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101685

主题

其它包类

五一秦岭归来聊装备

[复制链接] 查看:53549 | 回复:40
发表于 2021-5-22 01:05 1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 只看本帖大图
本帖最后由 断肠草 于 2021-5-22 15:37 编辑

    多年以来我一直被秦岭的磅礴大气深深吸引,10年前元旦鳌山穿越时遇到的寒潮和大雪、跟酱铺一起经历可怕失温后看到的壮丽云海和日落日出、鳌太穿越时被冰凉的泉水伤了脾胃.......一次次的秦岭之行都给自己留下了难忘的经历。今年清明去了冰兵跑意犹未尽,所以五一又再向秦岭行,这次找了条轻松的铁甲树——汤峪线走了一遭,途中经历了风雨、冰雹、大雾、大风的轮番侵袭,但幸好一路平安。下到山脚被多位朋友问候才得知今年五一秦岭上又传噩耗,在感其壮美的同时也不禁慨叹生命之脆弱。秦岭山难事故的发生原因各不相同,但恶劣气候往往都是罪魁祸首,它除了对山友的装备性能提出了要求,更考验了山友的装备运用技能。在这里我用此行的亲身经历来聊一聊关于装备的那些事。


    此次行程经历如下:

    51日——下午大约16点从西安出发前往厚畛子,晚上将近22点从铁甲树进入景区,在某座吊桥边找了片草地露营,营地地面草皮柔软又平整,睡了个舒服觉;


    52日——早上740出发前往南天门,中午11点开始下雨,近12点的时候小雨变成大雨,部分路段遇到飞雪,1320左右顺利到达南天门。从铁甲树上南天门途中,我们六个人的小队伍分成了两队,前后各三人,前后队路程虽然相差一个多小时,又有遇到大雨,飞雪,但因为当天上山的队伍多,而且这段路沿途没有特别危险的因素,所以在前面的我并不太担心后队。到了南天门后看天气不对,果断决定不露营并订好全队床位,我们和另外一支北京4人队伍包了一个房间,十个人挤一个大通铺。决定很明智,当天上来的人多,有一支几十人的大队伍提前预订了房间,下午晚一点其他队陆续到达后订床位就很紧张了,不少人只能疲惫地继续前行到药王庙扎营。当天晚上电闪雷鸣风雨交加,雨中还夹杂了大颗的冰雹。雨点和冰雹被大风不断拍打在接待站的铁皮屋顶上发出一阵阵可怕的噼啪声,房门几次被猛烈的大风吹开,我们早早地关闭头灯躺在床上,警惕地听着屋外的风声雨声雷声,甚至有些担心这房屋是否撑得住,同时暗自侥幸幸好没有选择露营。事实上当晚有露营帐被吹翻,连南天门庙里都被大雨和冰雹击穿,漏水不断,不得不从庙里搬到客栈里打地铺。


    53日——早上7点半出发,1240左右到达拔仙台,这段路走得很轻松,天气也很好,能见到阳光和云海,在玉皇池还见到了美丽的日晕,一路上走走走拍拍拍,玉皇池到拔仙台路段风较大,个别地方甚至站不稳,然而这点风和下午遇到的大风比起来只是小巫见大巫。我们1315左右从拔仙台出来就开始变天,从晴空如洗直接过渡到浓雾大风。从大爷海到大文公庙这段路风力达到八级甚至更大,在某个路段,我刚走到山脊部位,体重170外加负重30斤的我,居然直接被突如其来的大风给吹到路坎之下!系得紧紧的渔夫帽被瞬间吹飞,还好我眼疾手快伸手一把抓住,不敢再戴,只能揣入怀中,身后的同伴则被吹得趴到地上!这段路是当天最困难的一段路,后面的同伴个头加背包目标太大,在风中行走付出了太多体能,一路补充能量,我虽然还好但是也不敢让队伍分散太开,但是大风不断吹起肩带上的织带啪啪打脸,脸都给抽疼了。要到大文公庙的那段长下坡风特别大,最大的时候我和队友都无法站稳,只能躲在路边石头堆后避过风头后再走。当晚在大文公庙接待站扎营,一夜大风未眠。

