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19098

主题

合肥

河南游记一 商都郑州

[复制链接] 查看:7837 | 回复:45
发表于 2022-11-9 14:57 11 只看该作者
甲骨文祭坑。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商人迷信,凡事都要用龟甲和兽骨进行占卜,例如十天之内会不会有灾祸,天会不会下雨,农作物是不是有好收成,打仗能不能胜利,应该对哪些鬼神进行哪些祭祀,以至于生育、疾病、做梦等等事情都要进行占卜,以了解鬼神的意志和事情的吉凶。占卜所用的材料主要是乌龟的腹甲、背甲和牛的肩胛骨。通常先在准备用来占卜的甲骨的背面挖出或钻出一些小坑,这种小坑甲骨学家称之为“钻凿”。占卜的时候就在这些小坑上加热使甲骨表面产生裂痕。这种裂痕叫做“兆”,甲骨文里占卜的“卜”字,就像“兆”的样子。从事占卜的人就根据卜“兆” 的各种形状来判断吉凶。然后把占卜的有关事情刻在甲骨上。除占卜刻辞外,还有少数记事刻辞,目前发现有大约15万片甲骨。4500多个单字,所记载的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到商代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不仅包括政治、军事、文化、社会习俗等内容,而且涉及天文、历法、医药等科学技术,从甲骨文已识别的1500多个单字看,已经具备了汉字“象形、会意、形声、指事、转注、假借”的六书原则。它们是研究商代社会历史、文化、语言文字的宝贵资料,在世界四大古文字体系(古埃及象形文字、古印度印章文字、古美索不达米亚楔形文字,甲骨文)中只有甲骨文所属的中国古汉字体系历经数千年演变传承至今。   

河南博物院

安阳殷墟遗址地图

商代玉人,是一个跪坐的奴隶形象,双手平放膝上,头梳辫发,五官、衣饰清晰可变。

河南博物院

司母辛铜罍,盛酒器,器体装饰花纹,铭文中的司母辛与妇好是同一人,这是武丁的儿子对其母妇好所作的一件祭祀用器。

河南博物院



发表于 2022-11-9 14:57 12 只看该作者
  司母辛四足觥,这也是武丁的儿子祭祀妇好用的盛酒器。表面装饰起怪的花纹,似牛非牛,前部为立兽状,后部为鸟形,是鸟兽合体的完美演绎。

妇好墓出土青铜器

河南博物院

妇好鴞尊,盛酒器。鴞就是猫头鹰,它的外观像一只昂首挺立的猫头鹰,双目圆睁,双足与下垂的尾翼形成稳固的三足支撑,器物通体纹饰有八种之多,内壁有铭文“妇好”二字作者丰富的想象将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与艺术的概括夸张相结合。威严的鴞和繁缛的花纹,反映出商朝晚期庄严狞厉的审美倾向。商朝常见根据鸟兽形象塑造的青铜器。猫头鹰被商朝人视为军队的保护神没在商代高等级墓葬中,往往会有这种形状的器物出土。

河南博物院

发表于 2022-11-9 14:57 13 只看该作者
徙斝,温县出土,温县是司马懿的故里。这件青铜器内铸有“徙”字,徙在甲骨文里也称行。是族名,说明当时徙部族的居住地很可能在今天河南温县一带。

河南博物院

最上边是青铜钺,钺是古代用于砍杀的长柄兵器或刑具,是军事权力象征,这件青铜钺上的猛兽好像是两只虎。

发表于 2022-11-9 14:57 14 只看该作者
祖辛铜卣,盛酒器辉县出土,它是商王祖辛的器物,辉县发现这些商代中晚期的器物,说明辉县曾是商朝的京畿重地。


以下是西周青铜器

河南博物院

河南博物院

河南博物院

发表于 2022-11-9 14:57 15 只看该作者
“中爯父”铜簋,1981年出土于南阳南郊的砖瓦厂,是一件西周晚期的青铜器,腹部两侧有龙形双耳,圈足之上饰有三个虎头,盖上和身上饰有瓦纹和窃曲纹盖上及器内还铸有44字铭文。从铭文得知,这是申国中爯父为祭祀其祖、父两代人而作。据史料记载,西周末期,周宣王将申伯分封于南阳建邦立国,史称“南申”,至春秋时为楚国所灭,这一青铜器验证了历史上南申国的存在。

河南博物院

青铜怪兽头,这是早期龙的形象吗?

