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3046

主题

其它

全球前沿公益实践- 长期更新帖(本帖谢绝灌水,得罪)

[复制链接] 查看:6139 | 回复:23
发表于 2010-1-1 01:39 1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老船 于 2010-1-15 20:51 编辑

新开个帖子,关注下全球各类新鲜有趣的公益实践行为。一来分享给本版网友们参考,二来也借此向那些被理解了的或还没被理解的公益实践者,实践行为致敬!

(每篇文章基本都会注明出处或作者姓名,特此向各位原创作者及来源媒体致谢!)

欢迎各位朋友参与针对某项活动的讨论,谢绝灌水。感谢!


1:慈善书店




英国民众循环捐赠畅销书
https://www.gongyishibao.com 2009-9-1 来源: 公益时报 【字体:〖双击滚屏〗
    本报讯(记者 肖马 综合报道) 在人们的印象里,似乎英国的作家最慷慨。像凭借著写《哈利·波特》而成名的罗琳曾多次捐赠大额善款。

  此外,捐赠自己的畅销书籍更是屡见不鲜。其实,英国书店里的书籍价钱不菲,一本纸皮小说一般也要七英镑以上。很多人看完书,特别是看完小说之后,又把书送到慈善商店。现在在英国各地有700家连锁店的慈善商店Oxfam公布了捐到慈善商店最多的小说作家名单。

  英国书店里买书价钱不菲,一本纸皮小说一般也要七英镑以上。因此很多喜欢读书的英国人都另辟蹊径找书源,而慈善商店就是其中一源。在那里买二手书一本书不过一英镑左右。

  另外,很多人看完书,特别是看完小说之后,又把书送到慈善商店。因此,英国所有的慈善商店都有图书专柜,业务蒸蒸日上。

  现在在英国各地有700家连锁店的慈善商店Oxfam公布了捐到慈善商店最多的小说作家名单。前十名大多是惊险小说和侦探小说作家,也有浪漫小说。

  而名列榜首的是著名惊险小说家丹布朗(Dan Brown)。丹布朗的畅销小说《达芬奇密码》在2003年出版以来,光在英国就发行了1,170万本书,同时人们也对他之前发行的书发生了兴趣。《达芬奇密码》和布朗的另一部小说还被好莱坞搬上了银幕。

  《达芬奇密码》在世界范围内售出八千万本。不过根据Oxfam慈善连锁店,丹布朗的书也是最多被捐到慈善商店的。与此同时,他的小说也是人们到慈善商店购买最多的。

  除了丹布朗,人们捐到慈善商店最多的图书还有惊险小说作家约翰格里森姆(John Grisham)、伊恩兰金(Ian Rankin)和斯蒂芬金(Stephen King)的小说。

  苏格兰作家伊恩兰金说,“对一个作家来说,自己的小说受欢迎总是好消息。而小说被捐给慈善商店还有益于慈善事业,则更令人高兴了。”

  Oxfam说,他们上个月举行图书节使人们捐到慈善商店的图书增加了40%。而捐到慈善商店的书并不只是一英镑的小说。一本著名作家JRR Tolkien的小说《指环王》(Lord of the Rings)首版售出了800英镑,另外一套《唐璜》(Don Giovanni)的罕见乐谱以750英镑售出。
发表于 2010-1-1 01:41 2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老船 于 2010-1-1 01:43 编辑

2、Twitter掀起英国虚拟用户慈善大集

https://www.gongyishibao.com 2009-9-15 来源: 公益时报 【字体:大 中 小】〖双击滚屏〗

    本报讯(记者 尔 丰) 数字是虚拟的,这就意味着其用户很少暴露于世人,他们更愿意通过自己的“高科技”工具去联系。但是慈善这一让任何人引起共鸣的话题,却拨去了虚拟用户的面纱,它把人们从虚拟世界中拉到现实世界。

    从9月10日到9月13日之间,位于英国22个城市的Twitter用户同步举行了一次名为Twestival的慈善集会,期间,Twestival集会先后在全球133个城市举行。

    首届Twestival慈善集会于1年前在伦敦创立,Twitter用户会在现实世界中聚集起来,帮助他人解决一些技术问题,并开展慈善活动。Twestival最初的资助对象为30至40人,用户通过Twitter进行捐赠,并向当地的非营利性慈善组织提供罐头食品。

    据悉,Twestival的资助对象很快便迅猛增长,申请人甚至需要排队等候,而参与活动的人也达到了250人。

    当Twestival团队计划在伦敦举行第二次集会时,便有其他城市希望通过Twitter同步举行相同的集会,这一活动也最终取得成功。首届全球性的Twestival集会的主题是“水”,全球共有202座城市参与了这一活动。

    据活动组织者介绍,当时共有1000多名志愿者参加,多数人都是通过Twitter获知这一消息的。在那次活动上,Twestival一天便募集了25万美元的善款,这笔钱将被用于在乌干达、埃塞俄比亚和印度建造55口水井。

