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7284

主题

抱石

二度进京----四渡、白河攀岩抱石散记

查看:32438 | 回复:268
发表于 2007-10-24 23:44 显示全部帖子
原帖由 飞雪连天 于 2007-10-24 18:17 发表 柳风的文笔也是好得很啊!佩服!等着看照片啊~~~~


凑合着乱七八糟地码字,大家不要嫌这“裹脚布”又臭又长就就很满足了。

呵呵!



[ 本帖最后由 liufeng51 于 2007-10-24 23:45 编辑 ]
发表于 2007-10-24 23:44 显示全部帖子
北京----文化都市?!

    9
月30日早上七点整,列车准时停靠北京站。


    随着人流走出站台,天阴阴的,有一丝凉风掠过脸庞,把只穿了双沙滩鞋和七分裤的汤海冻得直打寒颤。我穿著长裤、登山鞋和抓绒衣,抗寒能力比他强不少,但仍感觉到了一丝秋意。


    “真没想到,北京咋这么冷哩?”排队等车的时候,汤海说,“出发的时候没看天气预报,我以为比上海要暖和些!”


    “怎么会比上海暖和?!”听汤海这么说我很惊讶,即使不看天气预报也不至于这么认为吧,“北京的纬度比上海高多了,这个季节至少要低五六度。”“不过,去年和标枪来的时候倒没这么冷,有几天还光着膀子爬,或许是今年节气走得比较快吧?”我接着说,“希望出太阳了天能暖和起来。”


    “但愿如此。要是一直都这么冷就惨了,我只带了几条七分裤。”汤海的语气里充满了对阳光的期待。


    “啊!长裤都没带?”对于他这种行为,我真没有预料到。他以前一直玩户外,并且还是领队,所以这些天气和穿著的细节我没向他说,以为他都会考虑到。


    唉!看来老天爷是惩罚他的疏忽来了。



    排队二十多分钟,终于坐上去天桥的车。上了车,就不再感觉冷了。车在宽阔的街道上滑行着,两边高耸的新建筑不时进入视线,第一次来北京的汤海左顾右盼,想要在这些高楼大厦中寻找一丝北京作为首都的信息。过了一会儿,他似乎有所发现,对我说:“柳风,我觉得北京的建筑和杭州很像,都是文化都市啊!和上海一比,这里完全不一样。”

    “是吗?北京----文化都市?!”我现在一点也不这么认为。如果这句话放在十年前说,或许还有点相信。现在的北京,还是文化都市么?我没有反驳他,只在心里默默地回味几年来北京翻天覆地的变化。



    那一年,申奥成功,北京沸腾了,全国人民头脑发热了。十六天的奥运只是一个人人都明白的便捷理由,借申奥之名,北京城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改造。那个“花棚鱼池院落”、“胡同深处人家”慵懒而从容的京城就在这个便捷的理由下面彻底地埋葬了,随同这些一起逝去的是那几百朝岁月积淀下的文化和风景。取代的是个性张扬光怪陆离的西方现代建筑,密布的交通网络,先进的电子服务技术,与国际接轨的观光设施……别的城市花一百年时间逐渐“长”大的基础建设,北京以拔苗助长的剧烈手段在十年内完成。


    一场十六天的运动会,居然可以倾全国之力投注其中,牺牲其它百废待举的项目,是因为,“国家”的概念凌驾于其它价值之上。一座座冲天而起的现代化奥运场馆正向全世界宣布----中国,北京,完全有能力和气魄把奥运会办成世界上规模最大最成功的奥运会。屈辱了一百多年的“东亚病夫”终于可以向世人宣誓,展示一下“国威”了。“鸟巢”,“水立方”等等极度奢华耗费巨资的奥运场馆横空出世,让人们进一步明白:借奥运之名,我们可以完全忽略建筑与周边人文环境的有机联系,那些滋养了我们八百年的文化脐带就这么轻易地被剪断。很自然地,我想到了紫禁城对面那只“大水母”----北京大剧院。那个仿佛来自猎户腰带的天外来客,睥睨着不想作声不忍作声也不能作声的八百年逝去的历史。

    意大利的建筑师,在竞标北京大剧院落榜之后,酸酸地说,“我以为,为北京这样有历史的古城设计剧院,常识告诉我,这新建筑一定要和古城的历史氛围相和谐,中国传统的元素一定要融进新建筑里去。没想到,得标的是这样一个东西,简直就像从火星掉下来的。我才知道,原来,中国人其实是希望和自己的传统一刀两断的。我完全想错了。”言下之意,“火星建筑”----谁不会呢? !

