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55508

主题

北京综合

帝都胡同遛弯 02 | 走过南北长街,看故宫外八庙的变迁

查看:5908 | 回复:11
发表于 2021-11-29 11:49 显示全部帖子
一场雪过后,北京彻底坠入冬天,而我也暂时告别了这座城市。初秋漫步胡同的日子仿佛还在昨日,我很怀念它。


紧贴着紫禁城西侧的,是南长街与北长街。9 月初的下午,我和朋友从天安门西地铁站钻出来,继续皇城里的胡同遛弯。与南池子大街一样,南长街南端的券门,同样为民国时期在皇城城墙上所辟。



进券门后稍走几步,右侧出现一条小胡同,名曰织女桥东河沿胡同。织女桥建于南长街与金水河西段相交的地方,与此相对,紫禁城东侧的南池子建有牛郎桥。明清时期,紫禁城与天安门前的天街禁止穿越,就像一条天河隔开了牛郎与织女。南长街的「织女」若要与南池子的「牛郎」相会,无论从南边还是从北边,都得绕很大一圈才行。
上世纪 50 年代初,因疏通交通,牛郎桥和织女桥的残桥均被拆除,直到 90 年代修建菖蒲河公园时才重建了牛郎桥。织女桥直到今天仍未重建,只在胡同名字里留了这一点痕迹,而胡同名里的「河沿」景观也已不再,金水河在这里不见了踪影。


织女桥东河沿胡同与南长街交汇处

织女桥东河沿胡同对面是大宴乐胡同(旧称「大烟筒胡同」),明代二十四衙门之一的宝钞司就位于此。宝钞司的主要工作并非印钞,而是为宫里生产用于方便的草纸。这里还有一座升平署戏楼。升平署是清代中晚期承应宫廷奏乐演戏的机构,前身是设立于乾隆年间的南府,隶属于内务府,养着以太监为主要成员的「皇家剧团」。梁启超与梁启勋兄弟俩也曾在这住过一段时间,梁启超为梁思成与林徽因举办的订婚仪式就在这里进行。但如今这一块属于保密单位的地盘,我们无法接近,只能远远看一眼。


遥望大宴乐胡同

1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1-11-29 11:49 显示全部帖子
沿着织女桥东河沿胡同走,小道折而向北,东侧的红墙背后就是社稷坛(中山公园)。写《城南旧事》的林海音曾在南长街住过一段时间。离开北平后,她回忆起附近的街道,印象最深的仍是这朱红的墙:
“ 在北平的市街里,很喜欢傍着旧紫禁城一带的地方,蔚蓝晴朗的天空下,看朱红的墙;因为唯有在这一带才看得见。家住在南长街的几年,出门时无论是要到东、西、南、北城去,都会看见这样朱红的墙。”

织女桥东河沿胡同的红墙胡同拐弯处颇有古意的院门
核桃晒起来

发表于 2021-11-29 11:49 显示全部帖子
与南池子大街一样,南长街上的槐树同样枝繁叶茂,两侧的枝叶在空中交错,留下些许阴凉。但由于街道西侧全是高墙,和南池子大街相比就显得冷清许多。当然,路边的红墙和砖雕仍是值得一观的特色。


南长街街景
精美的砖雕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21-11-29 11:49 显示全部帖子
再往前走就到了故宫的西华门,这座紫禁城的西门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 年),正对着皇家园林西苑。清代帝后若要去西苑、西郊诸园游赏,通常从此门出宫。1900 年,八国联军攻打京城,伴随着隆隆炮声,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一行人正是从西华门离宫,仓皇西逃。


紫禁城西华门西华门下马碑

发表于 2021-11-29 11:49 显示全部帖子
过西华门就进入了北长街,街边有几座寺庙,属于故宫外八庙。故宫外八庙指北京紫禁城周边的八处清代皇家庙宇,大都建于康熙、雍正两朝。上一回在南池子访过的普度寺就在其中。外八庙中,南北长街周边有五座,其中真武庙已经不存,我们沿路见到的第一座是静默寺。
静默寺在明代曾为关帝庙,康熙五十二年(1713 年)重修,赐名静默寺。寺坐西朝东,内有两进院落,如今是中海万悦饮料销售中心的办公囤水地,已无法进入。


