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13532

主题

昆明

徒步环洱海生态廊道 敬祝七三华诞八三寿辰 之四

[复制链接] 查看:14578 | 回复:2
发表于 2022-10-13 11:29 1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 只看本帖大图
本帖最后由 1154938653 于 2022-10-13 14:05 编辑

徒步环洱海生态廊道 敬祝七三华诞八三寿辰

之四


2018年,10月一日,老头登上剑门关,敬祝伟大祖国69华诞,我自己79寿辰。





徒步环洱海生态廊道 敬祝七三华诞八三寿辰  之四



徒步环洱海生态廊道 敬祝七三华诞八三寿辰  之四



       2019年十月一日,伟大祖国七十华诞,我八十寿辰那年,儿子陪我上新疆,登高天池,大庆特庆了一番。


徒步环洱海生态廊道 敬祝七三华诞八三寿辰  之四



间流淌到今天,伟大祖国七十三岁华诞,我也八十三寿辰啦。怎么庆祝一下呢?

我大中华在复兴路上,正冲破重重阻力奋勇向前。作为已经醒来的睡狮公民,虽然是耄耋老头了,也来表现表现,更能展示我们祖国的强大嘛!

徒步环洱海生态廊道 敬祝七三华诞八三寿辰  之四



老头生活在云南大理。大理有环洱海生态廊道,全长128公里,是一条环绕洱海旅行的观光最好线路。由于地理原因,在洱海的东边、南边、均是修成自行车骑行道。洱海的北边、西边则是慢行的观光休闲生态廊道。全长46公里长的生态廊道,沿途外地人,本地人修建有各种别致的休闲建筑,可以徒步、跑步、骑行和乘坐观光电瓶车等欣赏苍洱风景。沿着洱海边上还有小桥流水、湿地、休闲凉亭和一些服务设施……是大理旅行不可不去的一个好地方。闲话不说看片片吧。

    我们从阳南溪入口开始。那一片绚丽多彩的花海已经错过时令,我们迅速向前。下面为了叙述方便,分镜头展示吧。


之四

感谢党中央,洱海越来越清澈



    党与国家领导人,曾多次来到大理视察苍洱大地,始终关心着大理人民。


    2015年,习***考察时作出了重要指示,据说,事后拨出200亿治理洱海(民间传说不知真假), 希望大理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排头兵。

     

      老头徒步环洱海生态廊道 敬祝七三华诞八三寿辰,第二天,来到了古生村。


徒步环洱海生态廊道 敬祝七三华诞八三寿辰  之四


     这就是习***来到洱海的落脚地。老头当然应该写个帖子,但水平低下,搜索枯肠,下不了笔。只好转载此美篇,聊表心意。老头公众号没有开通打赏,恐怕不存在侵权问题。请原作者张碧光先生谅解。


    如今洱海越来越漂亮了,在党中央的关心下,大理人民还要让她更漂亮!吃水不忘挖井人,大理人民当然忘不了习***,感谢习***。

徒步环洱海生态廊道 敬祝七三华诞八三寿辰  之四


        小村很新。小村很古。


       小村之古,进村便见。两座古庙,南北毗邻,北边是本主庙,一群古稀老人,弹奏着洞经音乐,全神贯注,像一群神仙,就要在音乐声里浮起来,浮起来,升上云霄去。本主庙之南的福海寺,一进两院,前院供奉文殊菩萨,后院供奉老子、孔子,这样道、释、儒三教合一的寺庙,在洱海周遭的白族小村,并不多见。



徒步环洱海生态廊道 敬祝七三华诞八三寿辰  之四



村子北头,兀然地立着一座单孔石拱桥。桥由苍青的石头所建,桥上长满了酸浆草,这是在大理古老建筑上常看到的一种生命力和装饰性极强的草。它们扎根的地方,水分和养料都可以说是极度贫乏,却不衰、不萎,不荒、不乱,紫红的颜色中透出一种高贵的气质,勃勃而有生意。


村里人都说,苍山脚下的古道不安全时,马帮就从村里过呢




徒步环洱海生态廊道 敬祝七三华诞八三寿辰  之四



         离开两座古寺庙不远,一株古老的榕树迎面而立。古榕树枝干遒劲,投下一片荫凉,覆盖了石头上的苍苔和脚印。一只鹭鸶从古榕树上腾空而起,接着又有一只、两只、三只盘旋而上,啁啾之声不绝于耳。古榕树后面,一座典型的白族渔村古戏台,正等待着新的戏剧上演。演戏的人换了一拨又一拨。只有戏台檐下的垂花、浮雕花板,以及戏台两侧左青龙、右白虎的照壁式短墙,依然不变,渲染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



