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13532

主题

百岳朝山第五站:葱蒙卧山巡礼

[复制链接] 查看:5442 | 回复:6
发表于 2007-11-22 01:55 1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 只看本帖大图
葱蒙卧山是古代的称谓,现在的称呼应叫云龙山,位于安宁县街乡境内,海拔2475米,平均海拔2200米。整个山如长龙在卧,山上植被茂盛,郁郁葱葱,所以我更愿恢复它的古称:“葱蒙卧山”。

     这座山的价值在矿产业界的专家眼里,是一座矿石宝藏。因为它蕴藏着丰富的磷矿石资源。安宁云龙山磷矿公司名列中国化学矿采选行业百强之一,年产量30万吨,更名列全国13家高产磷矿企业之一。云龙山矿品位好,MgO含量在0.4%以下,产量也高,难怪有两面山都挖烂了,慈云寺的僧人报怨开矿把生态给破坏了,影响水源的开掘。

     在历史学家眼里,这里曾安葬着唐代河东州地方官——德才兼备的刺史——王仁求。山上立有一碑,即“大周故河东州刺史之碑”,距今已有1300余年的历史,昆明境内唯一仅存的唐碑,历史价值无可估量,故已被列为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位安宁的历史风云人物,其祖上是山西太原人,出身官宦世家,少聪慧,习文练武,及长,“有运理群物之才,怀嘉保边裔之略。”后任河东州刺史,加上护军,他能注意利用山林水泽之利发展生产,“训以生聚之方,开其资财之道”,“庶心咸服,异俗争归”,一时称为“贤吏”。

      王仁求虽处边庭,却处处关心唐王朝的疆土开拓,曾以此处土地肥美、生产丰饶为由,于龙朔中(约公元662年),建议唐王朝对云南“宜郡县以从事”。唐咸亨间,阳瓜州(今巍山县北)刺史(蒙诏主)蒙俭,对姚州发动军事进攻,王仁求慨然率领劲旅身先士卒,为唐王朝奋力作战。咸亨五年,王仁求病殁,终年44岁。其子王善宝袭父职,也受到唐王朝的信任,曾“宿卫京”师,后承袭父职。出身云麾将军行左鹰杨卫翊府中郎将,使持节河东州诸军事,兼河东州刺史,轻车都尉,新昌县开国子,公士,擅书法。

      王仁求活动的年代,云南正处于“两没落”南诏逐渐兴起之际。碑文虽为王仁求而写,却涉及当时云南的重大史实,从多方面给今人提供了宝贵的史料。碑文夹有许多武则天时代改造的新字,足见王善宝等是如何执行和贯彻唐王朝的政令。碑文“字画古劲”,反映了中原文化在连续的传播。

       王仁求为安宁人,西爨白蛮大姓,官至河东州(今西洱河地)刺史,平定滇西,立有战功,又有治绩。当时的唐朝虽在云南一些地方恢复设置了郡县制,但对南中之夷地并未实现真正的统一。当时的云南,仍然控制在东爨乌蛮和西爨白蛮这两个南中大姓集团势力的控制之下。爨氏窃据一方,一直以“刺史”名义统治着云南,虽有纵据一隅称帝之心,却无统一南中图成王业之力。

      王仁求祖上是山西太原豪族大姓,因避战乱兵祸迁徙至云南,在数代与当地民族融和的过程中,逐渐“夷化”为“爨蛮”中的汉族大姓。当时节制河东州,那是一块很大的区域。河东州建置不见于新旧《唐书》,其地当在元代赵州(今大理市凤仪镇)一带,地处西爨白蛮与阳瓜州乌蛮辖地之间,还包括今天的昆明、晋宁、安宁、马龙、澄江、禄丰等地区。

      王在河东州任刺史和护军,相当于现在的云南省省长和省军区司令员,集军政大权于一身。这位文武双全、忠君爱国的大人物,在当时那个纷乱的时代,也许过于鞠躬尽瘁而积劳成疾,不幸英年早逝。他死后,武则天掌权,改国号为大周,他儿子王善宝于唐代武则天圣历元年(公元698年)为其树碑立传、歌功颂德,故碑额题为“大周故河东州刺史之碑”。其碑文为成都闾丘均撰,王仁求长子王善宝书。闾丘均是唐初著名文士,杜甫在成都时与他过从甚密,杜甫还极力赞赏他的文墨:“世传闾丘笔,峻极逾昆仑。”这位闾丘均,还常写碑文,且作得很好,“青荧雪岭东,碑碣旧制存。”(《杜工部集》卷14,《赠蜀僧闾丘师兄》)从王仁求碑看,词藻瑰丽,文笔优美,与杜甫对他的评价是符合的。

      王仁求碑,碑高2.8米,宽1.50米,石龟座、碑文34行,每行53字,共约1700余字,碑文及额均为正书,记述了王仁求身世及其生活时代的一些史实,行文流畅,书法淳古,其中许多字为武则天所新创,别具价值。 此碑详记王仁求文治武功,史料价值极高,“详细读之,当年之滇,可得其概”(李根源《王仁求碑题跋》)。后此碑荒没于野草之中,至明嘉靖年间,为谪滇状元杨慎寻得,并有诗曰:“唐代河东守,周朝圣历时。土花封绿字,石发被金碑。泣露麟犹卧,嘶风马自悲。荒原谁过问,郡乘不曾知。”

