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19939

主题

西北

太白朝山 大阻之巅

[复制链接] 查看:21463 | 回复:60
发表于 2021-4-6 11:38 21 只看该作者

  過明星寺,依舊不斷繞切盘升。寒風關萬松遍布,横技怒发,矯若游龍;冲天岭境绝凛冽,罡风亂卷,挟人欲飞;雷神峡峭壁孤崖,壁立千仞,下視股栗。旋升旋繞,至放羊寺。


此處海拔大約3100米,寺踞山坪垰口,廟極小,已傾圮,偶有采药人將歇。據説庙中有一文物,屬于明朝時期的石刻羊,高0.5米,长0.8米。相傳当年朱元璋遇難,两只羊救了他,稱帝之后,在太白山建此廟宇感念。故名。太白山北侧的寺廟,自此以下,除斗母宫外,皆筑土为墙,自此以上,皆甃石为墙。放羊寺之上,山渐少土,多为冰碛亂石,建筑也就地取材。


考證認為,放羊寺,實為向陽寺。


按軌跡,放羊寺到大文公廟,大約3km。不断上行,翻越幾座小山脊,沿山坡繞砭斜切,直達分天岭、大文公庙。



发表于 2021-4-6 11:38 22 只看该作者

  大文公廟為儒家文庙,據説是供奉“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的韓文公韓愈老先生。老先生亦好尋奇探險,上華山過蒼龍嶺吓得嚎啕大哭,投書留遺囑。作為唐宋八大家之首,古文運動的倡導者,其主張“文道合一”、“氣勢言宜”,一掃文壇舊風,有“文章巨公”、“百代文宗”之名。白居易言其“性方道真,介然有守,不交勢利,自致名望”。在宋儒眼中,其“發言率真,無所畏避”,孔孟之下,便是韩愈。宋神宗元豐元年(1078年)追封为昌黎伯,准其從祀孔廟。作為唐代杰出的文學家,思想家,政治家,文人至此,当伫立緬懷。


不過,有許多觀點認為,大文宫廟祭祀的是周文王。如何考證,不得而知。按後文大爺海二爺海三爺海玉皇池的傳説,一脉相承的話,完全有可能是祭祀周文王之所。


早先的廟,實際是三间石砌石窑。如今重修为大廟。廟前簡易板房,接待過往游客驢友。一碗臊子面30元,500mL熱水5元,1瓶可樂5元,通鋪架子牀150元一位。有了人間煙火,成為夏季游人集散中心,坐揽車上山抵天圓地方,再上行四五公里至大文公廟,多數人已高反體力不支,歇一程打个尖原路返回。少數繼續邁向3公里以上的大爺海。


大文公廟海拔近3500米,立于山脊之上,南北氧流激蕩交錯,氧温驟降,上行至此歇息,首要任务添衣保暖,以免汗后失温。吃一碗西红柿鸡蛋面,身暖勁足,繼續上行,前往大爺海。


发表于 2021-4-6 11:38 23 只看该作者
孤魂窪,極恐惧

发表于 2021-4-6 11:38 24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1-4-6 11:38 25 只看该作者

西安碑林博物馆存有一幅《太白全图》,載有“时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中秋,三秦觀察使河東贾鉝立碑”,“李士龍、卜世合镌”,對太白山整體低山、中山、高山都細致描繪,廟宇、路徑、地點都有標注说明,虽不精确,却神似。从文公廟到大爺海沿途有二里關、孤魂窪(也叫鬼凹、神窪)、十二重樓山、金鎖關等。并言“此一帶三山九牙、十二重樓,仙境也”,“自此以上,樹木、鳥雀皆無”。實際上,山脊虽遍布亂石,間隙亦有花開草生,直到拨僊臺頂。古人言,文公廟到大爺海20里路程,現在測量大約三公里,這三公里,道窄徑狹,足足走了一个半小時。


      《眉县志》载:“大太白海三十餘畝,清鍳毛发,無寸草點塵,無諸水族”。目前大約6800平米,周無樹木,有少量高山草甸,夏季开满鲜花,与四周棱角分明的冰川遺石間雜,更添嫵媚。大爺海与拨仙臺南侧的二爺海、三爺海、玉皇池、佛池、三清池等高山湖泊連成一串,上下鼎列,形似串珠,在巍巍太白山上,湖光山色,印月映日,史稱“太白湫泉”。


太白神西漢時名谷春,建有谷春神祠;民囻于佑任先生認為三太白神为堯舜禹;陕西道教協會主席任法融認為是伯夷、叔齊与李白。各種説法不一。


       《史记.吴太伯世家》言:“吴太伯,太伯弟仲雍,皆周太王之子,而王季厉之兄出。季厉贤,而有圣子昌,太王欲立季厉及昌,于是太伯、仲雍二人,乃奔荆蠻,文身断发,亦不同用,以避季厉。季厉果立,是为王季,而昌为之王”。司马迁把《吴太伯世家》列为帝王世家之首,自有其用意。孔子赞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讓,民無得而稱焉!”


