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25493

主题

上海综合

牛仔行摄 || 徒步穿越苏州灵树线

[复制链接] 查看:7072 | 回复:26
发表于 2021-5-21 14:18 11 只看该作者

秋花也绚烂


青春的力量


发表于 2021-5-21 14:18 12 只看该作者

乾隆御笔--龙池

发表于 2021-5-21 14:18 13 只看该作者

三山相拥白马涧,天地灵气聚龙池。山不算高,却为空灵宁静之境。登高远眺,更有诸多历代文人墨客观峰留墨迹,移步赞佳境。龙池亦是春秋吴王养马之处,清朝乾隆六次下江南行宫所在。也是此行风景最为优美之地。

秀水、灵山、幽林犹如天堂仙境。

如不是要赶路,真想就此驻足,悠闲个三五日再归。

发表于 2021-5-21 14:18 14 只看该作者

天池山登顶远眺

“姑苏名山无多少,唯有天池形势好。四面山光施彩色,松柏常被白云绕。”

清代诗人王珏的一首七言绝句,是对天池山的最好的演绎。

天池山风景区位于苏州古城西15公里处,海拔171米,面积60公顷,与姑苏名山天平山、灵岩山一脉相连,是浙江天目山的余脉。因半山有池,逾数十丈,横浸山腹,而得名天池山。天池山是吴中四大名山之一,以“境幽”、“池美”、“泉甘”、“石奇”、“佛灵”五绝著称,被誉为“吴中第一峰”、“吴中第一净地”。其间峰奇石秀,泉流丰美,名胜古迹遍布其间,环境清幽至极,宛如桃源。


发表于 2021-5-21 14:18 15 只看该作者

贺九岭石关东关口

《苏州市志》载:“ 贺九岭石关,位于藏书与枫桥两乡镇交界的贺九岭上,系道教建筑物。西石关创建于明隆庆年间,东石关创建年代略晚。两石关均为石构拱形建筑,基础部分以花岗石垒砌而成,上置“天盘石”,再用5排劵板石砌成拱圈。石关两端砌“金刚墙”,有青石雕凿的龙形石梁头伸出。两处石关均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东石关迎面可见“天养人”石刻,落款“山阴王羲之”。杜撰者肯定没有看过李根源的《吴郡西山访古记》:“又大书深刻‘天养人’三字,一石款为人铲去,似清初道家所刻。”

发表于 2021-5-21 14:18 16 只看该作者

贺九岭,全称为贺九岭普济道院。位于天池山与鹿山之间的山坳中。

贺九岭普济道院建于明正统二年(1437),内有玉皇、玄武、观音、关圣诸殿。屡经战乱,民国时已半残破,文革后除御道和石关尚存外,其它却片瓦无存 ,八十年代仍为荒山石关。2006年吴中区道教协会自筹资金500余万,重建普济道院,2008年5月26日开光,对外开放。重建后的贺九岭普济道院座北朝南,依山而建,重楼叠宇,黄墙垩瓦,巍为壮观。现有玉皇殿、三茅殿、财神殿、城隍殿等建筑。江山依旧,只是换了人间。

发表于 2021-5-21 14:18 17 只看该作者

景福钟楼

钟楼外平台上置“定心台”(法轮常转,佛日增辉)

鹿山,相传为吴王养鹿的地方。从花山(天池山)下到贺九岭,再翻越一座鹿山,山这头即为皇宴岭,从岭上俯瞰景福钟楼,气势万千。钟楼为三层歇山结构,飞檐雕栋,楼内第二层置有6081斤重的唐式古铜一口。为清乾隆年间景福钟的重铸。铜钟四周遍刻楞严神咒,字体沉稳凝重。这建在半山中的钟楼却是兰风寺的标志型建筑,也只每逢佛教及传统节日,景福钟楼才会敲响祈福钟声。


发表于 2021-5-21 14:18 18 只看该作者

苏州兰风寺

兰风寺,原名景福庵,又有兰风塔院之称。《浒墅关志》载:“景福庵,在阳山耙石岭下,元大德僧道宏建。今为兰风塔院。

《苏州地方志》十五卷(人物)第一章(人物传略)载:“兰风禅师(生卒年不详)为阳山耙石岭景福庵高僧,又有道行,殿前有其遗像,故庵名为“兰风塔院”(寺后有“化塔”),即今鹿山村处。”兰风禅师即见月和尚,见月僧在耙石岭上练就了一身精湛的武艺,即“耙石岭僧见月居岭间,景福善武事”。同时,他又刻苦诵经、精研教理,其医术高明,免费为当地村民治病疗伤,深受爱戴,故寺院香火鼎盛。兰风禅师圆寂后纳灵骨于后院,树高塔,遂成兰风塔院,后毁于民国战乱。

现兰风寺由法航法师于2001年主持在原址重建。

发表于 2021-5-21 14:18 19 只看该作者

老寿星

发表于 2021-5-21 14:18 20 只看该作者

兰风寺大门,牌坊横额“觉海圆通”,由中国佛协会会长一诚长老题写。

背面横额“香林华雨”,由上海龙华寺方丈照诚法师题写。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