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陈孙苇 于 2018-12-24 08:05 编辑 ![]() 葡萄牙、西班牙之旅葡、西之旅,這個兩年前未能實現的旅程,一直以來都耿耿於懷,今次總算可以成行。這兩個天主教國家曾經是世界上最強盛的海上帝國,猶太、古羅馬、阿拉伯的宗教交融。還有馳名的葡國雞、葡撻、西班牙火腿、燒乳豬等美食.......不說那麼多了,來吧,讓我們一起去尋找、體驗葡、西的輝煌歷史和文化風情。 ![]() 地球上第一個海上帝國—葡萄牙🇵 我們的旅程從葡萄牙的首都里斯本開始。 ![]() 香港沒有直航機到葡萄牙,要經歐洲或中東轉機,航程大約十六小時。 ![]() ![]() 入境時遇到一隊外國團,專程來花地瑪朝聖。他們佩戴紅領巾,上面印有「FATIMA 1917 —2017 」 ![]() 花地瑪是葡萄牙中部一個城鎮,位於里斯本以北 120公里。據說1917年5月13日,天主曾經在花地瑪顯靈,從此每年有很多聖徒慕名前來朝拜。如今,花地瑪成為天主教三大聖地之一。今年剛好是一百周年紀念,可想像場面必將更墟撼。 里斯本位於歐洲的西端,歷史悠久。雖然略遜於倫敦、巴黎、羅馬的繁華,但寧靜、古色古香。 市中心街道 ![]() ![]() ![]() ![]() ![]() 這家座落於貝倫風景區的葡撻老店,有 180年之久,生意滔滔,光顧的客人絡繹不絕。來到這裡,怎不嚐嚐這地道的葡撻呢?再配上一杯濃香齋啡,一極棒😋 ![]() ![]() ![]() 露西奧廣場是里斯本歷史悠久購物與貿易中心,遊客必到的景點。其實也只是一條步行街。 ![]() ![]() 看看真人「雕塑」,街頭表演,累了坐下飲杯嘢,一樂也。 不知不覺,走到尾段的黑馬廣場。 ![]() ![]() 國王約瑟一世銅像。銅像呈黑色,故此得名黑馬廣場。 ![]() 廣場原本是葡萄牙皇宮,公元1755年11月1日,里斯本發生了歐洲有史以來最大的地震,遭受嚴重的破壞,超過百分之八十的建築物被摧毀,大約十萬人在地震中遇難(當時里斯本人口也只是二十七萬左右)。皇宮也不例外,被夷為平地。此時,國王約瑟一世及皇室人員剛離開里斯本而避過一劫。災後,為了加速首都的重建,國王决定這裡不再建皇宮,而是劃一速建三層式政府大樓,并延續至今。 ![]() ![]() 廣場盡頭是特茹河,我們來時,正適傍晚時份,晚秋的里斯本,陣陣微風,心曠神怡。 ![]() ![]() ![]() ![]() |
本帖最后由 陈孙苇 于 2018-12-24 08:21 编辑 貝倫風景區貝倫風景區是里斯本最主要的景點,景區包括:貝倫塔、航海紀念館及謝廊里蒙斯修道院。 ![]() 貝倫塔位於特茹河畔,於1514年由國王努曼埃爾一世下令建造,歷時六年於1520年峻工。是作為防禦外來侵略,守護首都的重要要塞。 ![]() 貝倫塔像是一座雕堡,塔的底層前後共有多個四方形炮位,整座塔全用大理石建成,雄偉壯觀,挺立在特茹河畔,守護著海港。 ![]() 隨著時代變遷,貝倫塔逐漸失去防禦作用,後來曾被用作海關、電報局、監獄。 ![]() 航海紀念碑 ![]() ![]() 紀念碑已成為葡萄牙的象徵,如同一艘揚帆出海的巨船。 ![]() 建於1960年,左右兩旁刻有八十位最傑出的航海家、科學家、歷史名將的雕像。船頭的人物是航海科學先驅亨利王子。 ![]() 紀念碑是為紀念他逝世五百周年而建。 ![]() 此人何方神聖:他出生於1394年是當時葡萄牙國王若奧一世的兒子,王子博學多才,精通戰略、外交、國家管理。特別是航海技藝,他創辦了航海學校,培養了大批精通地理、氣象、天文的航海員和探險家。(如:麥哲倫、廸雅士、哥倫布等)憑著他們的智慧和冒險犧牲精神,向地球廣闊未知的海洋探索,發現了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廣泛領域,使這個貧窮落後的小國,一夜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強大的海上帝國。紀念碑前地上大理石世界地圖,紀載向外擴張的年表。手指的地方為葡萄牙版圖。 ![]() 且看他們有多勵害 沿大西洋向非洲 ![]() 環繞非洲大陸,1488年廸雅士到達南非好望角。 ![]() 1512年登陸馬達加斯加 ![]() 1505年登陸錫蘭(斯里蘭卡) ![]() 1512年登陸馬六甲 ![]() 1514年登陸澳門 ![]() 1500年登陸巴西。哥倫布橫越大西洋,發現美洲大陸,才知道地球原來是圓的。 ![]() |
本帖最后由 陈孙苇 于 2018-12-24 08:35 编辑 航海紀念碑附近的4·25大橋,連接里斯本與阿爾曼達市。1966年建成,當時總統Salazar 用自己的名命名。1974年4月25日葡國人民推翻了他的獨裁統治,卒之改名為「4·25大橋」 ![]() 沿河邊漫步,隱約感受到昔日探險家離開祖國,吻別親人,揚帆啟航向著未知大洋出發的情景。對岸的巨型耶蘇像,世界三大耶蘇像之一,另兩座分別在巴西和越南。幸運的葡萄牙在二戰時沒有受到波及,二戰結束後,為了表達對和平的願望,樹起這座雕像,耶蘇張開雙手,面向首都,示意將和平帶給里斯本人民。 ![]() 謝郞里蒙斯修道院 ![]() ![]() 1501年,國王努曼阿爾一世下令興建,整整一個世紀,這座宏偉的建築才告完成。由於位處貝倫港,當時的航海冒險家出海之前,都在這裡祈禱,很多名人長眠於此。 ![]() 我們去的時候,正在進行裝修,裝修後將是這個形狀。 ![]() ![]() 1755年的大地震中,周圍的建築物都受到嚴重破壞,唯獨這座教堂屹立不倒,沒有受到損壞,地震那天,剛好是星期日,裡面的人安然無恙。 老遠來到,當然要影張相留念啦 ![]() 1983年貝倫景區被聯合國列為世界遺產。 羅卡海峽 ![]() 羅卡海峽是歐洲的最西邊,有「陸地之末,大洋之始」之說 ![]() 呼嘯的海風,掀起陣陣白浪,一派風起雲湧,大自然氣勢 ![]() ![]() ![]() |
本帖最后由 陈孙苇 于 2018-12-24 08:51 编辑 ![]() 西班牙—塞維爾(塞維利亞)經過六小時的車程,我們從羅卡海峽來到了西班牙南部的著名古城—塞維爾。它是西班牙的第四大城市,在十五、十六、十七世紀是最輝煌的時刻。它雖不是海港城市,但是內河的港口,是西班牙南部的交通樞紐。 ![]() 塞 維 爾 市 容 ![]() ![]() ![]() ![]() 在塞維爾,我們的行程雖然緊湊却很愉快。第一次親臨西班牙,分享這個熱情又帶陌生的國度。 塞維爾大教堂 ![]() 塞維爾大教堂是世界上最大的哥德式教堂,也是世界上三大教堂之一(僅次於梵帝崗的聖彼得教堂及倫敦的聖保羅教堂) ![]() 這地方最初是清真寺,而後改為天主教教堂。1402年再改建,於十六世紀完成,取代土耳其的聖蘇菲亞教堂,成為當時歐洲最大的教堂。 教 堂 正 門 ![]() 石 壁 聖 像 ![]() 教 堂 鐘 樓 ![]() 據說哥倫布的靈柩安放在教堂裡。 1987年聯合國將之列為世界遺產。 ![]() |