      此碑清代以前未见著录。乾隆年间,金石学家王昶来云南,阅省志,知唐刺史王仁求墓在安宁葱蒙卧山,墓久废,碑尚存。请人拓归,并加题跋,收于《金石萃编》卷62。自此,流传渐广。在滇作官离任者,均拓碑文以归,引为至荣。 因年代久远,王仁求碑剥蚀甚剧,今立碑亭,以为保护,亭旁百米,又有王仁求父子墓,民间称“王官坟”。 1989年,考古工作者在王昶修建的王氏父子墓东26米处发掘出一复斗形砖室墓,长5.4米,宽5米,出土砖雕残片6块,上有“大唐使持”、“讳仁求”等字样。随葬器物有彩绘陶、骑马俑、骆驼、马、牛、鸡及鹿等。该墓被确认为是王仁求夫妇真正的合葬墓,现墓室重新复原,并新建墓亭和碑亭保护,供游客观赏。王仁求碑极具历史与(书法)艺术价值。1965年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05月25日,王仁求碑作为唐代文物,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王仁求碑位于安宁市城南20公里鸣矣河乡小石庄村葱蒙卧山上,位置在东经102°21-102°37′、北纬24°31′-25°06′。1992年为加强保护,在碑的北面300余米处建一墓园,将碑移至园内建亭保护,亭为木构六角攒头顶式样。碑亭后面设有复制的王仁求墓,其上亦建一亭,墓园四周设有围墙,大门面向东南,门两旁分设休息室与看守人员居室。门外有一修复的石刻兽,门对面约20米设一八角凉亭。

       葱蒙卧山的北部山顶,苍松翠柏之中藏有一寺,即慈云寺。慈云寺在安宁县城西南,县街区公所驻地东南的云龙山上,距县 13.8公里,海拔2123米。始建于康熙五年,至今已有300余年的历史。乾隆三十二年岁次丁亥(1767年)正月曾进行修缮.寺为前.中、后三座殿宇组成,寺中泥塑佛像虽未毁坏,但大部分均已变形。原来该寺前后古木参天,风景秀丽,后因乱行砍伐,所剩寥寥无几.

      现今寺内还有年过古稀的老比丘尼传慧一人,比丘4名,主持传正法师,出身行伍,少校军衔,毕业于浙大中文系;真吉法师,云游四方,博学多闻,专习经咒。还有勤劳实干的真澍法师,老居士真林师傅,传正法师师弟传能和新来的和尚妙辉法师。慈云寺,古木参天,花香鸟语,环境清幽,是修习佛法理想的清静之地。云龙山,山势平缓,森林茂密,犹如一艘硕大的自然生态型航空母舰,北望龙山,西南眺黑风山,东南窥大佛山,南连小碗山。云龙山植被葱郁,荫天蔽日,除上山的主路和通向小碗山苗寨的大路外,如蛛网般地密布着无数条采蘑菇小径,特别考验人们的野外定向基本功,是开展实战型野外生存的典型地域。从禄脿区锅底塘迁来苗族群众15户,75人,居住于此。不过苗人更愿意把此山称作“鸡蛋山”。该村现为县街乡重点帮扶对象村。

        我曾于2007年11月12日和11月18日,带队两次南北往返纵穿葱蒙卧山,终始点均为王仁求碑和慈云寺。全程约10公里,往返穿越需3—4个小时。入冬时节,早晨雾气很大,山岚弥漫,要到上午10:30后才完全散尽。山上小路、岔路较多,防火道贯穿整个山岭。乔木、草本植物、地衣苔藓层次分明,山路湿滑,但空气新鲜,负氧离子丰富,是非常理想的山林健行道。也许它将成为今后我们做普及性登山健行活动的一个可选性极好的参考基地,百岳朝山的“开局第一山”。它与温泉的龙山南北相望,如南北两条龙遥相对应,更与大云山、菜籽山、尖山平行,与黑风山脉并列,成为安宁山地资源具有战略意义的广阔空间地域。

       葱蒙卧山,你不但蕴藏着宝藏,更安葬着许多不同朝代的亡魂英灵,有如王仁求,有如清代的名士,民国滇军的将军和香销玉陨的美妇等等,那无法倾诉的故事,留待夜宿慈云寺的过客有缘在梦中冥界接收知悉。

       11月17日那一夜,我们躺在阴气森森的寺院客房,毛骨悚然地感知着那未知的阴阳界孤魂野鬼的绝唱……..

                                          黑风老妖-----孔云峰 2007-11-22/临晨 1:27分千鹤居3147字

[ 本帖最后由 黑风老妖 于 2007-11-22 10:21 编辑 ]

xw001.jpg

xw002.jpg

xw003.jpg

xw013.jpg

xw006.jpg

xw012.jpg

DSC_0564.jpg

DSC_0563.jpg

发表于 2007-11-22 09:19 2 只看该作者
来坐个沙发  呵呵
发表于 2007-11-22 09:48 3 只看该作者
未知的阴阳界孤魂野鬼的绝唱……..
:L
发表于 2007-11-22 12:28 4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
发表于 2007-11-26 20:04 5 只看该作者
顶一个! :D
发表于 2007-12-2 20:09 6 只看该作者
:Q
发表于 2007-12-2 21:25 7 只看该作者


顶上.

老妖可好?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