    不久前,Twestival再次举办全球性集会,但这一次的主题变成了“本地慈善(local charities)”,并希望募集40万美元的善款。

    伦敦的Twestival集会上周在伦敦中部班克赛德的比诺波利斯)举行。精通技术的人将在那里帮助他人搭建网站、提供免费咨询并教其他人使用Twitter,届时还将现场演奏许多流行音乐。只需花费15英镑便可获得免费饮料并为儿童慈善组织ChildLine尽一份力。之所以选择ChildLine是由网民投票选择的。据活动组织者介绍,上一次约有800人参与集会,预计本次参与者将达到1200人。
发表于 2010-1-1 01:46 3 只看该作者
3/“慈善:水”创始人的慈善之路

https://www.gongyishibao.com 2009-7-22 来源: 公益时报 【字体:大 中 小】〖双击滚屏〗

■ 路 疑         

    在贫穷的国家里,很多人亟需帮助。在富饶的国家里,很多人愿意伸出援手,却担心自己的捐赠落入腐败官员或所谓的援助机构的腰包。如此一来,导致受助者和救助者均无法实现各自的愿望。
  
    这正是史考特·哈里森的用武之地。
  
    5年前,哈里森先生是曼哈顿一家夜总会的发起人。在他的夜总会里,充斥着酒精,可卡因和大麻。哈里森拥有了豪华的别墅及宝马驾车。然而,一次在南非的度假让他感受到精神危机。“我认识到自己是最自私,阿谀和可怜的人。”他回忆道,“我是我所知道的最差劲的人。”
  
    于是,哈里森加入了名为“慈善船”的基督教救助团体。这个团体的使命是对贫穷国家的人们进行医疗救助,这里所有的医生都是义务志愿者。哈里森成为了一名志愿摄影师,每月需为此承担500美金的费用。
  
    “我拍到的第一个人是一位名叫阿尔弗雷德的14岁男孩。他的嘴里长了一个4磅重的良性肿瘤。巨大的肿瘤占据了他整个口腔,使他透不过气。那一刻,我默默走到墙角呜咽起来。”当时,许多医生放弃了自己的假日,积极对男孩进行手术治疗。手术很成功,男孩口腔中的肿瘤被成功摘除。数周后,哈里森先生将他送回家乡贝宁。
  
    “慈善船”改变了男孩阿尔弗雷德,也改变了哈里森。两年后,哈里森回到纽约,开始了新的计划:自己成立一家慈善机构,通过为贫穷国家的人们提供干净的水而挽救他们的生命。然而那个时候,他已经破产并借住在朋友家的沙发上。
  
    尽管没有金钱,但是凭借着营销及劝募天赋,哈里森建立起了自己的机构—“慈善:水”。三年来,机构发展得异常成功,目前约有5万人向其捐款,筹得善款1000万美元(大部分为去年筹得),为非洲及亚洲国家近100万的人们提供干净的水。机构目前有50多万名支持者。纽约的公交车身贴着宣传“慈善:水”的免费广告;萨克斯第五大道精品百货店放弃了橱窗广告,而代之以宣传哈里森先生关于非洲需要洁净水的呼吁;此外,美国还有许多学校也签订募款合同,以帮助贫穷国家的学校建水井。
  
    事实上,哈里森并没有去做艰苦的实际援助工作。他与人道主义组织合作,花钱请他们挖水井。因此,哈里森实际上是一个募捐者和营销人,而这个工作通常是救助活动中难度最大的环节。哈里森成功经验可以归纳为三点:
  
    第一,通过“劝诱”500名最执着的捐赠者承担了相关的管理费用,哈里森确保了将其他所有捐赠者的每一分钱都用在项目上。
  
    第二,向捐赠者展示其捐赠的具体影响。哈里森用捐赠者的名字给水井命名;他还将水井的照片及GPS定位放到Google卫星地图上,方便捐赠者在线查找;今年9月,哈里森还将推出一个新的网站,即使是最小数额的特定项目捐赠,捐赠者都可以通过该网站进行在线跟踪查找。
  
    第三,实现新媒体和社会网络的飞跃。今年春季,“慈善:水”通过“推特节”(Twestival:是由世界各个城市的自愿者组成的、活动收入全部用于卫生食用水的慈善组织)的活动募集善款25万美元,用于埃塞俄比亚挖建水井。哈里森通过独特的视频宣传片进行慈善营销,向公众宣传“快乐给予”及“举手之劳,可以带来改变”的理念。
发表于 2010-1-1 01:49 4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老船 于 2010-1-1 01:59 编辑

4、慈善导航

专访美国慈善导航网总裁肯.博格

为慈善机构“体检”

美国慈善导航网是全球第一家针对慈善组织的评价网站。它评估的全美5326家慈善机构,所募集的善款是全美慈善捐款的83%。它评估慈善机构的标准是财务状况,根据最后的得分为慈善组织评定星级。2006年,慈善导航作为唯一的慈善类网站入选《时代周刊》50 大特色酷站,《读者文摘》评它为“美国100件最美好的事情”。慈善导航网站总裁肯.博格接受《外滩画报》专访时表示,慈善导航对慈善机构的评估未来将覆盖项目执行、实践效果两大指标。