    和“大水母”竞争占有北京天空的,还有“大师级”建筑师库哈斯所设计的中央电视台。那是钢铁和玻璃挑战极限的作品,建筑体以反抗逻辑的姿态扭转向上,以自身的特异做现代的宣示。和库哈斯一样来自荷兰现居美国的知名评论家卜若马对库哈斯有严厉的批评。卜若马说,这么走极端个人主义的设计,完全无视于环境的历史和当地居民的传统美学设计,库哈斯应该完全清楚,没有任何一个西方社区会容许他这么做。中国会容许,因为那是一个集权政府,民间没有反对声音(即使反对了也没有用),而且集权政府刚好有钱,又极端崇拜所谓“现代”,使得代表“现代”的库哈斯可以把中国的土地当作个人艺术的实验场,恣意驰骋,无所顾忌。

    在这种“集权美学”和盲目沉崇拜的“现代化” 指导思想背后,全球的建筑师都涌到中国来了。一个纽约建筑师说,他在中国,短短两年内所设计的摩天大厦栋数,是他在美国一辈子加起来也不可能有的。“中国的摩天大楼,”他说,“简直像野草,满地长。”

    这些疯长的野草,隔阻了眺望历史的视线。文化,传承,厚重……这些字眼对于刚到京城的我已经很陌生了……


    现在,北京,是文化都市也好,现代都市也罢,与我已经无关,我关心的只有岩壁。

    没错。岩壁。那些远离都市的偏远山区才是我的视线所在。

[ 本帖最后由 liufeng51 于 2007-10-24 23:59 编辑 ]
发表于 2007-10-25 13:36 显示全部帖子
柳风的文字
  极有思想 深度

“没错。岩壁。那些远离都市的偏远山区才是我的视线所在。”
赞!!!!
发表于 2007-10-26 19:28 显示全部帖子

四渡----给了我们一个下马威

        在天桥吃过早点,转车917去四渡,马不停蹄地在车上颠簸了三个小时后,中午十二点左右,和汤海已经站在了四渡清江九龙潭景区那片大岩壁下。在去四渡的路上,我们经过一渡、二渡和三渡,看到那临河边大片大片的岩壁,在上海只能爬人工岩点的我们自是羡慕得不得了。心里YY着:要是这么一大片岩壁长在上海,该都打满挂片了吧?在这个攀爬的黄金季节里,或许上面全挂满了“猴子”。

        之前看过四渡岩场的线路图,对于岩壁的壮观程度心里大致已有了底,可到现场一看,比预想的还要开阔,很自然地联想到阳朔的白山,高估摸有一百五十米,宽一百余米的大岩壁看得我们真能掉眼珠子,免不了又在心里感叹一回,这么棒的自然条件,北京的岩友真是太幸福了!回望七月份百余号岩友在这里的“先锋盛宴”,该是怎样激动人心的场面呵!这次来北京攀爬,首选四渡,线路众多,场地开阔是一个主要原因;加上在网上了解到这里的岩质不像白河花岗岩的face面,属于片状石灰岩,攀爬风格和阳朔的自然岩壁比较接近,让许久没有触摸自然岩壁习惯室内攀爬的我们可以尽快地找到状态。可是,我们的如意算盘打错了,来四渡的第一天,这里的岩壁就给了我们一个下马威。

        不知道什么时候,本就不爽朗的天变得更加阴沉,早上微凉的风已经转变为呼呼的北风,刮在脸上让我们明显感觉到了京都的深秋。尤其是只穿了七分裤和沙滩鞋的汤海,苟偻着背,搓着双手,嘴里不停地哆嗦着:冷啊!冷啊!那个时候,他心里十二分的后悔全写在那由青转白的脸上。我虽然没他这么狼狈,但也感觉到身体的热量在迅速蒸发,插在裤兜里的手总也感觉不到暖和。

