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55488

主题

北京综合

发现||石城峪口:久已消失的关口,终于重见天日

查看:14741 | 回复:13
发表于 2023-1-9 10:33 显示全部帖子

石城峪口,已经消失了太久。大庄科一带的村民不知道。也有以讹传讹,将怀柔的南榆沦当成榆林沟,推测石城峪在水长城景区内西水峪口西侧的。不过,根据《昌平州志》及《西关志》,西水峪口距石城峪口相距15或25里,距西水峪咫尺之遥的一个无名垭口,不可能是石城峪口,那只是西水峪防区范围内的一个小垭口。

石城峪口的推测与寻找,确是一件费时费力的事。

2021年5月3日,意识到明早期的黄花城一带的防线,该在现在砖石长城北侧一带(参阅:《看山看水||再走黄花城水长城,换一种思路思考石城峪等处关口信息》)。

2022年6月4日,在水长城景区内,现存砖石长城北侧,找到了第一项证据(参阅:《看山看水||水长城景区内的残墙,证明明长城早期防线应在现存长城北侧的山梁》)。

2022年11月5日,找到了枣园寨(参阅:《发现||找回失落的枣园寨,解读门家峪重关、石城峪内口、外口与石城峪堡的信息密码》),存在北山墩是枣园寨有别于其他关口的重要特点,而延庆10号敌台北侧的那道隘口墙,恰好符合这一点。同时,根据《四镇三关志》的记载,门家峪口通白龙潭,来骑极冲,确定昌赤路穿越大庄科长城的隘口当为门家峪外口;并进一步推测了石城峪的位置。

2022年11月25日,修正了对石城峪的推测,龙泉峪北侧的山口当为早期山险不守的西星口,旺泉峪村北的隘口当为石城峪口(参阅:《备忘||西星口:早期外口山险不守,后期内口极为冲要》)。

这个推测能够得到证实吗?

《西关志》载:石城峪,正城一道,拦马墙一道。这一带人烟稀少,2道墙体,不可能全部消失,必然会保存下来一些遗存!

疫情期间无法进入旺泉沟村。

谁知机会转瞬即来:疫情完全解封。

2023年1月7日,前往这一带探寻西星口与石城峪。此行得到了香屯村的长城管理员王东旺的协助,开车带我前往两个地方。

我们先说石城峪。

从旺泉沟村沿水泥路北行,地势逐渐升高。水泥路修在半山坡上,并不是传统出山的路。一路留意观察,时而向沟谷中探看,寻找合适的设置关口的地形地势。

地势转折处,有一屏嵯峨险峻的大山,过了这列山,地势就一路向下了。

水泥路穿越的山口,就应是设置关口的最佳之处。

路口的北侧,山脊上有一带线条。那是什么?

1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3-1-9 10:33 显示全部帖子
有路径可以登上山口北侧的山。上行的时候,途遇一口废弃的水井,井壁以石块围砌。此处远离村庄,不可能是现代所为。旺泉沟村成村较晚,大概清末明初没有生计的人迁入此处开垦土地谋生,这才成村。这口古井,显然来历不凡!很有可能,是明代戍守此处的士兵的生活设施!

到得山脊上,果然这是一段长城!一段壮观的早期长城!

这段墙体呈南北走向,南抵水泥路北侧的巨石。


发表于 2023-1-9 10:33 显示全部帖子
向北延伸约140米,在另一座巨石之下止步。

墙体高约2米余,内侧保存着局部立面。顶宽最大尺寸约3至4米,墙体规格挺高。这种墙体,具有明早期长城的特点。

发表于 2023-1-9 10:33 显示全部帖子
我内心已经明白,这就是石城峪口的墙体,或者叫石城峪外口的隘口墙。那石城峪西山墩该在何处?

继续向北上行,绕过那块巨石,上方竟然还有墙!这是一段地势更高的垭口,上方是另一堵石壁。垭口内侧较陡,所以墙体较为简易,只简单叠垒了少量石块。这段墙体长约30余米。我们把这段墙称为第2段墙体,那段140余米的墙且称其为第一段墙体。

虽然墙体简易,但仍然残存少量立面。

发表于 2023-1-9 10:33 显示全部帖子
绕过上方的崖壁,面向内侧陡崖边,还有一截短墙。这段墙似乎只是占据了一个点,不好计量长度,但石材量很大,比第二段墙体规格明显高很多,重视很多。我们且称其为第3点墙体。

面向内侧的崖壁为何要修墙?

就在我还在为这段墙体拍照的时候,老王抬头发现对面还有墙体。

发表于 2023-1-9 10:33 显示全部帖子
寻路前行,去接近对面那段墙。绕过的那座小山头,四面都挺陡,我从南、东两个方向尝试向上攀爬,最后遇到稍陡的巨石都放弃了。

向高处攀爬的过程中,向对面那段墙体望去,那段墙体并非简单的一条直线,而是呈L型分布。其中一段是东西向分布,据守冲北的一个隘口。这段墙我们且称其为第4段墙体。

发表于 2023-1-9 10:33 显示全部帖子
向北的隘口,山下就是厂房沟村,远处可以遥见汉家川、台字沟、榆木沟,这些沟谷均是朵颜人自边外进犯明祖陵及黄花城一带的通道。

南北向墙体向西的那个山口,正冲着白龙潭的方向。不错,这个位置,正是《昌平州志》所述“石城峪距西水峪二十五里,即榆林沟,外通白龙潭”的地方,向外可以连接白龙潭、榆木沟两条冲要的通道。

发表于 2023-1-9 10:33 显示全部帖子
第4段墙体又折向南行,南行,形成一段南北向的墙体,止于内侧崖壁。我们称其为第5段墙体。第5段墙体长约20余米。

第3点墙体与第5段墙体,共同扼守第4段墙体所守卫的隘口内侧,夹沟谷崖壁而建,很显然,此处是重点防御的关口!

而第4段墙体与第5段墙体的交叉点处,并非第4段墙体的止点。继续向东,其实墙体仍在延伸,只是中间这段墙体更为简易,土石混杂,墙体被泥土掩埋,很明显是比明早期长城更古老的古长城!

直至东侧圆滚滚的山崖下,才又有一段较为明显的石材量大的墙体。这就是说,第4段墙体是明代利用明前长城的墙体,并对明前长城的墙体进行了重修,没有覆盖明前长城的地段,保留了明前长城的特点!这段墙体总长约70米。4段墙体合计(不含第3点墙体的长度),共计长约260米。

发表于 2023-1-9 10:33 显示全部帖子
而这段隘口的西侧,即我两番尝试最终放弃攀爬的那座山头,就其位置,正应是石城峪西山墩的所在。从高处俯视,山顶有坍塌的碎石堆,但草木过于茂密,影响照片效果,无法清晰识别。看来还是要以后爬上这座山或者用无人机拍摄予以证实。

5段墙体的分布如下图所示:


发表于 2023-1-9 10:33 显示全部帖子
从东侧高处可以完整地俯视这5段墙体。

而石城峪还有拦马墙一道,该在何处?

水泥路对应的隘口,过了山口继续向外侧走,沟谷之中是一条久没有人行走的古道。

距山口不远,有一段疑似拦马墙的遗存,其特点是数块大石条非常规整,经过用心的加工,而且墙体保存状况较差。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