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55516

主题

北京综合

广仁王庙:失去唐风的唐构与古建筑改造的思考

[复制链接] 查看:4205 | 回复:27
发表于 2021-2-23 13:38 1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去晋南访古,芮城县的广仁王庙不可错过。庙很小,现存建筑只有一座戏台和一座较小的大殿,大殿造型也一般,然而它正是国内现存的三座半唐构之一,这一点可是相当珍贵。
1


广仁王庙俗称五龙庙,其实就是一座民间用于祈雨的龙王庙,广仁王就是龙王之一的青龙神。它所在的村子叫龙泉村。龙泉就是当地的一汪泉水,得名于唐代,据记载,泉水发于五龙庙底下,曾经「浇灌百里,活芮之民」。现在水位下降,已干涸无踪,仅留一个遗迹标志。

广仁王庙位置(图:didadifu)


1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1-2-23 13:38 2 只看该作者



传说中的龙泉遗址(图:Afio)


发表于 2021-2-23 13:38 3 只看该作者


广仁王庙在 2013 年进行了一次落架大修,随后把周边环境进行了一番大修整,成了今天这个样子,规规矩矩,干干净净,有点公园广场的感觉,少了些原始的古意。大殿又称龙王殿,立于广场中央。根据现存唐碑和梁架做法,断为唐大和五年(公元 831 年)所建的遗构,建造年代处于南禅寺大殿和佛光寺东大殿之间。大殿对面的戏台为清代所建。


广场全貌(图:Afio)


发表于 2021-2-23 13:38 4 只看该作者




大殿与戏台(图:Afio)


发表于 2021-2-23 13:38 5 只看该作者



清代的戏台(图:Afio)


发表于 2021-2-23 13:38 6 只看该作者


原来有两通唐碑都嵌在大殿的外墙上,现在都已取走。其中大和六年的《龙泉记》碑上记载了大殿建造的由来,当时久旱无雨,地方官祈雨得神应后,便建了这座龙王庙,作为乡人祷祀之所。
此后很长一段时间无史料记载,直到清代才有几次对修缮的记录。到 1958 年,又进行了一次落架大修,重新砌筑了台基、墙体、瓦顶,也有说这次将已腐朽的檐椽锯掉,没有复原,使得现在屋顶较小。总之经过这几次的大修,大殿在外形上已几乎看不出唐风,唐代的痕迹都留在内部的梁架和斗栱上。


还是旧文保碑好看


发表于 2021-2-23 13:38 7 只看该作者



2


大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四架椽,歇山顶。由于稍间很窄,尚不及明间、次间的一半宽,所以整体看上去并不大。屋檐出际较短,正脊很长,感觉略有些扁,与晚唐、五代的其他建筑相比,不够优雅,很可能是后世改造的缘故。





发表于 2021-2-23 13:38 8 只看该作者


大殿的斗栱都位于柱头,没有补间铺作。柱头铺作也很简单,为五铺作出双杪,偷心造,两跳华栱直接承托替木和撩风槫,无耍头。柱头扶壁栱的做法则是在素枋上下分别施泥道栱和令栱,这叫做「栱枋重复式」,多见于南方古建筑,在北方早期建筑中,这是孤例,有可能是一种古老的扶壁栱形制。另外无普拍枋、转角处阑额不出头等做法都是晚唐到五代时期建筑的主要特征。


大殿斗栱


发表于 2021-2-23 13:39 9 只看该作者


进入室内,可以看到梁架也比较简单。内部无柱,直接四椽栿通檐用二柱,四椽栿两头伸出室外成为柱头的第二跳华栱。四椽栿上施驼峰、大斗、令栱,承托平梁与平槫。平梁之上立蜀柱,与叉手、大斗、令栱承托脊槫。平梁两侧有托脚,托脚入大斗,斜抵梁头,平梁两侧不出头,这是典型的晚唐、五代时期的做法。

大殿梁架(图:Afio)


发表于 2021-2-23 13:39 10 只看该作者




大殿横断面图(图:贺大龙)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