静默寺山门静默寺山门近景

发表于 2021-11-29 11:49 显示全部帖子
继续往北走,嵌在墙上的昭显庙文保碑出现在眼前。昭显庙建于雍正十年(1723 年),乃皇家祭祀雷神之处,因而也被称为「雷神庙」。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经常因为雷击而被焚毁,许多皇家建筑也难逃雷击失火的命运,因此祭祀雷神非常重要。
雍正年间,雷击频发于内城,雍正帝便下诏在皇城内找个好地方修建雷神庙。工部与礼部共同分析、勘察后,认为京城雷电多发于西北方向,而位于宫城西北方的北长街又是京城的龙脉所在,龙生水而水克火。因此昭显庙最终建在了北长街。与此同时,雍正朝还分别在紫禁城周边修建了云神庙(凝和庙)、雨神庙(福佑寺)、风神庙(宣仁庙)。从此,祭祀云、雨、风、雷四神除了统一在天坛祈年殿举行外,另有单独的庙宇各自祭祀,以显诚意。
昭显庙如今位于北长街小学内,当下也无法进入参观。寺内许多建筑已不存,只剩下影壁与后殿,令人惋惜。


昭显庙所在的北长街小学门口

发表于 2021-11-29 11:49 显示全部帖子
经过几个小胡同口后,我们来到东西相对的两处寺庙。道路西侧是万寿兴隆寺,曾为明代兵仗局,后敕建佛堂。康熙年间两次重修,于康熙三十九年(1700 年)敕改为万寿兴隆寺。乾隆年间,寺内僧人见一些退休的太监年老衰病,晚景凄惨,便建立了养老义会,僧人和太监只需缴纳三十金后就可以在寺内养老。嘉庆年间,几个太监一起买下了万寿兴隆寺,作为专供太监养老的太监庙。也正是从这时起,兴隆寺开始扩建,儒释道各种信仰也在寺内杂糅在一起。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几乎所有的太监都被移居至此,由政府发放生活费直至去世。
万寿兴隆寺规模格局保存较为完好,拥有东西两进院落、南北三进院落,也反映出后期太监扩建时的自由随意。我看过网上一些照片,寺内已成杂乱的大杂院,老建筑已被私搭的小屋子掩盖。我们路过时看到边上是南北长街保护腾退及环境整治的办公室,希望万寿兴隆寺能早日恢复原貌,供民众参观。


万寿兴隆寺山门万寿兴隆寺山门近景匾额上「万寿兴隆寺」为康熙帝御笔

发表于 2021-11-29 11:49 显示全部帖子
街道东侧是福佑寺,照例大门紧闭,不过可以通过门缝窥看寺内华丽的牌楼。福佑寺始建于顺治年间,当时是作为康熙帝年幼时在宫外避痘的宅邸。所谓「避痘」,避的就是天花。满人入关后,受到天花的侵袭,许多小孩和年轻人染病身亡。因此当天花大流行时,年幼的皇子往往会由少数太监、乳母陪同,在宫外躲避天花的感染。到雍正元年,雍正帝将其分给宝亲王弘历(后来的乾隆帝)作为府邸,但弘历并未迁入。待到弘历登基,就将自己的这座王府改为喇嘛庙,名福佑寺。1927 年,福佑寺作为前来北京的九世班禅驻锡之地,成为班禅驻京办事处,直至今日。
福佑寺共三进院落,格局与建筑保存完好,山门外东西两座牌楼尤为精美。我们路过的时候看到寺内正在进行修缮工作,希望能早日对外开放。


福佑寺外垣门,可见其背后的精美牌楼福佑寺牌楼近景北长街上可见福佑寺内的建筑

发表于 2021-11-29 11:49 显示全部帖子
走过福佑寺,北长街便来到了尽头。此时,夕阳也已遁入云中,日色渐渐暗了下来,此次遛弯也宣告结束。就以经典的故宫西北角楼景观作为尾声罢。


发表于 2021-11-29 11:49 显示全部帖子
本次所逛胡同:织女桥东河沿胡同、大宴乐胡同、教育夹道、前宅胡同、后宅胡同。所访古迹位置如下:


南长街周边北长街周边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