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西南

一起见证奇迹,也一起守护心灵,我们与珠峰面对面——奥索卡雪山守护计划全程记录

[复制链接] 查看:37181 | 回复:130
发表于 2012-5-18 12:00 1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第一部分:前言



  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一个西藏。她神奇、热情、美丽、任性,你与它的记忆中总是快乐与痛苦交织,感动与失落轮替。没去之前,你会憧憬着她;去过一次,你会爱上她,然后一生一世无法忘怀,或者回到她的怀抱,或者在回忆中守护她,直到生命的尽头。


  2012年2月,当我接到参加奥索卡雪山守护计划的通知时,我不但对这个活动的印象是模糊的,甚至对奥索卡品牌的印象也不甚明了。我只知道奥索卡与西藏登山学校有很深的渊源,我知道中国很多雪山攀登者都在使用奥索卡的装备,但是由于直接接触的机会少,是很难在短时间内建立起一个完整准确的品牌印象的。接到通知对我来说最为惊喜的是:我终于可以去西藏了。

  是的,西藏,梦中遥远的地方。尽管曾经的两次高原经历受到高反的折磨依然记忆犹新,但面对西藏的神秘诱惑,甚至面对珠峰大本营的召唤,面对能够亲眼目睹奇迹的机会,谁又能拒绝呢?

  不过好事多磨,在原定媒体集合的日期我虽然早早赶到了机场,但由于出行的人极多,行李托运和安检所耗费时间过长错过了当日航班,只得第二天辗转飞往拉萨与先期到达的朋友们会合。唯一值得安慰的是,我不是唯一错过了飞机的人。所以这里必须再次感谢奥索卡雪山守护计划的组委会工作人员,我才能最终圆梦西藏。

(未完待续)
17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2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2-5-18 12:03 2 只看该作者

第二部分:初到高原



  由于前两次到高原时高反的经历并不愉快,这次走之前特意做了更充分的一些准备。提前一个月调整作息时间,锻炼身体等等,但是要说真正起作用的可能还不是这个。那次在网上看到也不哪个媒体说,王石这等牛人到四五千米照样高反,照样头疼。我眼睛一下子亮了,到这个高度,我不也只是头疼而已么,正常啊。一下子信心就足了很多。因此,其实你去高原之前针对高反做一些必要的准备是好的,但是更重要的是--要乐观。




舷窗外突然发现的惊喜



  飞机颠簸着滑进了气流不稳的山谷中,向贡嘎机场跑道上砸去。西藏,我终于来了。我顾不得什么高反不高反,略带好奇地打量着舷窗外面的世界。

  普通人直接飞到海拔3600米左右的拉萨一开始是不会有什么反应的,尤其是在白天。接我们的车一路高速从机场向拉萨城区飞奔,车窗外阳光灿烂得不像话,我们三个前一天坐丢了飞机的难兄难弟说笑着,交流着自己的经历,没过多久就到了媒体团驻地。可惜的是我们下午到的,错过了参观西藏登山学校和珠峰博物馆,也错过了对传奇人物尼玛次仁校长的面对面机会。不过幸运的是几天后再次见到了尼玛校长,圆了我这个心愿,这是后话,暂且不表。

  然后是物资分配、个人物品的领用、打包收拾,轻车熟路了。比较惊喜的是见到了另一位传奇人物--夏伯渝老师,以及几位雪山守护计划的特邀嘉宾。今后的几天他们将和媒体团一起行动,完成所有的历程。而和有故事的人同行,绝对有收获。

  不出预料的是,白天没有高反,晚上却被折腾了一下。在高原的第一晚,凌晨一点多被头疼搞醒就一直睡不踏实,后面几乎是一个小时醒一次。确实有点难受,但是想起自己编的那句: “王石也高反”,然后就淡然了,顶着头疼再次睡去。

1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 肖姐
发表于 2012-5-18 12:09 3 只看该作者

