄的千万座山峰之间时,

云海之上的峰丛宛似大海中的座座孤岛,

波峰浪谷,怒海翻腾,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山海”是对其最形象的描绘,

俯瞰群山


(请横屏观看)

七百弄山海奇观
PS:失眠时,与其数羊,不如来数山
发表于 2020-11-11 11:48 显示全部帖子
令人费解的是,当桂林山水早在千年前就已蜚声中外时,从古至今桂西北的峰丛洼地却罕有人至。
其原因在于漓江作为重要的水路通道连接灵渠通入中原,
而河池、百色一带偏居一隅,交通不便,人烟稀少。
这里的峰丛洼地不像桂林山水是旅游胜地,
极度地表如漏斗般渗水不留水,就连日常用水都需要用圆形储水柜贮存;石间土质钙化溶解性大而作物不发芽,只能在“龙卷地”中种植旱地作物;住在其中的瑶族第二大支系——在修通公路之前几乎与世隔绝,常年“与石头共舞”,出一次山至少要翻越上百座山坳,
一个往返就要一年半载的时间。
七百弄天路PS:一般人是不会选择住在这里的
作为专程去欣赏七百弄峰丛洼地的少部分人群之一,笔者在8月初计划从巴马县出发环行七百弄西部,
不料进山后突遇塌方封路,
只得“被迫”自南向北自驾七百弄全域,
250千米的里程历经艰险,
同时,也收获了一次难得的穿越经验,在境内青藏高原以外的地区再遇“丙察察”。
进入七百弄乡共有四条线路,北线起始河池,距离最远,东线自都安县而来,路况最差,西线沿红水河而行,恰逢施工封路,笔者选择了路况较好的南线,即著名的骑行线路“东巴凤”。
由于时逢雨季,且山路不确定性因素较多,
笔者一行一早便驱车离开巴马。
关于巴马的巴盘屯(长寿村)和凤阳三门海,
将会在后期的文章中记叙。
发表于 2020-11-11 11:48 显示全部帖子

长寿之乡——巴马PS:长寿的老人都是当地喝雨水长大的瑶民
东出巴马不远便进入了大化县境内,虽然距离不远但路况可谓“天上地下”,因“长寿”闻名致富的巴马路政宽阔平坦,
而大化县地处广西最崎岖的山区,经济相对落后,公路一下子就变成了坎坷不平的“搓衣板”。

从巴马到都阳镇的路上,G355国道途经东兰县境内,流经板文段的红水河在此形成了一处壮丽景观——红水河第一弯。红水河,即为南盘江,
是珠江水系西江的支流之一,发源于云南曲靖,河水呈红褐色而得名。不过,红水河第一弯由于上游大坝的阻隔,水质早已变得碧绿清澈,
为东兰墨米提供了优质的灌溉水源。红水河在此优雅地转身向东北流去,
切割出了典型的喀斯特峰丛峡谷,两岸群山数百米的落差尤为壮观,
清晨雾气沼沼,云雾缭绕,
可谓是揽胜寻幽的一处圣地。

红水河第一弯
PS:路边有个玻璃栈道观景台,个人认为可以开发蹦极
发表于 2020-11-11 11:49 显示全部帖子
继续向东南行驶,
地势不断拔高,山路也随之Z字形蜿蜒,红水河逐渐隐没在了深厚的晨雾中。岩滩镇附近的红水河水域由于大化水电站的截水变得宽阔,远远望去此处的山水之势与丽江石鼓镇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山如锦屏,峰峦如骤,碧波荡漾,清如明镜。
青绿的山水雾霭朦胧,弯曲的山路缠绕在如黛的山间,与袅袅炊烟的梯田构成了一处静中有动、层次分明的田园风光。

