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19985

主题

西北

所有的故事只有一首主题歌------一切为了纵横西藏

[复制链接] 查看:5876 | 回复:21
发表于 2011-7-5 21:34 11 只看该作者
{:4_120:}{:4_120:}
发表于 2011-7-6 18:11 12 只看该作者
{:4_119:}继续呀
发表于 2011-7-7 06:42 13 只看该作者
{:4_107:}
发表于 2011-7-7 08:34 14 只看该作者
谢谢各位的欣赏!

就像这些漂亮的红桦树,未被砍伐而生机勃勃,还能被我们欣赏、赞叹;也是一种缘分吧。


附件尺寸:229.86 KB


预备走青藏线进藏的哥儿们,离开兰西公路,踏上民门公路应该是个较好的选择;路不多走,车辆很少,沿途风光着实不错------



附件尺寸:233.71 KB

到了“骆驼脖子”,油菜花也开得很盛;空气那个清爽干净呐,让人陶醉了。



附件尺寸:422.85 KB


原本好好的“一幅水彩画”,却让那些电杆、电线败了兴致!我们哪里还有“迷人的田园风光”呢?



附件尺寸:373.84 KB


到了仙米,仙米有几家“度假村”:



附件尺寸:363.18 KB


这里的电杆、电线较少,但并不是没有。



附件尺寸:247.15 KB


浩门镇快到了!



附件尺寸:265.79 KB


发表于 2011-7-7 08:34 15 只看该作者
浩门镇有条“浩门河”,其实就是“大通河”在浩门的叫法。


附件尺寸:251.12 KB


这里是海北地区农业较为发达的地方之一:



附件尺寸:311.36 KB



到了门源,油菜花还没有开,径直路过了青石咀赶往默勒;见到了去年七月游玩的岗什卡雪峰------ 这里与“乱海子”毗邻,两个景点都有特色,本人觉得很值得一游。



附件尺寸:92.35 KB



过了“皇城”不久,天变了------



附件尺寸:99.9 KB



很快下起雨来,好在不是很大,所以继续前进。



附件尺寸:126.62 KB



接着将离开大通河流域,翻山后就到青海湖的北岸了------



附件尺寸:121.51 KB


网上有大通河上游有一些湿地值得一看的帖子,我准备以后专门花时间跑一跑------



附件尺寸:134.19 KB



见到一处:国人治理国人的办法;同时也记录了国人应对治理的办法。



附件尺寸:261.71 KB



黄昏时分,车子到了刚察;虽说旅途中遇到了风雨,但是我还是完成了440公里的旅途------ 虽没有感觉到困乏,还是思忖着以后的旅途每天不超过这个指标。

下了这个坡,便到了青海湖西北角的刚察。



附件尺寸:150.88 KB
发表于 2011-7-7 08:35 16 只看该作者
第二天起得很早,不是为了看“观鱼节”,的确是“自然醒”的;毕竟到了:“怕死、爱财、没瞌睡”的年龄了------ 大清早无所事事,还只能去布哈河看青海湟鱼了。听说最近上游下了雨,所以水比较浑,鱼儿一条也没看见。



附件尺寸:120.52 KB


见到一处“奇异”的水利工程,是为了举办“观鱼节”而新建的;目的是让鱼儿上溯时延长旅程,满足大家的眼福------ 可能鱼儿还不知道有这样的“利民工程”,目前还都没有来。



附件尺寸:158.48 KB

看到了一座摊着双手像是倾诉的塑像-- 虽然逆光环境下,难以看清她的表情;但根据青海湟鱼的历史状况,我想她是在向我们“哭诉”-- 如果这样的感觉与雕塑者的愿望是一致的,那么作品无疑是成功的!

上世纪六十年代青海湖湟鱼多到附近的“农场”将打捞的湟鱼倒入大坑中任其腐烂发酵后作为种油菜的肥料。
修建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时,在海晏附近施工的工人,将捕到的湟鱼倾倒在沙滩上晒干当劈柴烧,火焰非常之旺盛。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运抵兰州的湟鱼售价只有0.08元-0.15元之间。由于百姓贫困不好销售,放得烂了肚的湟鱼,一堆一毛。要问这一堆有多少,可以肯定地说:不少于三斤!那个头顶秃得发亮,左额有块分币大小褐色老人斑,总带着一幅“水镜”的“老金爷子”,就是专门“处理”烂鱼、小西瓜、坏梨、烂苹果的主。他那:“来啊,来啊!烂香儿,一毛一堆!”至今还鲜活在我的脑海里;因为我家就住在“大菜市”对面,几乎每天都能见到他的模样,听到他的叫喊!
学潮那年我去海晏出差,那时火车站附近的烤湟鱼一毛五一条,还给女儿带了几条--
九八年去青海湖吃过一条不小于二斤半的湟鱼,二十八元。见到鸟岛附近的一位“渔政”手里拎着一条不小于八斤,黄灿灿的、尾巴拖到地上,粘满了沙土与草屑的肥美湟鱼。
0八年再走青海湖时,一盘鱼的价格已经是188、168、158元不等了。后来在大水桥消费,为58元;三条约半斤重的--

