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38051

主题

扬州

八千公里云和路-甘南西北自驾行

[复制链接] 查看:3282 | 回复:58
发表于 2024-7-5 14:58 11 只看该作者
此时的拉卜楞寺正被薄雾笼罩,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如城墙般的将世外和世内隔开,河流辖区之内,是婆娑世界;河流辖区之外,便是红尘俗世。跨过河流,一轮金顶正冲破沉沉雾霭,气势恢宏。


旅游的喧嚣早已烟消云散,留下的只是门前冷落车马稀的清冷,沿途兜售当地特产的小贩或已关门大吉,或慵懒闲散。据说拉卜楞寺是不需要购买门票的,但如果想要进入大经堂参观,就得购买30元/张的门票,千里迢迢而来,岂有不进之理?

门口简陋的小房子便是售票处,买了门票,卖票的喇嘛讲着一口流利的汉语,让我们稍等,说是一会儿会有导游带我们进去,等了一会儿,一个藏族小帅哥,便带着我们一群东张西望的游客往寺庙方向而去。

从景区入口到寺庙大门是一段不短的路程,沿途有高高低低大大小小的房子,房门更是千姿百态:有的富丽堂皇,有的低矮寒酸。这就是拉卜楞寺喇嘛根据等级的不同而修建的房子,等级高的喇嘛自然居住在有着高大华丽门楣的房子里,那些低矮的小房子自然是给等级低的喇嘛居住。小导游告诉我们,藏族寺庙的喇嘛可以像上班族一样朝九晚五,只不过早上的早课更早一些,一日三餐,他们可以自己做饭,也可以在寺庙带伙,他们的工作主要就是诵经,分为早课、中课和晚课,而我们也有幸看到了他们准备上中课的一幕。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24-7-5 14:58 12 只看该作者
  带领我们到达寺庙门口的藏族小伙子并不是真正的导游,真正的导游是身披绛紫色僧袍的拉卜楞寺僧人。僧人抄着一口流利的汉语,带领我们参观拉卜楞寺的大殿、博物馆、酥油花馆。在等待的空隙,陆续有僧人踩着急促的脚步往大经堂方向而去,看看时间,已近11:30,上中课的时间快到了。而那位挺着笔直的上身,目不斜视威严的僧人,就是传说中令人毛骨悚然的执法僧,他们负责维持僧团清规戒律的执行,历史上藏传佛教各大寺院的纠察僧官巡视僧纪时,常随身携带铁杖,故有“铁棒喇嘛”之俗称。


跟随着导游的脚步,来到了即将开课的大经堂,步履匆匆的僧人、不怒自威的佛像、忽明忽暗的殿堂,构成了开课前的所有元素。而经堂门外杂乱无章的僧靴,又构成了拉卜楞寺又一个别样的风景。这神圣的殿堂,要需要多少的虔诚,才能抵达婆娑的世界?而我们只是一群杞人忧天的家伙,远远观望。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24-7-5 14:58 13 只看该作者
  作为格鲁派六大寺庙之一,拉卜楞寺最吸引人的除了保留有全国最好的藏传佛教教学体系,它的建筑与格局也是令人叹为观止的。寺院坐北向南,占地总面积86.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0余万平方米,主要殿宇90多座,包括六大学院、16处佛殿、18处昂欠(大活佛宫邸)、僧舍及讲经坛、法苑、印经院、佛塔等,形成了一组具有藏族特色的宏伟建筑群,房屋不下万间,我们此行也只能是一窥它的冰山一角。










发表于 2024-7-5 14:58 14 只看该作者
  早上的薄雾终于完全散去,我们走马观花般的游览也接近了尾声,我怀着一颗虔诚好奇之心而来,又怀揣着一颗意犹未尽之心而去,生命的旅程就是在这样周而复始的期盼中无声的流淌,最终,我们在即将抵达终点的时候,笑着对自己说:这一生,我没有白来过。




发表于 2024-7-5 14:58 15 只看该作者
  出了景区大门,与之一路相隔的是巨大的晒佛台,那是拉卜楞寺每年晒佛的地方,每年的正月十三,喇嘛们将数十丈长的绣制佛像,展挂在晒佛台,僧众高诵沐浴经,群众肃然,场面盛大。此番虽不能身临其境,但已然已经感受到晒佛节期间的庄严肃穆与恢弘气势。




按照计划,我们离开拉卜楞寺后将继续一路向南,前往有九曲黄河第一湾的玛曲,会途经美丽的桑科草原。桑科草原属于草甸草原,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草原面积达70平方公里,是甘南藏族自治州的主要畜牧业基地之一。这里人口少面积大,仅有4000多牧民,草原却辽阔无际,是一处极为宝贵的自然旅游景区。每年7-8月,是桑科草原最热闹的时候,草原的格桑花竞相盛开,游客从四面八方涌来,体验草原骑马、射箭、篝火晚会等娱乐活动。只是今年的秋冬来得似乎太早,才9月初,就很少见到往日喧嚣热闹的场面了,五颜六色的格桑花似乎也无处可寻,留给我们的,唯有不变的蓝天白云和。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24-7-5 14:58 16 只看该作者
  没有了鲜花的装扮,但深浅不一的草地却又给了我们意想不到的惊喜,这九色的甘南终归没能辜负我所有的幻想:错过了最合适的季节,却依然能够收获最美的你。




