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55516

主题

北京综合

看长城||长城“设计变更”的遗存——密云西白莲峪至孟思郎峪长城记

[复制链接] 查看:5284 | 回复:28
发表于 2020-11-24 11:43 11 只看该作者
敌台前的便门,保存非常完好,印象中,别处没有见过如此完美的便门。由于这几座敌台均经过修复,观察券门的城砖与两侧的毛石墙体连接处的痕迹,不排除也曾经过修复。

 

有一座窗子,上方的木梁依然如故。

 

楼内筒拱的券顶,呈不规则的弧形。是当初修建时的潦草,还是修复时的粗制滥造?

 

楼顶的铺房也保存得非常完好,有一面山墙几乎没有遭受破坏,另几面墙体也大体保持着原状。

 

楼顶东墙内侧,位置高低不同的两排孔眼,有何不同的功用?孔眼冲着下方的墙顶马道,是为防御攻上墙顶的敌虏。位置较高者,应为火铳孔,位置低者,是排水?还是施放石礌?

 

发表于 2020-11-24 11:43 12 只看该作者
令人起疑两眼券门

最让人觉得奇怪的,是东西两侧的门的用材、形制有非常明显的区别。

面向西侧的门,是石门柱、石券顶,这与一般敌台的券门一致,其石材一般是批量预制,现场安装即可。

 

面向东侧的门,则异常窄小,与券窗同宽,与券窗等高。像是券窗改的,但门侧墙体砌得很整齐,没有断砖的茬口。

券门的石材一般是预制,难道没有为此门预制门柱、券顶?

 

继续前行,前方是锥子山前最后一座敌台,也是经修复的最后一座敌台,密云484号敌台。

(距离起点1.76km 当前海拔583m)

 
发表于 2020-11-24 11:43 13 只看该作者
  (距离起点1.87km 当前海拔603m)

 

484敌台前,亦有便门,只是保存不如485敌台前的完整。

 

这座敌台也有2座券门,与485敌台相同,其中一座为惯见的石门柱、石券顶,另一座为砖券顶,门洞窄小,与券窗等高、等宽。

 

这种不同寻常的券门设置,是何原因?

想起有驴友游记说,这里有2座敌台的门,是券窗改的。应该就是这2座了。什么时候改的?修景区时候改的吗?似乎不是,敌台的主体结构应当没有经过大动。会是当初修敌台时,临时起意,将券窗改成了券门吗?

大家还有不同的看法,也纷纷发表不同的见解。

 

发表于 2020-11-24 11:43 14 只看该作者
是敌台还是烽火台

前方就是锥子山。

 

墙体一直延续到山崖之下。

 

翻过去,并没有太大难度。

 
峰顶有一座残台,毛石垒砌的483号敌台。
(距离起点2.18km 当前海拔664m)

 

发表于 2020-11-24 11:43 15 只看该作者
但考古报告对该台定义为烽火台,墩台22号。

从其位置来看,其居高临下,视野开阔,可以远眺密云水库,以及附近的山脉沟谷,是极佳的观测敌情、传递信息的位置。

 

回望这座台子,石材体量规模非常大,右下角还保留着局部的立面。

 

在这样一个四面陡峭的山头,敌虏攻击的可能不大,只有突破薄弱的垭口,才能顺利虏掠关内财物。因此,考古报告定义将其定义为烽火台更加合理,何况周边的敌台均已改建为空心敌台,唯有此台仍为实心毛石所垒的台子,其功用显然有别于附近的敌台。

 

发表于 2020-11-24 11:43 16 只看该作者
稀有罕见的三座券门的482号敌台

483号敌台(烽火台)之上,大致可以看得见三座敌台,扼守着连续2个垭口。

 

482敌台位置极为险要,扼守的垭口低缓。当然,由于西白莲峪沟谷外侧的山岭险峻,也降低了这2道垭口的风险。

(距离起点2.43km 当前海拔626m)

 

敌台南侧,有一处便门。

 

最为奇特的,是这座位置紧要的敌台,竟然开设了3座券门。其中南北2座与墙体相通的门为砖券,与券窗等宽同高。

(距离起点2.45km 当前海拔629m)

 

发表于 2020-11-24 11:43 17 只看该作者
南门门槛石下方,有一块残缺的安放火铳支架的石材。

 

面向东侧的门,是一道悬门,石门柱、石券梁用材精致。

 

在如此紧要的垭口处,防守尤其紧要,按说券门越少越好,为何设有三道门呢?而且,西侧有便门,为何东侧还设一悬门?

难道,上城便门,与三座券门,并非同时修建?

会不会,最早设的是便门,后来改建为空心敌台时,本欲在东侧设一悬门,并且取代了原有的便门;修建过程中,再次进行了“设计变更”,在与墙体相通的马道上,开设了2孔券门,从而形成了3座券门。

只所以有如此大的变更,也与密云境内常见的敌台与墙体分布形制有关,这一带山高谷险,多是孤楼山险,因此初步设计时,很可能也拟修成孤楼;实际修建过程中,增建了城墙,为方便与墙体相通,现场进行了变更。

这么说,这一带的数座敌台,设计变更后的遗迹。

考古报告对这一带的敌台,均记载为只有一门;对482号敌台,则记录原有一门,另2 门为券窗所改。

这个记录,依据又是什么?驴友所言券窗改门,所言不虚?

 

这座敌台不仅设不罕见的3门,而且上楼的蹬道,也有奇异之处:蹬道上方是巨大的石梁。

 

发表于 2020-11-24 11:43 18 只看该作者
蹬道之下,也是坚实的石条,而不是常见的砖梯。

 

蹬道顶部,也是多块巨大的石条覆顶。

 

考究的用材,坚固的质量,是这座垭口之上的敌台重要性的彰显。

481敌台,协守西侧沟谷。这座敌台也设2门。
(距离起点2.75km 当前海拔660m)

 

发表于 2020-11-24 11:43 19 只看该作者
这座敌台的北门,与485、484、482三座敌台一样,也是窄小的砖券,与券窗等宽同高,应也属于设计变更的遗存。

(距离起点2.79km 当前海拔677m)

 

是马面还是废弃的早期敌台

墙体在密云8号马面处折向东偏南。

奇怪的是,这座“马面”完全被墙体拦在内侧,并且与墙体之间有一定间隔。如果是马面,当与墙体紧密结合,对外凸出,以起到增加攻击角度更大效率地杀敌。委缩在墙体后面,倒像是胆怯后退一般,如何能是马面?

仔细观察,这座“马面”为毛石所砌,像是一座小型敌台。因此,这应当是修建连续墙体之前,密云一带的孤台,早期的废弃的敌台。这不是马面!

(距离起点2.92km 当前海拔690m)

 

发表于 2020-11-24 11:43 20 只看该作者
号角一般的480敌台

480敌台残损严重,只在东南角上保存一柱砖垛,如同号角一般。
(距离起点3.07km 当前海拔696m)

 

回望480敌台,号角被树木遮挡。

(距离起点3.11km 当前海拔697m)

 

寻找密云33号烽火台

离开480敌台,我们沿山脊而行,寻找长城遗产网标识的密云33号烽火台。根据考古报告提供的图片,这是一座毛石垒砌的台子,墙体明显。

翻越这座陡崖,对我有相当的难度。由于恐高,身体不灵活,我有点不相信我能通过这座陡崖。在被几位老师拼命地拖拽下,终于爬上巨石的时候,我已经是绵软无力。感谢大伙的照顾!

(距离起点3.23km 当前海拔674m)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