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人去缅甸有个坏处,在这兵荒马乱的缅甸,你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出事。 这跟早先报社组织的东南亚采访不一样,仅仅一个省的活动这些小国非常配合,毕竟他们的产品出口很单一,贸易也太依赖中国或者说云南这个中转站。你试想啊,东南亚的一个元首来访,只需要云南省委书记或者省长陪着就行,有时候人大副主任或者政协主席接待下也就完事,附属小国的地位提不起来,经济发展不行啊,结构没能多元化,缅甸政府也想寻求突破,但条件摆在那,就这样,你经济实力不行,军事设备跟不上,你不服也得服。 一路上提心吊胆,路况很差,到处坑坑洼洼,车里很闷,还是不敢开窗,路边很多青壮年,洗剪吹的造型只能让人想到“未开化”“野蛮”等词儿。 司机是当地的边民,花了三万多块钱买的车,黑车,据他说几年了也没出过事。一路上我发现一件有意思的事儿,很多日本车,太多了,为什么日本的汽车能在这个国家占满整条公路?以前一同学在日企上班,他说起一件特别有意思的事情,员工按时上班,发现老板已经到公司,下班时候老板最后走,抛开民族的各种,也许这点值得我们深思。 有个很奇怪的现象,我发现缅甸的很多景点,小孩、妇女挎个箩筐,说一句中文你好,然后让你给钱,有的三四个小孩抱住你的腿,其实那时候我挺无助的,特别无助,在一个陌生的国度,没法语言交流,你给钱了马上过来另一批,不给钱你走不了。 贫穷是个可怕的东西,生存阶段用上人格尊严等词都不合适,活下去是人的本能,这阶段用动物世界的规则来界定和理解他们的行为比较可行。不谈政府的作为与否,就像30年前的中国,总要先找到一条路,然后把路走宽,带领群众走出水深火热,这需要时间。 “谈钱很俗,但没钱你更俗”,有钱你能体验很多,然后就上升到愿景、理想的层次。 扯得有点远,回到玉石,密支那出毛料,缅甸国内的玉石集散市场集中在仰光和曼德勒,卖毛料也卖成品,交易量不大,但为什么玉石价格一直再涨呢? 一个珠宝老板告诉我,真正喜欢翡翠的只有中国人。前几年,去仰光的中国人相对少,而且那时的中国人口袋里的钱也不多。 这几年不同,不仅去的人多了,去的人口袋里的钱也多了,有些人出手大方得令人惊讶。 他说,有一次,几个中国的“空姐”去到店里,一个小时内就买走了店里价值10多万美元的手镯、戒面等高档玉石,一下就完成了店面几个星期的销售额,这样的中国客人数量越来越多,玉石价格怎能不涨呢? 翡翠玉石是不可再生资源,随着缅甸政府限采令下达,翡翠玉石的收藏价值越来越高。 图片太多了,这一系列还有内容和图片,持续更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