西周時,太白山正處其都城之南,按古時人敬崇高山的習惯,太白山就是周朝的神山,地位崇高。加之太伯让贤,頋全大局,避免兄弟相殘,龍争虎鬬,姬昌得天下後,封其伯兄弟三人为太白之神,自然而然。岐山叩村泰伯廟正中供奉的三尊神便是大太白爺泰伯、二太白爺仲雍、三太白爺季厉。按歷史渊源人文習俗,這種説法應該最可信。


大爺海“清鉴毛髮,無寸草點尘”,離不開其環保衛士~~白頂溪鴝:大若畫眉,黑背褐腹,自顶红尾,发聲嘹亮,日夜守护湖邊,不避游人,每有落葉,立即衔走。被人們誉为“净水童子”。受此启发,山下净山義務組織取名“净水鳥公益環保”。


早先,大爺海朝北缺口形成壯觀的瀑布,後来漸填碎石,不見瀑布踪迹。


太白山,山勢巍巍,風雨無時,仅在六月盛暑,始通行人,俗稱“開山”,道人裹粮結伴而行,朝山者亦此時進山。八月以後,風雪满途,霧雪塞道,人行絶跡,俗稱“封山”。祭山祈雨、朝山拜神,形成千年的太白山廟會,包括大爺海廟會与拨仙臺廟會。大爺海廟會每年農歷六月初一至月底,拨仙臺廟會每年農歷七月十三日。大爺海最負盛名的,應該是祈雨活動。唐貞觀年間,關中大旱,京兆尹韩皋登上太白山,取得大爺海水,下山祈雨巧應。此後便留下祈雨必取太白池之水的風習。宋朝蘇軾亦層太白祈雨,不过此公并未登太白池取水,在山下祷念祈雨文後,黑雲涌動,微風驟起,細雨沥沥,一夜滋潤。坡公大喜,上奏《乞封太白山神狀》,被朝庭允准,封太白山神为明應公。軾之弟蘇轍奉旨赴西夏路過此地,冩有巜太白山祈雨》五首,其中一首:“田漫漫,耕挹挹。拨陈草,生九谷。人功盡,雨則違。苗不穗,莩不米,哀將饑兮”。乾隆三十九年,陕西大旱,巡撫毕沅赴太白池取水,并率文武官员到西京城太白廟步祷,水至,大雨立至。1900年,西太后逃到西安,正值大旱,曾派户部侍郎桂春進山取水祷雨,果然得霖。後来民间祈雨,取太白池水叫“取湫子”,儀式隆重繁瑣,選全命人(父母儿女齊全之人),角馬(?駕者),由德高望重者磕頭祭海,装水罐中,蜡封,插枇杷枝葉,背在背上昼夜不离身,下山舉行隆重的祈雨儀式,女人唱祈雨谣:“天爷爷、地大大,不為大人為娃娃。下(讀音ha)些下些下大些,風調雨順長庄稼”。如雨不至,角馬扎破身體,以血再祈,以顯虔誠。


太白朝山,有很多禁忌,過去人们弄不清其變幻莫測的天氣,以為太白山神幻化,風雪雨霧不能直呼其名,而稱為“微微儿”,“面洒子”,“洒洒子”,“神帳子”等等。


大爺海已成网紅,游客驢友打卡之地。但她隱隱約約扣人心扉的神性,不可捉摸的神秘感依然灼灼如炽。


发表于 2021-4-6 11:38 26 只看该作者
太白洞(千年冰洞)

发表于 2021-4-6 11:38 27 只看该作者

  從大爺海到拨僊臺,即從僊湖到神庭,標注的距離大約是600米,垂直高度大約170米,有兩條路可登頂:從僊湖西側沿小道舆鳌太東来路徑相交,再左轉緩行而上至拨僊臺,從湖東側太白廟徑直向上攀拨石海,過聞太師廟,在雷神廟附近舆西上之路滙合,可達拨僊臺。一衆人等選擇走東綫直拨。


記得好多攻略提過,仙湖東南山崖間有千年冰洞,也稱太白洞。言其常年有冰,萬年不融。上行約二三百米,卸包,横行百米抵洞前,冰雪塞門,寒氣逼人,内有冰柱、冰臺、冰塔,亦有人工木架祭祀臺。作為太白山景觀之一,也是大爺海的源頭。明朝何景明有詩曰:陰崖皑皑积古雪,絶壑長松幾摧折。雖非言此,却也極近。


发表于 2021-4-6 11:38 28 只看该作者

傳説中的聞太師廟

发表于 2021-4-6 11:38 29 只看该作者

雷神廟

发表于 2021-4-6 11:38 30 只看该作者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