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20946

主题

哈尔滨

感怀历史,首豋杨木顶子

[复制链接] 查看:40970 | 回复:6
发表于 2020-12-18 19:28 1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 只看本帖大图

   感怀历史,首豋杨木顶子



   豋杨木顶子是带着一种使命感的,随着时光的流逝,人们早已忘记了五六十前那段特殊的历史,但我想尽一切可能去还原那段历史的本真,替那代付出青春和热血的普通人找寻那段难忘而苦涩的回忆。19571113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提出了大跃进的口号。19585月党的八大二次会议正式通过了**建设总路线,号召全党和全国人民,争取在15年或者更短时间内,在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方面赶上和超过英国。在农业上,提出以粮为纲,不断宣传高产卫星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粮食亩产量层层拔高。在工业上,为实现全年钢产量1070万吨的指标,全国几千万人掀起了全民大炼钢铁运动,并且以钢为钢,带动了其它行业的大跃进。在这场自上而下的大跃进运动中,通河县自然也不能幸免。为了大炼钢铁,通河县在铧子山周边钻探并开采铁矿石,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的年轮来到七十年代,铧子山铁矿石渐渐枯竭,在国家、省市地质队的帮助下,在通河县境内寻找新的铁矿石资源,杨木顶子铁矿至此应运而生。通河县在杨木顶子山周边掀起了轰轰烈烈的铁矿石开采高潮,据当时的亲历者讲,当年在杨木顶子周边采矿的工人(大多从农村招用的年轻劳动力)达近四五百人之多,可以想象当年轰轰烈烈的壮观劳动场景。因当时的采矿技术、冶炼技术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等原因,那场大炼钢铁运动不久就烟消云散了。中国有句话,叫忘记过去就等于忘本,为了重温和回顾那段特殊历史,也为了今天的后人能够汲取历史教训,不重蹈过去历史的覆辙,在寒冷的冬季,我们一行户外爱好者开启了探寻那片神奇土地之旅。

感怀历史,首豋杨木顶子

        平时没事的时候,总在各种地图间搜索和徜徉。有一天,在地图上突然发现凤山镇凤阳村东北方有一座叫做杨木顶子的山峰跃然纸上,不觉眼前一亮。2020年的夏天,一位徐姓叔叔来看望岳父母,不巧二老去了秦皇岛,便留客人逗留了好一会,谈话间聊起他曾经在杨木顶子工作的情境...徐叔叔的回忆让自己忽然想起有一位表舅也曾在当时的通河县钢铁厂工作过,便找一个闲暇时间与表舅攀谈起来,在他的回忆当中,去感悟和体会在***思想教育下的那一代人的人生、思想、价值观念,那一代人对于国家认同和忠诚,对于领袖的信赖和绝对服从。

感怀历史,首豋杨木顶子


        载着一行队员的两辆车在黑蒙蒙的冬季早晨沿省道207向凤阳方向进发,越往北走天也渐渐的亮了起来。队员们一边唠嗑一边欣赏路两边的美景,不时用手机拍下来以备制作抖音或者快手等等新媒体的素材。车很快的就过了凤山镇所在地,沿省道207继续北进。接通凤阳村书记(接应人)的电话,约定见面的地点,告知我们他正在驾驶一辆铲车去往另一个村屯,让我们与他同往并接他回来。电话尚未挂断便远远的望见前方一辆黄色的铲车在公路上倔强的驰骋,车上驾驶的正是我们未曾谋面的村书记。当与他的车辆擦肩而过的时候,招手示意我们在前面走,没想到在一个岔路口他的车便拐向了一个村庄,我们又掉头尾随过去,当辆车站定,都第一时间从车上下来,不约而同的伸出右手紧紧的握在了一起,他的手宽大而肥厚,握起来很有力量,我也不甘示弱加倍的力量握了一下。书记身高体壮,脸庞红润,在农村绝对是劳动的一把好手!短暂的相互介绍和寒暄便踏上了返回凤阳的路,来到了书记家,并接上我们今天的向导,书记要驾驶他那辆长城轿货越野车亲自送我们进山,使我们少一些劳顿,大家着实倍加感动。车从书记家出来左拐沿省道207向北,不一会右拐进入凤山林场,穿场而过沿田间路向东北方向行驶,直到汽车再也无法前进,大家便纷纷跳下车来与书记暂时道别,晚上下山时他开车再来接大家。

