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33465

主题

石家庄

寻寻觅觅走边墙,思前想后忆古今——涞源插箭岭关探秘

查看:22859 | 回复:101
发表于 2020-11-30 21:55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北海龙吟 于 2020-12-1 18:06 编辑

长城(插箭岭段)保护碑

110_2889.JPG

下载积分: 驴币 -1







1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0-11-30 21:55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北海龙吟 于 2020-12-1 18:08 编辑

长城保护碑背面的插箭岭长城简介

110_2888.JPG

下载积分: 驴币 -1








发表于 2020-11-30 21:55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北海龙吟 于 2020-12-1 18:08 编辑

插箭岭村简介

110_2885.JPG

下载积分: 驴币 -1







发表于 2020-11-30 21:55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北海龙吟 于 2020-12-1 18:09 编辑

插箭岭村民姓氏记略

110_2884.JPG

下载积分: 驴币 -1










发表于 2020-11-30 21:55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北海龙吟 于 2020-12-3 18:03 编辑

涞源旅游景点全图

110_2887.JPG

下载积分: 驴币 -1







发表于 2020-11-30 21:55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北海龙吟 于 2020-12-4 12:40 编辑

  2010年10月3日,我和几个朋友再一次走进了插箭岭。这次我们的主要任务是沿着长城向东走,即由插箭岭向白石口、宁静安、浮图峪方向方向走,视时间,能走多远走多远,没有目的地

  尽管是自驾,尽管是走高速,当我们到达插箭岭村时,还是已经11点了。也就是说,今天我们只有半天时间。插箭岭村东即山高岭险,锷刺云天的白石山,我们要走的长城因此也被称之为白石山长城,它坐落在白石山北麓,沿险山一路向东延伸。长城所经之处虽然不是白石山的主峰,据我所知那条路线也并不好走,一般驴友来白石山走长城都是轻装,从插箭岭走到石窝一般是小一天时间,若是赶到白石口则是紧紧张张的一整天,我们是重装,这就相应增加了穿越的难度,也影响速度,所以如果今天就穿越的话,怕是很难在天黑前下到石窝那条沟里,更何况我们还不清楚那条沟里的水源和营地情况, 所以我计划明天再开始正式的穿越,今天我们可以先转转插箭岭村,走走村边的城墙,圆了我的那个心愿。

  我们停车的地点是老村里的戏台子处,戏台子北边几十米远有个门洞子,门洞顶上的墙体及上层建筑已经塌毁,但门洞的拱劵还算完整,从开门的朝向看,它应该是插箭岭堡的北堡门。



插箭岭北堡门的内侧


110_2813.JPG

下载积分: 驴币 -1





发表于 2020-11-30 21:55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北海龙吟 于 2020-12-3 20:46 编辑

  长城又称“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修筑的规模浩大的军事防御工程的统称。长城始自于春秋时期,最早的长城是燕国为防御别国入侵而建。后其它诸候国纷纷效仿,形成了规模宏大的战国长城群。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防御匈奴等北方游牧部落的侵袭,征用了占当时全国总人口的二十分之一的近百万劳动力,将不同地段的秦、越、燕国长城加以连接,修筑了西起临洮,东止辽东长城,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条统一的长城,其总长度超过了万里,故称万里长城。以后的历代君王为了维持自己的统制,几乎都加固或修建长城。据历史文献记载,2000多年间先有20多个诸侯国和封建王朝修筑过长城,其中最长的当属汉长城,汉长城西起今新疆,东止辽东,内外长城和烽燧亭障全长1万多公里,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长城。若把各个时代修筑的长城都加起来,总长度在5万公里以上(一说有10万里)。

  在明朝,长城被称为边墙。明代以前的长城,不论墙体还是敌台烽燧,多为土墙或毛石垒砌,敌台都是实心台。明长城改为砖砌(在山区则为块石砌筑),原来的实心的敌台也大多改建为中空的二层敌楼,里边可以住人。我们今天所见到长城,多是这种明长城。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边的虎山,西至甘肃的嘉峪关,全长8851.8千米,其中人工墙体长度为6259.6千米,壕堑和天然险长度为2592.2千米