文/ 刘莉芳 吴琦(实习) 图/ 高鹏

如果你有100 万准备用于慈善捐款,你会捐给谁?捐给政府机构吗?台湾有关部门在印度洋海啸之后发动民众捐赠,共募得4 亿新台币,却搁置8个月没有拨付使用。捐给规模大、组织严密的基金会?2003年,美国最大NGO“联合之路”爆出6名高管涉嫌侵吞捐款150万美元。捐给公信力的媒体?从2005 年5 月至2007 年9 月,BBC观众的捐款一直滞留于BBC账户内,根本没有交给相关慈善机构。捐给联合国吗?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德国委员会正陷于信誉危机,对该组织乱用捐款、收取过高咨询费、操作不透明等等的指控声越来越高。

如果你有一笔钱,希望帮助失学儿童、流浪猫狗、孤寡老人、贫穷农村等,并把捐款用到刀刃上、落到实处,你该怎么办?1990 年代,这个难题同样摆在美国医药广告公司两位退休总裁John P.Dugan 和Marion Dugan面前。这家创办于1970 年代的公司经过20多年运作,已发展成集团规模。两位Dugan先生决定将财富回馈社会。他们在网络上搜索对各大基金会的评价,以便选定一家靠谱的基金会。谁知在美国这个慈善极为普及,个人捐助占总额75%的国家,竟然没有一个关于基金会的评价体系。

两人于是决定不捐了,干脆投资建慈善导航网站,客观、公正、全面地点评各大基金会,教人们如何行善。2001年,慈善导航网(Charity
Navigator)成立。这是全球第一家针对慈善组织的评价网站。打开慈善导航网,首页上写着:“Finda Charity You CanTrust”。评估慈善机构的唯一标准、也是最重要的标准就是财政状况。具体分为7大类指标:项目支出、行政支出、筹款支出、筹款效率、筹款增长、项目支出增长和营运资金比例。

最后根据7 类指标的得分评定星级。四颗星表示该机构财务状况运营良好,两星以下则表示运营不妙。同时,网站还列出不少负面的“TOP
10”排行榜,如筹款回扣率排行、财务危机排行、劣等机构CEO 薪水排行、赠款囤积花不出去排行。

目前,慈善导航网只对美国每年接受社会捐助金额超过50 万美元的5326家机构进行评估,占美国慈善机构总量1%,但善款额占全美慈善捐款的83%。截至2007 年,慈善导航已有注册用户300 万,订阅用户20万,年浏览量500 万。

慈善导航网会告诉你一些著名慈善机构的“真相”。比如女影星安吉丽娜.朱莉代言的美国难民署仅以两颗星排在“明星代言慈善机构TOP
10”的第九位。而另三位明星保罗.西蒙、詹妮弗.洛佩茨和马克.安东尼代言的儿童健康基金则以四颗星排在第一位。比较两家机构的指标,你会发现儿童基金会项目费用占84.1%、行政开支8.4%、筹款开支7.4%。在组织效率方面,儿童基金会得到了四颗星。而难民署的筹款开支高达18.%、行政开支占10.5%,项目费用仅70.5%。而难民署薪水最高的竟然是前任主任,比现任的薪水还要高出40%。

众所周知,安吉丽娜.朱莉热心慈善,腆着大肚子还为非洲难民奔走。慈善导航CEO肯.博格说,“我最近常说好心办坏事。安吉丽娜.朱莉很善良,但她不是管理慈善机构的专家,也许她不知道美国难民署的真实状况。”

2002年网站第一次上线时,向各慈善机构索要财务信息,绝大多数机构都有顾虑,不肯提供任何有价值的信息。网站只能向第三方(政府)寻求合作,才收集到所有慈善机构的信息。“不过,很多次我们从政府拿到的财务报告根本不知所云,连慈善机构自己也摸不着头脑,”博格说,“相比起来,今年的数据更真实可信,各慈善机构也越来越明白财务透明的重要性,情况越来越好。”2008 年,博格走马上任,成为慈善导航的第二任总裁。他在非盈利领域工作了近30年,之前一直致力于帮助无家可归者。这份工作在他看来是一生中遇到的最好职业;
“以前我尽己所能,也只能帮到几百人;现在我的工作最终能帮助亿万人。”

今年11月,由壹基金主办的“中国全球公益慈善论坛”在北京举行。博格应邀出席并发言。在接受本报采访时,博格坦言,慈善导航的最大局限在于,目前的评估只针对财务状况,还没有覆盖项目执行、实践效果两大指标,这将是慈善导航今后的方向。

对话肯.博格“没人来找我说情,倒是有人威胁要起诉我们”

B=《外滩画报》K = 肯.博格(Ken Berger)

不接受被评估慈善机构的捐款

B:你们的网站收费吗?
K:是免费的。我们鼓励人们在网站上注册。我们没有任何要求,只需要知道你是谁而已。订阅网站新闻也不收任何费用。
B:那网站怎么维持?如何盈利?如何保护客观公证的立场?
K:我们目前的状况很好,两位创办人John P. Dugan 和Marion Dugan一直为网站注资,现在又多了一位董事会成员。他们期待Charity Navigator在经营模式上发生转变。但在转变过程中,董事会会一直支持我们。

