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20192

主题

北京

从成都到壤塘,寻访黑虎羌寨

查看:12830 | 回复:9
发表于 2021-8-11 15:02 显示全部帖子

  茂县 黑虎羌寨   摄影:火山岩 成都是一个令人矛盾的城市:就生活之优渥与物产之富饶而言它是美好的,但冬季终日阴冷潮湿的天气却让人恨不得逃离。幸好成都有位于青藏高原东缘的绝佳地利,西行不过数小时就可直上高原,拥抱灿烂阳光与清新空气,而我又有走遍川西大地每个角落的夙愿,因而常在成都小住不过数日便又匆匆离开,直奔惦念的远方。

这次我的目的地是阿坝,前去寻访一栋名叫日斯满巴的藏式碉房。


图文|火山岩

1


从成都到茂县

  蓉昌高速公路   摄影:火山岩 1月30日下午我从成都出发,沿 G4217 蓉昌高速公路西行,当天的目的地是马尔康。在汶川段遇上限高杆,只好驶入317国道,原想在桃坪重新进入G4217,却被告知高速公路处于试运营阶段,目前皮卡车不允许进入,而前方317国道因塌方已断路两个月,建议绕行黑水。这无异于被泼了一头冷水,心想绕道黑水是不可能的,我宁愿不去寻访日斯满巴了,遂掉头返回。

  龙溪沟口的碉楼,难以判定是否是旧物   摄影:火山岩从桃坪去汶川,见到317国道边有龙溪羌人谷的指示牌,便决定进入一探究竟。沿曲折蜿蜒的谷底小道一路北上,除了龙溪沟口的几座碉楼和散落着的阿尔村等几个寨子外,并未见到其他醒目的文化遗存。

  龙溪沟尽头的冰瀑   摄影:火山岩

前行12公里后,到达海拔3100米的山谷尽头,路遇一条小型冰瀑,再往前走是一处小型电站工作区,遇阻,原路返回。在此并未寻访到有价值的发现。

离开龙溪羌人谷,尚不知将向何方,但彼时已不可能返回成都,留宿汶川亦无意义。我只能溯岷江北上,在低沉的夜色下抵达茂县。

明天,顺路去黑虎羌寨看看吧!

1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1-8-11 15:02 显示全部帖子

2


黑虎羌寨  1月31日

  环绕茂县的山峰    摄影:火山岩
清晨的茂县,雪山环抱,这是夏季看不到的景象。

  岷江西岸的三座碉楼    摄影:火山岩

从酒店向岷江西岸的山坡上望去,观测到有三座碉楼,于是驱车前往。中途遇见一位正在扫地的大嫂,我向她打听这组座碉楼是古代的吗?答曰新修的,有四五年了。听罢顿时没了兴趣,调转车头径直向黑虎羌寨驶去。

  黑虎乡政府    摄影:火山岩

从茂县到黑虎乡政府所在地小河坝村,要经过一道峭壁夹峙的深峡,底部的道路在雨季时被山洪冲垮,两侧又多见滑坡体,沟通山村与外界的道路竟然如此艰难凶险!人类的生存能力该有多顽强,险山恶水间只要有一处小平坝,就能世世代代活下来。

  黑虎羌寨位于高山深峡间   摄影:火山岩

黑虎羌寨位于茂县西北的高山深谷之中,古称「黑猫寨」,自汉至唐仅是以狩猎为生的小部族,唐以后农牧并举。由于地处岷江流域民族走廊地区,曾受吐蕃袭扰,加之部族抢掠,因而村寨修筑大量碉楼等防御工事。

  一处冰瀑    摄影:火山岩

发表于 2021-8-11 15:02 显示全部帖子
在村边,遇到一处小型的冰瀑,近观别有一番韵味。

不久又遇到一位捡柴的老妇人,只见她不停地弯腰整理柴火,我走上前去问她是否需要帮助,她说不需要,又问她高寿了,答约86岁。她那矮小的身材,满是皱纹的脸庞,以及昏黄的眼神,无不述说着过去岁月里生活的艰辛。


「羌」字纹   摄影:火山岩在黑虎,不少民居的山墙上绘有「羌」字纹,这形象地述说着族源来历,他们的先祖在古远的从前在青藏高原——确切地说在今青海湖-果洛一带广袤的草原上从事游牧活动。

  码放柴火的姐弟  摄影:火山岩

黑虎羌寨的古碉群主要坐落在鹰嘴河寨上,寨子比乡政府驻地小河坝村高约250米,山道盘旋凶险,我选择徒步前往。中途遇见正在码放柴火的姐弟俩,简单聊天得知姐姐在四川师范大学读医学专业,弟弟在茂县读高中——努力让下一代人接受教育,这在少数民族地区已是普遍现象,令人欣慰。

  川西,山的世界   摄影:火山岩

发表于 2021-8-11 15:02 显示全部帖子
在黑虎,面对无穷尽的高山,我思考一个问题:在大山大河间生活久的人们,到成都平原这样的开阔地以及大都市究竟是否会适应和喜欢?就像我从内心深处挚爱高原一样。