    期间有个小插曲,鉴于拔仙台附近岔路比较多,如果天气不好又不熟悉道路,有误跑到万仙阵方向的可能,所以早上出发的时候我就反复强调今天整个队伍务必保持队形不要分散,结果还是有一位过了玉皇池就闷头一直向前冲直到从我们视线中消失再也未见。后来起了大雾后我们担心得不行,生怕他没有经验跑错方向,到了大文公庙有手机信号后立刻打电话发短信给群友帮助寻找才获悉他的行踪,好在他没有跑错方向,而是当天直接下了山。在户外出行中最忌这种个人英雄主义,在得悉他安然无恙后六人小队就改编成了五人小队。


    54日——优哉游哉下山,回西安逛吃逛吃。

五一秦岭归来聊装备

五一秦岭归来聊装备

五一秦岭归来聊装备

五一秦岭归来聊装备

五一秦岭归来聊装备

五一秦岭归来聊装备

五一秦岭归来聊装备



        

2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1-5-22 01:06 2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断肠草 于 2021-5-22 14:21 编辑

下面聊聊我的装备配置和实际使用方法


一、着装

在我所有装备里,我对户外服装穿着的要求是最低的,一方面是因为矮大紧的身材实在很难买到合适的服装,尤其是裤子,另外一方面是经过多年的户外出行,我已经摸索出了一套适合自己的穿衣法则,在我手中,普通品牌的衣裤不会和顶级的户外服装在使用方面存在本质的区别。


我的特点四个字:抗冻,多汗。前者让我减少了很多保暖衣物的负担,后者让我很重视处理服装的排汗。


秦岭和川西高原类似,低温、大风是大概率事件。很多人为了防寒,在行进过程中都会穿上保暖衣物,但这样很容易就会出一身汗。如果身上汗湿遇到大风,很可能会因为风寒和湿寒效应导致失温,因此在徒步过程中我的穿衣准则就是:尽量避免和减少出汗。行进过程中我经常穿着短袖T恤徒步,刚开始出发的时候会略冷,一旦走开后身体就开始发热了,我宁可身上微冷也不让身体过热。保暖衣物我通常放在易于拿取的顶包或者袋鼠仓,途中短暂的停留时我一般不卸包,不管站、坐,包不离身,这样背部不会冷,同时也避免卸包上包的体能损耗。但是一旦长时间停留我就立马加衣保暖,出发前又坚决脱掉。如果风大,我通常会套上防风皮肤衣。每次长线出行,快干T恤、皮肤风衣,基本上各自都会带上两三件,T恤即便汗湿也有得换,皮肤衣也是如此。

五一秦岭归来聊装备



我此行的衣裤配置:

外层:

上半身带了硬壳KOLON SPORTS的顶级款,型号忘了,入手快十年,存在严重老化。5月2号上山时遇到大雨我拿出来穿上,还是免不了内外被打湿,后打包好再也没用。回到家用了烘干机,压胶彻底报废此乃后话。外层衣物除此之外还带了三件皮肤风衣,两件北面一件土拨鼠。皮肤衣是我很喜欢的装备,重量轻、收纳小、能防风、有得换,回到城市里也可以拿出来穿

五一秦岭归来聊装备



外裤是北极狐的G1000快干裤,本来棉质长裤并不适合湿冷天气,但如果穿冲锋裤,我大小腿会闷出很多汗,跟被雨水打湿没啥两样。我在快干裤外面套上了MONTBELL的雨裙,小腿绑了峰鸟的脚套,基本上把快干裤给覆盖完了。52日冒雨到了到了南天门住下来后检查,裤子只是裤腿和膝盖窝的位置有点湿,升起火烤烤就基本干了。下半身的这种搭配这些年我已经在秦岭、新疆、川西等很多次出行中得到运用,效果很好。家里有几幅雪套脚套,如果是可能遇到深雪的线路,出发前我会换上长款SEA TO SUMMIT的雪套。

五一秦岭归来聊装备


中层:

保暖方面我没带保暖的裤子,就带了两件保暖衣物,一件始祖鸟ATOM 14644薄款棉服,一件哥伦比亚OMNI热反射短袖马甲,两件都比较轻,晚上很冷时直接两件套用就足够了。在寒冷天气下,身体核心部位的保暖最为重要,53日拔仙台沿途超级大风,我穿了一件皮肤衣套上热反射马甲,上身感觉微冷,但是在可接受范围,并不会感觉冻,这样当然不会出汗,全程身体一直保持了干爽,远离了湿寒效应。