去年,我们成立了CharityNavigator基金会,为自己筹款。筹款不是为了解决贫困或饥饿,而是为了评估更多的慈善机构。我们告诉人们,如果把钱捐给我们,最终会帮助更多的人。因为通过我们的评估体系,那些慈善组织可以募集到更多的善款去帮助别人。第一次募捐就有5000多人捐款。捐赠者问我们怎么使用捐款,于是我们逐一地给他们寄卡片,汇报财务情况。今后,我们的基金会和其他慈善机构在筹款上会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我们得找到更多的有创造性的途径来筹集资金。

另外,为了保持Charity Navigator 的独立性,我们不接受任何接受我们评估的慈善机构及其捐助者的捐款。

慈善导航网:全球第一家针对慈善组织的评价网站

B:我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普通人到卡耐基基金会询问他们每年的资产有多少,工作人员立刻为他打印了一份详细报表。美国慈善基金管理制度真的像这个故事讲述得这样透明?当你们到一家基金会提出类似要求,会得到满足吗?
K:确实如此。美国法律规定,基金会必须提供三年内财务情况的报表给任何提出相关要求的人。CharityNavigator也是先付给政府很少的费用,然后就取得了各慈善团体的报告。一个慈善团体提供信息的多少,取决于这个团体的规模。比如一个年善款规模只有25000美元或少于25000美元的慈善机构,每年只需提交一张明信片大小的资料,说明他们还在运作;而一个达到百万规模的慈善机构,需要提供一份非常详细的报告,不仅包括财务状况,还要包括CEO薪酬、对内部人员检举揭发的保护制度等内容。
B:你们的评估等级体系中的最大局限是什么?
K:评估慈善机构有三个方面,第一是财务状况;第二是项目执行;第三是实践效果。我们已经做了第一项,正在着手做第二项,而开展第三项的评估要花好几年的时间。因为我们现在收集到的报告只有财务信息,逐渐开始有执行情况的内容,但还没有关于效果的报告。一种可能的情况是,某个慈善机构的财务情况很好,大量的资金投入到项目上,而不是进了CEO的腰包,但这个机构所提供的服务却很糟糕,影响力很有限。对影响的评估是一件困难得多的事情,因为没有一个普遍标准。CharityNavigator和大学、专家正在合作尝试建立一个针对影响的评价等级体系。但慈善机构的种类太多样了,不像财务状况,数字就是数字。针对艺术、教育、动物、环境等不同的慈善组织,我们要开发160多种评估手段或体系,所以需要几年才能完成。现在我们做出的第一步是,几个月后,我们将在网站上为各慈善机构提供一个空间,介绍他们的成绩,至少让人们知道这些组织如何自我评价。当然这个措施并不完美,因为不是由独立的第三方提供的,但至少这是一个开始。
B:以财务状况作为目前唯一的评价标准,是否因为这最容易量化?
K:对,受众最容易接受定量系统。以后,我们不会改变目前的星级制度,可能会添加以颜色区分的制度。如果执行情况良好,用绿色表示。这些都是彼此联系的,是同一个等级评估体系的不同方面,同时也是我们未来进一步完善的方向。任何组织的发展,不管是盈利的还是非盈利的,都是一个持续的自我改善过程。应该随时保持审慎的态度,朝着更好的方向努力。对我们的评估体系来说也一样。从另一个方面来讲,尽管对后两项的评估要困难得多,但也不能放弃,要看到他们的重要性。

评估体系中考虑纳入新指标

B:你们并不评估所有的慈善组织。为什么那些年募捐额少于50 万美元的慈善机构不在评估范围之内?
K:我们以影响社会政策的制定和受过高教育程度的人们为目的。美国有数以百万计的慈善组织,我们只评估其中的5326家,他们每年接受社会的捐助额都在50 万美元以上。1% 的慈善机构掌握着83%的善款。我们想知道谁得到最多的钱,这些机构是我们关注的。我们也希望为它们筹集更多的钱,所以允许它们使用CharityNavigator 印章。当然我们也希望评估更多的机构,但程序会变得非常复杂,而且很昂贵。这是我们面临的挑战之一。
B:有一个“TOP10”榜单列出了慈善机构中薪水最高的十位CEO。这样公布不怕得罪人吗?有人找你说情吗?
K:没人来找我说情,倒是有人威胁要起诉我们。有些慈善机构以前一直是四颗星,后来退步了,只有两颗或三颗星,于是他们就扬言要告我,真是可笑。到现在为止,我还没打过官司,但以后可能会遇到。尽管我们要和一些体面的人打交道,但最终我们还是要保持独立,没有友谊可以超越体制的公平。在CharityNavigator 上,你们甚至可以搜索到我的薪水。
B:你们的评价体系中出现了一些新指标,比如CEO 薪水、对捐助者隐私的保密制度。这些指标是否已纳入最终的评估体系?
K:我们网站上有很多捐助者的评论,其中涉及问题最多的就是CEO薪水。很多人说,我多年来一直捐款给某个慈善机构,但现在我才在你们的网站上看到,他们CEO的薪水如此之高,我以后再也不捐钱给他们了,原来他们把我的钱这么花了。捐赠者对慈善机构的信心常常是摇摆的。我们会把CEO薪水在捐助总额中所占的比例,作为一个指标。不过,不是直接单独地评估这个问题,而是把它融入对财务整体的评估中。对泄露捐助者隐私的抱怨仅次于CEO的薪水。比如,有人向一个基金会捐了1 美元,之后就会收到这个基金会20多封垃圾邮件,都是索要捐款的。有些基金会把捐助者的个人信息卖给其他机构,那些机构又会向捐助者要钱。好几千封索要捐款的邮件哪!于是捐助者再也不会捐钱了。慈善机构必须保证不出卖捐助者的个人信息。这些都属于执行层面的问题,也是我们正在补充的方面,一旦成熟就会加入评估体系。
B:在你们的评估体系中还有一个“内部揭丑制度”,这是什么?
K:在美国,对不良腐败慈善机构的干预除了司法手段外,最普遍的情况是来自机构内部的员工举报。我的评估标准是,如果一个员工发现机构运作不良并向董事会报告,不会因此失去工作。这就是对员工的保护。
B:那些只得到两颗星的慈善机构还能有什么发展吗?
K:这就是Charity Navigator
让人既爱又恨的地方。在我们的网站上,在那些二星慈善机构的最下方有一个四星机构的列表。那些得到四颗星的机构因此得到意想不到的大笔捐款。而那些两颗星或没有星的机构,会因此失去很多捐助者。据我观察,慈善机构整体变化很缓慢,不是所有都能上CharityNavigator,所以大多数两颗星慈善机构会继续生存下去。所以我们下一个目标就要提高网站的浏览量。