古榕树,在白族地区,是一个村子的“风水树”。古榕树的出现,应证了这小村的名字:古生。

        古生者,因古而生也。




徒步环洱海生态廊道 敬祝七三华诞八三寿辰  之四



       道路左侧汩汩流淌的一条溪水,好像也是从历史深处流出,显得意味深长。这样一条穿过村子流向洱海的水,竟然是这样的干净,每一束水,都透明得让人感动。水底的石纹清清楚楚,水草摇曳多姿。神思恍惚间,便好像回到了童年,置身于童年时的某个洱海边的村庄。



       小村是“古”的,小村却又是“新”的,这印象恐怕与村里一律白墙青瓦有关。过去的洱海村庄,大多是石墙或土墙。村里富裕些的人家,自然首选石头砌墙,一面石墙就是一面底色苍青花纹斑驳的美术品;贫穷些的人户造的是土墙,支起夹板用泥土舂墙。红黄色的墙体上,点缀着星星点点白色的螺蛳壳,也不失为是一种很好的装饰。



     白墙青瓦的小村,迥然于过去的老村。古榕树西北侧不远处,还安放了一组单、双杠及手臂、腿部、腰部运动器材。蓝色的器材被白墙一衬,恍若城里一个小区。



    一路看水,水质始终清冽。“问渠哪得清如许”的疑问还未来得及出口,在离大青树不远处,路旁一位中年人指着临水人家的排污管道,说:“瞧,排污管里淌出的水,都是清的。这是村里搞的一项工程,每家每户都安装了无动力非曝气式的生态农村庭院污水处理设施,形成保护水源的‘梯级污水处理模式’。污水排放从根源上得到了治理,对洱海也是最好的保护。”



    对古生的理解瞬间又向前推进了一层:“古”为的是“生”,而没有“生”,“古”也会变为一具木乃伊,缺少了“生”的活力。一种亲切感,也如路边流水汩汩流淌。




徒步环洱海生态廊道 敬祝七三华诞八三寿辰  之四



     这一片沙滩,古时多有鸳鸯栖息,故名鸳鸯洲。洱海景致古时有九曲、四岛、三洲,古生村所在的鸳鸯洲,应该是洱海的“三洲”之一。鸳鸯已经不在,洱海水质堪忧。古生村近几年在生态保护方面所作的努力,难道不是在找回昔日的旧梦?



      绿地南侧有龙王庙,庙前水边,木鱼声响成一片。庙里自然供奉龙王。让人奇怪的是龙王庙北侧却供奉着唐代高僧玄奘和徒弟猪八戒、沙僧的塑像。



      村里一个长须飘飞的长者,向来访者耐心地讲解古生的含义:古生村,白语叫gong he,即救生之意,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三日,佛教放生之日,湾桥镇各村莲池会都要到古生村渡口做佛事、念经、放生,主要是放泥鳅到洱海中去。由于古生村是放生的主要场所,因此,这个村子就叫古生。



徒步环洱海生态廊道 敬祝七三华诞八三寿辰  之四



呵呵,古生,放生!犹如醍醐灌顶,原来对古生望文生义的理解与臆测,至此被老者的讲述所终结。

      相传,唐僧师徒到西天取得真经返回东土广传佛经途中,农历七月二十三日这天,准备从古生村渡过洱海。船刚起航,海边棕树上一只乌鸦突然怪叫,龙马受惊,脚下一滑,唐僧师徒、白马和经书纷纷落入水中。下沉的经书有的被鱼吞吃。有的沉入海底。沉入海底的经书被泥鳅发现,它们便齐心协力把经书由海底拱到海面,让唐僧师徒得以收回经书。佛祖知道此事,就在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三日这天,让佛家子弟到洱海边敲打木鱼,让鱼把吞食的经书吐出来,以明因果报应之理,而为了表彰泥鳅抢救经书有功,在这天放生泥鳅,以扬佛祖好生之德。后来,众信徒在古生海边修建龙王庙,作为“放生”场所。



      密集的木鱼声,渲染出一种与生命息息相关的氛围。文化,说到底不过是一种生命信息、生命现象,它只能在生命存在过的地方发生。而真正的文化,应该是对大自然与人的关系的一种独到的阐释和理解。



     放生,其实也是一种文化。泥鳅托起的真经,与其说是唐僧师徒从西天取回的真经,不如说是一种真正文化的象征。



    古生,放生。因了对生命的尊重,小村很古,又很新。





(发表于《人民文学》2011年2期副刊、《广西文学》2011年第2期、《山花》杂志2011年第9期及《云南日报》等报刊,入选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的《新世纪大理散文精粹》)









发表于 2022-10-13 11:41 2 只看该作者
这优美的文字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22-10-13 14:04 3 只看该作者
zhb001 发表于 2022-10-13 11:41 这优美的文字

谢谢先生称赞!是转载云南作家的美文。不是我的原创。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