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14825

主题

再见这三年,走遍中国的他们一起再出发

[复制链接] 查看:23702 | 回复:35
发表于 2023-1-3 13:48 11 只看该作者

13

老极

《8岁旅途,父与子的人生大冒险》


他和爱人一起走遍世界,又把儿子带成中国旅行最远的孩子。当这个自由旅行者,带着8年心血记录,背上导演重负,这三年,又该如何穿越电影寒冬?




老极:


疫情刚开始时,我顶住压力,在2020年暑假圆了带8岁儿子去第三极的心愿。之后,纪录电影《陪你在全世界长大》成了我自己的漫长旅程。过去三年,电影业深陷寒冬,一批批影视公司倒闭中,电影获了不少奖,但要上院线格外艰难。


尤其今年疫情反复,原计划6月上映,被改档到8月。8月媒体预热都做了,又临时延期,最后被定档在最焦灼的11月11日。仿佛黎明前夜,当时全国近半影院歇业,所有电影路演都停了。


至暗时刻,被安排上映,让我特别遗憾。无关乎票房,只是从导演角度,遗憾饱含心血的作品,没能在更好时机,被更多人在大屏幕更完美看到。但随着12月登陆视频平台,这部电影还能继续线上观看。无数梦想被磨灭中,能让一些人看见远方、生命和教育的更多可能性,是创作者略感安慰的。


作品上映同时,还赶上我身体受伤。10月野外拍摄,我的右脚踝不慎骨折,整整躺了一个半月。于是,电影杭州首映场,我的形象超级滑稽,单腿跪着小推车上台讲述,恐怕没有哪个导演这么身残志坚了。


观众提问中,有个小女孩问:“叔叔你们去了那么多国家,都在哪里做核酸呢?”全场哄堂大笑,转而心酸,这是一部陪伴孩子去看精彩世界的电影,可我们的孩子难道要这样看待世界?


重重受困之中,忙完电影上映,仿佛又一段旅程结束,我在朋友圈发了一组照片:北极的极光、南极的企鹅、非洲的动物……一遍遍看走过的风景,写下六个字:“多么美的世界”,我感觉自己的力量又回来了。


未来谁也不知好坏,只愿大家永远保持热爱,一如我的座右铭:一息尚存,从吾所好。


▲2022年11月,讲述男孩辛巴旅途成长的纪录电影《陪你在全世界长大》上映。

发表于 2023-1-3 13:48 12 只看该作者


12

一舟&赖敏

《与死神赛跑的爱情,还在路上》


一场轮椅上的旅行,一段和死神赛跑的爱情,曾感动无数人的情侣,终于回归生活,却遭遇沉重的这三年。深深重负中,被生活撕扯,他们盼望着新的“走心”。




一舟:


这三年,我最遗憾的是失去了理塘星空客栈。在那里,我和赖敏曾憧憬牧马放羊的人生,直到疫情来了。这几年,曾热闹的318国道,客流明显少了。面对每年三五十万亏损,我苦撑到2022年春,终于撑不下去。


七年前,怀揣200块钱,我就骑着自行车,拖着赖敏轮椅上路。今年,回到广西柳州,我们带着孩子,还有客栈近200万债务,一时再难自由。


回望过去,那是一个男人最自由疯狂的阶段。如今,感觉自己被生活深深套住。那片高原,我做梦都想回去,但梦醒来,身边是轮椅上的妻子、嗷嗷待哺的孩子。尤其赖敏身体每况愈下,几乎爬不起床了。内心渴望很多,但作为一个男人,我现在最要做的是死守这个家。


当务之急要赚钱还债,迎面却是更难的2022年,几乎做什么赔什么,赔到一时再不敢有创业想法。朋友们建议我们多直播带货,但我心底挺抵触直播,感觉镜头里那个人在表演,根本不是我。