河南博物院

以下的几件文物都出土于“虢季墓”中。这是腰带上的黄金装饰。那时的腰带可不是牛皮做的,它们原先是在丝绸腰带上的。

玉环和玉璜,周代用不同的玉器来祭祀天地和东南西北四方。

河南博物院

发表于 2022-11-9 14:57 16 只看该作者
缀玉面罩,用青玉做成人的五官。它是考古发掘时在墓主虢季的面部上覆盖着的,原先是固定在丝绸布料上的。当时的人认为用玉器堵住身体的孔洞或者把玉覆盖在尸体上可以让尸体不朽。这件器物也叫瞑目,,所谓死不瞑目一词就来源于此

墓地出土的小鱼和天文仪器,

平顶山应国墓地出土的玉牌连珠组玉佩。当时的贵妇人讲究身体姿势要端庄,将这项链挂在脖子上,可以让身体走路时姿势保持端正。

发表于 2022-11-9 14:57 17 只看该作者
当时装备在马车上的,那个圆柱形中空的青铜器是车軎,用来保护突出在马车轮子之外的车轴,并且防止马车行驶时,轮子向外跑,下面的小青铜片叫车辖,是插在车軎与车轴的凹槽里,固定车軎用的插销,它是整个马车的要害部位。失去了它,马车就无法行走。今天的管辖一词,就是来自于车辖。

“匍”雁形铜盉。盉是古代调和酒水的器具。铜盉整体造型取材于大雁,酒水从大雁的嘴里流出,在后边的大雁尾部有一位奴隶形象的小人仿佛在用力拉着连接盖子和器声的圆环,上面有云雷纹和凤鸟纹的装饰花纹。盖内的铭文中说,应国的大夫匍出使邢国归来后,用邢国国君赏赐的红铜制作了这件铜盉作为纪念。通过这件文物,我们可以了解到西周时期的诸侯国之间已经有了邦交往来,同时验证了历史上应国与邢国的存在。