感怀历史,首豋杨木顶子


  大家纷纷整理行装,准备向目的地进发。11月末的北方山野已经感觉格外寒冷,比城里仿佛要冷上好几度,望着远处矗立的巍峨的杨木顶子,内心不禁打了个寒战。刚刚一场大雪过后,天气又这么寒冷,对于第一次豋雪山的这一行人,自己心里真的是忐忑不安。好在我们今天有一位经常在山里边行走,经验丰富的年轻向导,但是他也未曾豋过此山,今天也是第一次,一切都是未知,只待每位队员用坚强的毅力,用自己的脚步丈量。

        进山的路上还有周围的旷野,完全被几日前的大暴雪覆盖了,整个山野一片银装素裹,尽显塞北景色。路上除了偶尔可见动物的脚印,我们应该是人类自今冬以来第一个涉足者。踏着厚厚的白白的积雪,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巨大的杨木顶子仿佛就在眼前,却没有越走越近的感觉,真应了那句望山跑死马的俗语。虽然气温很低,但是却没有风,不得不说今天的天气对于登山来说还是帮助很大的。阳光从杨木顶子东侧慢慢地爬上来,整个山谷由金黄染变成晶莹四射,洁白的雪反射的光使人几乎睁不开眼睛。不到十人的队伍在向导的带领下,徐徐向山的方向前进,半路上一辆被火烧了的钩机横亘在山路上,大家纷纷驻足议论着怎么着火了,有的队员好奇的坐进烧毁的驾驶室里拍照,顺便休息一下。路未到尽头,脚步是无法停止的,山就在那里,正等待着大家的拥抱!行进在路上,内心仍是七上八下的,不知道今天大家是否能够豋顶,因为雪下的实在是太厚了,距离也超乎想象的遥远,只能是走到哪里算哪里了。但内心还是希望大家能够克服困难,经过不懈的努力可以达到最后的胜利,便与向导又加快了脚步,渐渐地我俩与队伍的距离越来越远,直至整个队伍消失在我们的视线里。这个时候便只能停下脚步,大声的呼唤队员们尽快赶上来,每逢岔路口就要让队员们看见我俩的身影,好让大家知道我俩在哪里拐弯,以免走错了路线。

感怀历史,首豋杨木顶子


        秋天的三场台风给沿海地区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没想到距离沿海几千公里的东北也未能幸免。庄稼倒伏,山林里的树木也被台风连根拔起,掀翻在地,一片片树木沿着风的方向倒卧在山林里,尽显凄凉场面,有的树木直接横亘在了路上,人要匍匐着或者猫着腰才能钻过去,可想大自然的破坏力量该有多厉害。人生几十载,台风居然能刮到东北这嘎达来,并且造成森林巨大的破坏,想必很多人都头一次见到这样的景象。

感怀历史,首豋杨木顶子


越往山里走,道路坡度越大了,嘴里不断地喘着粗气,被这寒冷的天气雾化呈一团团白雾。头上也慢慢的浸出汗来,便及时的减掉一些衣物,使体温度尽快降下来,不影响爬山的状态。我和向导俩人还是坚定的向山顶移动,虽然不知道顶峰在哪里,但脚下的路却一直向前延伸着。心想只要坚持,只要后面的队员不说爬不动了,就一直向前,走到哪里算哪里,对于登顶没抱任何希望,关键还是要看后面的队员表现如何,如果大家不退缩,不打退堂鼓,想必我的信心自然来自于大家。