塞維爾西班牙廣場離開教堂,徒步幾分鐘,就是另一觀光景點,塞維爾西班牙廣場 遠遠望見聳立在藍天白雲下的廣場鐘樓 ![]() 原來這個國家不少地方都有以國家命名的廣場,但最美的正是我們要參觀的塞維爾西班牙廣場。 ![]() 就從這入口開始吧。 ![]() ![]() 哇.....這就是廣場!實景跟我們想像落差太大,剎那感到震驚和興奮。 廣場建於一九二九年,是為迎合當時在這裡舉行的世界博覽會。 ![]() ![]() 廣場呈半圓形的建築群,氣勢磅礴。 ![]() ![]() ![]() ![]() 碧綠的護城河與之相輝映,構成一幅美麗的畫面。這裡已成為當地人和遊客悠閒渡假勝地。來到時已是黃昏,這時的景色最美 ![]() 廣場的另一特色,是建築群的彩瓷畫。 ![]() ![]() 類似這種彩瓷畫就有五十多個 ![]() 每幅畫各有它不同的歷史和故事。 ![]() ![]() ![]() ![]() |
![]() 直 布 羅 陀 ![]() 西、葡之旅加插了直布羅陀一遊,也是吸引我們報名的原因,因為對其認識甚少。它原屬西班牙領土,這個只有六平方公里的彈丸之地,自1713年被英國佔領,成為英國海外殖民地,至今已足足三百年。早晨十點左右,旅遊車來到了邊境,第一眼望去,就是這座靠在海邊的高山(高度426米) ![]() 這就是直布羅陀領土,也是它的地標 ![]() 跟進入英國一樣,入境直布羅陀也要辦理手續,(還好持香港特區護照無需簽證) ![]()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這裡也有機場。 ![]() 遊客也可以不必通過西班牙而直接出入直布羅陀。 ![]() 地方太小,機場跑道要人車共用,有飛機️升降時,行人和車輛都被截停。 ![]() 直布羅陀到處都有英國的影子。瞧,英國電話亭隨處可見。 ![]() 這裡的樓價比西班牙高出很多,這座是新落成的住宅。 ![]() 沿著蜿蜒小路向山上進發。照片城墻外的土地以前是海洋。 ![]() ![]() 直布羅陀位於歐洲的最南端,面向地中海,是大西洋通往地中海的咽喉,地位十分特殊。英國佔領後,為了保衛這個要塞,防止外來侵略,在它周圍築起了城牆。隨著島上的發展,不斷在島外填海造地。 ![]() 島上唯一的清真寺 ![]() 天主教堂,就在清真寺附近 ![]() 航標燈塔,歐洲最南端的標誌。 ![]() ![]() 雕堡和大炮遺址 ![]() 十分鐘的車程,我們來到山上。天公造美,晴空萬里。 ![]() 和地中海對岸摩洛哥相望 ![]() 每天也有很多郵輪在這繁忙的海峽來往穿梭。 ![]() 腑瞰山下的另一邊是港口和住宅區,都是填海得來的 ![]() 真不愧為旅遊和渡假勝地,每年吸引超過三百萬遊客前來觀光和渡假。 ![]() ![]() ![]() 中午,我們在一家由昔日防空洞改裝的餐廳午膳,英式炸魚柳薯條,魚肉鮮美入口香脆。 西班牙曾多次要求收回直布羅陀,英國也曾有意放棄,將此歸還。但遭到全島居民的強烈反彈。1969年9月10日島上發起了公投,超過百分之九十九的居民贊成留在英國,并將這天定為國慶日。此舉令西班牙十分尷尬。而後2002年的公投,也是一面倒反對歸還西班牙,維持現狀,繼續由英國統治。可見,同屬歐洲民主國家,強中更有強中強。 ![]() |