        花十五块大洋进到景区,走过一座三十米左右的跨河铺板小木桥,一会儿就来到岩壁底下。拿出线路图寻找线路,很快我们就确定了先攀爬只有12米高的14号线大蜘蛛和相邻的具有同样高度的15号线小蜘蛛。大蜘蛛,线路图上标示的难度为5.10c,加顶链才七把挂片,我想这个高度和难度汤海应该很容易就onsight了吧,汤海肯定也这么认为,这么短的10线路,怎么着也可以随随便便扫掉的。可是,我们犯了个错误,太低估四渡的岩壁了,太相信这段时间以来在室内岩场抱石的进步而忽略了这里是自然岩壁,是线路,攀爬风格和耐力要求完全不一样。另外,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没有考虑到:天太冷,在无法充分热身的情况下,僵硬的手指和躯体令我们的状态是要大打折扣的。


        北风越刮越烈。理好绳子,穿好装备我们俩已抖抖嗦嗦冻得够呛,汤海一直不停地倒吸气喊冷。我向他打气:“那个捷克的天才少年,13岁完成9a(5.14d)线路的Adam Ondra,最喜欢的攀爬温度是摄氏8度。现在的温度差不多有摄氏15度吧,我们热身爬一趟应该就暖和了。”在我的鼓励下,汤海很快上了岩壁,挂了两把快挂他便感觉到了不对劲,“脚点?脚点在哪呢?踩哪里啊?”他嘴里一直嘟哝着,也不知是不是因为冷,他的脚一直颤抖着不知道往哪搁。“别急,慢慢找。”在下边做保护的我睁大眼睛,只看到一层层向下倒扣的“小小屋檐”,屋檐上面六七十度的斜坡光溜溜的,泛着暗暗的蓝光,直觉告诉我,这种岩壁可不是好对付的主。

        眼睛来回扫视了几圈,汤海都没找到好的脚点。反抠、侧拉,上高脚,靠手臂蛮力向上,挂上了第三把快挂。再往上,又听到他在喊:脚点?脚点在哪啊?折腾了一会又是靠蛮力硬拉,到了第四把快挂,他颤抖的脚在岩壁上摸索了一阵,突然对我喊:“收绳。冲坠!”

        看他脚蹬岩壁冲坠的剎那,我本能地往后坐,在做了一段优美的拋物线运动后他停了下来。到地后,捏着发胀的前臂,汤海还在哆嗦着:“太冷。没力。手都僵了。”

        “这么快就力竭?”看着他充血硬鼓鼓的前臂,我心里纳闷着,“才四把快挂啊。”

        然后换我上,爬了两把快挂,像汤海一样,我也开始在心里嘟哝:脚点?脚点在哪呢?光滑的岩壁上,没有凸起,只有一块块向下探出的斜坡,看起来似乎哪里都可以踩,可把脚往上一搁,心里便虚得发慌,无论如何也找不着平衡,更别指望让它承担身体的重量来转移重心了。反抠、侧拉,上高脚,如汤海样靠手臂蛮力向上,挂上了第三把快挂。天冷,岩壁很凉,抓着岩点像是握着冰块,能明显地感觉到身体的热量正被一点点吸去。踩着发虚的脚点,抓着吃力的手点,没有热身的我突然明白了汤海那发胀的前臂是怎么回事。脚来回地在岩壁上尝试了几个地方,都不能受力,吃力的手臂开始有点僵硬,向大脑发出即将冲坠的警告。在感觉身体快要失去平衡的时候,左脚“无意”地触到挂片,脑子一激灵---真是个“好脚点”啊!想也没有多想攀岩鞋便“粘”在了上面,迅速地抽绳挂上了第四把快挂。再往上,反抠和侧拉依然占据了主旋律,不过,难点过了之后,缓过一口气的我还是艰难地爬到了顶。

        下来后,汤海对于我踩挂片没说什么,可自己却在心里BS自己,虽然天冷得很,却能感觉到脸在发烫----来四渡的第一天第一条线路,居然是以这样一种不光彩的方式“flash”了一条5.10c的线路,现在想来还觉得丢人啊!剖析深层的原因,我想还是自己对冲坠存在恐惧的心理,这种发自心底的深处害怕,潜意识里甚至都没有感觉到。虽然,出发前在岩馆和汤海练习过两次先锋冲坠,可那毕竟是室内,与自然岩壁的恐惧还是有些区别的。在野外先锋,头脑里或多或少都会存在冲坠的恐惧,要爬到物我两忘甚至于错过挂快挂的境界,路还很远,需要好好地磨练啊!

