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20510

主题

西南

兄弟偕行走川藏——从然乌湖、岗乡、林芝到松潘、九寨沟

[复制链接] 查看:428495 | 回复:811
发表于 2007-11-11 15:40 91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老山羊01 于 2010-1-27 14:56 编辑





  当然,因为雪山少,又是阴天,所以风光没有想象的阿尔卑斯山的瑞士风光那样美,但这已经不错了。特别是天亮前后那段时光,湖光山色,的确很漂亮。

  哥哥一直遗憾没人捕鱼,使他买不到鱼来野炊。所以,在这里他拣一个破篓子自己捞起来,忙活半天一无所获。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07-11-11 15:41 92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老山羊01 于 2010-1-27 14:58 编辑

  一路下坡,沿途风光也很美,一直到安目错尾段,风光都很好。

  从然乌出来,走了12公里左右,在318线3892公里处,到达安目错的尾端,在这里,湖水从乱石堆中奔腾而出,平静的安目错收缩成一条汹涌澎湃的河流——帕隆藏布。





  就在这个地方,江对面的青山树林后面,露出了一座雪山,这是真正的布满积雪的雪山,它的出现,终于减轻了我们在然乌湖附近看到的雪山无雪的遗憾。





  美丽的雪山,奔腾的河流,青翠的山林,湛蓝的天空,组合在一起别有情调。
发表于 2007-11-11 15:42 93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老山羊01 于 2010-1-27 15:00 编辑







  风光如此之好,在这样的地方徒步犹如行走在风景画中,走路根本就不感到累。

  虽然风光旖旎,走路不累,可西藏洁净的空气却使得阳光显得格外强烈。
  我带了凉帽还没感觉,哥哥却有些受不了,于是,他在路边捡了一顶破草帽扣到了头上。

发表于 2007-11-11 15:43 94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老山羊01 于 2010-1-27 15:02 编辑









  就这样,我们兄弟偕行,自由自在地行走在风景如画的川藏线上,渴了,喝一口清洌甘甜的山泉;累了,坐在路边的防护墩上休息一会儿,眼中,欣赏美丽的风景,鼻中,呼吸着清洁的空气,口中,品尝着树上的野果。没有需要惦记的事情,没有等待处理的文件,没有疲于奔命的劳作,没有尔虞我诈的竞争,只是在大自然的怀抱里恣意地享受自然美景的馈赠和归于自然的快乐,人生若此,夫复何求?

  其实,人的一生真正需求的东西并不很多,在藏区,如果你看到那些带着简单的行囊的朝圣者脸上那种幸福而满足的笑容时,你就明白,在有了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之后,幸福其实与物质的多寡无关。
发表于 2007-11-11 15:45 95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老山羊01 于 2010-1-27 15:03 编辑







  我非常欣赏一本中年养生书上的四句话,那上面说:“少年要狂,青年要闯,中年要养,老年要放。”作者用最简洁的语言说出了人生发展的四个阶段的最重要的生活方式。

  少年要狂——就是要敢想敢为,敢于异想天开,敢于“粪土当年万户侯”,没有这种狂劲,少年老成,老气横秋,不可能有什么作为。
  青年要闯——就是要大胆尝试,不要怕摔跟头,不要怕犯错误。列宁说:“年轻人犯错误,上帝都会原谅。”年轻人就是碰个头破血流,睡一宿觉,休养两天,就会完全恢复。只有大胆去闯,才能积累经验和经历,才能闯出一条自己发展的道路。
  中年要养——就是要保养自己,要向洪昭光先生说的那样:“少吃多餐,适量运动,戒烟少酒,心态平衡。”要知足常乐,谨慎求安。要学会享受生活,享受人生。要做自己的主人,而不要再做名利和金钱的奴隶。
  老年要放——就是凡事都要放得下。不要功名利禄,儿女子孙,样样操心,样样放不下。“儿孙自有儿孙福,枉为儿孙做马牛。”“功名利禄,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根本没什么放不下的。有一个好身体,有一个好心情,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我主张,人到了中年以后,就要保养自己,快乐生活。只要有了好身体,少得一场大病,多少钱都省下了。否则,人一生病,花钱如流水,但还未必救的了命。哈尔滨的那位,几个当大老板的子女花了500多万不也是没救了他的命吗?其实,就是能救过来,躺在病床上,没有了生活质量,也没有什么意思。反之,如果心情好,常运动,那就会幸福常在。就是老了,得个什么病,也不会病病歪歪,在床上一躺几年,而是——或者寿限未到,迅速康复,或者油尽灯枯,一命呜呼。这叫做“活得愉快,死的痛快。”不用遭罪,活得有质量。

  今年年初,我给我的一批和我一样年届五十的朋友写贺卡时,就写了这样一首诗:

             人过中年当从容,知天达命悟苍穹。
             万物兴衰堪佐酒,四时风情可入茗。
             功名利禄抛身后,沧海桑田笑谈中。
             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发表于 2007-11-11 15:46 96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老山羊01 于 2010-1-27 15:05 编辑

  扯远了,继续我们的行程。

  当我们走出八宿县境,进入到波密县境地的时候,我们看到了第一家正在磕等身长头去拉萨朝拜的人们。

  此时,他们正在休息,这一家10个人,有7个人磕头朝拜,一个人开着拖拉机拉着粮食和简单的蔬菜等作保障和后勤,还有两个人,一个懂汉话的小伙子和一个大他一点的喇嘛在走路。小伙子说他的头磕破了,这几天不能磕长头了。