河南博物院

发表于 2022-11-9 14:57 18 只看该作者
莲鹤方壶。1923年出土于新郑郑国国君的大墓,正是因为它的出土,才有了创建河南博物院的提议。

话还要从这一年的8月说起。火辣辣的太阳照在乡绅李锐家的菜园里,由于干旱,蔬菜已经打蔫了,李锐决定在菜园里打一口井。
这位绅士怎么也没有想到,菜园的下面就是当年郑国的大墓,大墓里曾安睡的是郑国国君。李锐竟挖出了不少青铜器,他挑选了几件比较完整的铜鼎去卖,发了一笔财。
俗话说:没有不透风的墙。李锐挖到宝的消息很快就传到县里,县里马上派人来制止,李锐非但不听,反而挖得更起劲了。
说来也巧,恰逢此时,北洋陆军第十四师师长靳云鹗来新郑巡访,听说了李锐挖宝的消息,马上出面阻止,收缴了挖出的国宝,追回了被卖的文物,又派工兵继续挖掘,共出土青铜器100多件。
对于如何处理这批珍贵文物,靳云鹗的态度十分明确,“钟鼎重器,尊彝宝物,应该归于公家。” 靳云鹗的义举博得了一片赞扬声,当时的河南省议会致函靳云鹗:“公道主张,至深钦感,肃此鸣谢。”
靳云鹗派人把挖出的古物统统装上车,武装押运到省城开封,交给河南古物保存所收藏。
文物运抵开封时,城里城外张灯结彩,男女老少沿途欢迎,气氛异常热烈。河南古物保存所郑重其事地接收了文物。河南古物保存所就是现在河南博物院的前身,包括莲鹤方壶在内的郑公大墓出土文物,也成为河南博物院的首批收藏。
壶是古代青铜酒具的一种,也是青铜礼器的重要种类之一,自商代就已有之,主要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诗经》中曾有"清酒百壶"的记载,所指的便是这类器物。其造型多种多样,有方壶、扁壶、圆壶、瓠形壶等等,莲鹤方壶就是东周时期的代表器物。
莲鹤方壶主体部分为西周后期以来流行的方壶造型,造型宏伟气派,装饰典雅华美。壶颈两侧用回首之龙形怪兽为耳,腹部四角各攀附一立体飞龙,圈足下有两个侧首吐舌的卷尾兽,似乎在倾其全力承托重器。构思新颖,设计巧妙。方壶通体满饰蟠螭纹,这些蟠螭纹相互缠绕,不分主次,上下穿插,四面延展,似乎努力追求一种总体上的动态平衡。
壶上物像众多,杂而不乱。神龙怪虎,神态各具。当然,方壶装饰最为精彩的乃是盖顶仰起盛开的双层莲瓣,以及伫立莲瓣中央一只立鹤。仙鹤亭亭玉立,双翼舒展,引颈欲鸣,表现出的清新自由、轻松活泼的感觉,形神俱佳,栩栩如生,曾使多少人为之倾倒。因此莲鹤方壶被专家们誉为“青铜时代的绝唱”,它说明郑国的工业科技水平特别是青铜器铸造工艺,在当时处于领先地位。
莲鹤方壶构图极为复杂,造型设计非常奇妙,铸作技艺卓越精湛,堪称春秋时期青铜艺术的典范之作。要铸造如此复杂的青铜器,需要先进的铸造工艺和高超的技巧。专家分析,器身上的龙与鹤系采用分铸法铸造。
莲鹤方壶的艺术风格已迥然有别于殷商、西周,在盖顶莲瓣中心立一张翅之鹤,全然超出了西周以上神秘凝重的氛围,显露出清新的气息。郭沫若先生以极富文采的语言,称道“此鹤突破上古时代之鸿蒙,正踌踌满志,睥视一切,践踏传统于其脚下,而欲作更高更远的飞翔。”可以看出,他这里所描述的,既是指莲上之鹤,又是归纳了春秋时代青铜礼器之总的风格与趋向。当此之时,旧的礼制迅速崩溃,新的观念正在形成。表现在青铜艺术上,也正在开创一代新风,所以郭沫若先生说莲鹤方壶“乃时代精神之象征”,标志着中国艺术风格的一个新的开端。
春秋战国时期,意识形态领域空前活跃,人们个性张扬,崇尚浪漫情怀。东周青铜器作为这一时代风貌的“物化”反映,器形由厚重变得轻灵,造型由威严变得奇巧,手法由浓厚的神秘色彩而趋向写实,装饰纹样也变得易于理解和更接近于生活。莲鹤方壶的出现,是春秋时期时代精神的象征。反映了一种新的生活观念与艺术观念,是活跃升腾的精神力量的形象体现。
以莲鹤方壶为代表的新郑彝器,还向我们展现了郑国青铜器的特征。读过《春秋》经传的人都知道,当时的郑国居于晋、楚两大国之间,朝晋暮楚,在夹缝中求生存,形势十分艰难。春秋中期以后,中原之晋,南方之楚,在文化上也各自形成中心,这也明显影响在青铜器上。李家楼郑公大墓出土的青铜器,既有接近于以晋墓出土器物为代表的中原色调,又有接近楚墓器物的楚文化因素。可以说,它是中原文化南传和楚文化北传的第一驿站。
楚地浪漫的风格,使许多受这种风格影响的器物都具有了一种流动、飞扬的韵致,这种韵致与中原商周青铜器的肃穆、威严不同,洋溢着一种运动的生命力。反映在艺术造型上,则表现出一种舒扬升腾的美感。这件莲鹤方壶正是东周这一艺术风格转变时期的代表作品。