  黑虎羌寨    摄影:火山岩
沿着山道长时间徒步,终于来到鹰嘴河寨。

冬季是闲暇的季节,人们三三两两地坐在房前闲谈。见我到来,便有妇人走上前问我是否要买腊肉,我婉言谢绝。

羌族的碉楼并不如嘉绒藏族的碉楼雄伟壮观,这大概是由于修建年代更为久远的缘故。鹰嘴河寨现存的几座碉楼多见四角碉,但中心位置赫然矗立着一座挺拔的十二角碉楼,这让我颇感意外。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黑虎鹰嘴河碉楼   摄影:火山岩

发表于 2021-8-11 15:02 显示全部帖子
黑虎鹰嘴河碉群已被归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旁侧有说明性文字,曰:

“羌人建碉楼的历史悠久,《后汉书》即有「依山居止,垒石为屋,高数十丈,为邛笼」的记载。碉楼在黑虎羌语中称为「呢哈」,古羌语称为「邛笼」,分为战碉、烽火碉、界碉、风水碉等,碉身一般高达数十米,多矗立于河谷两边的高山险要之地。黑虎羌寨是遗存羌族古碉楼最多的地方,曾经达200余座,现存完整和残缺的碉楼约有40余座。其中小河坝鹰嘴河有28座,群碉一字排开,错落有致地矗立在宛如雄鹰的山脊上,高大雄伟,气势磅礴,有「鹰背上的群碉」之称。黑虎现存碉楼大多建于唐代,历经千百年风雨,经历了叠溪和汶川大地震,碉楼仍傲视天宇,是羌人精湛的建筑技艺最完美的展现。”

  墙体中间隆起的线条,究竟是墙筋还是碉楼的一个角? 摄影:火山岩

相比于嘉绒藏族碉楼,羌族碉楼最大的特点有两个:一是顶部朝向山坡的防御墙;二是加固碉楼的墙筋。

对于墙筋部分,法国研究者达瑞根女士认为墙筋是为加固墙体而修筑的稳定线条,而我在实地走访时看到当地的文保碑刻将墙筋部分称为碉楼的一个角,因此原本四角的碉楼,因为四面各有一条墙筋,进而被称为八角碉楼。或者可以把它理解为先民修建碉楼时,墙筋是从四角向多角变化的一个过程。

发表于 2021-8-11 15:02 显示全部帖子

3


与一位阿婆的对话

在鹰嘴河寨考察完古碉后欲离开,途经一户人家,见一位佝偻着身子的阿婆扶着助步器颤巍巍地挪动着,我礼貌性地跟她打招呼。

「阿姨好呀!」我说。「你好,你是哪里的?」她问。「我从成都来,看看碉楼。」我答道。……
「阿姨您高寿了?」我问。她迟疑了,似乎听不明白。
「您多大年纪…几岁了?」我补充道。「77岁了。」她连说带比划着。「您的腿怎么了?」我问。「去年5月搬东西摔着了,在床上躺了七八个月,现在才能走点路……」她说。「没去医院看看吗?」我问。「没有,家里困难的很。」她说。……「您的左眼怎么了?」我问。「我妈说我生下来不久,有天她把我放在灶膛边就去干活了,我一翻身掉进火里烧到了眼,就瞎了。」她答道。……「阿姨,您得注意营养,每天能吃上鸡蛋和牛奶吗?」我问。「没有,家里困难,就只能吃口饭,吃多了也怕别人不高兴。」她说。「那你有收件地址和联系电话吗,我给你买点鸡蛋和牛奶寄过来?」我说。「不用,谢谢你了,你能跟我说说话,我这心里呀就很舒服,平常没人跟我说话。」她说。

……

人啊,无论身份高低与家境贫富,风烛残年总是一件令人悲伤的事情,而这位阿姨的遭遇更让我感到心酸。

发表于 2021-8-11 15:02 显示全部帖子

4


雪夜疾行,只为日斯满巴

离开黑虎藏寨,沿347国道西行,经黑水前往马尔康。

  积雪路面   摄影:火山岩

过沙石多乡后不久,随着海拔上升路面开始出现积雪,一些大货车停在路边,驾驶员忙着安装防滑链。

  雅克夏雪山   摄影:火山岩

前方路况尚不可知,我只能硬着头皮小心翼翼地前行,同时做好打道回府的准备。过雅克夏隧道,迎面驶来一台车,他冲我闪灯,双方停车后相互打听路况,我告诉他黑水方向可以通行,他对我说前往马尔康的主干道没有积雪亦可通过,这样我才放了心。

  雪夜   摄影:火山岩

过壤口,驶入248国道。不多时抵达刷经寺,加油,晚餐。经过刷马路口时天色已暗淡下来,这时大雪纷飞,路面积雪严重,路旁偶尔可见侧翻的车子,由于担心雪大受困,还只能继续慢速前行。

大约60公里后到达卓克基,这一带地处梭磨河谷底部,且渐渐远离来自四川盆地的湿润气流,因此并未降雪,紧绷的神经总算松弛下来。

过马尔康,沿317国道继续西去,经白湾、观音桥,于22:30到达日斯满巴碉房所在的壤塘县宗科乡加斯满村石波寨。抬头望去,夜空晴朗,月明星稀,跟刚刚逃离的漫天风雪判若两个世界。

日斯满巴会是什么样子呢?我充满了好奇。
2021年2月4日 @成都



发表于 2021-8-11 17:00 显示全部帖子
如此精彩的游记,我不得不顶一下
发表于 2021-8-12 13:54 显示全部帖子

支持欣赏佳作
发表于 2021-8-23 20:45 显示全部帖子
看起来跟南方的景色完全不一样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