“中国不能坐等一个完善的体系从天而降”

B:Charity Navigator模式是否能在其他国家拷贝、推广?K:我们已经指导了英国开发他们自己的评估体系。过几个星期,我们会和以色列讨论有关事宜。B:你认为CharityNavigator 模式在中国是否可行?
K:中国现在不能坐等一个完善的体系从天而降,应该走出第一步。我建议中国先建立运作机制,由政府召集专家起草一项细致、可操作、不笼统的政策,政策要规定慈善机构运作的规章制度,包括信息公开、成立标准和相应税收优惠政策等。如果中国能像美国那样,适当地降低税率,也许能鼓励人们更多地捐赠。只有迈出了第一步,中国才需要一个像CharityNavigator这样的机构对慈善组织进行评估,监督慈善组织的钱是否用在了该用的地方。据我所知,现在中国的慈善捐款数以亿计,如此大规模的资金容易引发腐败,所以一定要保护公众的利益,维护那些好的慈善组织的声誉。我在美国接受记者采访时,他们总喜欢讨论那些差劲的慈善机构,但是大部分慈善机构是有道德、有原则的。在我们评估的慈善机构中,有三分之二都是好的,甚至是出色的,只有极小部分极差。
B:你认为李连杰的壹基金运作得怎么样?
K:对这个问题,我有两个答案。一个是我不知道,因为我还没有可供使用的工具和数据来进行系统的评估。另一个,据我观察,加上李连杰先生在论坛上讲的故事,我觉得壹基金正在中国慈善事业的未来蓝图中变得越来越重要。他的爱心、目标都是非常高尚的。一个答案来自我的头脑,我知道的并不多;另一个答案来自我的内心,他们正在做非常了不起的工作。希望以后我的头脑和心可以给出同一个答案。
发表于 2010-1-1 02:03 5 只看该作者
5、商务社会责任国际协会

https://www.bsr.org/cn/index.cfm
发表于 2010-1-1 02:14 6 只看该作者
6、拜耳助力流浪动物保护

https://www.gongyishibao.com 2009-7-21 来源: 公益时报 【字体:大 中 小】〖双击滚屏〗

    本报讯(记者 宋 扬) 7月14日,为庆祝犬用寄生虫防控产品“拜宠爽”新品上市,拜耳(四川)动物保健有限公司向中国小动物保护协会免费捐赠拜宠爽产品,用于流浪犬的外寄生虫疾病防治工作,并鼓励社会大众的流浪犬收养行为,希望唤起人们对流浪犬问题的关注。

  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中国区总裁康德先生说:“作为世界领先的医药保健公司,我们致力于不断寻求创新且安全的解决方案,在中国市场改善人类与动物的健康状况。”

  拜耳医药保健的动物保健部门2008年营业额达9.63亿欧元,是全球领先的兽医药品制造商。该部门生产和销售100多种不同的兽药和保健产品,用于家畜和宠物的治疗。
发表于 2010-1-1 02:15 7 只看该作者
7、索尼探梦呼吁市民关爱野生动物

https://www.gongyishibao.com 2009-5-18 来源: 公益时报 【字体:大 中 小】〖双击滚屏〗

    公益时报网讯 5月9日,春末夏初之际,五十多名北京市民在延庆野鸭湖附近周边湿地,参加别具生趣的“亲近自然”活动。这是“自然北京—关爱我们身边的野生动物”展览的户外延展活动之一,该活动由“索尼探梦科技馆”、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和北京观鸟会共同发起的。

    该展览于四月初开展以来,许多市民和小朋友们学习到如何全面认识我们身边的自然环境、如何科学保护我们身边的野生动物。此次,通过媒体的征集,五十多名市民得以幸运的成为“亲近自然“活动的参与者。