深深被困中,4岁女儿是我的力量源泉。听她叫着“爸爸”,把她抱在怀里,我就感觉抱住了全世界。还有病床上的赖敏,永远咧着灿烂笑容,一遍遍鼓舞我振作。在她建议下,我们想以后推着她的轮椅,去拍摄有故事的人,去倾听展现别人的酸甜苦辣。一如“走心之旅”,只是从地图上走向大家心里。


期待新的“走心”,但随着疫情放开,我很担心赖敏,她经常喘不上气,普通感冒都可能要命……但愿我们都能平安度过这个冬天。正如赖敏说的,无论命运怎样,每一天我们都要继续努力绽放,直到下一个春暖花开。


▲2022年春,关闭理塘客栈,回到广西生活的一舟与赖敏。

发表于 2023-1-3 13:48 13 只看该作者


11

小司

《穿越亚非,感动尼罗河的爱与骑迹》


480天亚非骑行,曾见证他最年轻的爱与青春。餐馆民宿,倾注他回归后的新生。身在被疫情冲击最重的行业,昔日旅人成了打不死的小强,怎样活过最难三年?




小司:


经营着几家民宿、餐馆,这三年,每次交房租,我不是在贷款就是在跟房东的交涉的路上。现如今,我很“骄傲”地对朋友们玩笑说,将近半生努力,自己终于混成“千万负翁”。


2020年疫情刚爆发那三个月,停业断了收入,而工资、存货、房租所有都得照常支出。雪上加霜的是刚开了一家杭州新餐厅,才试营业七天,就被迫停摆。各种资金压力下,最后只能放弃新店,一百多万装修费付诸东流。


几乎是断臂求生,但我一直相信未来,每到低谷期,自己给自己打气。2021年生意略有回升,2022年却更加停摆。除了个人得失,此起彼伏的远方悲剧,更深深刺痛内心,怀疑一切是否还能回到正轨?


现在突然放开了,听上去是利好,但我感到一种漫长困顿后的失落。毫无准备的无序中,全国人民再次不敢出门。走在杭州街头,各个餐厅门可罗雀,员工一批批病倒请假,萧瑟程度甚于三年前。


这个寒冬,不敢想又将掏空多少企业主。能活到今天的老板们,都是打不死的小强,但如果最后的节骨眼上挺不住,就太可惜了。


明年依然充满不确定,唯一确定的是一定要带孩子去远行。这三年,最遗憾是带孩子远行计划被一次次打断。孩子的成长不等人,希望以后每年至少带他们去一次藏区。蓝天、草甸、雪山、羊群……都是我想给他们讲的故事。


这么多年,我从一个人到两个人远行,再到陪孩子们远行,生命就是一场旅途,希望用身体力行去教会他们:在路上,总会遇到你苦苦冥想而不得的答案。


发表于 2023-1-3 13:48 14 只看该作者


10

曹晟康

《盲旅十年,走遍世界》


一副墨镜,一根盲杖,足迹遍及六大洲的这个盲旅人,走进这三年迷雾,梦想一时中断。黑暗中,他要如何继续发光,迎向看不见的世界变迁?




曹晟康:


2019年底,我正好在武汉,刚和当地一家上市公司谈拢:他们将赞助我,来年3月横跨欧亚,去徒步海外“一带一路”。满怀期待踏上新旅程,半个月后,武汉忽传疫情,赞助方说等疫情结束后再谈。这一等,没想到三年过去了。


原计划的世界,是做一名文化使者,走向一百多国家,领略灿烂文明,结交各国朋友。疫情中的世界,却是一度被困在广西北海,一间小屋,一个盲人又一次陷进深深黑暗。世界忽然静音中,只能学着独自生活。光做饭这点小事,因为看不见,就烫伤切伤好几次。


再走出门,世界渐渐不一样了。出境旅行成了奢望,内地行走也变得更加复杂,尤其今年,到哪都要扫码填表,作为盲人,常常要花漫长时间才能调出绿码。但我看不见这个通行证,不知绿色是什么样子,唏嘘到底是什么颜色持续影响了我们三年。


