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北京综合

看山看水||水长城景区内的残墙,证明明长城早期防线应在现存长城北侧的山梁

[复制链接] 查看:11927 | 回复:12
发表于 2022-6-7 10:28 1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水长城景区内那段长城的走势,防御有非常大的缺陷。山体不相连,水长城只所以形成三段没入水下的景观,就与此有关。

2021年5月3日,从景区向北沿一道峡谷向外穿越,就在揣测没有定论的石城峪口等可能的位置。有一个念头,开始萦绕在脑中:如果防线北移,选择在水长城北侧的这一道山梁,只需要堵塞几处隘口,即可事半功倍,达到防御的目的。(参阅:《看山看水||再走黄花城水长城,换一种思路思考石城峪等处关口信息》)

在推测石湖峪口的位置的时候,面对怀柔274号马面对面的那处山口通道,也在想:此处面临韩家川、谎炮儿口及四海治两个方向的来敌,因其地形地势特点,防守定然更加紧要。

《西关志》载:石湖峪口,“隆庆卫地方,昌平州界。外口紧要。”此处通道的外口,大道平漫,极为冲要,正符合外口紧要的特点。

早期没有连续墙体的情况下,设若在此处设口,岂不妙哉?

此处是否曾经设口,是否有相关的遗存呢?

水长城北侧的这道山梁,是否曾经是明早中期防线呢?这一线会发现什么遗存吗?


2021年5月3日的行程只是产生了一丝猜测,但并没有实质性的发现。

近日从虫子游记中获知,就是我上次经过的山口,发现一段残墙。这让我意识到,之前的推测,很可能有实物遗存佐证了!

2022年6月4日,趁疫情的管制稍稍放松,水长城景区重新开放之机,再次前往一带进行探查。

1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2-6-7 10:28 2 只看该作者

(一)怀柔276号敌台东北侧水门洞是否石湖峪口的地形分析

站在水长城东侧的长城之上,有机会再次品味276号敌台东北侧墙体转折处那座水门洞附近的地形地势。

如果来敌自下方的沟谷中,沿陡峭但尚可通人的沟谷上行,经水门洞向上进犯,肯定不会一直沿沟谷上行,只能在现今墙体转折处,寻路下山,一个方向向东南进犯石湖峪,另一个方向向西南进犯西水峪。


从卫星地图可知,此水门洞确实距西水峪口非常近,下山的线路也距西水峪村更近。


发表于 2022-6-7 10:28 3 只看该作者
如此近的距离,设置两座不同关口的可能性非常低。撞道口附近有多个内外贯通的垭口,距离还要比此处更远,都不会设置不同的关口。

而且,这条沟谷的起点,正是西水峪口处。选择从此处向上进犯,大概还没行动,就被西水峪口的守军用火炮给轰得人翻马仰。

还有一个关键的理由:此处水门洞竟然不设敌台进行防御。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74号马面两侧有台,当垭口处是马面,显见防御重视程度更高。

那拼接的墙体,更是无法给出合理的解释,除非这是封堵关口而形成的拼接。


274马面处,一条沟谷直通石湖峪村。如果此处不是关口,敌虏轻易从这条沟谷往石湖峪方向进犯,将是一大隐患。

总之,无论如何,还是难以说服自己,此处可能会是石湖峪口,我仍然认为,274马面处才是被封堵的石湖峪口。


发表于 2022-6-7 10:28 4 只看该作者
(二)274马面对面的山口会不会是石湖峪外口

继续向274号马面对面的山口进发。

如下图所示,水长城北侧山势连绵,只要防守住其中几处峡谷通道,就可以以较小的成本进行防御。

从马面西侧可以下到墙外去。沿山路下行,几番转折,最终下到沟谷底部。沿途并不难行。当然,只限徒步,骑兵或者众骑还是较为难行的。《四镇三关志》载:“石湖峪口,正德八年建,缓”。如果此处确为石湖峪口,倒还相符。