红水河田园风光PS:英雄辈出七百弄,好汉必骑东巴凤
继续向东南行驶,

在拐过岜文岭后一座不大的村镇映入眼帘,这便是都阳镇。
都阳镇规模很小,仅仅是挤占在红水河边的山腰上,但这是距离七百弄最近的大市镇,也是进山前最后的“补给站”。

都阳镇街景PS:进山前,务必要在都阳镇加满油

发表于 2020-11-11 11:50 显示全部帖子
从都阳镇离开G355国道,路况急转直下,变成了只能容一车通过的水泥路,这也是自喀斯特岩石之间开凿出来的,路边只有简易的护桩,而没有栏杆,
时不时还有从高处滚落的落石横挡在路中间,
或是山间的狐鼠突然窜过。
有惊无险,顺利通过,七百弄穿越之旅就此拉开“大幕”。

山间小路
在原生态的山间小路上行驶了约10公里左右,右手边一条如发卡般弯曲的山路通向山巅,
这是去往弄新山(莲花山观景台,海拔1076米)的岔路,也是七百弄三大全景拍摄点之一。
由于时间原因,笔者决定经过弄新山直抵八里九弯。
留下遗憾,
也是为自己日后重归埋下理由。

八里九弯是进入七百弄乡翻越的第一座垭口,
乡里新修的铺装路在短短的4公里内爬升了700多米,
两侧的岩峰高耸入云,草甸的坡度达到了50度以上。站在垭口回望,来路尽收眼底,层峦叠嶂,千山一碧,八里路九道弯,弯弯曲曲的山路犹如白玉飘带,缠绕着翡翠般的山岭,消失在山冈的背后
发表于 2020-11-11 11:50 显示全部帖子
八里九弯
PS:右侧宛似低头饮水的双峰骆驼
翻过八里九弯,便真正进入了七百弄乡辖内,几分钟后便到了七百弄三大全景拍摄点接近性最好的“千山万弄观景台”。
在海拔848米的山顶,间罕见的山海奇观尽收眼底,一览无余,西为海拔920米的岜龙山,东为海拔923米的白岩山,南望如五瓣莲花般的弄新山北眺大化县最高峰——海拔1112米的弄耳山。
峰峦叠嶂,洼地密布,谷地纵横,浩瀚无边
千山万弄观景台PS:此亭非彼亭
发表于 2020-11-11 11:50 显示全部帖子
登临山巅云亭,七百弄“地无三尺平,山无三寸泥”的特征
在此时展现的淋漓尽致,布努瑶族民间传说七百弄是上天随意摆放了5000多个三角粽,粽子之间狭窄的缝隙就变成了700多个弄
(当地瑶民不知共有1400多个)。

淡淡的林霭中云雾蒸腾,雪白的浓积云如海浪一样翻滚,将远处的奇峰遮蔽的无影无踪,笼罩在山巅的浓雾就像是一顶顶轻如丝绢的白色绒帽,千山初醒,白云出岫,峰峦飞扬,云池梦幻。
不由令人慨然而叹曰:“旷世奇观收眼底,人间风云揽怀中”!
风云七百弄PS:通天大道宽又阔
发表于 2020-11-11 11:50 显示全部帖子
七百弄的峰丛洼地无论从规模密度还是深度数量上来说,都是世界之最。除了密度达每平方公里18.5座的峰丛,这里的洼地的数量、深度也居世界之最。七百弄共有洼地2566个,
平均每平方公里5.28个,
并且平均深度超过了370米,是世界上深洼地最多、最深的峰丛区。
站在千山万弄观景台上,目之所及处深度超过300米的洼地就有4个:
弄怀洼地、白岩山洼地、长生洼地和弄耳山洼地。在洼地与洼地之间是峰丛,
在峰丛与峰丛便是谷地,千山万弄观景台四周共有3条长度超过2000米的谷地:乔圩屯谷地、弄团谷地和坡社谷地。

白岩山洼地PS:洼地底部的羊肠小道,便是公路通车之前山里去巴马的唯一道路
七百弄的岩峰峰林不同于桂林岩溶那样笔直挺拔,而是千姿百态,栩栩如生,
可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只见青山逶迤,郁郁苍苍,
白马昂首奋蹄,猿猴独坐崖头,挺拔的峻岭犹如一条条俯首的巨龙,
探出云端的山尖宛似朵朵出水青莲。
群山回唱,四面环观,
置身于其间好像是在参观上帝的雕塑馆,一座座岩峰便是一件件大自然的杰作,天造地设,鬼斧神工。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