一片黑暗中,更难捱的是看不见未来。不断被取消的活动中,我也曾深深焦虑懊恼:你有你的计划,世界却另有计划。但走过这三年,我的口号变成:世界另有计划,你仍得有自己的计划——心里有个计划,就像有了一束光,才能带你穿过黑暗变幻。


今年又反复被封时,一个人呆在小屋,我再不像最初的失落茫然,一直保持锻炼、反复听书、练习演讲,为未来新旅行做着准备。哪怕充满不确定,甚至看不见世界,心里的光一直在,这世界总会看见我的。

▲2022年夏,曹晟康在阳朔攀岩。

发表于 2023-1-3 13:48 15 只看该作者


09

杨勇

《一条大江,二十怒汉》


从1986年长江漂流始,他飘过一个个时代,30余年致力科考,走遍西部江河。大疫三年,这位民间地质学家继续满心忧患,越过眼前困局,正把目光投向未来。




杨勇:


2019年底,我正好从联合国气候大会归来,在考察中国江河30多年后,原计划2020年启动“全球江河考察”,疫情打断一切。尤其今年的俄乌战争、极端天气、能源危机……预计漫长的秩序重构中,国际江河考察的想法恐怕难上加难了。


变局之中,感触颇深的是我们所做许多事的价值与影响,离不开所处时代。例如1986年长江漂流正好吻合了当时社会变革所需,一时激起千层浪。而目前世界分化中,个人追求格外渺小,再努力也可能引不起一点浪花。


但与其抱怨生不逢时,不如把目光转向还能自由前往之地。只是国内限制也越来越多,尤其今年,持续研究30多年的金沙江下游河段,因防火和疫情,三步一岗,五步一哨,金沙江考察只能搁浅。不得以调整计划,沿丙察察进藏,考察了念青唐古拉山海洋性冰川、喜玛拉雅以及阿尔金山,新发现了冷湖西侧的雅丹群,见证了高温干旱的青藏高原。


对于疫情,我没有感到太意外,总担心未来还有更大灾难。例如今年夏天的极端高温中,我在青藏高原看到更严重的冰川消融、草地沙化,许多灾变正接近爆发临界……30多年来,眼看各种自然隐患,我一直心怀忧患,总在忍不住奔走呼告,但人们无知无觉,应对总是滞后,掺杂进各种“人”的因素。


一想到新的灾难来时,那些能给出专业见解、解决方案的人,才能给人们带来真正曙光。这三年,反而更坚定了我继续科考的信念。一个人若能认清自己的事业与价值,也就无惧时代的变幻。


▲面对更多自然隐患,杨勇在《中国国家地理上》的撰文呼吁。

发表于 2023-1-3 13:48 16 只看该作者


08

温旭

《独步南极》


三年前,他呼吁着气候危机,独自走向南极。直到疫情,人们才意识到人类渺小、生存危机。面对不可逆的大势,渺小个体何能何为?远方的探索还在继续。



▲2021年11月,温旭带队科考,在西藏羌塘2号冰川抢救性钻取冰芯。


温旭:


2020年春节前,我刚完成独步南极归国,飞机降落在首都机场,所有人戴起口罩。在南极与世隔绝两个月的我,一下感觉世界变陌生了。


那时还没有入境隔离,今年12月,我又去南极考察破冰船,回国要在酒店隔离5天,许多朋友正在网上晒出阳性,眼看一段岁月正从起点走向终点。只是最初,全社会众志成城,齐心防疫;现在病毒变弱,大家充满疲惫,宁可被感染,也不想防了。三年过去,社会和个人心态改变如此之大。


再回到南极,我的心态也有些改变。三年前,带着横穿南极的目标,自己被重压着,再累也得往前走。现在对目标更超脱些,走不到终点又怎样?迎向这片大陆,曾倾尽所能,奋力走过就好。


