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28773

主题

成都

梦回茶马,去见那远方的风 (下篇3 梦开始的地方)满山报春花开遍

[复制链接] 查看:6009 | 回复:13
发表于 2021-8-25 11:51 1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文|  Viki,转载请注明出处

冰冰巫宝走天涯(订阅号ID:bbwbzty)


大太阳给我讲了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故事,因为这个故事我知道了茶马古道。



在大太阳的带领下,我先去了一趟汉源段茶马古道的东段(通往荥经方向)。



在自己的执着下,我走完了汉源段茶马古道的西段(通往泸定康定方向)。



东线和西线都走一遍,于是可以对整个汉源段的茶马古道有了比较完整的了解。




汉源段古道保存相对完好,适合平常没时间没机会没去处的白领族独辟蹊径,利用周末亲近大自然。这条路算不上险,又有一定野性,富含历史人文,不仅能徒步松活筋骨,还能感受被时光尘封的辉煌的昔日历史。
从三交乡穿越到化林坪,二十多公里,比较轻松(只要不走错路就很轻松,注意没有信号,所以千万别走错路!),沿途有山泉水,这样的强度基本适中。




后 记 一


小院又有朋友前来,大声招呼着“大太阳在不在”,大太阳起身迎客而去。
他去忙碌了,我则踱步来到小院的下午茶区域,那里刚好是汉源湖边,极好的视野。
汉源湖,波光粼粼,蔚蓝一片。
湖里有鱼,汉源酸菜鱼乃是本地一绝。

汉源湖


关于汉源得名,其实最初并不是汉水之源。(参见走天涯89 | 梦回茶马,去见那远方的风 (上篇1故事伊始) 古道蔓草一曲东风破)
真正的由来是:
早在汉朝时,朝廷视这片区域为边区军事重镇,军队驻守后,汉人才开始迁入,用“汉原”作为军镇之名。
九襄坝子地理优渥,农牧业发展极好,人口增长也就快速,但平坝以外的其它地方仍然是少数民族较多,于是九襄、清溪的汉民就显得特别突出,汉民在这块坝子一代又一代的传承繁衍,名副其实的“汉民之源”。
后来军镇改县,考虑到它起于汉原(汉民之源),就改成了汉源并被沿用至今。
农业依赖水源,从川西灌溉区迁入的汉人拦河垒晏,开沟引渠,由于这里汉民较多,又叫汉源,于是将流经这里的流沙河命名为汉川水。
后人忽略了汉源得名由来的前因,只注意了汉川水。
不过连史学家都不刻意纠正民众的认识,我自然也是更喜欢汉水这个版本。
无论人还是水,都是中华民族,虽是最初的起因不一样,但内涵都异曲同工,就让这份美丽留在所有人心里吧。



汉源的海拔在550米至4021米之间,年平均气温17.9°C,无霜期300天,日照时数达1475小时,气候垂直变化显著,昼夜温差大,特别适合农作物、水果生长。
因此汉源农业发达,农作物产出高,特别是水果,具有果大、色艳、味浓,水分充足、糖分高、口感松脆等品质优良特色。
汉源一年四季产出丰富,鲜果不断,从冬天的黄果柑、草莓,到春天的枇杷,夏天甜樱桃、李子、葡萄、杏,秋天的脆红李、梨、苹果……
汉源水果远销国内外,产量能达到40万吨。其中,汉源车厘子作为水果名片,在2021年种植面积5.4亩,产值25000斤。
走天涯91 | 梦回茶马,去见那远方的风 (上篇3九襄之美) 古道蔓草一曲东风破



汉源光照好,像枇杷这类水果质量好,口感好,很受青睐。
成都,汉源枇杷、汉源车厘子要比周围产的卖得贵一些呢。
大太阳是个闲不住的人,汉源的瓜果如此优秀,怎么能不多加推广。
在他的带领下,聚集了汉源一批和他一样热爱家乡热爱这片土地,致力于把汉源的阳光枇杷、樱桃带向全球的年轻人,天天泡在田间地头指导农户进行技术改良,去搞水果营销和物流了。


这就是为啥他老没档期去徒步的原因。


他不是在地里检查果子就是在摘果子要不就在发物流,总之没闲着。

大太阳摘果子

他不在果园摘果子就是送货的路上

繁忙的物流


1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1-8-25 11:51 2 只看该作者
大太阳也是位颇具匠心的设计师,他用从事设计工作二十多年的经验弄个了民宿小院。


如今,大太阳的名号和他的小院俨然已经成为了现代茶马道(108省道)新时代驿站,五湖四海的人们在这里打尖,吹牛,住宿,然后运货的运货,游玩的游玩,徒步的徒步。


小院一角


小院一角


发表于 2021-8-25 11:51 3 只看该作者
不过朋友们如果现在去找大太阳,又找不到他了,他正在干一件大事————给他的小院更新换代。


就在九襄茶马道上,他的新民宿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有餐厅、有住房、有房车营地,目标奔着全国民宿设计大奖而去!


非常值得期待!