内层:

带了三件轻薄的快干T恤,一件北面一件凯乐石一件RAB,打湿后可换干爽的,回到城里也有得干净穿,我并不会去追求一些昂贵的所谓的极速快干排汗内衣,事实上,在快干方面,即便是阿迪耐克等体育品牌的快干运动T恤也是可以用于户外的。内裤用的优衣库快干平角内裤,关于内裤少有人提,还是得顺嘴说一下,重装徒步长线徒步,平角比三角更适合,后者容易在行进过程中勒裆勒沟:)


鞋履:

SCARPA的昆布重装徒步鞋,行走秦岭这种有雨,有泥,有雪,有乱石的路径,重装徒步鞋还是更让我放心,昆布穿了四年多了,从没让我失望过。此行整个线路下来,鞋内始终保持了干爽。在容易崴脚的路段,也给我提供了足够的支撑。

五一秦岭归来聊装备



帽子:

ORGORE-TEX渔夫帽,这个是我很满意的,宽檐遮阳挡风,内部带绒,大风情况下有点头部保暖作用,而且面料确实防雨,大雨下也保护了头部。因为穿的少,所以即便带帽头部出汗也不算太多。


手套:

戴适的,说是防水后来还是被雨水雪水打湿了,不过倒是比较防风,另外手套表面在触碰到帐篷粘扣之后还是会被挂起毛,表现中规中矩吧。

五一秦岭归来聊装备



二、睡眠篇

帐篷:

三峰太极双人帐。53日大文公庙接待站扎营,虽然四周都有围挡,但吹进来的山风依然达到差不多七级左右的风力,从下午一直持续到4日早上,中间几乎没有停过,3日晚23点——4日凌晨4点左右风力更有可能超过7级。这场大风的特点是风力大,时间长,来得猛。经常是前一阵还风平浪静,突然就刮来猛烈的邪风,这种瞬间施加的力量对帐篷伤害很大,面料不过关受力点很有可能被撕裂,帐杆也容易被这种风折断。我刚搭建起帐篷,迎风面的帐杆就被这种瞬时大风一下拍得几乎贴到地面,整个帐杆弯成了S状。为了避免帐杆断裂,我用自己和同伴的背包放在帐内顶住帐杆。扎营的时候我搬来很多大石头,把所有能固定的锚点全部进行了加固,整晚下来,只有一侧门厅的石头被帐篷布拉开并拔起了地钉,其他锚点都很牢固。整整一宿,山风从文公庙和接待站之间的缝隙吹进来,风声像瀑布、像蒸汽火车、像海浪、像狼嚎......帐篷就像惊涛骇浪中的小舟一样经历着大风的猛烈冲击,不停剧烈摇晃,帐篷布哗啦啦作响,我一度担心受力点被撕破,幸好这样的事情没有发生。当晚我几乎整夜未睡,风大的时候就坐起来用背顶住帐篷,总算是熬到天明!头天扎营的有十二三个帐篷,到次日天亮的时候有一小半已经不在了。同伴的圈圈塔也在晚上23点左右被风掀翻,不得已只能住进接待站。

五一秦岭归来聊装备

五一秦岭归来聊装备


以前我最喜欢烧的装备类别是背包和帐篷,这几年对帐篷的认知发生了变化,现在的帐篷由于涂层面积大、压胶多,再好的帐篷,使用寿命往往只有几年时间,和睡袋、背包等相比都要短得多,所以我不再追求所谓的顶级帐篷。这次也幸亏没带马刺,根据我的经验,马刺大概率扛不过这样的妖风。帐篷只要功能够用,足够舒适就行,帐篷的性价比也慢慢成了我的考量标准之一,毕竟类似这样的环境对帐篷的摧残是很大的,即便是用几次换掉也不是太心疼。


睡袋:

黑冰Z400。黑冰的旗舰系列,800蓬松度,比G系列要高一个档次,我自己也有G400,两个睡袋放一起比较,Z400的绒明显要细腻。收纳体积和我的SEA TO SUMMIT FM3相比要略大一点,但就这个保暖度而言,我已经很满足了。在南天门接待站那晚夜间温度零度左右,睡的是大通铺,Z400我基本上拉链全开当做被子来盖的,要不然太热。在大文公庙扎营,夜间也差不多是在零下2度左右,地面的积水都结冰了,Z400套在身上很暖和,拉链全部拉上会觉得有些热,脚一直在睡袋内,所以脚部感觉非常暖和。这个睡袋标称舒适温度为0摄氏度,实测可以满足我在零下五度左右环境的使用需要。


睡垫:

THERMARESTP4自充垫女款标码。这个垫子买了差不多十多年了,虽然很老,但是用着很放心。我的睡垫有个七八条,这个P4算是用出感情了,因为比较薄的缘故,每次使用吹气不费多少力,所以长线我要么带SEA TO SUMMIT的充气气垫,要么就是带这个P4自充垫


睡袋内胆:

峰鸟木乃伊隔脏内胆,这个是每次出行的必备之物,走了一天一身汗,直接钻睡袋很容易弄脏,洗涤睡袋可不是件轻松的事情,有了内胆进睡袋前先套上,再也不用担心会弄脏睡袋了,清洗内胆太轻松了。收纳体积相当于易拉罐,重量也轻,即便不露营的差旅出行,如果担心酒店客栈床上的卫生问题,内胆一样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三、使用篇

背包:

MYSTERY RANCHTerraframe65背架包。Terraframe背架包系列有50,6580升三个规格,但是背架完全相同,包体可以拆下互换。我之前买的是TF50升背包,后来有朋友只买背架,于是我就帮他订了个TF65升,背架归他,65升包体我自己留下,这样我就相当于有了5065两个不同容量的包。朋友自己DIY了白色MC包体配在背架上,一路上吸睛无数,相当亮骚!

五一秦岭归来聊装备



Terraframe背架包没啥好说的,背负强大,最大负重可达70公斤,延展性好,可斩获了换包体,可配合兜布使用不同容量防水袋,它曾经斩获过世界著名专业箱包网站CARRYOLOGYBEST ACTIVE装备大奖。从去年到今年,它一直是我长线出行的主力背包,陪着我去了新疆喀拉峻、新疆宰尔德、秦岭冰兵跑、这次的秦岭南北穿,还有无数次重庆周边的腐败搬家露营,表现非常棒,我很喜欢。这次出行,我的总负重(含背包自重)大约15.5公斤,用TF背架包大马拉小车,走得很轻松。

五一秦岭归来聊装备

五一秦岭归来聊装备



在拔仙台,我还偶遇了我的顾客,另外一个小队伍一水儿的神农背包,有跟我同款的,我瞅着眼熟,一搭讪,结果都是从我这里买的,于是亲切合影。

五一秦岭归来聊装备



小包:

  LII的Musette挎包。凯夫拉面料,结实耐用又轻巧,挂在胸前放手机放证件简直不要太方便!


手杖:

LEKI的老鹰。自从2003年我开始用手杖至今,中间除了一年时间改换门庭之外,我一直使用的是LEKI,一对LEKI的黄金仗,从03年用到12年被朋友顺走,之后又入手一对黄金仗至今,这次被领导带去了扎尕那。我用的LEKI老鹰内锁定手杖,这对手杖也是陪伴我五年多了,至今表现出色。我体重大,对手杖的可靠性要求高,而在我心中,LEKI是独一无二的选择,没有其他品牌能取代它在我心中的地位。

五一秦岭归来聊装备



炊具:

JETBOIL捷宝的SUMO。以前长线出行一直带的是烧水神器——MSR反应堆,火力猛、节约燃料。但用久之后,反应堆的弊端也越来越明显:除了烧水之外干别的总有点担心锁死炉头、火力调节困难、低温下难以点燃、不能使用别的锅具(我自己可以用别的锅具,但是其他同伴使用其他锅具是不允许的)。JETBOIL捷宝的SUMO,清明我已经用过一次,在雪天里使用表现很好,这次依然带上,虽然烧水速度不及反应堆,但是相比其他炉头很快了;自带温压调控,低温下能顺利点燃;火力调节非常棒,可以调到猛火也可以调节到微火,除了烧水,煎炸烹炒样样能干;自带撑架,其他锅子都可以放心与其搭配使用......优点多多,难怪捷宝是北美市场销量第一的集热炉品牌。不过我现在的一体集热炉有反应堆1.7升,KOVEA高山大师2.0升,SUMO1.8升容量显得有些重复,所以准备闲鱼出掉SUMO,换个捷宝MINIMO1.0升,这样可以减轻重量和收纳体积,更适合单兵出行。