这样的改变也在于对气候变化了解越多,越感到人类渺小。哪怕我们现在能做到零排放,温度已经升高,影响还会持续,很长时期内冰川还会持续消融,这是更不可逆转的大势。


但11月我去参加联合国气候大会,看到那么多人还在为气候变化行动,很受鼓舞。在能源危机当下,很多欧洲国家只能着眼当下,但放眼未来,这项事业仍是世界不变主题。即使短暂不被理解,认清自己事业价值,就能坚定走下去。


于是这三年,我投入到“冰川记忆”抢救气候遗产的项目,前往羌塘等地钻取了长度超过300米的冰芯。冰川记录了地球气候环境变化信息,储存百万年的气候历史。全球升温大趋势不可逆,但至少我还能抢救一些即将消融的冰芯,为100年后的人类提供科研样本吧。这是我给自己人生,寻找到的力所能及的事与意义。

▲2022年11月,温旭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参加埃及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发表于 2023-1-3 13:48 17 只看该作者


07

阿左

《再见快乐,雪山上的少年魂》


从一无所有流浪到攀上梦幻高山,这个男孩穿过自由、热血、风险与迷茫,终于扎根事业。哪怕动荡三年,视频时代中,他开始新的攀登向上。




阿左:


疫情让生活更加动荡,略感欣慰的是,我们初创的影视公司挺了下来;登山兄弟们又不断登上未登峰,开辟出激动人心的新线路。当一个人有事忙,有明确的热爱与事业,有志同道合的伙伴,并不断收获认可和信心,多少能抵销外界的迷雾。


一度困住我的,倒是今年夏天去慕士塔峰拍摄,滑雪下降时,不慎摔断右腿。整整三个月没能干活,困在家里,我偶然重温起08年人生最初流浪的照片,那时一无所有,衣衫褴褛,眼里有光,无拘无束走在中国大地上。


感慨岁月变迁,我剪了个短视频《一个普通流浪汉的十年》,没想到上千万人观看。或许大家都有一颗渴望自由流浪的心,只是暂时被疫情封住了。


再一次见识到人们的热情,在11月底成都街头,许多人聚在一起呼吁主张。重新能走路的我也去了,不是为了反对什么,只是希望听到这社会还有不一样的声音。之后风云突变,2022年即将过去前,我终于也阳了,还好只是轻症。仿佛靴子落地,困扰三年的病毒至少不再未知了。


期待明年,腿伤康复后,能和兄弟再次上路,去圆今年错过的西藏寻山;还想去青海拍摄一部耽误三年的纪录片,讲述一群当地村民保护野生动物。这个故事让我念念难忘的是,不管你是什么人,哪怕活在与世隔绝村庄,卑微到毫无存在感,也不妨碍你去做一些闪闪发光的事。所以,都要继续努力发光。


▲2022年2月,阿左和“梦幻高山”团队在西藏攀冰拍摄。

发表于 2023-1-3 13:48 18 只看该作者


06

石头

《寻路大横断》


两次穿越大横断,上百日探寻中,这个年轻人寻找着中国最美线路,最终也找到自己的路。这条路带他成功穿越这三年,带着最年轻的热情,幸而没有虚度。



石头:


这三年,是许多人的低谷。但我的低谷,早在疫情前:被生活所困,长年在工地像个蜘蛛人吊在高空作业,不知道如此劳作为了什么。


感谢横断山脉的引领,尤其2020年百日徒步大横断后,纪录片被上百万次观看,搭档马子、老胡和我决定成立传媒公司,未来致力户外影像,终于认清自己的人生路。


心无所向,才最痛苦。当我认清未来目标:用七年时间,走遍中国所有徒步精华线路,拍摄一系列纪录片普及户外知识,带领更多人上路。哪怕时局不明,但心里有了方向,热爱有了出口,让我一直是燃烧状态在路上。


回望过去三年,我深入荒野的日子累计14个月,徒步走过近三千公里的路,做了上千分钟纪录片。虽然防疫大局下,计划不时取消,许多线路被关,但多年积累的体能技能,让我可以自由走进每一片荒野,去自己开辟线路。感谢大自然,这三年让我没有虚度。


