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38813

主题

济南

十年江西,盛筵难再

[复制链接] 查看:4002 | 回复:129
发表于 2024-3-7 14:16 71 只看该作者
在铅山信江段的小山包上,甚至能看到40公里之外的龟峰。

信江

信江

信江上的交通方式,很多样。
比如 这样的浮桥。
同样,信江也是去往 浙江 的重要水路。

其他大江,诸如抚河、 修水 、 昌江 、 饶河 等等,都可以方便快捷的到达四面八方各个区域。
由此, 江西 依据水路交通,经济快速发展,人才快速累积,成为古代 中国 的繁华之地。



发表于 2024-3-7 14:19 72 只看该作者

龙江书院,位于 江西 省 井冈山 市龙市镇,始建于公元1840年,原为罗霄山脉最高学府。
1928年4月底,毛泽东同志和朱德同志在龙江书院会面,因见证朱毛会师,名震天下。

江西 书院几度沉浮,
塑造出周敦颐、朱熹、陆九渊、吕祖谦等一代大家,
也造就了杨万里、文天祥、谢叠山等历史明星巨擘。
见证了 江西 的历史脉络。

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江西 四大书院——
白鹿洞书院、鹅湖书院、白鹭洲书院、豫章书院,
则成为 江西 书院文化最好的诠释。

1.白鹿洞书院

庐山五老峰

从 九江 开车,
沿着 庐山 赶往白鹿洞书院的时候,
远远地就看到了一排高耸的山峰,
——五老峰,
因山的绝顶被垭口所断形成,
庐山 的标志性山峰景观。

白鹿洞书院

白鹿洞书院位于 庐山 五老峰东麓,
山林掩映之间,
在售票口停车,买了票,
慢悠悠在林木之下穿行,
一畔的五老峰在枝桠间若隐若现,
而关于白鹿洞一切开始显现。

白鹿洞书院

白鹿洞书院,
始于唐、盛于宋,沿于明清,
曾被誉为天下第一书院。

发表于 2024-3-7 14:19 73 只看该作者
白鹿洞书院

隆冬季节,山溪水流缓慢,
白鹿洞书院沿溪自西向东呈一排分布,
一共五组院落,
第三组是白鹿洞书院,
典型的三进。

白鹿洞书院

白鹿洞书院

冬季的白鹿洞略显萧条,
但是穿过书院的牌坊和盈门的时候,
依稀还能感受到曾经无比激荡的思想。

发表于 2024-3-7 14:19 74 只看该作者
白鹿洞书院

白鹿洞书院

白鹿洞书院

白鹿洞。

白鹿洞书院

白鹿洞书院

白鹿洞书院

白鹿洞曾在古代培养了大量的人才,
朱熹、王阳明、陆九龄都曾经在这里讲学。
这是最好的 江西 书院,
也是书院文化最辉煌的见证。

发表于 2024-3-7 14:19 75 只看该作者
2.鹅湖书院

鹅湖书院为了位于 江西 铅山,
因鹅湖之会而名扬天下。
鹅湖之会有两次,
第一次为南宋理学家朱熹和心学家陆九渊的一场辩论,
第二次是南宋辛弃疾和陈亮在此会面,共商抗金大计。


鹅湖书院

鹅湖书院曾是一个著名的文化中心。
尤其是南宋理学家朱熹与陆九渊等人的鹅湖之会,
成为 中国 儒学史上一件影响深远的盛事。


鹅湖书院

书院历经数百年,
风貌依旧,
格局完整,
原状留存,
是书院实物遗存中少有的得以完整原貌保存的一处。

鹅湖书院

南宋,
随着政治中心转移到 江南 临安 ,
南宋朝廷对思想界的控制可以说越来越弱,
于是在江右这片大地上,
开始诞生各种学术思想。
众多派别在南宋淳熙年间主要变为两个:
以朱熹为代表的理学

以陆九渊为代表的的心学。
简单来说就是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

两派争论不休,
交锋不断,
为了调和矛盾,
朱熹和陆九渊共同的好友,
同样的儒学大家吕祖谦出面调和,
约定双方于鹅湖寺会面,
于是一场旷世辩论就此上演。

发表于 2024-3-7 14:19 76 只看该作者
鹅湖书院

朱熹的理学传承自二程(程颢、程颐),
他认为万物的本源是“理”,
坚持“格物致知”、“正心诚意”、“居敬”、“存天理,灭人欲”等等。
简单来说,朱熹认为人要穷尽事物之理,
拿最简单的读书来说,理学认为不仅要读书,
还要多读书,读完了还必须仔细研究、观察事物,以求真理。

而陆九渊的观点则和朱熹不同,
他认为万物的本源是“心”,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同样拿读书为例,心学认为读书不用多读书,
也不必忙于观察事物以求真理,而应该首先养自己的心神。

