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56080

主题

福建

一湖二山三省四千里五大妈六人骑行杂七杂八记

[复制链接] 查看:22101 | 回复:154
发表于 2022-12-26 14:07 131 只看该作者
对那乱草丛生感到不解。


  



  
  


  

发表于 2022-12-26 14:07 132 只看该作者
每人必须来张。


  



  

发表于 2022-12-26 14:08 133 只看该作者
兴奋无比。


  

  

  

  



  

发表于 2022-12-26 14:08 134 只看该作者
上清古镇

  北宋崇宁四年(公元1105年),宋徽宗命江东漕臣将上清观从龙虎山迁放上清,又将倪亚市改为上清市。清乾隆三十年(公元1748年),始称上清镇。位于上清宫景区内,距鹰潭市区25公里,渊源流长道教文化,富有特色的名胜古迹,古仆淳厚的民俗风情,使古镇采风者留连忘返 。

  



  

发表于 2022-12-26 14:08 135 只看该作者
龙虎山为道教正一道天师派"祖庭",在中国道教史上有着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地位和作用以及重大影响。龙虎山原名云锦山,乃独秀江南的秀水灵山。此地群峰绵延数十里,为象山(应天山)一支脉西行所致。传喻九十九条龙在此集结,山状若龙盘,似虎踞,龙虎争雄,势不相让;上清溪自东远途飘入,依山缓行,绕山转峰,似小憩,似恋景,过滩呈白,遇潭现绿,或轻声雅语,或静心沉思。九十九峰二十四岩,尽取水之至柔,绕山转峰之溪水,遍纳九十九龙之阳刚,山丹水绿,灵性十足。不久,灵山秀水被神灵相中,即差两仙鹤导引张道陵携弟子出入于山,炼丹修道。山神知觉,龙虎现身,取代云锦。自后,龙虎山碧水丹山秀其外,道教文化美其中,位居道教名山之首,被誉为道教第一仙境。



  
  
  


  


  

发表于 2022-12-26 14:08 136 只看该作者
坐竹排、、、(其实不是正宗竹排还带动力)



  
  


发表于 2022-12-26 14:08 137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2-12-26 14:08 138 只看该作者
龙虎山是历史文化与碧水丹山的完美融合。除了集雄、险、幽、秀、奇、绝于一身的自然景观外,这里的崖墓葬文化和道教和道教文化也非常具有中国特色。仙水岩200多处古越人崖墓群,依托的全是丹霞峭壁上的洞穴,他们选择洞穴作为自己的永久栖息地,说明先民对丹霞洞穴寄托了美好愿望。这里不仅蕴藏着悠久灿烂的春秋战国古越文明及源远流长的佛、道教等宗教文化,还充分体现了古代人民依托丹霞地貌创造文化的聪明才智。



  
  
  



发表于 2022-12-26 14:08 139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2-12-26 14:08 140 只看该作者
崖墓即古代开凿于山崖或岩层中的墓葬。龙虎山崖墓数以百计,全部镶嵌在仙水岩一带的悬崖峭壁之上。仙水岩诸峰峭拔陡险,岩壁光滑平展,岩脚下便是泸溪河。


  崖墓葬是古越、僚人特有的一种丧葬形式,也是我国多种葬法中最古老、最特别的一种丧葬形式。崖墓在中国分布很广,龙虎山的崖墓是历史最悠久、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崖墓葬,是中国崖墓葬的发源地。

  龙虎山崖墓群的“悬棺”棺木大都用整大段楠木刳制而成,大小不一,形式迥异。有较大的可容葬十余人的“船棺”;有造型如古屋的“屋脊棺”;有一筒独木的“独舟棺”;也有现今常见的“方棺”;还有微型的“二次葬”用的“骨灰盒”。

  龙虎山古悬棺有三大特点:第一:利用天然洞穴。由于龙虎山地区属丹霞地貌,较多和较集中的洞穴为悬棺葬提供了天然条件。第二:悬棺的棺木几乎都是由一根木头制成的。把一根大木掏空来,象独木舟一样,这样便于放置尸体、随葬品。第三:具有封门板。古人把棺木放到洞穴里面以后,会进行封户,就是用封门板把洞口封死,这样里面的棺木就可以避免风吹日晒等自然环境对它的破坏,也可以防止一些人为的破坏。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