第三部分 羊湖与《红河谷》



  高原的夜晚是难熬的。而当阳光高照,心情如天空般出奇地爽朗,整个人便又活过来了。这一天雪山守护计划的整个团队将乘车由拉萨前往日喀则,中间将经过久负盛名的羊卓雍湖和卡惹拉冰川。




一起同行的记者朋友们


  车行高原,海拔在一点点增高。尽管自己不用11路,但我还是稍有些担心的。不过很快我就找到了一个保持状态、忘却高反的任何苗头的方法--聊天。事实上,你聊天的瘾头越高,聊得越兴奋,你就越不会高反。你说这是精神转移法也好是别的也罢,总之高反像弹簧,你弱他就强。你要是对自己每一个不适的苗头都特别注意,忧心忡忡的,你就肯定会高反。当年解放军进藏,二野的战士们都是内地人,即使是山区来的战士自小生活的也都不是什么高原。那时候没有冲锋衣没有氧气甚至还缺医少药,没有运输工具还要扛枪拉炮车马劳顿,全靠一双铁脚板。和他们相比你不得不感叹现在的人实在是过分脆弱了。


发表于 2012-5-18 12:11 4 只看该作者


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夏伯渝老师,中国登山界的传奇人物


  这一天我的邻座恰好是夏伯渝老师。夏老师是我们对他的昵称,这位中国登山界的传奇人物,也是中国登山运动的前辈,用任何赞美的语言形容他都是不够的。年龄上我们是晚辈,经历上我们更是晚辈的晚辈,对这位精神矍铄的老人不仅是敬重,更是敬仰。夏老师是很有意思的人,乐观而温和,甚至你一开始接触的时候会觉得他是个有些害羞的老人,就像一个普普通通的邻家老人。一路上他一直在不断鼓励我们克服高反。我们一直没提75年那次珠峰攀登的事情,就是那次攀登让他永远失去了双腿。但夏老师则对此显得很淡然,天南海北和我们在聊。车里的气氛很快活跃了起来,而高反?反正我是觉察不到了。

发表于 2012-5-18 12:16 5 只看该作者
  大客车行驶到中午11点,在蜿蜒上升了好长时间终于跨过一个山口后,前方视野豁然开朗,一大片碧蓝的水域出现在眼前。车里有朋友惊叹到:羊卓雍湖到了!


  圣湖羊卓雍错,就这样猝不及防地出现在我的生命里,突然到没有一点心理准备。


  之前听过很多朋友的描述,圣湖应该是一个什么样子的。但直到你亲眼见到她的时候才会知道所有的描述都只是描述而已。空气稀薄,呼吸困难,这是面对她所要付出的代价,也代表着你表现出的应有的崇敬。湖面微风轻拂,掀起阵阵涟漪,没有了那种镜像一般的奇景;然而呼啸的风声却似乎是圣湖女神的呼唤,与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朝拜者交流。是的,我们是朝拜者,面对圣湖每一个人都是朝拜者,连最不虔诚的人的笑容都平和而谦恭。

发表于 2012-5-18 12:24 6 只看该作者


  从羊卓雍湖观景台驱车继续前进,不久就来到了羊湖岸边。此时天空中突然拨云见日,霎那间霸道的金色阳光普照大地。阳光从云朵缝隙中钻出,形成一道道金色光柱,那一瞬间你真的无法不把眼前的景象与天上的神明联系起来。我此时依然没有忘了答应一位朋友的嘱托,用瓶子取了清澈冰冷的圣湖水带回家乡。在这里我拍下了一张此行最为满意的照片,金色的阳光穿透云层,蓝宝石一样清澈的天空。而这张照片我没有发布在任何地方,随同来自圣湖的湖水一起,带回去送给一个女孩。而这张照片(不是这一楼题图那张),我只为她一个人拍,也只属于她一个人。

      PS:同行的一位朋友跟我打趣说你干脆直接灌点自来水就行了反正水源也是西藏的。我说这不行,现在假的东西太多了,心意这东西,绝对不能掺假。更何况,是给自己心里那个人呢。