  这是三代同堂的一大家人,三代人一起上路朝圣,其中最小的女孩只有8岁。

  小伙子告诉我们,他们从四川德格过来,已经走了四个月。到拉萨还得三、四个月左右。

  藏民们这种虔诚的信仰实在让人无言以对。







发表于 2007-11-11 15:47 97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老山羊01 于 2010-1-27 15:06 编辑

  休息一会儿后,我们和他们一起上路。

  上路后,两个不磕头的小伙子非要帮我背包,帮我哥哥拉行李车,我们拒绝了几次,最后还是被他们抢了过去。开始我以为,他们这一段没磕头,觉得功德不圆满,要做一些善事来弥补一下,就没介意。等后来分手时,他们伸手要我们给一些钱,我才恍然大悟。

  说实在的,刚开始看到他们时,我是觉得应当给他们一些钱的,可总觉得给少了解决不了多大问题,给多了又不是那么回事。因为我和哥哥对藏民的这种愚昧的虔诚始终有一种矛盾心理,一方面从情感上,我们很为他们一心向佛、苦身修行的虔诚而感动;另一方面从理智上,我十分不赞同他们不享受现世,却去修来生的愚昧做法。所以我们不愿意赞助这种愚蠢的行为。但既然他们开了口,不能不答对,我和哥哥拿出钱包,有几十元零钱,都给了他们。







发表于 2007-11-11 15:48 98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老山羊01 于 2010-1-27 15:07 编辑

  离开了朝圣的一家,我和哥哥继续往前走。

  在路边悬崖下的一个大石头上,有一个不知道什么动物,露出个小脑袋看着我们。因为离我们太高,看不清楚。就在这最需要的时刻,我竟然忘了拿出我出发前曾经特意购买了一个小型的袖珍望远镜。

  忘了望远镜,我只好把相机调焦到最近,拍了两张照片,但相机调焦后特别不容易对焦,所以照的不很清楚,到底没弄明白是什么动物。



  后来,我才知道,这动物原来是藏区草原上的旱獭



  就在这里,在路边休息的时候,我无意中一摸裤兜,竟然发现我的手表在裤兜里,原来早上我摘下手表顺手放进了裤兜,这真是意外之喜。

发表于 2007-11-11 15:50 99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老山羊01 于 2010-1-27 15:09 编辑





  从然乌出发,走过17公里的柏油路后,就进入沙土路段。这段路共有30公里,一直持续到中坝。

  沙土路不像柏油路,路不好走,又不能拉行李车,大包只好背起来。而且,一过车满天风尘,让人讨厌。哥哥非常恼火。

  318线上有句话:“天不怕,地不怕,就怕然乌到中坝。”说的就是这一段30公里的沙土碎石搓板路路面。因为这一段公路是下坡路段,搓板路上还有浮沙,所以看似平整的路面,其实暗藏着杀机。车一上到这路面,一方面会产生高频的震动,颠得人头晕眼花;另一方面会扭秧歌,需要极力控制才不能翻车。据说骑摩托车经过这里的车友几乎个个都在这里摔过跤。

  在这段路上,我们亲眼看到一个吉普车刹车失灵,在路上晃来晃去扭秧歌,险些滑道江里。相信当时司机肯定是惊出了一身冷汗。

  这段路是司机们的恶梦路段,每年都会有几次大的车祸,车在这里不是滑到江里就是撞上大山。

  就在318国道的3907公里的地方,我们看到一个吊车和一个平板车,正要把一辆出了事的小轿车吊上平板车运走。

  原来这是一个广东小伙子带着爱人自驾车来西藏旅游,可在这里碰到对面来车,刹车时,汽车扭起了秧歌,一头撞上了路边的护坡石墙,汽车的前脸撞的面目全非。好在是双气囊,两个人都没事。

  昨天,他们截车去了波密,联系了吊车和平板车,要把轿车拉走修理。看得出来,小伙子很沮丧。的确,高高兴兴出来玩,遇到这样的事情,谁的情绪也好不了。我安慰他,出了事是倒霉,不过人没出事就是万幸,要知道,你这是滑到了右面,如果滑到左面,就不是撞墙了,而是直接掉进了帕隆藏布江,那时候什么气囊也没用了,命都保不住。所以要多想一想这好的一面,调整心情。

  小伙子听了我的话,脸色才好了一点。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07-11-11 15:51 100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老山羊01 于 2010-1-27 15:11 编辑

  按我的计划,第一天不想走得太累,在距离然乌20公里左右一个河口处有一个叫“莫格”的地方,第一天准备在那里投宿。

  可是,当我们走到那里,我们发现那里并没有村落,只是在山坳里有一大片绿树和青草。在那里我发现有两个人,正在水边洗脚和烧水。和他们交流,他们都不会汉话。

  比划半天,我才大致明白,这里原来是一个放牧点,能看到山坡的高处隐隐约约有简陋的牛棚。不过现在过了季节,估计牛棚里已经没人了。

  如果不是和哥哥一起来这里,或许我可以在上面的牛棚住一宿,因为我带了睡袋,铺上雨衣就可以睡觉。现在天并不冷,在驴途上,能够找到可以遮风避雨的牛棚里住宿,这对驴友们其实是很幸运的事情。

  但现在不行,因为哥哥没有睡袋,我估计他也不会习惯住在连木板都没有的地上。

  我们只好继续往前走。后来,我才意识到,其实从牧场那里进入河口,上面不到一公里就还有一个叫“札拉勒”的村子,我们应当在那里住宿。可当时我没有想到这一点。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