那雕像哭诉什么呢?我想会是:“尽管我们不吃你们,但也无法阻止你们的消亡--”



附件尺寸:74.59 KB


鱼儿上溯产卵的盛况没有一点迹象,却在这里见到了:“我们中国人对破坏有种快感”(注:马未都语)的实例



附件尺寸:137.93 KB


在藏区见到过太多的白塔,觉得这个建筑有些别样,就走过垃圾遍地的河岸,来了一张------





附件尺寸:60.14 KB

发表于 2011-7-7 08:35 17 只看该作者
早晨的太阳温度不高,布哈河里的湟鱼不知躲到哪了,看不到鱼儿我不想走;于是对着布哈河对面的白塔静静地发呆。
这时胡乱想到了“宗教”存在的意义-- 有些宗教确实起到了限制人们“无法无天”与贪婪、残暴的作用;所以真正的贪婪与残暴者对宗教多少会有些“仇视”------




发表于 2011-7-7 08:37 18 只看该作者
不走不行,一会儿就到了自然状态的青海湖边--


看见了前往西藏的铁路由湖边经过:




布哈河两岸有些草场,没见到多少肥美的牛羊------


我沿着布哈河奔驰了一阵接着就跨过了布哈河,赶到天峻去吃午饭。午饭后问了一个当地司机,便踏上了去德令哈的旅途。他告诉我的道路自然是“国道”,那条捷近的省道他可能也不知道?要么是那里的道路不是很好?反正怪我昨天的“地图作业”没有做好------


出门时最初的打算是也像去年那样将每天的行程做个记录,由于老伴儿没来、琐事太多这一切便落空了;要不是有这张照片的记录,我还真想不起来我曾路过过这里:


发表于 2011-7-7 08:37 19 只看该作者
天峻到德令哈一路上充满了荒凉与落莫。


有一条弯曲陡峭的铁路通过察汗诺,察汗诺这地儿我去年好像走过,怎么糊里糊涂地到了这儿?


还认识这“气派”的大门--



看地形似乎快到了“尕海”,天热得不行,找了个涵洞先睡了会儿。


尕海的天空半阴半晴,水面上泛着耀眼的光芒。


发表于 2011-7-7 08:38 20 只看该作者
刚到德令哈就又见到另一个“气派”的大门;听旅馆的老板说:“有啥用?给工人发不出来工资!”这情况与我舅子厂里的情况一样,他们厂那个大门,整个是不锈钢精心打造的,在甘肃怕不能数上个第一,也一定能数个第二;大多数工人早回家了-- 我那五十多岁的舅子每天还“有幸”能去上班,工资条下来月月只有三百来元,我老伴儿给我说我都不相信!

从此鄙视各类“气派”的大门,外国的不算啊!



晚上拍了张德令哈的地标就回到旅馆与老板闲谝,得到了一个“褐色旅游”的紧要资讯;明儿个说啥不走了,咱要在这好好玩玩--

夜晚的雕塑也还被电线干扰:


德令哈这地儿我二十年前来过,因为一个人的悲剧便永远地记住了这个地方。
那年夏至前后我到这儿出差,为企业的“三产”小硅铁厂采购焦炭,到了这里的“旺尕秀”煤矿。那年头国家还处于“短缺”年代,采购实在是个“求人”的苦差事,找到住处后就去找饭馆,哪里有啊?在该厂的“职工食堂”门前,遇到了一位身材十分高大的老人;他蹲在地上啃馒头,问讯时听出了家乡的口音,于是便套了近乎多聊了一会儿。
他低声地告诉我,这个企业里就业的大多是“刑满释放”的“劳改人员”,他自己也是。我问他所犯何事,他说因为听了苏联人的广播。我说刑满了为什么不回老家去?他忽然眼睛湿润了:回去,回去做什么?老伴儿早就死了,儿女们早就与他“划清界限”了------ 他突然一声长叹:“早就家破人亡了,这把老骨头只能扔到这儿让狗啃狼拖了------”
今天,我还清晰地记起他那不低于一米八、九的壮实个头,比我两个拇指加一块还粗壮的拇指,以及看上去应该有着不屈性格的模样------
这是现实生活中的一出悲剧,是典型的“时代的悲剧造就的个人悲剧!”以至于我从此看人生便如看戏剧了。
出差末了时,我又与青海地质队的司机“尕李子”结识了,并随队一起在柴达木盆地用“地震法”、“电位法”寻找石油与煤炭。晚上,随队住在一处有着很厚的“干打垒”土墙的大院里。第二天早上发现围墙上有许多直径一米左右的圆形盲孔,内里用白灰浆粉光了的,用红油漆写着:“努力改造、重新做人!”之类的话,才知道我已经不知不觉间坐了回班房------
后来在网络上对海西、海北多了些历史的了解,“解放后”这里的监狱的确多了些。
昨天晚上听到的“半生命运与一张邮票”及“已经锈成咖啡色的大字又油上了红色”使我做出了不走了的决定;顺利,先找到了下面这处“兴奋点”: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