    这些热爱自然、关爱野生动物的北京市民多以家庭为单位,一大早便来到野鸭湖附近湿地,在野生鸟类学专家和“索尼探梦”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分别在依水而建的“静心园”、风景优美的“清风园”和橡胶坝,分组观察栖息在附近湿地的野生鸟类,据专家介绍,栖息在附近这片水域的野生鸟类,在这个季节大概有30多种,而在活动现场,小朋友及爸爸、妈妈们一起观察到的就有小翠鸟、白鹭、斑鸫、白秋沙鸭、大山雀、花脸鸭等20种左右,这让平日里生活在都市里的孩子们兴奋不已。

    北京观鸟会会长付建平,首都师范大学高武教授亲临活动现场,为市民家庭分组讲解湿地环境对于鸟类生存和对于人类生活的重要性。专家们还为小朋友们生动地讲授了各种鸟类知识,演示了水鸟们赖以繁殖生存的湿地环境遭到破坏时的种种生存状态。

    索尼探梦科技馆负责人表示,此次展览和户外延展活动的主旨是希望通过野生动物和自然环境相关知识的展示与普及,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生活的环境,关爱生活在我们身边的野生动物。索尼探梦科技馆总经理李曦女士表示:“后奥运的北京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市民与自然的关系更加和谐。此次探梦科技馆所举办的展览及户外活动,就是要进一步在市民中弘扬环保理念,同时传播正确的关爱野生动物知识”。
发表于 2010-1-1 13:47 8 只看该作者
8、NPP(公益创投- 企业资源与NGO资源的整合平台):

https://www.nppcn.com/aboutnpp/html/aboutus/default.html
发表于 2010-1-1 17:26 9 只看该作者
9、优秀纪录片放映-“把你相信的东西活出来”(作者:郑琼/卓玛)

    “北京零频道”是一家公司,但做着许多公益的事。

    从2005年起,公司创办人郑琼和同伴们自付路费,自带翻译,自带资料,到处“请求”给别人免费放映那些征服了他们的世界优秀纪录片。四年多,放了700多场。同样是2005年,每周一期纪录片简报,与无数人分享好文章,好书,好片子。做这些,都要花时间,出人手,却都不赚钱。朋友们不解,你为什么要做这些?郑琼的同事说,那些片子都太好,我们看完以后只能在办公室咬桌子,我们要让更多的人看到,不想一个人咬桌子。

每年,他们要做3-4期纪录片制作人培训,哪怕只有三个人参加,也会开班.幸好,这个项目现在开始赢利了。
今年12月12日到16日,他们又将要举办一个在国内规模空前的国际纪录片论坛,完全没有任何商业赞助,全部经费来自个人捐助。说起来,他们想做的就是把那封闭的盖子打开,把新鲜的东西倒进来,让人们看到世界是什么样的,看到那些人类的精神财富——它们一直没有、但应该与我们有关。

“把你相信的东西活出来”

郑琼/自述  卓玛/整理

是什么促使我去做?

    第一次觉得我的工作和其他人不太一样的时候,是2005年看《山有多高》(台湾导演汤湘竹《原乡三部曲》中的第二部),看完泪流满面。我第一次感觉到工作除了能让我养活自己,给我一个生存的尊严外,还可以经常被感动,心灵可以得到清洗,很愉快,内心充满无尽的庆幸和感激。基本上每次参加国外纪录片节,也是绝大部分时间都呆在看片室,那种时候就好像突然从现实当中一下子抽离出来一样,在那样一个文化资源丰盈的空间里,独自享受文明世界的精神财富,真是觉得很幸福。

    2005年2月参加澳大利亚国际纪录片大会,这是第一次出国参加这样的大会。内心有一种特别强烈的感觉,就是“BLOCK”。我们被封闭太久,从思维到信息,从灵魂到肉身。我们了解中国以外的东西实在太少,国外对于中国的认知也是同样的有限。其实人家压根就没带你玩过,在所谓真正的全球化游戏中。今天,我们在文化输出和文明分享上基本上是一片空白!但更糟糕的是我们根本都不知道!我们自己把自己关在一个狭长的黑管子当中,望着头顶上有限的泛着光亮的空间,还在无比的自鸣得意中呢,以为我们是天下第一!

    2006年4月,自费参加加拿大多伦多HOTDOCS国际纪录片节,那次经历让我真正开始关注纪录片。10天的会议包括:155场次的影片观摩以及导演现场交流活动、5天满满当当的制作人讨论、制片人研讨、市场交易、预案销售。主会场设在维多利亚大学的一角,整个会议给人的感觉是:简单、高效,毫不排场!每个人都在悄无声息地各自干活,不夸张,不张扬,紧张有序,忙而不乱。跟他们相比,咱们的电视节简直就是只有形式没有内容,每个人都借着高音喇叭狂轰乱炸,生怕没人知道自己的存在,结果N多年过去了,我们还是啥也没干成。估计所谓的GDP 数字可能也就是这样给吹上来的。