有人说,这世上有一种远方,你无法抵达;也有人说,走出去,你便会看到不同的世界……




发表于 2024-7-5 14:58 17 只看该作者
  我一直相信,最好的风景永远在路上,当我们怀揣一颗从容之心出发的时候,那些风景早已在风中注定,遥望。






晚上抵达玛曲林州宾馆,一个清冷的高原小城,当我们将一切安顿完毕的时候,已经是暮霭沉沉,在甘南旖旎的风光之中,我们悄然的从平原过渡到高原,而我与拉卜楞寺的相遇,成为此次旅程中最圆满的朝拜。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24-7-5 15:02 18 只看该作者

9月4日:玛曲-色达  入住唐夏无尘青年旅馆  390公里

玛曲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西南部,青藏高原东端,甘、青、川三省交界处,黄河第一弯曲部。黄河首曲第一桥就位于县城4公里处,是黄河上游在玛曲境内建的第一座桥,因此有第一桥之称。

玛曲的海拔在3500~3800米之间,早晚温差较大,夜里下起了小雨,到了早上出发的时候,雨越来越大,整座桥氤氲在浓密的水雾中,不辨其形。宝哥问我要不要下去看一下,我愁容满面的摇摇头,冰冷的空气、冰冷的雨,早已将我的热情消失殆尽,无需过多停留,直奔今晚的目的地——色达县城。


根据百度地图提示,从玛曲县城出城,经313省道、740县道、101省道一路往南,到208省道后往西南方向走708县道到色达,全程616公里。而我的高德地图则显示从玛曲县城出城后,一路向南到208省道后往东南方向走040县道到色达,全程421公里,百度和高德两个地图导航,整整相差了近200公里!


经过紧急沟通商量,宝哥决定舍远求近,按照高德地图行驶,毕竟这里不是高速公路,200公里的距离不是个小数字,意味着3个小时,甚至4个小时的车程 。况且高德地图一直有着良好的口碑,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从玛曲到色达,一路上牦牛满山,用多如牛毛这四个字形容并不过分,由于高原的冬天比内地要早很多,许多牧场正准备转场,这些多如牛毛的高原之舟行动缓慢,爬山能力极强,生活的目地只有一个,那就是吃吃吃,直至吃得重如泰山。它们就是大山的主人,所有的交通规则于它们来说,就是一纸空文。所以,当你在藏区旅行,看到一头或成群的牦牛横穿马路、滞留马路的时候,请务必耐心等待。




此时正是某个牧场转场的时候,成群的牦牛占据了整个的公路,骑着马儿的放牧人挥舞着鞭子将牦牛赶向前方,回眸一看,竟是一位俏丽的藏族女子,英姿飒爽,让人赞叹不已。成群的牦牛在风雨的洗礼中显得愈发的拖沓冗长,帐篷被卷起来了,毛毡也被驮到了身上,烟囱、锅碗,甚至柴火一个不落的被驮在了身上。这就是现实生活中的游牧民族,从一个草场迁徙到另一个草场,他们的一生,就是一部迁徙的历史。


连日来的马不停歇,终于让我疲惫不堪,到了中午,在一个不知名的小镇打尖歇脚的时候,小吃店浓重的牛羊味让我望而却步,只能躲在面馆外面将就吃一点,而雨早已不知在何时悄悄停下,又见草原灿烂的晴天。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24-7-5 15:02 19 只看该作者
吃完简单的午饭,疲惫的感觉更是如排山倒海般涌来,迷迷糊糊中听到宝哥与李智军关于修路的对话,他们一路上问了很多的路人,才确定最终行走的方向和线路,而我早已陷入了一种昏睡混沌的状态:知道外面所发生的一切,却又不甚了然。

接下来的记忆就很简单,翻越一个又一个的垭口,感谢副驾李智军,给我留下了这些具有标志性的路牌照片,让我能从这些垭口的路牌当中,寻觅到那天旅程的蛛丝马迹。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24-7-5 15:02 20 只看该作者
  17:00,抵达色达,金碧辉煌的佛塔先入眼帘,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而我也终于从昏睡中清醒,打量这个因为色达嘛荣五明佛学院而声名鹤起的地方,佛学院距离县城还有20公里,而就在距离佛学院一公里的地方,有一个可供游人参观的天葬台,更让色达这个地方充满了神秘的宗教色彩。入住唐尘无夏客栈,老板是一个江西的小伙子,不远千里来色达开客栈,肯定是个有故事的人,可我心里惦记着那雄伟庄严的佛塔,想在日落之前到此一游,匆匆入住后便与妮子姐老张直奔入口处的佛塔而去。


后来百度得知,这座色达县城入口处的佛塔,是藏区最大的佛塔,其意为“降魔塔”,始建于藏历铁猎年(公元1913年)。主体建筑内圆外方与外圆内方交错层叠,塔表面有各种佛龛,绚丽夺目。佛塔一层外围是转经房,有大小经轮155个,供信众转经。塔内藏有重复写一千万遍的五陀罗尼及佛学全书、远古古迹数件,其中有吐蕃王朝时代取自印度的经书珍藏版。每年因此而来的青海、甘肃、西藏及州内南北两路的香客络绎不绝。


1人点评 收起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