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6784

主题

法国

法兰西,以艺术之名,来一场旅行(全文完)

[复制链接] 查看:108472 | 回复:822
发表于 2021-9-9 14:14 681 只看该作者

晚上22:20,火灾现场已经聚集了400名消防员,却依然无法阻止火势。


那晚,整个巴黎都在为圣母院祈祷。


无数法国人跪在塞纳河畔祷告。


(网络图)

法兰西,以艺术之名,来一场旅行(全文完)


发表于 2021-9-9 14:16 682 只看该作者

直至凌晨3:30,火情才得到有效控制,并部分扑灭。


第二天上午10点,巴黎圣母院的大火才彻底扑灭,屋顶和塔尖被烧毁,好在主体建筑得以保存,圣母院中的主要文物“耶稣荆棘冠”和“圣路易祭服”等也没有受损。


矗立于巴黎心脏的巴黎圣母院,对于法国人来说,远不止是一个宗教场所。


法兰西,以艺术之名,来一场旅行(全文完)


发表于 2021-9-9 14:16 683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爱美丽_Emily 于 2021-9-9 14:17 编辑

“巴黎圣母院是我们的历史、我们的文学,是我们生活的中心。”总统马克龙如是说。


可以说,始建于1163年的巴黎圣母院,见证了法兰西的历史。


巴黎圣母院,就是法兰西的象征。


它在一战、二战中屹立不倒,基本上没有受到伤害。上一次受损,还是法国大革命期间,圣徒雕像遭到反教权主义分子的破坏。但损坏程度,完全无法与此次大火相比。


所以,此次大火,烧的是巴黎圣母院,痛的却是法兰西的心。


此刻,我们见到的巴黎圣母院,搭着脚手架,被一圈围墙所环绕。


法兰西,以艺术之名,来一场旅行(全文完)

法兰西,以艺术之名,来一场旅行(全文完)


发表于 2021-9-9 14:19 684 只看该作者

尽管圣母院伤势严重,却丝毫不影响它的魅力,依旧有许多游客前来。


我俩和所有游客一样,隔着围墙,仰头远望,却兴致不减。


法兰西,以艺术之名,来一场旅行(全文完)

法兰西,以艺术之名,来一场旅行(全文完)


发表于 2021-9-9 14:20 685 只看该作者
我俩甚至不愿匆匆离开。因为被街边煎蛋饼的香味所吸引,干脆坐下,点了两个煎饼,两杯咖啡。晒着太阳,眯着眼睛,仰望着一墙之隔的圣母院。

法兰西,以艺术之名,来一场旅行(全文完)

法兰西,以艺术之名,来一场旅行(全文完)



发表于 2021-9-9 14:21 686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爱美丽_Emily 于 2021-9-9 14:22 编辑

对了,我说的这个煎饼,法国人叫它可丽饼Crêpe,虽然只是在饼上抹了一层巧克力酱,却好吃得不得了,香而不腻。每个饼只要3欧,相当于人民币23元。

后来我在上海一家专做法国轻食的网红店吃到的可丽饼,用的是奶油培根蘑菇酱,看上去华丽许多,价格也贵了更多,78元一个。但老实说,味道与圣母院旁边这个小摊的巧克力可丽饼相比,相差甚远。


在上海,但凡沾上一点法式,似乎就高级许多,但实际上,真正在巴黎,并非如此。就像这个小店,朴素得如同我公司附近的那个街边煎饼店。


扯远了。。。继续说巴黎圣母院。


在那晚的火灾现场,总统马克龙便宣布,“希望5年内重建巴黎圣母院”。


为什么要在2024年前完成巴黎圣母院的修复?


因为,巴黎2024年将举办奥运会。作为巴黎的象征,巴黎圣母院当然要敞开胸怀,欢迎世界各地的游客才对。


在大火现场,总统便发出重建誓言;大火后的24小时,法国各著名企业捐款已超过8亿欧元,其中LV和欧莱雅就各捐了2亿欧元;法国当局也迅速开启重建工作。


但重建之路,仍困难重重。再加上2020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圣母院的重建一再停滞。



巴黎圣母院要想在2024年前完成修复,我认为基本上很难。


十年前,我们开始出国旅行时,之所以优先选择了尼泊尔、印度这些国家,是因为在我们看来,这些国家发展快,晚去一年,都会大不一样。


至于巴黎,巴黎圣母院,我相信它就在那里,永远不变,如同“山就在那里”。


但看来,并非如此。


这个世界,一直在变,以任何一种你我未曾预料的方式。


就如这次的新冠疫情,我以为它1年就会结束,但1年后,变异后的病毒,来势更加凶猛,我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出去看世界?


5年,10年,或者更久。。。


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这个世界,很难再回到从前了。


法兰西,以艺术之名,来一场旅行(全文完)



发表于 2021-9-10 14:27 687 只看该作者

莎士比亚书店

Shakespeare and Company Bookstore


这不是一般的书店。它被誉为“世界上最美的书店”之一,也是巴黎的文化地标和全世界独立书店的标杆。


法兰西,以艺术之名,来一场旅行(全文完)


发表于 2021-9-10 14:28 688 只看该作者

1919年,32岁的美国姑娘西尔维亚·毕奇,在巴黎开了一家以英文书籍为主的书店。



当时,巴黎的英美当代作家作品非常昂贵稀缺,这家既有新作,又能同时向读者提供借阅的书店,立刻吸引了巴黎的文人。


(1920年,毕奇在莎士比亚书店,来自毕奇的自传书)


法兰西,以艺术之名,来一场旅行(全文完)


发表于 2021-9-10 14:29 689 只看该作者

当时,聚集在巴黎的美国作家们,如海明威、菲茨杰拉德、斯泰因、帕索斯、亨利·米勒等,大多还没出名,作为愤世嫉俗的“迷惘的一代”,他们实验新的写作方法,试图打破传统与常规。


(菲茨杰拉德画在毕奇的《了不起的盖茨比》书页上的素描:圣詹姆斯节)


法兰西,以艺术之名,来一场旅行(全文完)


发表于 2021-9-10 14:30 690 只看该作者

这些叛逆的作家,经常在莎士比亚书店聚会,举办文学沙龙。


贫困的作者只要在书店帮忙,晚上便可在沙发上免费寄宿 。也因此,他们常把毕奇这个书店,当作自己的第二个家。


(莎士比亚书店的借书卡)


法兰西,以艺术之名,来一场旅行(全文完)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