  明长城建好后,为加强重点地区的防御,在有些地方又加修了第二道甚至第三道、第四道边墙,这些不同的边墙又称为大边、二边或三边等。也有人称为大边或次边。明太宗永乐十九年(1421年)迁都北京后,为保护京畿之地的安全,又在河北和山西境内加建了一道内长城,当时称为内边内长城东起现北京延庆县的四海冶,经张家口的怀来,北京的门头沟,入张家口的涿鹿,再至保定的涞水、易县、涞源、阜平入山西,再经灵丘、浑源、繁峙、忻州、应县、代县、山阴、原平、宁武、朔州、神池,最后在偏关县老营堡的个角墩与外长城复合。全长约1600公里。另外,在灵丘县牛帮口又向南分一叉,经龙泉关、娘子关、固关等,沿河北、山西两省交界的太行山一路南下,在左权的黄泽关(另一说在黎城县的东阳关)结束,不过牛帮口以南的长城只在隘口处设障,少有连续的城墙。



北堡门外侧


110_2870.JPG

下载积分: 驴币 -1




发表于 2020-11-30 21:55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北海龙吟 于 2020-12-3 20:58 编辑

  在管理上,长城采用争段管理的方法,每段设一个驻兵的重镇,共设辽东、蓟州、宣府、大同、山西、延绥、宁夏、固原、甘肃九镇,称为九边或九镇,又被称为九边重镇。各镇都驻有重兵。镇设镇守总兵官、副总兵官,有参将、游击将军、守备、千总、把总等各级武官。其总镇一方者为镇守,独镇一路者为分守,分守一城一堡者为守备,与主将同守一城者为协守。此外,又有提督、提调、巡视、备御等官。明嘉靖年间,为加强京城的防务和保护帝陵(明十三陵)的需要,又在北京西北增设了昌镇(昌平)、在北京西南增设了真保镇(保定),共计为十一镇,合称为"九边十一镇"。

    明朝的军事组织,镇下边设若干个路,路下边设营,营以下的组织比较乱,比如戚继光在蓟镇的陆兵编制为十二人为队,三队为旗,三旗为局,四局为司,二司为部,三部为营(每营约3000人)。徐光启所练兵的编制则是五人为伍,五伍为队,五队为哨,五哨为部,五部为营,每营也是3000多人。



同行的朋友在北堡门处拍照


110_2817.JPG

下载积分: 驴币 -1
发表于 2020-11-30 21:55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北海龙吟 于 2020-12-4 11:02 编辑

  涞源的长城属内长城的中的一段,属真保镇管辖。这段长城从涞源县东北部乌龙沟乡的苦壮石入境,到县城西南边的南马庄乡狼牙口出镜,总长度达122.5公里,共有敌楼299座,战台42墩,烽火台33个。现保存完好的城墙大约60公里,主体完好的敌楼142个。沿线设有乌龙沟、浮图峪、宁静庵、白石口、插箭岭、独山城、狼牙口七座城堡。其中乌龙沟、浮图峪、宁静庵、白石口四堡属于紫荆关的外口,属真保镇紫荆关路管辖;插箭岭、独山城则属于倒马关的外口,属真保镇倒马关路管辖;狼牙口即通龙泉关,又通倒马关,在管理上,那段长城属于真保镇龙泉关路的茨沟营管辖。

  紫荆关、倒马关、龙泉关自古即为山西高原与河北平原间的重要关隘,它们与井陉境内的故关并为“畿辅内关边”。明朝进士周宏祖说:通论四关之险,龙泉为上,倒马次之,紫荆、故关又次之;通论四关之势,则紫荆为急,倒马次之,龙泉、故关又次之。它们和大名鼎鼎的居庸关同为拱卫京畿的重要关隘,而修建内长城的目的就是为了确保这些关隘的安全。涞源长城拱卫着畿辅四关中的两个半关,由此可见涞源长城在拱卫京师中的重要地位。在明朝,紫荆关、倒马关、龙泉关均是路一级的架构,派参将镇守,长城沿线的乌龙沟、浮图峪、插箭岭等重要隘口则为营一级的单位,一般设守备把守