发表于 2021-8-25 11:51 4 只看该作者






后 记 二


清溪古镇,建于隋仁寿四年(公元604年),距今已有1403年的历史,城内至今还存着大片唐、宋、明、清各代建筑。


古镇距离汉源县城北边三十多公里,建在大相岭西南麓的高山河谷地带,海拔1665米。


这座古城北接雅安,南通西昌,东连乐山,西达康藏。


因为清溪地理如此重要,所以它自古就是一座郡州县治的古城,也是一座峡关,是古代雅安通往西昌、印度的必经要隘,是南方丝绸之路、茶马古道、古盐道交汇的重要驿站,自汉起就是重兵镇守,保边关无虞的军事戍地。千百年来,南来北往的商贾,在清溪古城来来往往川流不息。

宋朝时它的军事戍守功能退去,但民间往来依然络绎不绝,每年七月的"花椒会"期间,市场特别兴旺,素有"建昌道上小潼关"之称,堪称汉源历史上的繁华鼎盛时期。

威尔逊后来在日记里说:四川清溪古镇,是他见过的最具传奇色彩的驿镇。

清溪盛产花椒(走天涯91 | 梦回茶马,去见那远方的风 (上篇3九襄之美) 古道蔓草一曲东风破),如果买不到正宗的本地花椒,可以去超市买比较有名的“永丰和牌”花椒油。

那位老婆婆的家就在清溪。
清溪古城街巷参差,院落古朴,主街依山势而建,宽三米,以南北走向为主,与几条东西走向的街道相通,有“九街十八巷”之称,但是在明末清初的时候整座城被战火烧毁了,老建筑存世不多。
好消息是清溪的富民村和新黎村被列入了“中国传统村落”保护项目。


发表于 2021-8-25 11:51 5 只看该作者
清溪古镇,有一处重要的古建筑,那就是清溪文庙。

汉源县清溪文庙,始建于唐朝开元年间,不过早已几易其址而重建,我们现在看见的文庙,是1799年清朝年间所建,是四川全省现存的8座、雅安市仅剩的唯一一座文庙。

发表于 2021-8-25 11:51 6 只看该作者
走进清溪文庙,但见旧迹斑斑的殿宇轩昂耸立,红墙碧瓦的院落里古树参天,岁月的尘土味扑面而来。


发表于 2021-8-25 11:51 7 只看该作者
若去文庙游览,我这里不放图了,有兴趣的可以按以下介绍去看看哟:

文庙前有一照壁,上书“万仞宫墙”。

照壁的右边为圣域门,左边为贤关门。

贤关门门前有一石碑,上刻:文武百官,至此下马。

进贤关门后,左边是棂星门,是个三间四柱冲天式石雕牌坊,雕刻的是蟠龙缠笔、新科状元打马游街等故事。

牌坊后,是泮池。

泮池上是泮桥。这池上本有三座泮桥,分别是“探花”“状元”“榜眼”,文革毁了两座,现在剩下的这座桥是状元桥。

过了泮桥,是大成门。

大成门是进入大成殿的必经之门,本来,大成门后左边是乡贤祠、忠义祠;右边是名宦祠、节孝祠,但现在,只剩下了左右厢房数间。

大成门后是大成殿,祭拜孔子的主要场所。

大成殿前有个石雕神位,上书“至圣先师孔子之神位”。

大成殿内是孔子塑像。

殿前还种得有600年的紫薇,280年的杉树,180年的桂花树。

清溪民居


发表于 2021-8-25 11:51 8 只看该作者
一千多年过去了,无论时间怎么流失,世间怎么变迁,清溪城仍然古貌依旧,古风犹存。


走在清溪城的老街上,路面的石板已经是混凝土了,但两旁的民居大多仍为一镂一底排立式木结构房。


像这种大天井套小天井的雕花檐角的深深庭院比比皆是,透出老街居民的悠闲恬静。


每家每户的窗格上晾晒着绿盈盈的是清溪特产盐菜。用这种清溪盐菜炒汉源坛子肉是绝佳的汉源特色菜。


那些雕梁画栋的屋檐下悬挂的长串玉米棒子,在斜阳照射下泛着金灿灿的光泽。


清溪既然是“茶马古道”的重要驿站,那旅店肯定少不了。史料记载昔日的清溪城内有松鹤店、富顺店、天宝店、上下德胜店等大小旅店30 余家。


最有名的是“老永发官店”曾接待过国民政府考试院院长戴季陶进藏,大画家张大千采风,西康省主席刘文辉,是当时的达官贵人住的旅店。


据老店的后人介绍,旧时的永发店呈品字形,由三个天井组成,中间一条宽过道通往后面大天井,大天井四周的楼是走马转角楼。两边分别有两个小天井,房间分布于三个天井周围,每个天井既可独成院落,又可相互连通。


由此可见当时清溪城是个什么样的存在,它的“九街十八巷”是仿当时老成都城市具有强烈对称性中国风特色建筑和布局,所以旧时还把清溪叫做“小成都”。


今时今日的清溪城,早已经不是盛况时期的规模,它很小,没几分钟就逛完了。


可就这区区方寸,我前前后后来过好几次,每一次都跟第一次来一样,处处是安详和宁静。


无非是寻常百姓家,是小路,是农田,是瓦房,是花椒林......,在这里,感觉不到一点点喧嚣和繁忙,沉浸于此,历史的光阴在身上流逝,但定睛一看,又好像什么都没有改变。


