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38803

主题

淄博

龍洞探幽 佛境攬勝

[复制链接] 查看:13005 | 回复:35
发表于 2021-4-12 12:13 11 只看该作者
  遠觀一綫天。這個山洞緊挨着龍洞,下通地坑,上通一綫天,直達山頂,小小觀察一下,未從洞中直上。從北側攀崖繞行而上。

龍洞側邊崖壁上的石刻佛像

发表于 2021-4-12 12:13 12 只看该作者
龍洞頂部悬崖

发表于 2021-4-12 12:13 13 只看该作者

龍洞入口,傍邊崖壁、山洞都有北魏至唐宋時期石刻佛像。


“龍洞”在與錦屏岩对峙的西南侧峭壁间。洞口高2.7米,宽1.3米,两侧石壁刻有對聯“真气森喷薄,神功接混茫”,為清朝同治年间濟南知府龚易圖所書。洞東西相通,长約百米。進得洞来,初为高敞穹隆石室,大可容数十人。壁间镌刻佛像三組,50余尊,其中三尊高4米,為東魏天平年间作品,法相端庄,风格古朴。其他多为隋代凿建。继而向里,洞身变狭,忽敛忽舒,曲折盘桓,深邃幽奥。洞内怪石横出,钟乳倒挂,石花丛生,水珠下滴,铿锵有韵。穿出洞口,豁然开朗,北侧石壁上镌宋元以来题記多方。与龍洞进口相隔不远处,也有一洞,悬于陡壁上,無路可通(實可直通山頂,须有繩索相助,方可攀越)。




发表于 2021-4-12 12:13 14 只看该作者
  龍洞入口右側有個小山洞,洞中崖壁一排石刻,大约十一尊佛像。

庄严自在精美精致佛像

发表于 2021-4-12 12:13 15 只看该作者
  宋代政治家范仲淹之子、齊州知州范纯仁元豐四年(1081年)的題刻。這些摩刻,氣勢雄浑,神韵潇洒,堪為奇觀。

发表于 2021-4-12 12:13 16 只看该作者
從龍洞出口回看錦屏崖

发表于 2021-4-12 12:14 17 只看该作者
龍洞入口處(從里往外看)

发表于 2021-4-12 12:14 18 只看该作者
龍洞崖壁天坑地缝頂部

发表于 2021-4-12 12:14 19 只看该作者
  壶嘴泉:在般若寺遗址西约200米箩圈崖下,泉水自直徑約4厘米的石穴中流出,沿山峪漫流,久旱不竭。被驢友戲稱為濟南第七十三泉。

发表于 2021-4-12 12:14 20 只看该作者

  佛峪景区:位于龙洞山景区东南侧,四面环山,重峦叠嶂,林木葱郁,山花烂漫,清泉淙淙,古寺深藏,环境清幽深秀。沿着林荫小径,跨过涓涓小溪,行约1公里,进入空阔的圆形山谷,俗称“箩圈峪”,为佛峪景区最佳处。山溪北侧“南灵台山”半腰石崖上,有一座古老的寺院,名“般若寺”,据明成化年间碑文记载,寺院为隋文帝时创建,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寺院由墙院相围,形成一个幽静的院落。南侧路间,有座四柱三楼式木结构彩坊,额题“佛峪胜境”。过木坊沿石径进入山门,东侧为偏房,端坐在悬崖之下,西侧为长廊,危立于峭壁之上。长廊下临深涧清溪,凭栏南眺,可见峰峦绝壁,壁上丛生翠木野藤、山花芳草。廊北,石崖横空探出,状如披厦,崖下原有佛殿,时有岚烟薄雾缭绕。佛殿西侧石壁上,藓苔碧绿,石隙中清泉漱玉泄玑,缓缓滑动,滴落于白石小潭内,形成一泓碧水,名曰“露华泉”,又因水香如甘乳,故又名“乳肖泉”。




昔日寺内僧人即以此水烹茶为饮。近泉岩壁上,镌有“云殿泉厨”石刻。细流之上,悬崖飞坠,上镌佛像数尊,多为隋开皇七年(587年)至唐乾元二年(759年)的作品,还有唐开成二年(837年)寺内众僧与佛教信徒110人为纪念大德和尚所镌刻的《大唐金刚之会碑》,以及《石弥勒像赞》等石刻。崖壁上,还镌刻有明清时代的大字题刻“林壑尤美”、“岩阿仙境”、“别有洞天”、“舍灵馆真”等。幸悬崖险峻,难以攀登,这些佛像未遭厄运,至今仍完美无损,其题记也清晰可辨。寺院西侧,石壁千仞,上悬钟乳、石花、石幔,蔚为壮观。寺东侧,一峰危岩孤立。峰顶为平台,相传大禹治水,曾驻足于此,故称“禹王台”,俗称“钓鱼台”。台上有亭,四周山崖绿萦翠绕,名曰“环翠亭”,又名“听瀑亭”。南向对面浓荫下,“观音堂”明灭可见。置身于亭中,清风送爽,满目葱茏,令人心旷神怡。环翠亭东侧崖上,有一名泉,称“林汲泉”。其北侧60余米处,悬崖壁立,山泉之水从崖顶飞流直下,形成瀑布,有巨有细,喷珠飘练,跌落在崖前澄澈的清潭内,后漾溢而出,流淌在弯弯曲曲的峪谷中。若有山风吹来,林声、涛声交织一起,轰轰作响,犹如海啸。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