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28819

主题

成都

成都周边小众游,探访不一样的大英

[复制链接] 查看:705 | 回复:32
发表于 2024-4-29 13:24 11 只看该作者
村落里到处都是惊喜,慢慢探索就会发现纸扎的小鱼灯,很有设计感的竹椅,将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竟然出奇的和谐。

发表于 2024-4-29 13:24 12 只看该作者
藤条做的小马对于孩子来说太幼稚了,对我们这种成年人来说刚刚好。

发表于 2024-4-29 13:24 13 只看该作者
管咸市的市井夜生活更让人陶醉,傍晚的时候这些灯笼都会点亮,还会上演一出颇有意境的灯光秀。

仿佛真的让人置身于宋朝,繁华的人间烟火气满满。

如果想要住一晚的,可以住在景区里面的酒店,也可以选择周边的民宿,都是不错的选择。

发表于 2024-4-29 13:24 14 只看该作者
卓筒井:陈列馆在 大英 ,比桃子更出名的就是卓筒井了,“蜀去海远,取盐于井……自庆历、皇佑以来,蜀始创‘筒井’……”史册中的一段文字记载了 大英 闻名天下的卓筒井。

在卓筒井陈列馆,我们可以实地观察、体验、了解卓筒井手工制盐的千年技艺,感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科技魅力。

发表于 2024-4-29 13:24 15 只看该作者

晒盐架是利用自然风力和 日光 蒸发卤水中的水分,达到节约燃料,提高卤水浓度的目的,是典型的低碳环保设施,着实惊叹于古人的智慧了。

你能认出来这个字是什么吗?这个就是“盐”哦!

发表于 2024-4-29 13:24 16 只看该作者
卓筒井:遗址这次到卓筒井,还有幸参观了遗址,亲眼所见井盐的取制过程。
“钻两口井,一个起灶,一个晒盐,盖一间屋,讨一个老婆,生一地娃娃。”这首老一辈 大英 人耳熟能详的童谣,描绘的便是 四川 大英 县卓筒井镇人制盐的生活画面。

发表于 2024-4-29 13:24 17 只看该作者
晒盐架“身高”不足10米,井架和配套物完全由竹质和木材料构造而成。

发表于 2024-4-29 13:24 18 只看该作者
听当地人说,卓筒井,又名卓筒小井,它是以椎架子套铁质圜刃形钻头,以冲击式方法向地下开凿的,用粗 大竹 筒隔绝 淡水 ,再用汲卤竹筒通过 大竹 筒深入地下,提取卤水的盐井。盐井口径如碗大,井深达300米左右。这种钻井采盐方法从宋代一直活态传承至今,已有千年历史。

发表于 2024-4-29 13:24 19 只看该作者
师傅们给我们展示井盐的提取过程,我浅尝了一口,真的挺咸的。

这里是盐工庐舍,就相当于盐工们的宿舍,以前盐工们需要守护灶房设施,为了方便就在这里住下。

来到灶房,参观了以前煎盐的地方。

发表于 2024-4-29 13:24 20 只看该作者
这些斑驳的木桶都承载着井盐的历史,每个桶都完成了它重要的使命。

这些雪白雪白的就是井盐本盐了。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