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25466

主题

上海综合

牛仔行摄 || 新昌天姥山下,柿子红了!稻子黄了!

查看:31106 | 回复:23
发表于 2022-11-3 11:00 显示全部帖子

      新昌县,位于浙江省东部,是绍兴市辖县。东与宁波市奉化区、宁波市宁海县交界,南边与台州市天台县交界,西南与金华市东阳市、金华市磐安县交界,西、北两面与嵊州市交界,与嵊州市同属新嵊盆地。


      新昌建县于五代后梁开平二年,唐代以前属剡县,距今已有1100多年历史。境内有江南第一大佛新昌大佛寺、奇峰怪石的穿岩十九峰、民风淳朴的芹塘村、有《梦游天姥吟留别》描述的天姥山、山青水美的天烛湖等风景区。


      新昌是中国山水诗、山水画的发祥地,也是浙东唐诗之路、佛教之旅、茶道之源的精华所在。


2015年,在陇南出差时曾经拍过几张柿子的照片,也在公众号发了“留几枚柿子在树上,那是一道人间最美的风景!”


但由于时间所限,总觉得没有拍的尽兴。当阿鱼发布“新昌柿林村,古道梯田”的召集贴时,看着漂亮的柿子照,颇为心动。原定周六要加班,可惜只有眼馋的份了。但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周五晚上10点得知加班取消的消息,赶快找阿鱼占了最后一个坑,好象这个坑专门给我留的。


10月29日,人在旅途一行36人从南汇出发前往浙江新昌天姥山。

由于受疫情影响,这是阿鱼近期发的第一个户外团,很多人都是憋了很久,迫切想到山野里去撒欢。


各个服务区防疫严格,旅游大巴屈指可数,和以前的熙熙攘攘反差太大。不知何时能恢复正常,这三年大家都过的不容易。

11:10,到达新昌高速出口,做完落地检继续前往柿林村。

1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2-11-3 11:00 显示全部帖子

柿子红了

今天要去的兢山村(也即柿林村)位于天姥山。天姥山得名来自“王母”,是新昌一邑之主山,由拨云尖、细尖、大尖等群山组成,是一片连绵起伏、气势磅礴的群峰。天姥山在现代名不见经传,但在古代知识分子心目中却是一座备受敬仰的高峰。早在唐以前,天姥山就已经是中国文人向往的文化名山了;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唐代诗人追慕前贤足迹,寻访天姥山并留下了《梦游天姥吟留别》、《壮游》等千古绝唱,将天姥山推到了一个崇高的理想境界,天姥山遂成为诗人追求精神自由的乐园。现在大家记住天姥山的就是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11:50,到达兢山村。兢山村近年因为柿林成了网红打卡地。村子不大,房前屋后都是柿子树,向导介绍,如果早来一个星期树上的柿子会更多。其实疏密有致,都是风景。

柿叶已落,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挂在枝头的柿子更是令人垂涎欲滴。

中国人对于柿子情有独钟,因为它有吉祥的寓意。“柿”谐音“事”,古人便将诸多种喜庆吉祥的内涵融入其中,如“事事如意”,“心想事成”等。也许只要心怀期许,人生总会“喜柿连连”。

发表于 2022-11-3 11:00 显示全部帖子

柿子是个好东西,既入得了画,也入得了诗,更入得了口。

发表于 2022-11-3 11:00 显示全部帖子

每年秋风一起,柿子就红了,满山遍野目之所及皆是柿子,一堵墙,几棵柿子树,借出一片景,让鲜为人知的小山村成为了网红村。

发表于 2022-11-3 11:00 显示全部帖子

饱满的柿子在太阳的抚慰下逐渐干瘪了柿饼,利于长期保存。吃一口,少了柿汁横流,但甜味丝毫未减。

发表于 2022-11-3 11:01 显示全部帖子

在这面墙上可以看到秋天缓慢的脚步

发表于 2022-11-3 11:01 显示全部帖子

天姥山的茶叶也很有名。茶园和柿林相得益彰。

发表于 2022-11-3 11:01 显示全部帖子

这道竹栅栏是网红打卡地,拍照的美女如云。抓住难得的没人机会拍两张,不过缺少了人就缺少了活力。

发表于 2022-11-3 11:01 显示全部帖子

正好有一个小朋友跑过,画面瞬间就鲜活了

山间秋色已起,估计过段时间肯定会满山斑斓,更好看!分别各买了些硬柿子、软柿子、柿饼,回去给家人品尝。继续前往下一站:斑竹古村。



发表于 2022-11-3 11:01 显示全部帖子

斑竹古村

斑竹村,在2019年走唐诗之路时,来过一次。

详见:牛仔行摄 || 走唐诗之路 登天姥极顶 游斑竹古村 觅古道遗风

斑竹村,位于县城东南15公里的会墅岭麓。村后斑竹大山层峦叠嶂,苍然直插天表,北面芭蕉山龙潭坑之水和会墅岭地下坑之水,在双坑口汇合后,流向斑竹村前。浙闽古干道(古驿道)穿村而过。新版《新昌县地名志》载,因村 “多斑竹”故尔得名。古村斑竹,坐落在天姥古驿道上,在历史上曾经一度辉煌过,积淀下了非常深厚的历史文化。斑竹村,旧时西至嵊县、东至天台均为八十华里,古驿道(浙闽古干道)穿村而过,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在肩挑背驮、骡马代力、两脚步行的年代,斑竹正是傍晚投宿歇脚之处。古村斑竹往外延伸,或者说,从外面延伸至古村斑竹的,是一条古道。斑竹,古道,一起成为一段历史,构成一片风景,连绵千年。

“一座天姥山,半部全唐诗”,《全唐诗》收录了2000多位诗人,450多位,20%的诗人,竟都来到了这里,更留下1500多首诗歌。

走进斑竹村,一条鹅卵石铺就的古道穿村而过,古道名为“谢公道”,历史久远,据记载,南朝宋元嘉六年(429年),谢灵运率众从始宁县(古县名,现为嵊州三界镇)伐木开径,越天姥山至临海,这段被称为“谢公道”的山路以后遂成浙闽官驿道的一段。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