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20227

主题

西藏

察雅故事

[复制链接] 查看:11827 | 回复:31
发表于 2021-3-6 10:38 11 只看该作者
  

从仁达摩崖石刻返回,我前去造访历史悠久的向康大殿。它位于香堆镇中央位置,是当地群众的信仰中心,来自各地的信徒们围绕大殿一圈又一圈地转经。



向康最珍贵的「自生弥勒佛像」


发表于 2021-3-6 10:38 12 只看该作者
  

向康大殿以珍藏一尊「自生弥勒佛像」而闻名于康巴地区。所谓「自生」,即指佛像是天然生成的。当地人相传,文成公主进藏时途经此地,埋下一个伏藏,过了一些年从地里长出一尊石佛,犁地的农民发现后认为这是自生弥勒佛,并为这尊佛像披上披风,加以供奉。



向康大殿门口的石刻圆盘


清末四川总督赵尔丰攻打察雅时,只有向康被完好地保存下来,这中间微妙的缘由后人并不清楚。寺院僧人次仁平措带我参观大殿门口的圆盘状石刻,上边是密密麻麻的汉族人名字,次仁平措说这很可能就是当年清朝官兵留下的。


发表于 2021-3-6 10:38 13 只看该作者
  

6

罗荣沟石刻群



苏尔热晨景


发表于 2021-3-6 10:38 14 只看该作者
  

清晨从香堆镇出发前往王卡乡走访罗荣沟石刻群。在不断变幻的云影下,麦曲河谷的山川草木与村落随之被赋予灵性与动感。



史曲河谷入口处的天然石门


发表于 2021-3-6 10:38 15 只看该作者
  

沿察芒线前行,在东棚村右转进入史曲河谷,只见入口处赫然立着一座手掌状的天然石门,它将河谷堵得严严实实,仅留一条狭窄的河道与外界相通。此情此景,令人感叹自然造物之神奇。



我与骆乡长合影留念


发表于 2021-3-6 10:38 16 只看该作者
  

从东棚村沿史曲河谷行驶25公里后到达王卡乡,我走入乡政府想找工作人员咨询去罗荣沟的路怎么走。


「你好,有什么事吗?请进来聊」。一位眉宇间流露着英气的工作人员跟我打招呼,我跟着他走进彩钢房的会客厅。「您在这儿工作呀?我看您特别像乡长」。我半开玩笑地说道。「是呀,我是王卡乡的乡长,我姓骆」。他说。「哇,没想到上来就遇到领导了!我主要是想打听怎样去罗荣沟摩崖石刻」。我说。「去罗荣沟要从这里往回走到曲珍村,沿村对面的小路下去,碰到岔路后走右边的路,然后一直走就到了……不知道我这样说清楚吗」?骆乡长说。我听得有点懵懂。「你这样去我不太放心。稍等一下,我联系新荣村的村长,他带你去…或者我安排工作人员陪你去一趟」。骆乡长接着说道。「如果能安排最好了,不过要给你们添麻烦,我感到很不好意思」。我说。


不久后,乡长与一位叫阿布的工作人员进行了电话沟通,恰巧阿布下午有空,他可以陪我去罗荣沟。

罗荣拉康


发表于 2021-3-6 10:38 17 只看该作者
  

罗荣沟石刻群主要存在于罗荣村的拉康里,其核心是自生的「十一面观音像」。


罗荣拉康始建于吐蕃时期。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其原址在罗荣村的村口位置,现在废墟尚存。如今的拉康是几百年前搬迁至此的。



自生的「十一面观音像」


发表于 2021-3-6 10:38 18 只看该作者
  

关于十一面观音的介绍摘自向秋巴姆:「十一面观音由浮雕和彩绘结合构成,面部较宽阔,整体圆润, 稍显臃肿。十一面分为五层,第一层的脸有三面,主尊呈慈悲相,第二层的脸也有三面,主尊呈悲哀像;第三层的脸也有三面,主尊呈微笑像;第四层是单面, 呈大怒明王像;第五层是阿弥陀佛的化身,为观音的本来面目,十一面观音像式自下而上为 3+3+3+1+1。站姿还是坐姿尚不清楚」。



拉康里其他几尊石刻雕像


发表于 2021-3-6 10:38 19 只看该作者
  

此外,拉康里尚有其他几尊石刻雕像,向秋巴姆研究认为:「从造像风格和人物造型方面看,有明显的蒙古人的特征。在造像方面,罗荣沟的佛像面型较大,圆润,双目睁开,嘴唇微张,且嘴唇只勾线,不上色,微张的口腔涂成红色,神情沉静; 在造型方面,可以窥见一些蒙古人的造像特征,比如头比较大,面部扁平宽大,头顶平缓,五官端正, 眉眼细长,脖子相对显得较短。人物身体圆浑,四肢显得粗短,结实有力。依据上述,我们从另一个侧面可以间接地证明,罗荣沟石刻造像跟蒙古元代有联系」。



一处扑朔迷离的遗迹


发表于 2021-3-6 10:39 20 只看该作者
  

离开拉康,我们沿山谷向上走去,远眺一处至今也没有公允说法的遗迹。只见众多木柱嵌入岩缝,木柱上方似乎承载着一栋小木屋状的建筑。


据四朗泽说,在他爷爷的爷爷时这处遗迹就已经存在了,当地人有说曾有高僧在此修行,也有说这是野人曾经居住的地方。至今没有公论。



一处修行洞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