我们在堡门内参观


110_2820.JPG

下载积分: 驴币 -1



发表于 2020-11-30 21:55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北海龙吟 于 2020-12-5 12:27 编辑

   作为重要关隘和军事要塞,“插箭岭口山峡路峭,北通紫荆关,南达倒马关”,军事地位十分突出。远的不说,早在辽宋时期这里就是辽宋两国反复争夺的要地。插箭岭又名搭箭岭,也有人用过插剑岭,不论哪个名,都与宋朝时的箸名爱国将领杨六郎有着直接的关系。传说辽宋时期,辽宋两国连年征战,开始辽国占优,后国力渐衰,无力再战,只好向宋国求和。宋朝皇帝也不想打了,于是双方在倒马关前谈判,约定一箭定江山,杨六郎在搭弓射箭,一箭射出30里,箭插在此地,此地因此名插箭岭。另一说是杨六郎在此搭弓射箭,一箭射到蔚县的飞狐峪 ,两国从此以飞狐为界,这儿就叫成了搭箭岭。还有说是杨六郎征战途中曾在此休息,将剑插于山岭上,因此名插剑岭。当然,这些传说只是传说,无法证其真实,也无法辨其虚伪。但插箭岭那时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这一点无可置疑。

  元代,蒙古族入主中原,涞源及插箭岭一带好不容易有了和平养息的时期,仅仅百年时间,元朝被推翻,退入草原的北元残部不断向南袭扰,边关战火复燃。为保一方平安,明王朝开始修建长城。《河北省长城志》记载,插箭岭长城始建于明弘治三年(1490年),但插箭岭关堡的建设应该更早,据考应是明景泰年间。其后几十年,明王朝不断增修长城,添加敌台、马面、烽火台、挡马墙等等,这道长城在一定程度上,对扼制北方游牧民族的袭扰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然而最初的插箭岭防线仍未免势单力孤,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蒙古人俺答部取万全,下蔚县,走飞狐陉,过插箭岭,一直杀入顺平境,京师震动。俺答要求互市,明朝不答应。不答应俺答就屡屡发动攻击。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秋,俺答又打到通州,逼近京师,第二年春天,明朝终于答应蒙古人的要求,在宣大开放马市。

  此后战争时续时断,互市亦时续时断,插箭岭常常处于战争状态。明王朝也不得不继续加强边关的防卫。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俺答又入大同,欲取紫荆关。刚到浮图峪和插箭岭,即遇明军强力阻击,不得不败退草原。隆庆五年(1571年),明朝赐封俺答为顺义王,边关这才又有了短暂的和平期,明王朝吸取教训,长城再次进入紧张建设期,
包括插箭岭在内的诸多军事设施在这一时期得到恢复和完善,至万历二年即公元1574年,共建造一千三百六十三丈边墙,一百一十六座附墙敌台、五十一座空心敌台(即敌楼),后来又增建两座,达到五十三座。插箭岭地区终于建成了相对完善的防御体系,“三镇边墙,亘连一道,其居然而内部者,城堡也”。“量其地势,因其形便筑为墩台,就其空隙之地,接连以为边墙,就于其中择一要地设有关镇,屯军守备”。据说当年有两千多名士兵驻守插箭岭,这些士兵的任务除保护插箭岭不再落入蒙古人之手,还守卫着插箭岭附近的牛班沟、东窑峪、中窑峪、西窑峪、黑石沟、石城庵、白道庵、跌马崖、虎伏沟等大大小小十几个隘口。由白石山西麓到狼牙山东麓,包括独山城、栓马庄(荞麦茬)段长城全归插箭岭管辖,敌楼统一以“插字**号台”命名。



110_2814.JPG

下载积分: 驴币 -1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