        第二次,汤海爬得还没第一次高就冲坠了,吊着休息又试了一次也没爬到顶,下来后他一直喊冷,并怂恿我再爬一遍。其实,不用他说,我也会再爬一遍的,刚刚踩挂片的行为,从心底里也原谅不了自己。经过上一趟的攀爬,开始冰冷的身体终于有点热了,这回没踩挂片,找到了一个远的脚点,脚劈叉开重心移到了左边,然后很顺利地红点了这条线。

        休息了一会,汤海进行了第三次尝试,居然还是在第二次冲坠的地方力竭,艰难地Work到顶收了快挂。下来后,他不断地抱怨自己脚法太烂,很自然地又说起去年南高峰时杭州小杨要他练脚法的忠告。面对岩壁,听着汤海的絮叨,我想起一年前的十一和标枪第一天来白河时的情形。那天下午,我们两人在小怪岩场爬“志愿者”(5.10a),每人爬了三遍,一点感觉都没有,只觉得到处都光光的,踩惯了室内大脚点的我们根本不知道脚该往哪里放,踩哪都觉得不稳,全是以暴力破解。来四渡之前,我一直以为,四渡的片状石灰岩要比白河的花岗岩face面好踩很多,没想到……失误啊失误!那时候有多郁闷就甭提了,起码可以填满一火车皮。


        爬完大蜘蛛,我们换线爬小蜘蛛,这是一条标示难度为5.11b的线。由于刚才的大蜘蛛给了我们两人一个关于无脚点的教训,因此,在没上岩壁之前,我们仔细研究了这条线路达十分钟之久,各自在心里想着到了岩壁上该如何做动作。汤海受过大蜘蛛的打击后,小蜘蛛onsight的机会自是让给了我。与自己预想的不一样,本以为第二到第三把快挂会是个难点,却在上到岩壁后发现一个在底下看不到的open点而顺利通过。再往上,又是反抠和侧拉,艰难地挂上第四把快挂,在没发现好踩脚点的情况下上高脚想做个侧身,左手摸到上方一超大点,却已无力抓住,冲坠,onsight的机会就这样被我浪费了。吊着休息后work了一次,费尽吃奶的力气终于挂上了第五把快挂。就剩顶链了,完攀就在眼前。右移,脚点?又是该死的脚点,你在哪啊?底下一层层的“小屋檐”遮住了我的视线,在“小屋檐”上的斜坡踩了N次均无法发力,手上的力气在一点点耗尽,幸好,汤海及时的提醒让我终于踩到“小屋檐”下一个看不见的小脚点。接着做了一个小动态,右手抓到了右边的侧拉点,臂展基本完全被打直,好费力啊,平衡的左脚在岩壁上点了几次,均没踩住,力竭,冲坠。手臂不行,完全胀了,虽然顶链就在眼前,却已无力再上,下来吧。

        换汤海爬。许是受我冲坠的影响,汤海在我第一次冲坠的地方也没过冲了一把。吊着休息尝试了一次力竭,冷得不行的他没能挂上第五把快挂。

        北风依然呼呼地刮着,好冷,不给第一次远道而来的汤海和二度进京的我任何情面,一会儿我们的手指又再度冰凉,僵得一点攀爬欲望都没有。我不由同情起那十几对在景区拍婚纱照的情侣,在那一张张冻得发紫的嘴唇背后,为了摆拍千篇一律造型的爱侣在这种天气下需要忍受怎样的折磨?当然,我们也不会好到哪里去,被寒风折磨了两个多小时后,没填中饭的胃向我们提出了强烈的抗议,汤海这时的口头禅已经从冷啊冷转为饿啊饿。食物、能量,成了我们最需要的东西。可怜我们两个岩痴,包里除了装备,吃的东西一点也没有,在进景区的时候只看到了岩壁,连中午饭都没顾得上就兴冲冲地跑到岩壁底下来接受打击。