1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2-5-18 12:33 7 只看该作者


卡惹拉冰川


  如果说羊卓雍湖是这一天的一个惊艳的相遇,不过如果你以为这一天只有这一个惊喜那就大错特错了。下午一点多,车到卡惹拉冰川脚下,这是中国境内距离公路最近的冰川,我们将在这里进行午餐--海拔5000米的午餐。卡惹拉冰川,可能一般人并不熟悉这个名字。但如果你看过《红河谷》,里面壮美的冰川一定会让你印象深刻,卡惹拉冰川就是电影《红河谷》的外景地。不过很没出息地说,首先吸引我们的倒不是卡惹拉冰川的壮美--经过了旅途颠簸加上高反,同行的很多朋友已经开始摇摇晃晃了。从停车场到午餐营地的一小段路,距离不过数百米,也没有大的起伏,大家走的竟然是那么吃力。面色苍白的有之,互相搀扶行进的有之,唯一相同的是大家的动作都慢了一档,高反确实不是盖的。但到了午餐营地,我们的眼睛一下子就亮了起来。

  这是怎样豪华的营地和奢华的午餐啊!


  四个大的奥索卡天幕连成一个大隧道,挡住了凛冽的寒风。隧道里面五张(我印象里是五张)桌子一字排开,每张桌子上都陈列着新鲜的水果、烤面包片和果酱、披萨、让人垂涎欲滴的各种糕点,每张桌子中央竟然还都有个花瓶,花瓶里插着一支鲜花!旁边的暖瓶里则是热气腾腾的酥油茶和甜茶。


  5000米海拔,高反气喘面色苍白;糕点水果和热气腾腾的酥油茶,你不觉得反差太大了么?

  所以我至今还对奥索卡的组织人员非常敬佩,竟然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在高海拔如此环境恶劣的地方搭建起一个堪称豪华的午餐营地,配上简直可以说是奢侈的午餐--你在城市里可能不觉得这些有什么,顶多是有些小资而已,任何一个咖啡厅里都能看到;但对我这种在野外一般就是压缩饼干当家的人来说,这样的路餐那简直就是天堂般的幸福。

1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2-5-18 12:36 8 只看该作者


  不过话说回来,如果你要是认为此行的目的就是腐败,那就大错特错了。事实上卡惹拉冰川是一个非常值得一提的地方。午饭后横断山研究会的杨勇就为在场的所有媒体介绍了卡惹拉冰川的形成和演化以及现状。一部《红河谷》让卡惹拉冰川蜚声中外,却并没有改变气候加速变化的现实,冰川的现状让人忧心。近二十年来,青藏高原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气候日益干燥,降水减少。卡惹拉冰川的冰舌不断上移,原本被冰川覆盖的大片山体裸露出来。山脚下我们午餐的地方曾经是一片水草丰美的沼泽,如今却早已干涸。而青藏高原几乎是我国所有大河的源头,所以你看到鄱阳湖成了牧场,黄河大流域断流这些消息新鲜么?


  应当让更多的普通人知道,这里所发生的一切并非与他们远隔千里,而是深刻地影响着每一个地球公民的命运。

  这一天对我另一个深刻的记忆,是在卡惹拉冰川午饭后返回车里的路上,被大家撺掇着唱歌,结果我生命历史上海拔最高的《天路》诞生了。至于后果,就是当天睡觉时头疼得更厉害了。

  当晚,媒体团到达日喀则停留。
发表于 2012-5-18 12:41 9 只看该作者

第四部分 从日喀则到珠峰,以及在海拔5000米翻跟头的女孩



  从日喀则出发,第二天下午就到达了海拔4200米的定日县城入住。不过就是看上去平淡无奇,没有任何奇迹发生的一天。晚上却在定日县城见到了为攀登珠峰在此休整的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登山队的董范领队和部分队员,包括一位很可爱的女孩,她叫陈晨。


