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klszfzzsh 于 2016-3-2 20:35 编辑 百度百科:包利(清苗族起义领袖),清朝古州(今贵州榕江)人。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二月,包利,红银率古州二万余苗民在八妹、高表等寨起义,清水江苗族"群相附和",数月之内,占据丹江、清江、凯里、黄平、清平、余庆、青溪、镇远、施秉等地,方圆千里,义众数千万。声势浩大的苗族人民起义,波及全省。为扑灭这次起义,朝廷调云南、四川、湖南、广东、广西、贵州等省兵力总计七万余人进行镇压。苗族人民毫不畏惧,悲壮地与官军决一死战,其势锐不可当,使官军节节失利,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官军撤换主帅,对苗族起义军分化瓦解,实行各个击破,使起义军失利。起义军退入牛皮大箐,遭官军八面围攻,截断粮草输入,又遭叛徒从中破坏,因而惨遭失败,有1300余人阵亡,2400余人被俘,被屠杀的苗族人民"实不下数万",包利已病故。其残部在石金元领导下,走广西,入黎平,破永从,一直坚持到乾隆五年(1740年)才最后失败,石金元被俘,遇害于贵阳。 ![]() ![]() ![]() |
本帖最后由 klszfzzsh 于 2016-3-2 20:51 编辑 台江县志:包利,男,台江县台拱镇大红寨人,是清雍正十三年苗族起义领袖,人称包利王,生于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农历五月五日。包利自幼习武,生性刚烈,武艺高强,交游甚广。 雍正十三年(1735年)二月,包利与古州八妹寨红银等以苗王出世相号召,在古州高表召集古州、清江、台拱等地苗民万余人歃血“议榔”,公推包利为苗王,举行起义。 ![]() ![]() ![]() |
本帖最后由 klszfzzsh 于 2016-3-2 21:18 编辑 包利墓很奇特,和其他墓最大的不同是墓向不是顺山,而是是逆向的。我心为这是朝廷要求这样的,这有反王之意,这样做就是要他永不得翻身,让后人谨记不要谋反。后来我从当地村民的口中得知,原来是在包利中途因伤势严重牺牲后,寨人悄悄把他的尸体抬回本寨。包利负伤泄世前,曾对心腹说过:我死了以后你们要把我的身子竖起来埋,面朝我的营哨,就象我活着的一样。于是寨人按照他的遗嘱,在包利哨下方两百余米处择一龙脉之地,反向竖起埋葬,让其面朝自己的营哨,这彰显了他的血性。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