![]() 白色山城—米哈斯 ![]() ![]() 米哈斯位於西班牙南部,海拔四百多米,它是美麗的山城 ![]() 小城位於南邊的太陽海岸,倚山而建,眺望遠方的地中海。 ![]() 歷史上這地區曾受到摩爾人長時期統治,深受其影響,房屋都清一白色,亦稱「白色山城」。 ![]() 停泊在小廣場供遊客遊覽的驢車。 ![]() ![]() 下午我們到埗,烈日當空,遊客眾多 ![]() ![]() 隨著知名度不斷提高,慕名而來的遊客越來越多,使平靜的小城越發熱鬧,商店林立,商業味非常濃厚。 ![]() 旅遊除了逛景,手信也是個難題。在這小山城總算有點收穫,選了幾樣戰利品,不錯吧😀 ![]() ![]() ![]() 而住宅區,窗門緊閉,巷空無人,可能都在午睡吧。 ![]() ![]() 白屋鮮花,優雅燦爛,地中海民居的特色。 ![]() 生活在石屎森林的我們,望著這山丘的別墅群,寧靜悠閒又擁有自家泳池,心裡好羨慕啊! ![]() 逛完山城,不要忽略廣場旁的小教堂。這個叫佩爾聖母的教堂就建在洞裡,裡面恭奉著聖母的雕像。據說在摩爾人統治時期,當地人怕聖像被回教徒破壞,偷偷把她藏在洞裡。時光飛逝,幾百年過去了,摩爾人被趕跑了,但聖像也被人遺忘了。1586年,聖母托夢給一個女孩,聖像才在洞裡被尋回。居民就在洞裡建起了小教堂恭奉。 |
本帖最后由 陈孙苇 于 2018-12-24 11:19 编辑 ![]() 哥多華古城(科爾多瓦)哥多華位於西班牙南部,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城市。早在公元前 1 5 2 年,當時強盛的古羅馬帝國雄踞這片土地。羅馬橋就是在這個時期建造。 ![]() ![]() ![]() ![]() 豎立在羅馬橋的哥多華守護神拉菲爾聖像。當地人經過這裡都會點燭祈禱。 ![]() 位於羅馬橋頭的卡拉奧拉塔 公元 7 1 1 年北非穆斯林摩爾人橫渡地中海,侵佔西班牙大片領土,并建都於哥多華。此後三百年這個城市在摩爾人的統治下,自立發展手工業、航海貿易,使它成為當時歐洲最繁榮強盛的都市。 ![]() 古城凱旋門(阿拉伯風格) 隨後由於摩爾人內斗,勢力逐漸衰落。公元1238年西班牙趕走摩爾人,逐步收復哥多華。 ![]() 哥多華晨㬢 有別於其他城市,這裡隨處都留著古羅馬、猶太、穆斯林教的歷史遺跡。一大早,古城還未蘇醒,我們已在大街小巷穿梭,觀賞其風貌。 ![]() 羅馬神廟遺址 ![]() ![]() ![]() 市中心廣場 ![]() ![]() ![]() ![]() ![]() ![]() ![]() 古城內周圍橫街窄巷,步步為營,一不小心就會迷失方向。 走著走著,走進了一條很特別的小巷,藍色花盆襯托雪白的房屋 ![]() ![]() ![]() ![]() 這是哥多華著名的「百花巷」,猶太人聚居的地方。遠道而來,留個倩影記念 ![]() 以色列立國之前,猶太人散居世界各地。其中很多在哥多華、杜麗多落腳。摩爾人統治時期,由於猶太人天資聰明,摩爾人紛紛請他們做事,雖然信仰不同亦和平共處。 ![]() ![]() ![]() 不同民族居住區域的標誌。 |