        当身体实在冷得不行时,我喝了口水安慰下那闹革命的胃:“兄弟,你就忍忍吧,等爬完了,回去好好地让你享受一顿大餐”。再度爬到岩壁上,冰凉的手还是没有多少攀爬欲望,不过,经过第一次的冲坠摸索,已经基本确立了动作次序,很顺利地挂上了第五把快挂,离顶链就一步之遥,难点到了。调整了下呼吸,踩好右脚点,重心右移,左脚打开平衡,小动态右手抓点,手臂完全展开,上左脚,用膝盖顶住“小屋檐”,基本上是个Kneebar,重心再右移,脱左手,搭点过渡,稳住,稳住……深深地吸了几口气,啊!没力。恢复不过来,手点抓不住,要冲坠了。勉强换脚做了个小动态,左手摸到上方的大点却已无力抓住,冲坠。吊着休息了一会,很轻松地就挂上了顶链的快挂。唉!耐力,可怜的耐力啊!要是再多一点点耐力,这条线就红点了。下来后,我不断地责备自己。整个八、九月,由于自己过于迷恋抱石摄影,基本上都没有爬长线路,大部分时间都守在抱石区捕捉光影,没有进行系统的耐力训练,这直接导致了爬线路时由于耐力不足而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后来的几天,好几条5.10d、5.11a、5.11b、5.11c不能onsight和redpoint,与耐力不足有莫大关系。

        下来后汤海上,虽然又冷又饿,可到了岩壁上还是表现很不错,一口气挂上了第五把快挂,在难点处脚点没踩好冲坠,累极饿极的他已经无心再爬这条线了,直接放他下来。

        我休息了一会儿,尝试了第三次。前面五把快挂比较容易就挂上了,可是,难点处又是耐力不继,身体展开后已经无力再转移重心,冲坠。手指依然冰冷,饿得眼冒金星,没有红点欲望了,吊着休息了一下收了快挂。真不应该啊!一条12米的5.11b线,居然爬了三次都没红点。


        收了小蜘蛛的快挂,汤海一直嚷嚷着冷啊饿啊。我看看时间才下午四点,决定再爬几条10的线找找踩点的感觉,于是和汤海挪到右边爬18号线“风调雨顺”。这是一条10米高仰角大约100度的5.10b线,需要翻过一个小屋檐。从下面看点都很大,脚点也很好,不似刚才爬的那两条线。这个难度,onsight的机会自然让汤海把握。挂了屋檐下的几把快挂后,汤海一直喊累,抓着大点不停地休息。再往上,不可思议的,他居然没有翻过小屋檐冲坠了。怎么累成这样了啊?5.10b都不能onsight。换我上,小屋檐上的点很大嘛,轻松地flash了线路。汤海不想再爬了,于是收了快挂。右边的19号线“闹闹”(5.10c)和“worry”(5.10d)留着明天再爬吧。

        整理装备,打道回府。走出景区,回望岩壁,冻极饿极的我在心里滴咕:四渡啊四渡,对于远道而来的客人,你今天这个下马威给得有点大了啊!

        打电话给北京岩友晓柳大哥帮忙联系的晨旭饭店,很快,老板派来的车就接我们回去了。点菜吃饭,狼吞虎咽,一瓶啤酒下肚,晕呼呼的我才感觉到今天是多么的累,汤海也一样,感觉走路的气力都剩不多了。六点倒在床上,呼呼地睡了两个小时到八点才醒过来,冲凉后倒头继续大睡。凌晨几度被渴醒,北京空气的干燥程度出乎想象,一晚上和汤海往喉咙里灌了满满一升水才勉强熬过来。

[ 本帖最后由 liufeng51 于 2007-10-26 19:32 编辑 ]
发表于 2007-10-29 16:47 显示全部帖子
来学习学习
发表于 2007-10-29 17:08 显示全部帖子
今天凌晨才从北京回来,本来想好的说什么都要到白河去一次,结果忙起来什么都忘了,楼主好文笔,等着下文呀,有PP吗?
发表于 2007-10-29 21:29 显示全部帖子
顶一下,让柳风继续码字~~~
发表于 2007-10-30 16:15 显示全部帖子
找了半天没找到,原来已经置顶了。
发表于 2007-10-30 19:47 显示全部帖子
置顶了啊!

看来不多码点字发点照片要说不过去了。
发表于 2007-10-30 19:54 显示全部帖子
四渡----依然找不着北的第二天(一)



    睡到七点半才起来吃早餐。昨晚倒在床上睡了差不多十二个小时,开窗开门,游荡在晨旭的院子里,呼吸着新鲜空气,伸个懒腰,睡饱的感觉就是好啊,那个累字早被驱到爪哇国去了。


    昨晚不知什么时候下的雨和停的雨,天阴阴的,地湿湿的,天凉凉的,感觉气温又降了几度。吃过早餐,不能捱冻的汤海说要去买衣服和袜子,陪他往张坊方向走了二十分钟都没看到他说的商店超市,半途折回。看来老天爷还要惩罚他的冒失和不尊重啊。幸亏我带了三条长裤,匀给他一条。


    九点一刻回到晨旭,见到出发之前就打招呼要给我们当向导的北京热心岩友晓柳大哥,也是四渡岩场大部分线路的开拓者。昨天多亏了他帮忙联系,我们才住进了晨旭;随后的两天,他一直像大哥一样对于我们给予不尽的关心和照顾,让我们两个在四渡有一个很好的开始和完美的结束,借此机会表示深深地感谢和诚挚的敬意!