感怀历史,首豋杨木顶子


        杨木顶子不同于其他的山峰,远远的看很是高大雄伟,然而当你真正亲近他的时候,却总也望不到边,走不到头。因为以前从来没有涉足过,也没有听任何人介绍过,所以并不了解此山的地形地貌,只是因为这里曾经开采过铁矿石而闻名,也是我心所向往之的主要原因。但当我真的走近它的时候,内心还是不免有几分失落和失望的,因为在东北,山要是好看险峻,就要有石头砬子,所以东北的山,特别是黑龙江境内的山大都以xxx砬子命名,显然此山应该是没有砬子的。但不管怎样,既然来了,总还是要认识一下庐山真面目,不到黄河心怎么能死掉呢?越是看不见峰顶,越激发了我的好奇和一睹它真容的欲望。我告诉向导说让他先留下来等等大家,我先往前边去,说完甩开膀子大踏步地向前爬去。手中的两只登山杖一前一后,就像帮我长了两只腿一样,助力我向前飞快的移动,累得实在喘不上来气了,就停下来喘息几秒。当走到一个钉子路口时,眼前的路左拐就是下山的路,右拐就是上山的路,上山的路坡度很大,自己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爬了上去,路的尽头是一个平台,平台左侧平卧着两个蓝色的塑料油桶,左前方是一处宽大的深沟(也许就是当年的矿坑,由于积雪覆盖无法辨认),平台上还遗留有废旧油桶做的锅台以及水桶,想必不久以前这里是有人类活动的。环顾四周,对面是一眼也望不到头的山,山脚下向右还有一条宽敞的路(后来听说这条路可能是当年采矿往山下运矿石的小火车道线),隐约可见对面山脚下一条向前延伸的弯弯曲曲的小路,因为积雪的覆盖,已经很难辨认。望着周围的一切,一脸的无奈与茫然,当年采矿的遗迹已无法辨认,采矿工人那热火朝天的场面只能靠凭空想象。究竟今天的目的地在哪里,连个影子都望不见,虽然手机地图显示峰顶就在不远处,但地图和现实太过遥远。此时后面的队员还没有踪影,为了避免停下来体温降的很快,自己便四处活动起来,把油桶放在坡顶路的中央,准备队员们上来时,放一个滚木礌石,随手拍拍周围的景色,满眼都是白雪和褐色的树木,实在是没有什么可拍的,便把我的两支英雄登山仗插入雪中,为他们留下美好的瞬间。一个人在这空旷的山林里,不免有些孤独和寂寞,时间仿佛被这寒冷的天气冻住了一样,我的体温也快速的降到了快要发抖的程度,这时不远处传来了队员们一路打闹嬉戏的声音,他们终于还是上来了。我的滚木礌石也派上了用场,只是因为油桶太轻滚的不快,便又放飞了第二只油桶,山下的队员也非常配合的假装被油桶吓到跌坐在雪地上。

感怀历史,首豋杨木顶子

感怀历史,首豋杨木顶子


        所有队员都陆陆续续来到了平台上,纷纷卸下背包,翻出所带能够及时补充能量的各种食品,相互赠与,彼此分享。大家一边吃着一边说笑,完全看不见队员们脸上的疲惫,一张张红润的笑脸格外精神抖擞,这不能不令我感到意外,更加意外的是,当征求大家是就此为止还是继续前进时,没有任何一个队员退缩,这更加坚定了我的信心。休息片刻,向导与他的林场朋友电话打听登上山路线情况,话毕大家在向导的带领下,沿着对面山体隐约小路向山顶再一次出发。走着、走着,小路就不见了踪影,到处都是树木、藤蔓、枝条,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我俩尽量将横在面前的障碍为大家拨乱反正,使后面的队员能够走的顺畅一些。一行人就像当年远征军在野人山跑路一样,凭着感觉向并不明显的山顶一步一步摸去。极度难走的山路,厚厚的积雪再一次使自己灰心丧气,与向导说如果能够找到森林里的瞭望塔就算到达目的地,如果找不到就尽快下山。因为心有不甘,还是不愿轻言放弃。和向导又向前方艰难的爬去,走在前面的他回过头来兴奋的说,大哥看见瞭望塔了,当我望向他指的方向时,仍然一无所获,满眼都是静静矗立的树木,当我来到他跟前,站在他的位置时才隐约见到远处的瞭望塔。心里顿时豁然开朗,兴奋不已,大声的呼唤着后面的队员,传递着这即将胜利的消息,目不转睛的盯着瞭望塔的方向,仿佛担心一错眼它就不见了踪影似的,快速的向塔的方向疾步而去。在距离铁塔约五十米的距离,向导停止了脚步,抬头就可以清晰的看见塔所在的位置,眼前是一个倒卧的大树,树根连同泥土就向一把巨大的雨伞架在我们面前,此处正是安营扎寨的好地方,可以为大家遮风挡雪。迅速的和向导去四周捡拾干的木材,粗大的木材就用随山携带的锯子截断,将细小的树枝和桦树皮放在柴禾底下,用随身带来的镁棒和钢条进行摩擦,无数个星星之火倾泻在桦树皮上,一下、两下...仍不见火苗窜上树枝,心理不免有些焦急,毕竟还是头一次用这个火源。队员拿来了一张餐巾纸放在了桦树皮上面,一下、两下,火苗嚓的就窜了上来,转瞬间就燃起一堆熊熊的大火,金黄色的火苗在白雪的映衬下显得是那么漂亮,仿佛悦动的旋律翩跹起舞。

