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2731

主题

海口

再游西安,爬华山,赏西峰日落,观东峰日出,足矣!

[复制链接] 查看:13274 | 回复:95
发表于 2023-9-1 13:20 31 只看该作者

石刻

10:16来到希夷峡

发表于 2023-9-1 13:20 32 只看该作者

穿石头洞

不知不觉中,走了3公里

户外拓展基地

发表于 2023-9-1 13:20 33 只看该作者

今天多云,早上25度左右,很凉爽,我穿了长袖速干衣。

10:50,开始上第一个有点陡峭的阶梯了

路边的喵星人

10:57,毛女洞

发表于 2023-9-1 13:20 34 只看该作者

徒步登山的人以18--35的年轻人为主,也有个别带孩子来锻炼的。

仙姑桥

一路上都有小卖部

登山之路,就在一条峡谷盘沿而上。

发表于 2023-9-1 13:20 35 只看该作者

云洞

废弃的通仙观

发表于 2023-9-1 13:20 36 只看该作者

11:21来到青 柯坪 ,右边岔路到 北斗 坪是不开放的

夜爬的好助手

华山都是道观,男女道士都有

发表于 2023-9-1 13:20 37 只看该作者

11:25,走了5公里,后面的1公里,爬升大,最累人!

回心转意的好石头,一转此石头,就到。。。。。。

发表于 2023-9-1 13:20 38 只看该作者

11:37,千尺幢到了,我收起登山杖,这是第一级阶梯,还好走。攻坚开始啦!

度娘资料:回心石之上,便是华山第一-险境“千尺幢”。这里,山幢壁直立,其间仅容二人上下穿行。两边铁链垂直下垂,状如刀刻锯截。坡度为70°。从上到下共有370多个台阶,皆不满足宽。登时上视,一线天开,形如青蛙在跳,又如粘壁之鼯。下比上时更险,如临深井,心惊目眩。故而常有人下来时倒退而行,从胯下窥视路面。“千尺幢”顶端,有仅容一人的石洞,因为当人们爬上最后一个石级时,便从洞中钻出,故而此洞名叫“天井”。“天井”上有一平台,台上刻写的“太华咽喉”,形象的说明了这里的路形。台上的“百尺峡”为咽喉上段,峡下的平台,形如突出的喉头。“天井”以下的千尺幢,为咽喉下部。此处整个路形如人的咽喉食管,既窄又突且长。“天井”口为“太华咽喉”中段,若从此堵住,上下就会绝路。国民党残匪韩子佩曾在“天井”口加一块铁盖,企图固守华山,人民解放军八勇士却飞越天险,消灭了据守在这里的一个班的兵力,为增援部队打开了 通道 。

发表于 2023-9-1 13:20 39 只看该作者

千尺幢第二级阶梯,11:40,开爬。

千尺幢”通天道的打开是在汉代。原来的登山路不在这里,而在华 山东 侧的黄甫峪。秦昭王令工施钩登华山就是从那里走的。至今在东峰博台下还留有两处石刻。据《七修类编》载,莲峰之路本无路可通,因有人从 北斗 坪望见猿猴上下于崖隙间,探奇者循猴径而登,才发现了此条登山路。“此载虽无年可考,但却有“站 北斗 ,望华岳”的记述。自汉武帝从黄甫峪 迁西 岳庙至官道北今西岳庙址,人们便开始从华山峪道入山。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说:“千尺幢”和“百尺峡”处,既没有铁链,也没有石阶,人们只能“穴空迂回,倾曲而上。”我们从唐代李白写的《黄神谷晏临汝裴昆陵十四明府序》上看出,他是从黄神谷旧路登华山的。杜甫诗中对“千尺幢”也只是简单的提到过:“车厢入谷无归路,箭括通天有一门。”说明此时两条路皆可通行。到了明代,描写“千尺幢”的诗、记等就极多。阎尔梅在《箭括》千尺幢诗中写道:“险光--线开,窄峡夹青天。蹑登先妨膝,扳崖侧用肩。木梯撞外补,铁绳井中悬。怪石横如窦,阴风直上穿。”杨嗣昌也曾这样记述过“千尺幢”:“形如槽枥,持金绳、探石窦以上。”“金绳” 即是指铁链,“窦"是指石窝、脚窝。说明,在明时千尺幢已经安装铁链,凿有石窝了。解放后游人逐年增多,每年阴历三四月是朝山的旺季,这里经常发生“绣幢”事件。这里的道路曾作过两次大的修整。后在千尺幢、百尺峡处,又各开辟了一条复道,分别为上行道和下行道。

2014年7月雨季,我和家人到这来,没有拍好,这次相片视频要好好拍照留念,如果第三次来,就乘索道了,爬山太伤膝盖了。

有70度,后面的游客,都开启四驱模式

发表于 2023-9-1 13:20 40 只看该作者

我是左手抓铁链,右手持自拍杆,一路向上攀登,累了,就休息20秒,又继续攀登。

加油!

11:52,到第二个难关:百尺峡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