    苏苏开车送我们去四渡,在门口买票的时候发现已经有十个攀岩者进去了。进到景区,和他们打过招呼,才知道是北大山鹰社的----学生就是勤奋啊,到的时候他们已经挂好三条线在爬顶绳,令我们顿感惭愧。



    昨晚虽然下过雨,不过岩壁还不错,大部分都没淋到雨,淋到雨的地方也已经干了。气温不高,没有风,感觉倒并不冷,比昨天下午好多了。


    我们很快理好装备开爬。汤海爬昨天没onsight的“风调雨顺”,很轻松就红点了。嗯,很好,看来吃饱喝足了就是有力气!昨天又冷又饿,他状态才那么差,今天就好多了。


    我爬19号线约10米高的闹闹热身,5.10c的难度。汤海把onsight的机会让给我,许是昨天爬了三遍都没红点的大蜘蛛让他有心理压力吧?这条线从下面看和大蜘蛛有点像,也是仰角和一层层向下倒扣的“小小屋檐”,脚点都不实在,滑溜溜地泛着暗暗的蓝光。不管那么多了,5.10c嘛,上到岩壁再找感觉。挂上第一把快挂,果然如大蜘蛛那样,脚点都不好踩,颤颤兢兢地试探半天依然不敢让脚承担身体的重量,最后还是暴力破解,依然是反抠和侧拉,一把把硬拉向上,凭身体的直觉做动作。还好,线路短,对岩壁的感觉还凑合,在耐力耗尽之前,我已经挂到了顶链,没有浪费这个onsight机会。虽然,线路上有几个不那么好找的隐蔽点,我还是靠锁定拉起四处乱摸找到并通过了小屋檐下的难点。


    换汤海,他对自然岩壁的感觉比我还差,爬得比我还暴力,脚点?脚点没有啊!?下面两把快挂他甚至在拉引体向上,三把快挂后,在没找到隐蔽手点之前,他力竭冲坠了。吊着休息了一会,再上,又是脚点没能踩好,在同一个地方冲坠。“脚法。脚法太烂了!”下来后,他又开始抱怨自己的脚法太差。


    兄弟,认识到这点很好啊!我们此次北京之行的目的看来已经提前达到。出发之前,我的主要目的是要去白河再度体验一下face面的平衡“岩”法,没想到在四渡已经预支了有别于阳朔和室内岩馆的“无脚点”,让我们从脑子里根深蒂固地体会到力量无用武之地的困境,脚法、平衡、技术是多么重要,而不是一味地靠力量、锁定攀爬。攀岩是一项考验综合能力的运动,力量、技术、心理……各方面缺一不可。


    休息的时候,与晓柳大哥一同过来的日本女孩欣欣(新新?)爬了我们刚爬过的线路“闹闹”,同样一块岩壁,她踩的脚点令我们吃惊。在我们看来,无论如何不敢让身体受力的点她却踩得稳稳当当,随心所欲地转移重心,看她在岩壁上左腾右挪很快就挂上了三把快挂,这,才是岩壁上真正的芭蕾啊。只是到了小屋檐下由于力量不足,挂上第四把快挂后冲坠。下来得知她是刚攀岩几个月的新人,令我们对自己烂的脚法更是汗颜不已。半年多以来,一直以为自己的脚法已经取得长足进步,可到这里一试,连北都找不着,才知道室内训练的我们一直坐井观天,对于脚法,连门都没入,更别说登堂入室了!惭愧啊惭愧!


    看过欣欣爬线,汤海想按她的方法复制一下。可再度上到岩壁,不相信脚点的他依然是引体向上,还好,吃饱睡足天不冷,手不僵的他这次暴力红点了线路,收了快挂。


   

    隆重介绍一下我的搭档:汤海

在去岩壁的桥上



[ 本帖最后由 liufeng51 于 2007-10-31 23:35 编辑 ]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