时光凝固于此。


清溪有个特色,这里的风特别大。


古语:清(溪的)风雅(安的)雨建昌(西昌的)月,自古为剑南道上的三胜境,清风位列第一。


清溪的风特别大(走天涯90 | 梦回茶马,去见那远方的风 (上篇2初入古道) 古道蔓草一曲东风破),每当夕阳把老城门影子拉到最长时候,从北面垭口吹过来的寒冷风流,霸道地封锁了这座茶马古道上的驿镇,人们只能躲在屋里,听大风呼啸而过。


我走在清溪古城的小街上闲逛,那个风啊,直直地吹着肚子,冷得我使劲儿把衣服裹紧,缩着脖子。


清溪,是风城,是风神居住的地方,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当地有去风神庙祭祀的习俗,祭祀对象是风伯圣神、花椒神母等各位神。


风神是位带来幸福的好神仙,正因为此地日照足、风力强劲,才造就了品质一流的花椒和车厘子。





为什么正好在风口:独特的地理位置形成了清溪独特的气候类型。

清溪城北倚大相岭,东倚背后山,南面是坪坝谷地,虽然清溪在泥巴山上,但西北面的风洞山比清溪的海拔高。


当西北风从风洞山吹向清溪城时,就形成了天然风槽来回滚动,于是狂风大作就成了这座古城的日常。





整座城筑有城墙,城墙高两丈八尺,周长七里七分。


可惜城墙在1958年被毁了,四个城门现在只剩下北城门了,也就是老婆婆站着等人的地方。

就是这里

装城门的安装槽


发表于 2021-8-25 11:52 9 只看该作者
算起来,前后我去了四、五次,每次都在城墙根下等满整整一个下午,却都没有碰到她。


前几次,我兴致勃勃,满怀期待,怏怏而归。
最后一次,也就是完成了飞越岭穿越之后,我发现自己并没有为没见到老婆婆而感到太遗憾。
可能她年岁大了,不能风雨无阻地再每日来了。
再者,距离我第一次穿越,已经过去了一年多,九十多岁的老人是否还健在,很难说。
清溪不大,敲开一户人家的门,或者去镇政府打听打听,也不是很难的事,但是我不敢,委实怕听到她已经不在人世的消息,还是宁愿保持仅仅是我没有等到她吧。
更重要的是,我心里有我自己对她的那份尊敬和纪念,这个系列的记录也是在向她和她那个时代的背夫致敬。
这篇文章从一开始写,就是为了有一天能去见到她。
我想去告诉她,我走过你走的那条路。
但经过垭口的生死攀登,让我觉得能不能见到她已经不再那么重要了。
当年他们的行走环境比我遇到的更加危险,他们所承载的是一段厚重的历史,而我,只是去简单走了一次,还仅仅只是汉藏全程的一小段。
我知道我永远做不到背着一百多斤去走一趟,因此我永远也不能完全感同身受她们那一辈人的艰辛。
知道自己不能够,反而更敬畏,不是走了一点点路,就能去大喊:快看我,我存在!
一切就在心里吧。
我所能做的就是尽量去记住历史,去让他们不被遗忘。
于是,我想像着她的样子,站在墙门前,迎着风,望着远方。
恍惚间,仿佛看见一位老婆婆穿着袄子,拄着油亮的拐杖,和我一起站在城门下,等着远方的风吹来。
那年最后一拨背夫队伍进山的时候,她正是青春风华,和亲人们说好在清溪等大家回来,一等就是六十多年的沧海桑田。


昔日茶马古道上奔波忙碌的背夫们,为了生活不畏艰险,支撑着他们踏上不知前路的茶马道。


那些可能因为生病、因为失足、因为强盗等等原因永远倒在路上的背夫们,或许他们放不下的执着就是能回到故乡,看看心中最牵挂的家人吧。


就像老婆婆几十年如一日的翘首期盼。


这就是茶马古道的血泪史,生与死的记忆。


荒烟蔓草的岁月,已看不到那些离合悲欢,发生过的故事,都在茶马这条古道湮灭......
这里放一张汉源摄影专家孙老师于早年间,采风时偶然抓拍到的一张女背夫的照片,以做为对那段历史和本篇主题故事的缅怀和致敬。

经作者授权



发表于 2021-8-25 11:52 10 只看该作者
经历过垭口的生死攀登,我想这个世界上除了生死,其它都是小事。

生与死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只有直面生死的时候才会有最深刻最纯粹的感悟。


面临生死,生活中的种种皆为小事。


那个瞬间脑海里想到的,想要做到的,就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


它超越了自己的生死,是面对死亡也毫不退让的执着,绝不放弃的信念!


这就是生命的意义!我生命的意义!


这更是我走了一趟茶马古道,所得到的真正收获。
我在垭口面对山神,许下郑重誓言:

贡嘎,生命不能承受之重,便是这一生的信仰!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