沟谷底部,甚是宽阔,地势北高南低,虽然海拔高度在升高,但坡度非常缓和,行走极为轻松。这种地势,显然属于通众骑之处。

发表于 2022-6-7 10:28 5 只看该作者
《西关志》说:“外口紧要”,这个描述与《四镇三关志》是冲突的。这句话是否包含两层意思:一、石湖峪口有内口外口之分;二、石湖峪口外口紧要,需要特别强调,意味着内口并不如此,内口缓。

如果是这样,从274马面通往外面的这处山口,是否正好解释了两部志书记载矛盾之处?

沟谷中也有不少树龄很老的古板栗树,与水长城景区板栗园中的古板栗树相似,是否此处也是曾经的明代戍边的士兵所植?

沟谷尽头,就是远处所见的这道山梁。平缓的山道在此处突现一道陡坎。崖壁高低不等,有数米之高,不能直接攀越。内侧的这道山崖,是自然形成的吗?一路这么平缓的沟谷,为何突然形成一道石坎?

循旁边一条成熟的小道绕上山梁。面向内侧又有两道石墙。如果是挡坡墙,为何这两道墙均用黄土粘合?


发表于 2022-6-7 10:28 6 只看该作者
如果是挡坡墙,这应当是我遇到的唯一一处用黄土粘合的墙体,他处皆是用块石干垒。

垭口处可能是现代开辟道路形成,修得很平整。


除此以外,没有发现人工的墙体。向东侧山头走了一段,有一条成熟的山路与山脊相伴,他们也是希望沿这条山梁行走,希望有所发现吗?

发表于 2022-6-7 10:28 7 只看该作者
附近几棵有些树龄的古松,还是让人觉得异常。这种松,这一带无缘无故野生的并不常见,往往都是附近曾经有过长城防线的遗存。

往山口外侧又走了一段。山口东侧现代切开的山体剖面上,残存有一些石材,虽然在附近以土为主的山体上有些奇怪,但并不敢过于联想。

山口外侧,有三道直立的陡坡。也是不敢作出推测。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22-6-7 10:28 8 只看该作者
再往下走,就是非常平坦顺畅的泥皮路了。地形变化如此之快,差异如此之大,还是令人奇怪。

这条路,下了山再向东,就是鹞子峪村。


是否有可能,此处是石湖峪的外口,并没有士兵驻守,只略作铲削,形成数道山铲偏坡?而石湖峪的内口,因其山险不通骑,所以只设了一处小的关口,后期完全堵塞?


发表于 2022-6-7 10:28 9 只看该作者
(三)水长城景区的那道残墙,印证了之前的推测

离开这座山口,沿来时的沟谷南行,往水长城景区内行进,寻找那道墙。

这条沟谷在景区入口处,反而收窄。所以,这条沟是外口紧要。

沿湖岸西行。又是一处山口,又有一条南北向的峡谷通道。

这条通道就是下图中的无名口1。沟谷向外的出口,距274马面对面的山口不远,也通鹞子峪村。

如果确实存在一条明早中期的防线,向外推移到水长城外侧的这道山梁,那这些隘口,分别对应哪座关口?

或者说,这些关口的位置,是否曾经起过变化?

无名口2东侧,经过一番不懈的努力,终于找到了这道残墙。


发表于 2022-6-7 10:28 10 只看该作者
这段墙体呈南北走向,北抵山崖,南至景区路北侧的台地,残存长度约四十余米。根据墙体特征,这仍然是明长城。

墙体偏西南段,西侧保存有一段立面。

本以为此处墙体,该是堵塞旁边南北向的沟谷,想不到却是南北走向。

如果这是一段隘口墙,理应延伸到南侧崖壁之下,沟谷通水处可能还要设置水关。

观察墙体南端向东延伸的台地,也有墙体,只是无法判断是古遗存,还是现代构筑物。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