新郑郑韩故城。当时的郑国文化发达,郑国和卫国的流行歌曲在当时特别有名。
游记的配乐是《诗经 郑风 子衿》是当时郑国的流行音乐,描述少女思念恋人的情景。
歌词如下;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译文
青青的是你的衣襟, 悠悠的是我的心境。
纵然我不曾去会你, 难道你就此断音信?
青青的是你的衣佩, 悠悠的是我的情怀。
纵然我不曾去会你, 难道你不能主动来?
我来回踱着步子呵, 在这高高城楼上啊。
一天不见你的面呵, 好像已有三月长啊。
而孔子是看不上郑国的音乐的,说它是“靡靡之音”春秋时期的郑国,中心地域就在今天的郑州一带。

发表于 2022-11-9 14:57 19 只看该作者
王子午鼎,淅川下寺出土,列鼎共出土七件吗,这是其中的一件,铭文用鸟篆文表达了对先祖的追思,叙说了王子午自己施德政于民的业绩,并教育子孙以此为准则、“王子午”是楚庄王之子,姓芈,字子庚,楚康王时任令尹(相当于丞相)。王子午鼎平底束腰,呈现出典型的楚国青铜艺术之风,让人联想到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的故事。环绕鼎腹的六条立体怪兽,各由两条夔龙蜷曲环绕而成,采用失蜡法分别铸出,然后焊接到器身。系部装饰上采用浮雕、立雕、分铸、榫卯、焊接等技术。优美的艺术造型、精湛的工艺、浪漫的题材显示了楚人非凡的创造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镶红铜龙纹扁壶。辉县琉璃阁甲墓出土。壶体呈椭圆形,颈部附一对环钮,颈部饰象纹、鸟纹各一周。腹部附四个环钮,并饰上中下三周镶嵌红铜龙纹,龙回首相顾,如蹑虚空。
这件青铜器的制作分四个步骤:第一步是作母范预刻凹槽,以便器铸成后,在凹槽内嵌其他金属。第二步是錾槽。“铜器铸成后,凹槽还需要加工錾凿,精细的纹饰,需在器表用墨笔绘成纹样,然后根据纹样,錾刻浅槽,这在古代叫刻镂,也叫镂金”。第三步是镶嵌。第四步是磨错。“金丝或金片镶嵌完毕,铜器的表面并不平整,必须用错(厝)石磨错,使金丝或金片与铜器表面自然平滑,达到严丝合缝的地步”。

夔龙纹四耳铜鉴。上蔡县郭庄楚墓出土,鉴在古代有浴缸、水盆、冰箱、消防贮水缸、镜子等几种用途。
导游说在那个时代女孩想要问男孩家是不是高富帅就会问,你家有冰鉴吗?其中的冰鉴就是古代的冰箱,当时的大家族会把冬天采集的冰储存在冰窖里,夏天拿出来用,然后再冰鉴中间有青铜壶盛放食物,四周装上冰块,用盖子盖起来来保存食物,这件青铜鉴很小,也没有盖,当然不能做冰鉴,只能做脸盆、脚盆什么的。

河南博物院

车马器

发表于 2022-11-9 14:57 20 只看该作者
跽坐人铜灯。灯由跽坐人、灯架和灯盘三部分分铸铆接而成。它的灯座是一个跪坐着的人,头梳偏髻,右额有发饰,下颚还系有带,身穿高领右掩束袖长袍,腰里还束有宽带。通体原来有黑漆,这件灯分为三个部分,可以进行拆装,部件之间对接紧密,跽坐的小铜人表情沉静,毕恭毕敬得跽坐在地上,谦卑、恭顺的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

河南博物院

当时的货币,东周时期周和秦用圆钱,齐国燕国用刀币,韩赵魏用布币(形状像铲子的货币),这些都是从日常生产工具中割肉用的刀、耕地用的耒耜、纺线的纺车得到启发铸造的。楚国用形状像贝壳,上面有奇怪铭文的铜钱,因为它小所以被称为蚁鼻钱,又因为形似鬼脸,所以也叫鬼脸钱,楚国还用用到切割,用时称重的黄金版做货币,这种金币因为铸造地的不同,被分别称为郢爰金币和陈爰金币。

河南博物院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