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25494

主题

上海综合

牛仔行摄 || 姑苏古城徒步觅秋韵

[复制链接] 查看:8945 | 回复:39
发表于 2021-6-1 14:27 31 只看该作者

据《王氏拙政园记》和《归园田居记》记载,园地“居多隙地,有积水亘其中,稍加浚治,环以林木”,“地可池则池之,取土于池,积而成高,可山则山之。池之上,山之间可屋则屋之。”充分反映出拙政园利用园地多积水的优势,疏浚为池;望若湖泊,形成晃漾渺弥的个性和特色。拙政园中部现有水面近六亩,约占园林面积的三分之一,“凡诸亭槛台榭,皆因水为面势”,用大面积水面造成园林空间的开朗气氛,基本上保持了明代“池广林茂”的特点。

早期拙政园,林木葱郁,水色迷茫,景色自然。园林中的建筑十分稀疏,仅“堂一、楼一、为亭六”而已,建筑数量很少,大大低于今日园林中的建筑密度。竹篱、茅亭、草堂与自然山水溶为一体,简朴素雅,一派自然风光。拙政园中部现有山水景观部分,约占据园林面积的五分之三。池中有两座岛屿,山顶池畔仅点缀几座亭榭小筑,景区显得疏朗、雅致、天然。这种布局虽然在明代尚未形成,但它具有明代拙政园的风范。

发表于 2021-6-1 14:27 32 只看该作者

拙政园的园林建筑。早期多为单体,到晚清时期发生了很大变化。首先表现在厅堂亭榭、游廊画舫等园林建筑明显地增加。中部的建筑密度达到了16.3%。其次是建筑趋向群体组合,庭院空间变幻曲折。如小沧浪,从文征明拙政园图中可以看出,仅为水边小亭一座。而八旗奉直会馆时期,这里已是一组水院。由小飞虹、得真亭、志清意远、小沧浪、听松风处等轩亭廊桥依水围合而成,独具特色。水庭之东还有一组庭园,即枇杷园,由海棠春坞、听雨轩、嘉实亭三组院落组合而成,主要建筑为玲珑馆。在园林山水和住宅之间,穿插了这两组庭院,较好地解决了住宅与园林之间的过渡。同时,对山水景观而言,由于这些大小不等的院落空间的对比衬托,主体空间显得更加疏朗、开阔。

发表于 2021-6-1 14:27 33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1-6-1 14:27 34 只看该作者

拙政园向以“林木绝胜”著称。数百年来一脉相承,沿袭不衰。早期王氏拙政园三十一景中,三分之二景观取自植物题材,如桃花片,“夹岸植桃,花时望若红霞”;竹涧,“夹涧美竹千挺”,“境特幽回”;瑶圃百本,花时灿若瑶华。”归田园居也是丛桂参差,垂柳拂地,“林木茂密,石藓然”。每至春日,山茶如火,玉兰如雪。杏花盛开,“遮映落霞迷涧壑”。夏日之荷。秋日之木芙蓉,如锦帐重叠。冬日老梅偃仰屈曲,独傲冰霜。有泛红轩、至梅亭、竹香廊、竹邮、紫藤坞、夺花漳涧等景观。

发表于 2021-6-1 14:28 35 只看该作者

《园冶》里讲“借景,林园之最要者也”,借景是中国传统园林的重要理念和技法之一。

而拙政园作为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其巧借内、外之景的手法让人叹为观止。从拙政园的东园走过中园洞门,人在倚虹亭处抬眼望,迎面是舒展的水面,不远处一座玲珑宝塔露出大半身段。这塔其实是园外1.5公里处的北寺塔,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拙政园造园之时,借用此景,不仅弥补了私家园林不能造塔之缺,也使园景显得更加幽深。

发表于 2021-6-1 14:28 36 只看该作者

姑苏的小桥流水、粉墙黛瓦,姑苏的秋韵,已成自己最美好的回忆!

姑苏,我还会再来!

感谢人在旅途!感谢领队花仙子!

感谢一路同行的各位驴友!

有机会再约!


注:部分文字来自于网络


牛仔行摄|微信ID:w892831406



发表于 2021-6-1 17:05 37 只看该作者
感谢楼主奉献相当精彩的游记
发表于 2021-6-2 15:54 38 只看该作者
拍的很好,很惬意,支持一下!
发表于 2021-6-6 09:37 39 只看该作者
黄叶与古建筑相映成趣。
发表于 2021-6-9 07:05 40 只看该作者
照片文字都有韵味!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