五一秦岭归来聊装备


MSR豪华版小火箭。这个也带温压控制,也很适合低温使用,火力相当的猛,本来是想放在顶包里面,路上方便烧点水吃路餐,结果最后没派上用场,两次行进途中烧水都是用的SUMO,毕竟下了包,在顶包里拿火箭和在主包里拿没啥太大区别了。

五一秦岭归来聊装备


火枫雪钛套锅。轻便,好用,做工也不错,路上用来装袋装奶粉,咖啡,榨菜包啥的非常不错,早上用来冲泡食品也很棒。


头灯:

FENIX的HL30。为了家里的几个头灯,专门买了南孚的充电电池。不过确实好用,重量比较轻,续航时间长,并且亮度管够。


墨镜:

台湾的黑貂近视墨镜。平时不喜欢戴墨镜,主要是因为近视眼换上没有度数的墨镜后无法看清,而黑貂近视墨镜解决了这个问题,夏季和雪季出行这个总是我的必备之物。


收纳袋:

SEA TO SUMMIT和三峰的各种收纳袋,装衣服,装食品,装睡垫,装电子设备......井井有条不要太方便!

发表于 2021-5-22 08:58 3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断肠草 于 2021-5-22 15:35 编辑

关于装备运用方面的一些随想:


1、如果真心喜欢户外,经常走进山野,那就需要在户外实践中摸索总结,寻求适合自己的装备使用方法,比如我对装备的一些观点和看法,比如我自己的少出汗穿衣法则,都是在长期的出行中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总结的,这些观点和看法未必适合其他人但是很适合我,其他人可作为参考和借鉴;


2、每种装备都有各自的性能特点,想法将其优点充分发挥,避开其缺点,可以实现很好的使用效果。比如说外层衣物,这几年出行我较少带冲锋衣,防雨的任务大多交给了雨衣,雨衣是公认的闷热不透气,但我通常穿雨衣的时候内里都只是一件短袖T恤,风雨袭来并不觉太闷热(五一家里的雨衣领导打包时没注意都带到了扎尕那,一件也没给我留下),这样雨衣防水好的优点就得到了充分利用,有效规避了闷热的缺点。很多人不喜欢的皮肤风衣也是如此成为我每次出行必不可少的衣着装备;


3、可以把所有装备的重要性在自己心中进行一个排序,在我心目中,背包、鞋子的重要性妥妥第一梯队,手杖、睡袋、帐篷、头灯、睡垫排第二梯队,炊具、服装第三梯队,其他算是第四梯队。当然,不同的线路,装备的具体重要性也会是有变化的。比如长线虐线,炊具的重要性会提升一到两个档次,原因是好的炊具可以节省燃料,减少负重。这个重要性的排名只是我自己的看法不能代表别人,比如对很多人来说,服装的重要性会大幅度提高。但任何情况下,安全和可靠都应该排第一,重量绝对不是;


4、装备具有不同的重要性,那么我们在选择采购的时候可以进行区别对待。如果预算足够直接一步到位固然不错,但未必非得每种装备都是顶级,重要的是选择适合自己的装备。如果预算不足,那么根据装备的重要程度来分配你的预算。背包和鞋子属于我的核心装备,所以在这上面,我付出的成本最高,而硬壳之类的装备,我付出的成本很低;


5、学会对装备的性能和重量进行搭配组合,比如我的下半身外层穿着,就是用雪套和雨裙的防雨性对快干裤的性能进行弥补,同时又保留了快干裤的优点;比如我所有的睡袋都是轻薄型的,一条厚睡袋都没有,我根据不同的温度进行组合搭配使用,即便是极寒天气,这些薄睡袋也能满足我的需要;比如对装备重量的分配,在总重量控制的前提下,对核心装备的重量要求放宽,背包自重我就从超轻和轻量恢复到正常重量,但是把睡垫、睡袋、帐篷、食品、炊具及燃料等重量控制下来,实现了大马拉小车的轻松出行,诸如此类;