“把你相信的东西活出来”图1:作者2006年在德国参加莱比锡纪录片和动画节

在多伦多,我大部分的时间都花在那两间小教室里,看了很多片子。教室没有开灯,每人一台电视配一副耳机。最后那天下午一个人坐在那里看着片子,常常双眼模糊,黑暗中泪水一次次忍不住夺眶而出,但心里明镜一样,那是一种你看着一个美好世界在遥远的云端,你被人无意拉到一个望远镜跟前,清澈地看见了他们和他们的一切,倏忽间你又回到现实中,不知道那是一种情绪上短暂的无望,还是真正了无生还的绝望,我坐在那里,除了一遍遍安静的流泪之外,我都不知道自己还可以干什么。

    这种绝望是一种对封闭系统自圆自话的绝望,那个会之前从来没有中国人。如果我不进去也不知道,中国没有人关注这个事情。那样美好的东西是不在我的世界里,不在我存在的现实世界里的。那是人类的共同精神财富,但是跟我们完全无关。

    2006年10月,莱比锡纪录片和动画节。我呆了8天,除去一天会议,剩余的时间几乎都在看片室看片,早上10:00开始,晚上10:00结束,为了省时间,中午就一筒饼干和几块巧克力完事,晚上回酒店泡一袋方便面,听起来很自虐,但内心却幸福得要死。每一部片子都会特别深地触动你,让人内心清亮,精神饱满。一些特别喜欢的片子你甚至会觉得,看过它了,即使坐飞机掉下来也值!就想把手张开在阳光下奔跑,就想跟人分享。

纪录片在国外都是独立制作人或制片公司去做,非常活跃,电视台、电影院和各种社区在放,还可以做成家庭录像带,他们有很多渠道可以展示,人家也没有盗版市场。但在中国第一没有艺术院线,第二电视台很少播纯粹艺术类纪录片,所以进来以后的落地是非常困难的。还有政策上的限制,没法跟那些所谓大片去抢限额。一个智利的导演曾说,一个国家没有纪录片,就像一个家庭没有相册。我觉得最应该把为句话引进中国来。中国不仅在纪录片领域,任何领域都缺乏常识,很多东西在脱离常识的情况下发展。

    其实有时候我觉得很诡异。我们公司所有的片子在国内其他地方都找不到。一开始我们可能还会有一点点的虚荣心:哈哈,只有我们有,其他地方都没有。但是到后来发现这是一件很糟糕的事情。你看完这些东西后找不到人沟通去!这么多优秀纪录片,它的内容其实是符合人类未来美好的方向的,传递一种极其正向的东西,而且它既不反党也不反社会,超越任何意识形态,彰显人性美好和光明的部分,但是传播非常困难,没有公共渠道,也许渠道都被垃圾占领了。

    我们的纪录片其实已经游离在世界之外,加上国内政策又不明朗,纪录片的传播在国内的声音显得十分的微弱。我们这两年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在做一些铺路和基础传播工作,有些微成效但十分辛苦,很多时候感觉是在偷鸡摸狗做着一些光明正大的事情,自身的合法性如何解决,一直是悬在我们以及对此行业有兴趣的投资人头上的一根利剑,时刻困扰着从业者和投资者。我们也许是中国最早也是唯一一家活着的纪录片发行公司。

    从2005年开始,我们就拿着这些好片子到处给人做免费展映,大学,俱乐部,还有一些媒体单位,有时候还自带翻译,后来人手不够,就每周四固定在办公室放映,每次都有20多人左右。到今天差不多做了700场。

    我觉得中国观众是有这个需求的。我在德国看《永远》这个片子的时候感触特别深,那是我看过的最优秀的纪录片。它讲的是法国拉雪兹墓地,那个墓地大部分都是艺术家,有名的和不怎么有名的,像肖邦,普鲁斯特。有很多艺术家埋在那里,很多人会去看他们,这些人也不是死者的后人,比如有个老太太每天都去,把普鲁斯特墓地打扫得干干净净,给墓碑旁边的花花草草浇水,随口朗诵出躺在地上的那个亡者的诗歌或文章。这些人是很优雅的活着,那种状态让人很神往,那个片子的主题探讨的就是艺术对生命的重要性。我们回去以后就和中央台联系,和很多媒体联系,免费给他们做展映。基本上片子到哪儿,就哪里“倒”一片。虽然我们从小吃垃圾和尿素长大,但究竟还是人类的胃,对好东西还是有反应。

    有个老头看完特地给我打电话,说特别感谢你,虽然我老了,也迟了,但起码闭眼之前看到这些好东西。这些好东西也把这屋子(公司)里的人搞定了。他们经常会想我们为什么会在这个公司做,为什么做了三年又做四年,经常讨论:郑琼这个人有时也挺讨厌的,不可能是为她工作,工资也不高。还是因为这些好东西!真的,纪录片只是一个手段,不是纪录片本身而是内容本身,或者它所传达的价值观与你是一致的。

     我做这些是觉得这是唯一的一条可以把你真正想做的事情持续走下去的道路。如果没有人看到这个片子,电视台怎么会播这个片子?所有人不知道这个好片子怎么做出来的,你怎么去让他做出好片子来?我称我们所做的是相爱和销售的生意,首先,我们相爱。然后,我们开始工作。激情来源于让其他人看到好片子。