右边那个小女孩就是陈晨


  先来描述一下陈晨吧。如果在城市里,陈晨不算是那种引人注目的女孩。一头清爽的短发干净利索,嘴角似乎总是挂着一丝微笑,眼神里除了温和和友善,还有一丝见到陌生人的羞涩,但更多的则是倔强和坚强。我想她在学校的选拔中可能并不是喊口号最响亮的那位,但却一定是在别人都结束训练后自己孤独地在训练场加练的那位。在一群高大的男队友中陈晨是最弱小和不起眼的一位,但也一定是让你最先注意到的那个人。


地大登山队的董范领队


  听董范领队介绍,这次珠峰攀登从08年就开始筹备,经过4年的选拔和训练最终遴选出现在的队员,陈晨就是其中非常优秀的一位,也是很有实力登顶的队员。听到这里你不禁会对这个脸上总是挂着微笑的小女孩肃然起敬,她娇小的身体里蕴含着如此巨大的能量、能力和决心,要知道她这个年纪的好多女孩依然是家里父母的乖宝宝,娇生惯养的。

  我想,其实要是总结地大登山队的精神,或者说找一位队员作为地大登山队的代表,陈晨无疑最为合适,并且当之无愧。


发表于 2012-5-18 12:49 10 只看该作者
  在定日的一晚是比较痛苦的,头疼依然,半夜总是疼醒。早晨起来喝了将近一暖瓶的水又都吐了出来,狼狈不堪。不过吐完了就恢复了元气,开始吃吃喝喝谈笑风生。这一天阳光依然霸道地耀眼,对于我们这些来自内地的人来说过于强烈,以致不得不始终戴着太阳镜才敢向窗外一瞥,见证越来越壮丽的景色。我们表面上都很平静但我知道每个人心里其实都压制了激动的心情,只为了我们今天要最终到达的地方。

  我记忆里行程中这一天是过了数个边防检查站,看到一个个边防战士黝黑的脸。然后前半程就是不断绕路上升海拔。从定日县城到扎西宗乡,过了一个检查站后不久平坦的柏油路和水泥路面就没有了,剩下的就是完全的土路和砂石路。减震好的越野车走这种路你可能不会觉得什么,可我们一个海格大客车当成越野车开可就不多见了。当然了,减震肯定比不上越野车--你想都不要想,加上山路崎岖蜿蜒,不给你颠个七荤八素是很难的。然而为什么说惊喜总在不经意间出现呢?早晨十点半左右,海格大客车艰难爬过了一个布满经幡的山口,天空晴朗异常,远处赫然屹立着的,竟然就是珠峰!


  我就这样第一次亲眼目睹了珠峰的面容,幸福来得这样快,心脏在稀薄的空气中剧烈地跳动,两眼目不转睛。


  我记得这天的天气极好,马卡鲁、珠峰、卓奥友依次排开,珠峰顶的旗云清晰可见,蔚为壮观。后来一位朋友看过照片后羡慕地不行,他当年到久乌拉山口时正赶上阴云密布,迎接他的没有珠峰,只有大风。在久乌拉山口你的视角几乎是平视着这三座8000米级别的雪山,其如此雄伟如此遥远,一时间你真的很难想象人类如何能够登顶,甚至接近他们。你也会了解为什么世代居住在此的人们把这些雪山奉为神明顶礼膜拜,其实他们比我们这些所谓来自都市的现代文明人更懂得敬畏,知道如何与雪山女神相处。


  面对远方的珠峰我满面通红(憋得),眼神发直,不过依然没忘记的是颤颤巍巍从口袋里取出8264的大黄旗,让它迎风招展飞扬在了海拔5100米,见证奇迹的久乌拉山口上。

  顺便再要提一个奇迹,一位来自北京一个媒体的女孩忍着高反,在海拔5100的久乌拉山口做了一个漂亮的侧手翻。真是神迹!

1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