    想到哪儿说到哪儿,罗里吧嗦一大通,权当是自己的随想记录吧,如果能给大家带来借鉴和参考就最好。

1人点评 收起
  • 阳光心态123 我没有什么经验,就是自己骑行和几年,慢慢总结,再好的东西也不经风吹日晒,可能在家能穿五年以上,在外几个月就不行了,只要占上户外东西就就很多, 2021-5-27 17:33
发表于 2021-5-22 10:26 4 只看该作者
minimo已经用了四年的路过,确实强烈推荐,我身边很多朋友也换了这款。 sumo比较适合两到三人煮食,单兵不如minimo.
1人点评 收起
  • 断肠草 确实,MINIMO和SUMO的炉头差不多,但是容量差别较大,我已经有多个大容量锅,还是换个单兵的比较好 2021-5-22 11:29
发表于 2021-5-22 11:29 5 只看该作者
cbtk 发表于 2021-5-22 10:26 minimo已经用了四年的路过,确实强烈推荐,我身边很多朋友也换了这款。 sumo比较适合两到三人煮食,单兵不如mini ...

确实,MINIMO和SUMO的炉头差不多,但是容量差别较大,我已经有多个大容量锅,还是换个单兵的比较好
1人点评 收起
  • cbtk sumo分几代,最新一代是和minimo一样的五代炉头,稳压器性能也一致,老款可不太行的。 所以,本来最好的方式应该是,买一个minimo再去闲鱼买一个sumo的锅。 可是反一边不行,从来就没有minimo的锅单卖过。JB家为了赚 ... 2021-5-22 19:16
发表于 2021-5-22 11:49 6 只看该作者
我比你早一个小时到达拔仙台。过了玉皇池就看见云雾翻滚自西向东掠过拔仙台。我是原返。

发自8264手机版 m.8264.com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21-5-22 12:46 7 只看该作者
杨过路过。2号早八点多溜过铁甲树送飞机,快走到回心石了打转的,听说你们尾队走的慢些,还在想能不能追上你们尾队,给你们一惊喜
发自8264小程序
2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21-5-22 19:16 8 只看该作者

断肠草 发表于 2021-5-22 11:29 确实,MINIMO和SUMO的炉头差不多,但是容量差别较大,我已经有多个大容量锅,还是换个单兵的比较好 ...

sumo分几代,最新一代是和minimo一样的五代炉头,稳压器性能也一致,老款可不太行的。
所以,本来最好的方式应该是,买一个minimo再去闲鱼买一个sumo的锅。 可是反一边不行,从来就没有minimo的锅单卖过。JB家为了赚钱,根本就不单出这锅来卖。
Ps:顺便交流一个问题是minimo及sumo炉头的那个插销也改过版,所以会有点摇晃,不少人感觉不稳不踏实就退货了。其实,如果有老款的JB炉头,换一下插销这块就可以了。不知道新的设计是为了什么,反正我不在意那些摇晃。
1人点评 收起
  • 断肠草 我那个SUMO应该是最新一代,清明在秦岭山顶雪地里点火很顺利 。找个时间我把SUMO,MINIMO,高山大师和反应堆一起测试下,拍个对比视频 2021-5-23 11:32
发表于 2021-5-22 20:02 9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dafengchui 于 2021-5-22 20:05 编辑

这就是庇护所的作用
对于这种常年气候不稳定能够预期到的地区
建几个庇护所能救很多命
否则装备出问题只能等死
别人不敢也没有余力去救

哪怕上山前收个环保费做成这件事呢
也比现在装模作样封山强
一出事又要民间义务的救援队冒风险去救
救了又赖账
人命没了
地方上伤亡数字增加上新闻
各种问题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21-5-22 21:14 10 只看该作者
装备详单好评,(虽然65L背不动凑合50L用用)防风皮肤衣能防晒吗,前天在家里露台穿个背心戴草帽搭黄瓜架变烤红薯了...
1人点评 收起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