鹅湖书院

可以看书出双方形成了尖锐的对立。
朱熹主张“格物致知”,
着重通过对外物的考察来启发内心潜在的良知。

陆九渊则认为读书不是成为圣贤的必要途径,
要求圣人之道须“先发明人之本心”,
因而不主张多做读书穷理的功夫。

鹅湖书院

大家都是高人,
谁也不服谁,
于是乎,
在吕祖谦的组织下,
陆九龄、陆九渊来到 江西 铅山的鹅湖寺,和朱熹亲自辩论。
双方都试图说服对方。

发表于 2024-3-7 14:19 77 只看该作者
鹅湖书院

第一天的辩论赛刚开始,
陆九龄率先抛出论点“发明本心、尊我德性”,
来反驳朱熹的“格物致知、读书穷理”,
也就是说,人首先要找到自我,坚持本心,才能去读书,
如果没有打好基础,花费再多的精力去读书,只会使人迷惘。

朱熹直接打断了陆九龄的发言,
提出了“人要通过对外物的观察和思考,来启发人的内心潜在良知”这个论点。

鹅湖书院

此时,陆九渊也强势打断了朱熹的话,直接念了一首诗:“墟墓兴哀宗庙钦,斯人千古不磨心。涓流积至沧溟水,拳石崇成泰华岑。易简工夫终久大,支离事业竟浮沉。欲知自下升高处,真伪先须辨只今。”

相传朱熹听到这首诗的时候脸色大变,直接提出要休息,双方暂时休战。

所以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呢?
这是陆九渊、陆九龄兄弟二人围绕“心”所做的一首诗,意思就是:人见到废墟坟墓的时候会心生悲戚,见到宗庙高堂会心生敬畏,这种悲戚和敬畏乃人生来就有,乃千古不可磨灭之心。细小涓流汇成沧溟之水,拳石垒成巍峨泰山,简单质朴、直达本心的求学之道才能成就大事业,其他的支离之学只能让人沉浮不定。要知道人在什么时候能真正知道从低到高的 通道 ?只在一个人能在真真假假的世界里,立志明心的那一瞬间。

这首诗可以说是有力地反驳了朱熹的理学,认为一个人只有先修好本心才能在其他事业上取得 成功 。陆九渊更是将朱熹的理学成为“支离之学”,不可谓不犀利。
朱熹更是无话可说,第一天的辩论,心学胜利。

鹅湖书院

第二天,辩论继续。
这一次朱熹和吕祖谦先后加入辩论,双方你来我往,难分胜负。

发表于 2024-3-7 14:19 78 只看该作者
鹅湖书院

鹅湖书院

关键时刻,心学方陆九渊准备放大招了。
“尧舜之前何书可读?”
也就是说,“朱熹大大,如果你认为只有读书才能得到真理,才能成为圣贤,那么在上古时期,公认的圣人尧舜,他们生活的时代并没有文字和书籍,他们也未曾读书,不是也成为圣贤了吗?你如何解释?”
这个论点不可谓不犀利啊。
可以说直接狠狠反驳朱熹。

不过陆九龄察觉到兄弟陆九渊要出大招时,却制止了。
这场辩论他们已经占据上风,没有乘胜追击,最后双方握手言和,辩论结束。

鹅湖书院

鹅湖书院

这无疑是双方思想上的一次进步,少了派别的针锋相对,而多了些学术间的交流。
经过这场辩论,朱熹和陆九渊、陆九龄成为朋友,双方对对方的思想表示了肯定,
颇有些“我不认同你,但是我们是朋友”的意思。

朱熹甚至在6年后邀请陆九渊于白鹿洞书院做了“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教学,朱熹听后大加赞赏。他请陆九渊将讲稿书写下来,这就是著名的《白鹿洞书堂讲义》,还请人将其刻石并且自己亲自写了《跋》。

由此可见,双方都是大师,都很有儒家风度。

发表于 2024-3-7 14:19 79 只看该作者


高大的 樟树 后,
是毛主席的旧居。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
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
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云石山位于 瑞金 城西19公里处,
是中华苏维埃 共和 国临时中央政府所在地,
又是红一方面军主力和中央机关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出发地,
被人们称之为“长征第一山”。

长征第一渡口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集结于 江西 于都 ,南渡贡水,开始了伟大的长征。

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园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

发表于 2024-3-7 14:19 80 只看该作者
鹅湖书院

至于理学和心学后续的发展,
程朱理学直接成为元明清的官方儒学,光耀四方;
而心学,陆九渊之后,又有明代王阳明传承下来,作为程朱理学的对立面,也对明清思想产生了重大影响。

真正的双虹辉映,余脉千年。

鹅湖书院

第二次鹅湖之会则是在13年后,主人翁为爱国人士辛弃疾和陈亮。
双方都是主战派,不过此时辛弃疾已有些心灰意冷,意见不被朝廷接纳之后隐居铅山,而陈亮正年轻,屡次上书朝廷,主张抗金,无奈朝廷没有采纳。
陈亮悲愤之下寻到了志同道合之人——辛弃疾和朱熹。
一路从 浙江 来到 江西 铅山,不过这一次只有辛弃疾前来和陈亮相会。两人在辛弃疾的庄园里相见恨晚,共商大事,最后在鹅湖书院分别之后,辛弃疾写下了著名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 霹雳 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两次鹅湖之会,
赋予了这座书院浓重的历史感。
如今漫步其中,
仍能追思一二。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