很多东西是慢慢积累着,一步步把你指引到这个方向的——先是看到好片子,然后把好片子拿来给大家看,跟人分享,然后希望又找到这些好片子后面的东西,所以就开始来做培训,请好片子背后的国际制作人、制片人或者在国际上获得认可的中国的制作人、制片人一起来跟大家分享他们做片子的道道和经验。从2005年开始,我们到现在已经做了11期了,基本上每年3-4期,总共已经有超过100人参加过这个培训。我们希望把导演资源利用起来,同时引导一批找不到目标和方向的地下DV爱好者往地面见光处走。

    在中国以外的所有国家,纪录片从业人员的环境相对而言都比中国导演日子要好过,拿澳大利亚为例,虽然在国内他们只有有限的两个电视频道可以选择,但是他们至少有一套有效机制,他们可以预卖他们自己想拍的选题,在国内他们可以申请来自国家的纪录片基金、社会上的纪录片基金、电视台提前预购的费用,又因为语言的优势,他们在上游的便利优势同时可以延伸至相关的其他国家,比如英国、法国等等,同时又解决了发行的问题。这就是马太效应,越好越有,越有越好。

今天我再去看中国纪录片的问题时,对于内容创作本身而言,我觉得最致命的问题在于我们的基本功太差,知识结构、文化底蕴和技术掌握上,我们离要完美表达的那个东西还有很远很远的距离。

    零频道公司的理想是想在中国做一个真正的纪录片节,那是全世界纪录片人一个非常重要的交流平台,主要是做展映、主题研讨、工作坊和市场交易活动。在国外基本上都是非盈利组织在做的,我们要做的这个国际纪录片论坛实际上也是一个非营利活动,一个是放全世界最好、最新的获奖纪录片,第二是请全世界最顶尖的导演到中国来交流。我希望能长期办下去。以后我们除了展映和研讨会之外,还可以搭建纪录片交易平台,让一些真正有能力有专业水准和良好职业素质的制作人给播出机构或者基金会去做一些预售。

    建立中国人的纪录片基金或华人纪录片基金也是我们迫在眉睫的一个事情,我一直觉得自己的事情必须自己解决,中国人的事情想单纯地依靠外国人来做救世主基本上没戏,而且那样一种状态也根本拍不出什么好片子,因为你连一根笔直的脊梁骨都没有,谁会相信你会说出一句人话,做出一桩可以晾在阳光下的人事?!

    最后,想分享一段我最喜欢的First Hand Films(欧洲的影片发行公司)关于他们选片标准的介绍:

    “当电影制作人带我们进入一个全新的领域,当他们给我们讲一个我们从来不知道还存在这个世界上的故事,当他们带着我们穿过地狱再回来,当他们踏着彩虹和我们一起,当我们学到点什么关于这个复杂的世界。当我们跟随影片中的男主人公或女主人公,在他们的故事中期盼、微笑或者只是好奇,当所有的情感都传达出一个宣言,一个政治的宣言,一个人类的宣言,或者电影导演自我的宣言,当诚意和幻想充满在这些影像里,当……在一个小时或者二个小时后,故事达到高潮而结束,我们重新回到现实中,能够发现一个跟从前再也不一样的世界……这样的影片就是我们在寻找的影片。”
   
(作者为北京零频道公司创办人与负责人)
发表于 2010-1-1 17:37 10 只看该作者

9、优秀纪录片放映-“把你相信的东西活出来”(作者:郑琼/卓玛)    “北京零频道”是一家公司,但做着许多公益的事。    从2005年起,公司创办人郑琼和同伴们自付路费,自带翻译,自带资料,到处“请求”给 ...老船 发表于 2010-1-1 17:26 [url=https://bbs.8264.com/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5677983&ptid=310047][img]https:// ...



“。。。我觉得中国观众是有这个需求的。我在德国看《永远》这个片子的时候感触特别深,那是我看过的最优秀的纪录片。它讲的是法国拉雪兹墓地,那个墓地大部分都是艺术家,有名的和不怎么有名的,像肖邦,普鲁斯特。有很多艺术家埋在那里,很多人会去看他们,这些人也不是死者的后人,比如有个老太太每天都去,把普鲁斯特墓地打扫得干干净净,给墓碑旁边的花花草草浇水,随口朗诵出躺在地上的那个亡者的诗歌或文章。这些人是很优雅的活着,那种状态让人很神往,那个片子的主题探讨的就是艺术对生命的重要性。我们回去以后就和中央台联系,和很多媒体联系,免费给他们做展映。基本上片子到哪儿,就哪里“倒”一片。虽然我们从小吃垃圾和尿素长大,但究竟还是人类的胃,对好东西还是有反应。。。”

上面这段话又让我想起前一段风风雨雨的“洗澡门”。

如果艺术与优雅的活着对于人类那么重要,帮助他人获取艺术与优雅生活的行为算公益行为的话,那让一群可能一生中没洗过几次热水澡的孩子经常能洗上热水澡又算什么呢?如果温暖的活着就算奢侈,那么人类作为整体对艺术与优雅的追求是否是更大的奢侈呢?毕竟非洲还千千万万无家可归的饥饿灾民,世界上还有千千万万无钱救助,濒临死亡的重症患者。。。人类,这个优雅的整体,以及那些致力于帮助人类获取更优雅生活的公益行动者们,你们是否太奢侈,太残酷了呢?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