感怀历史,首豋杨木顶子


        队员们都陆陆续续围拢在火堆的周围,拿出各种好吃的准备午餐,一路的辛苦疲惫,一路的风霜严寒,顿时随着熊熊燃烧的火焰而升腾消散。大家忙于吃饭的时候,自己悄悄的奔着塔的左前方向迂回过去,塔的周围地势相对平坦而光滑,树木早已被清理干净,塔的身后(北侧)是一条下山的小路,西侧一条小路一直延伸到杨木顶子的最高点,在西侧小路的旁边有一所白色的小房子,想必是瞭望人员用来休息的地方。走进前来,房门在外面用铁栓插着,并没有上锁,透过窗户室内生活设施简单适用,被褥整齐的叠放在木架上,室内空无一人。大雪封山之际,已过了护林防火的季节,想必这个时候是没有人来住的。转过身向塔的方向走去,由于年久失修,塔身仿佛已经松松垮垮,给人一种不太安全的感觉,但是好奇的心里还是驱使自己一步一步向上小心的爬去,一级二级,摇摇晃晃来到了塔顶,放眼四周,群山连绵起伏,积雪覆盖整个山野。近处是被台风成片吹倒的树木,远处的平顶山清晰可见,平顶山上的积雪仿佛成了山与天空的分界线。塔顶的风着实要比平地上大得多,把持相机的手一会儿就冻得麻木了,山下的队员也在不断的呼唤自己尽快下去吃饭。今天能够顺利登顶,就算是饿着肚子也算是幸运和值得的,意外的兴奋使自己暂时忘掉了饥饿的感觉。当自己走下塔来到大家中间时,大家的午餐已经接近尾声了,热心的队员们为自己留了加热米饭还有香肠,特意和队员要了一口酒以示庆祝今天登顶的成功。吃过午饭的队员纷纷爬上了铁塔,兴奋的不知所以,有的队员竟双脚离地悬在松动的铁护栏上拍照,惊出了自己一身冷汗,赶紧大声呼喊要注意安全。

感怀历史,首豋杨木顶子
感怀历史,首豋杨木顶子



        峰顶逗留的时间总是那么短暂,无论有多留恋,总是要与山分别的。按照预定时间,大家整理好行装开始下撤,北方的冬季天黑的较早,必须在天黑之前走出森林才能保证队员的人身安全。虽说上山容易下山难,但只要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下山还是要比上山省力的多,行进的速度也较上山快上许多,或许是归心似箭吧。由于今天登山的距离较以往长了很多,积雪和山路使大家体力消耗也是十分巨大。当大家从山中走出行进在平缓的山路上时,太阳也毫不留情地渐渐地溜下山去,天色也渐渐的暗了下来,所有队员都拖着疲惫的身体向前蠕行,盼着眼前出现一道光,一道来接我们那辆车的灯光。正当大家急切的盼望着那一束光出现的时候,远处马达的轰鸣和耀眼的光如约而至。大家拖着疲惫的身躯,挪到车上,如果此时有人把自己推上车,就绝对不愿意浪费自己一点点力气。

感怀历史,首豋杨木顶子

感怀历史,首豋杨木顶子

感怀历史,首豋杨木顶子


        车载着书记眼里不算正常(或者精神有问题)的一行人,飞也似的逃离了原地,远处杨木顶子仍旧静静的矗立在那里,仿佛在目送着我们这些还算令它骄傲的一行人。书记在饭店为我们准备了一桌子丰盛的酒菜,这个不在意料之中的安排着实让自己感到不安,但山里人的实在立刻让你忘掉了一切,大家纷纷举杯,开怀畅饮,感谢书记的盛情,庆祝登顶的成功!

2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2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20-12-19 08:50 2 只看该作者
xingzhe007 发表于 2020-12-18 19:28

   

[align=lef ...

这才是我们8264原来应该有的样子
发表于 2020-12-20 16:56 3 只看该作者
谢谢评论与鼓励。
发表于 2020-12-21 07:03 4 只看该作者
支持支持。。。。。。
发表于 2020-12-21 09:26 5 只看该作者
xingzhe007 发表于 2020-12-18 19:28

   

[align=lef ...

天寒地冻、大雪封山,却封不住我们对山野运动的炙热之情,干杯!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20-12-21 16:32 6 只看该作者
这么好的帖子我要顶一下
发表于 2020-12-22 20:19 7 只看该作者
驴友(新驴) 发表于 2020-12-21 09:26 天寒地冻、大雪封山,却封不住我们对山野运动的炙热之情,干杯! ...

干杯,就让那往事成流水。。。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