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龙呤钦新 于 2015-5-10 02:21 编辑
一,客观风险 1,高原反应 在穿越的7天中,有6天都在海拔2800米-3500米的山脊间攀爬和下降,17名队员全部出现高原反应,其中5人无法忍受分别在第二天,第三天下撤。12名到达的队员,面部全部水肿,全部出现过呼吸困难,体力下降,腹泻,食欲不佳现象。 2,面部灼伤 12名队员下山时,几乎全部面部红肿或脱皮。采取擦防晒霜或者面部遮挡措施的稍好一点,但起码红肿伴随高反水肿。 3,救援困难 除第一天外,有手机信号的地方极少,下撤和上山救援的徒步时间起码一天,即使派人下山找人上山救援,至少需要二天时间,如果出现重大伤害,如内脏,头部损伤,会失去救援最佳时间窗口。因此,如果真的出现重大伤害,将以失去生命为代价。熬太穿越中几乎每年都有驴友遇难,和救援困难有很大的关系。 二,主观风险 1,高原登山经验不足 17名队友中,大部分没有高原生活旅行经验,对气候,高反没有切身体会,对高海拨地区体力会下降30%左右知道甚少。突然到熬太进行7天高强度穿越,无论身体和装备都不足。甚至有从未有登山经历的人,第一次直接上熬太。 2,装备过重而没有备份措施 17人中装备最轻的17公斤,最重的30公斤。部分队员事先进行了共帐调配。队员都以平时登山自己所能背负的重量再加至少4天的食品为标准,在低海拨也许可以强撑下去,但高海拨人的体力至少下降30%却没有考虑进来。导致沿路丢盔卸甲,如果准备充分,事先每5个人请一个背夫,帐篷尽可能共帐,甚至部分食品共同采购和分摊,由背夫携带,至少不至于到不得不丢弃的程度。 3,时间安排太紧,每天强度过大 事先的计划都是从网上下载的,几乎都是强驴的杰作。从第一天到最后一天,几乎每天行进都在10小时以上,快的队员8-9小时可以到达,慢的队员需要11-12小时到达,几乎都是7点左右出发,天黑以后到达。连续5天如此强度,对体力稍差的队员,完全没有喘息的机会,不得不下撤。 三,团队风险 1,AA组队特有风险 AA制的特点是费用AA,风险 AA。队员之间只要无过错,就无需担责。用最极端的比方:如果一个队员受伤,急需另一名队员下山求救,但另一名队员以自己想走完全程拒绝帮助而无需担责。如果所有队员都如此,受伤的队员就有可能丧命,而其他队员无需承担法律责任。 无数的法院类似判例都证明了这一点。 2,团队内部的相互承诺和帮助 由于熬太线路的特点,出现风险必须以自救为主,否则风险剧烈放大。必须在事前相互承诺和约定,形成书面文件,可以制约同行队员必须履约。否则承担法律责任。 例如:本次我们17人中部分结队承诺,如任何一人出现困难,其他队员都事前承诺尽一切力量帮助,如果到时不帮助,可以以违约导致事故扩大追责。 有一件事我们准备了未能实施。我们提出每人缴纳1000元风险金,由一名队员保管,无论任何队员出险,都可以用这笔钱先行垫付,事后共同追偿。因部分队员反对未能实施。当然,太白大仙保佑,我们未出事平安下山。 我们在熬太听到,看到的,如果出现伤害,从山上抬下来,至少需要8-10名山民,用2天以上的时间,以400元每人每天计算,至少需要1-2万元,如果没有现金,那些山民抬不抬你只有天知道了。 当然,你也可以求救救援队,是民间组织,也可能求助于政府机构,但要知道,熬山塘口村进山口上面设有禁止私自登山标志,熬太穿越是违法的。你犯法政府救你下来,你违法登山还要处罚你的,那都要钱的。 建议 一,不要AA制组队穿越熬太。 如果是商业队穿越,他们有长年穿越经验,知道风险或处理过风险,熟悉当地环境,有成熟的人脉关系,熟悉高反的处理和下撤对策,相对来说风险较AA制小。 商业队有盈利,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赔偿责任,约束力大。从组织角度来说,商业队以盈利为目的,不会因为无知而放大风险。 二,逐步登高 如果没有高原登山经验,导致的后果已在上面说明,建议先从低海拨登山开始,逐步提升海拨,我个人建议:至少先进行一次太白南南,南北穿越,或者熬山穿越,证明自己能够穿越后,再进行熬太穿越。 三,想明白为什么要熬太穿越 我们17人中大多数有重装低海拨登山经历,大部分都是为了证明自己身体还行,自己是强驴。我个人认为,这是不完整的。 我认为穿越的目的和人生目标是一致的, 1,我们应该行千里路,读万卷书。通过结伴穿越,结交朋友,认识社会,通过相互帮助,组织形成新的人脉圈,向同行队友学习请教人生经验。 2,通过事前学习了解熬太风险和别人经验,做好充分的准备和预案,包括自身体能锻炼,以备不测。 3,借助商业组织和队友,形成双赢局面,共同抵御风险,学会共赢,而不是图便宜。 4,通过穿越过程,增强自己今后在社会中处理风险的能力和盈利能力。 5,通过对四世纪冰川形成的熬太山脉的观察,发现自己的渺小,在历史的长河中的微不足道,不是你征服了熬太,你只是几亿年中熬太的一个过客而已。对大自然更加尊崇,平淡踏实的完成自己的人生。 愿我的建议能够给准备穿越熬太的驴友提供参考,谢谢! 2015年5月10日于武汉 |
难得的技术好贴,支持欣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