这三年,也是户外从业者寒冬。但我常想起03年非典后,历劫的人们曾掀起背包热潮,催生初代驴友。这两年社会兴起的露营热,更让人看见新一代希望。社会会变,人对大自然的向往不变,相信下个春天会来的。


▲露营、徒步、飞盘出圈后,小红书在2022年9月策划举办“外人节”,石头受邀参与活动中。

发表于 2023-1-3 13:48 19 只看该作者


05

罗静

《未完的14座8000米》


穿过壮丽与凶险,攀过全球14座8000米级雪山,她不仅是登山者,更是一位母亲、女儿及柔情女人。放下14座遗憾,这三年,她尽力走向更大的圆满。




罗静:

时至今日,还有媒体在遗憾我的14座8000级雪山变成13.5座。但在我心里,14座已是过去式,更多遗憾是情感,希望从此能多陪陪家人。


过往登山,我的父母一直不支持也不反对,总说“我相信她……”但我心里难免有愧,一直很想弥补。尤其2020年疫情后,父亲生了场大病,我卖了北京房子,换成房车,决定去实现“带父母房车游”的新梦想。


沿着边境线,我带着70岁爸妈房车到处旅行。在爸爸离世前,一家人曾一起在路上,是我最庆幸的事。这三年转为房车生活,路过防控城市,就直接住在房车里,让我几乎没有被隔离。出行影响较小,但一看到各种新闻,难免愤懑无奈,一度也有些对外部世界迷茫。


世界变了,还好亲情永远不变。尤其难忘今年暑假,远在泰国读书的儿子归来,17天花在层层隔离,只剩宝贵14天相聚。昔日小男孩,转眼已是一米八的少年。在我带领下,儿子和妈妈一起体验飞伞,眼看他们翱翔蓝天上,是这三年心里最温暖的画面。


这三年,很多时间精力花在家人身上,难免个人追求受到影响。但人生都有取舍,以前我专注登山,几乎不顾一切。如今更渴望生活,更希望给家人带去快乐。


过往14座攀登,似乎远离了,但重塑了自己内心。想想那些年,山上山下曾翻越的重重难关,眼前一切一定也会过去。关键是你心里要有外界变化带不走的东西。


▲开着房车,罗静陪伴父母全国旅行。

发表于 2023-1-3 13:48 20 只看该作者


04

闪米特

《一舟,两人,生死相随的漂流》


茫茫江海,一只独木小舟,叶片般划过江海……曾闯过一段段生死激流的漂流者,迎向新时代浪潮,握紧内心船桨,该如何抵达彼岸?




闪米特:


这三年,我没有停下脚步,只是在某些节点上改变方向,走了另外一条路。新选的路有时很窄,并不总能看到一个“更大的世界”。它通向的往往只是一条村、一户人。


与偶遇村民闲聊日常,常常让我领悟什么是“活在当下”。例如今年8月我去了大凉山的马帮路,遇到一位汉族小伙。他在刚通路不久的村头,开了一间摩托车修理铺。简陋棚子是他深圳打工一年挣钱撘的,他说作为村里学历最高的人,当年鼓了很大勇气才走出大山去深圳。


小伙子感叹深圳真是大,但在一个太大的地方,人容易发昏,感觉什么都拿捏不住。心里难受得很。“走出去看一个更大的世界,不是很好嘛?”我问。小伙子答说:“那不是,得看那地方是不是让你很自在。”


真正让他自在的是:媳妇在,手艺能用上,亲朋戚友有个急事能搭把手。这让我想起罗素曾说的“三种情感支配他的一生”: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


也许,真正懂得“生活以痛吻我,我愿报之以歌”的不仅是圣人大贤,而是这些朴实民众。而生活本身,也不仅是生死、格局这些宏大叙事,生活应是流动的,有晨昏、有四季。


明年我渴望去体味“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的欲界仙都。它未必是名山大川,但它通向的必定是流动的生活,自在的人生。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